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文物古迹介绍

平海古城
  平海古城建于明洪武18年(公元1385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岭南文化的一块“活化石”。平海距惠东县城53公里,地处惠东县最南端,面临南海,东靠-,西倚大亚湾,历来是海防重镇和惠州南部海运进出口的咽喉。元末明初,盗寇猖獗,明洪武年间,平海建造城池,抵御外侵。清康熙至嘉庆年间,在平海城前沿相继筑有大星山炮台,盘沿港炮台,墩头港炮台、东缯头炮台和吉头炮台、筑成一道道壁垒森严的海防线。平海古城至今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四座城门楼、部分城墙、完整的十字古街、大部分古民居以及一批古寺庙、古文化遗址和大量的历史文物。地址:广东惠州市惠东县平海镇类型:古迹古镇古村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交通在惠东客运总站坐到港口的专线车,到了平海镇后可坐摩的前往古城。……[详细]
阮啸仙故居
  阮啸仙故居位于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1989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省人民政府重新核定公布。阮啸仙故居始建于清代时期,1996年首次修复,2004年底重新维修并完善护墙、排水、绿化等附属设施,建筑结构属三进院落式客家民居建筑巾地面积2000㎡,房屋建筑面积630㎡.其建筑设计具有浓郁的客家民居特色和风格,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阮啸仙同志(1898-1935)早年参加革命,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共青团广东区委书记、中共广东区委党务委员、广东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农-动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农-动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共审计委员会主任、中央地方组织部部长、中共赣南省委书记兼赣南军区政治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详细]
樟林天后圣母庙
  樟林乡的天后圣母庙,是潮汕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天后庙宇。庙宇落成,碑石林立。这时的天后圣母庙变得十分宏丽,名冠潮汕。庙宇为皇宫式建筑,红墙朱瓦,金碧辉煌。门前是广场,场前是照壁,绘红日澄波,瑞彩炫目,有二尊高大的灰狮,雄踞场中,两傍旗杆冲天而起。入门前有两面大石鼓,双有两只石狮把守,辟五封门(左右门为日月洞天),五进不见天。有大拜亭三座,正厅双筑石亭一座,两侧尚有小亭,后厅均有宫发侍立。正厅之前,高挂巨匾,一书“天后圣母宫”一书“天恩公”。厅上有宏伟的大殿,殿上的天后圣母,钸金身,凤冠霞帔,乘青鸾舆,宫女奉盘及宝印,壁上悬着上方宝剑,绘红日鲸波和龙凤纹云,光彩耀目。殿前还有精美的雕塑。殿外围着栏杆,再前是石亭,亭柱与楹栋间,有木雕鳌鱼四条,以示水殿之状。正厅左右有厢房,以搪瓷片松成龙凤窗,极为……[详细]
镜波黄公祠
  镜波黄公祠又名五世同堂。位于松洲街槎龙村仁德里路。是磋龙村人黄镜波生前所建的私伙生祠。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2005年3月由槎龙经济发展总公司出资100多万元人民币重修。坐西朝东。由牌坊、庭院、家祠等三部分组成.是一个中西合璧的建筑群,总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门口牌坊面阔5.56米,高7.5米,是用花岗岩石砌筑的三间四柱冲天式牌坊。方身石柱,半圆拱门,拱门下立两根欧式柱,正面坊额阴刻“五世同堂”,其下面明间拱顶,刻“留镜波影”,两次间石额刻“兰桂”、“腾芳”。背面明间坊额阴刻“德冶乡闾”,两次间石额刻“入孝”、“出弟”。整座牌坊的装饰图案,具有中西建筑风格。牌坊以内为小庭院,阔约28米,深约10米。中有通道,两侧植花草,庭院之西北、西南两隅,两衬祠前,各有一亭,亭高两层,琉璃瓦,……[详细]
广州明代古城墙
  明广州古城墙位于广州市越秀山上。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把宋代广州三城合而为一,并向北扩展,跨越到越秀山,史称旧城。据明黄佐《广东通志》载,当时广州城“周长三千七百九十六丈、高二丈”。有城门、城楼、敌楼、警铺等。“崇祯十三年(1640年)增筑北城,将城墙培高七尺,增厚墙基,并且每隔二十丈置有台阶,以便在城墙上落”。越秀山明代城墙现存总长度为1137米,除镇海楼段外,只剩下10米高以下,高低不一的残垣,其他有关建筑已荡然无存。1987年,镇海楼后面连同东、西两侧的城墙共长180米,已修缮复原,1989年又接修其东的20米,共200米已雉堞严整,恢复旧观。从中山纪念碑后边,折向西行,可见一段约200多米的古城墙,逶迤伸展,隐没在丛林深处。但是,这一堵古城墙,远不止200多米长,它东……[详细]
江门龙光塔
  龙光塔位于江门市区南郊被誉为侨都“市肺”的白水带风景区最高点的牛头山上。塔为11层仿宋琉璃瓦塔,塔总高79米,其中贴金的塔刹高约18米。塔平面呈八角形,底层直径27米。塔体比例适当、宏伟壮观、华美玲珑,为目前省内最高的仿古塔。……[详细]
佗城越王井
  越王井位于位于佗城镇中山街光孝寺内,是秦县令赵佗故居的汲井。后赵佗为南越王,故曰“越王井”,又曰“万寿宫井”。随着历代王朝的兴废,饱经沧桑2000余载。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重修,邑贤昌明作有井记,勒之于石。尔后,历代作过多次修葺,并有井记。井为砖石结构,深40米。井口开有一直径0.6米的圆形口,井口高出地面0.7米。六角形的台面,以四块石板平铺而成,井膛用三层红色方石叠砌,叠石下用青砖铺至底,中部直径约2.5米。结构结实美观,是岭南名古砖井之一。清代中叶以后,井膛淤塞,但保存完好。井边立有唐韦昌明《越井记》碑刻,现存较好,属岭南古井之一。1962年5月,龙川县人民政府正式公布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28、集益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集益寺
  集益寺位于中山市南朗镇崖口村,原名大湾古庙,据传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有文字记载重建于道光四年。该寺荟萃佛、道、儒文化,是中山地区较有特色的庙宇,在广大信众和海内外乡亲中有较大影响,是中山市的重点宗教旅游胜地。集益寺由南朗镇崖口村民间庙宇群组成,共有11间。最早的是1924年建的大湾古庙,约15平方米,内设有天后圣母,上世纪90年代后,陆续又兴建有大王殿、飞来禅院、南海慈航、星君府、天后宫、瑶灵洞府(内设八仙像)等庙宇,构成一个建筑群。每逢圣诞、初一、十五,不少群众前往上香祈福。集益寺内有500尊樟木贴金罗汉,每个神态不同,栩栩如生,吸引不少团友参拜。该寺庙群在海内外乡亲中很有影响。2011年,原全国政协常委、澳门吴福集团董事局主席吴福就捐赠1亿多元请来金身罗汉,启动该寺的扩建工程。古庙……[详细]
南海魁星阁
  魁星阁位于海拔59米的虫雷岗山顶,有“千灯湖制高点”、“南海桂城新地标”的美名,楼高60米,共7层,四周绿树环绕,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风景极佳。登上魁星阁4层以上,不仅可把千灯湖水色美景尽收眼底,还能拍下PICC、招商银行、华南国际金融中心、友金融中心、景兴环球等金融产业载体栉比鳞次的大都市范儿!虫雷岗公园有五个门,从南门进去魁星阁最近,走5分钟左右便可到山路入口。各种交通方式都为您想到了,别说话,用心感受!地址:佛山市南海区佛平二路门票:免费开放开放时间:全天公共自行车:在虫雷岗公园南门有一个公共自行车站公交:乘坐114、119、176、205、209、211、佛232、桂04、桂07、桂13、桂24在虫雷岗公园南门站下车,即可从南门进入虫雷岗公园。地铁:乘坐广佛线,在虫雷岗站下车即可,往……[详细]
姬堂墓群
  姬堂墓群 位于广州市大沙镇姬堂村彭山。1994年发现并清理墓葬三座。一号墓在东边,为单室券顶墓,长5.15米、宽1.52米、高1.43米。北向。墓内两侧券墙有灯台,后壁砌后龛。棺木骨架全朽,只存铁棺钉。随葬物共51件。有金手镯,铜镯,铜指环,鎏金银钗,铜钗,铜镜及青釉陶盆、罐、耳杯盘、桶等。二号墓在1号墓之西。平面中字形,全长7.18米。分甬道、前室、棺室三部份,有后龛。封门及墓内券墙间有多块墓砖印有“永嘉元年正月十五日张秀士家作砖”、“九百”、铭文(阳文)。随葬有青釉罐、印花壶、釜和盂、盘、槅、碗、鸡屋、马厩、灶、囷、水田等模型用器,还有残铁剑、铜钱、珠饰等。三号墓位于西边,保存完整。墓内分甬道、前室、西耳室、过道和棺室5部份。全长8.52米,均券顶,其中西耳室用晋砖结砌(与一、二号墓的砖……[详细]
231、植丰园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植丰园
  植丰园,由林子丰创建于1920年的园林式别墅,位于揭西县金和镇金新行政村的新园村寨后,为英国建筑设计师设计,既具西洋古典皇宫形制的风格又夹带中国传统民居格调,由围墙、门楼、主座、附座、后房、花园、喷水池和碉楼等部分组成。园名取林子丰及夫人陈植亭之名合而为“植丰园”。该园虽然经历近百年的风雨沧桑,仍完好地保留着原有风貌。2009年8月,该园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被省人民政府评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植丰园正门为三山式重檐歇山顶牌楼建筑,木架结构,屋顶覆盖琉璃瓦,碧瓦飞檐。门额浮雕着“植丰园”3个繁体楷书大字,据《揭邑金坑林氏族谱》记载,是清朝末代宰相岑光樾所书,系繁体楷书,刚劲浑厚;三开门,铁栅门扇。重檐歇山式的主座建筑高12米、宽30米、长27米。8根水泥梁横跨东……[详细]
水潭吴氏大宗祠
  吴氏大宗坐落于广东省吴川市黄坡镇水潭村,占地1200平方米,祠左有占地约360平方米之长房小宗祠,祠右有占地约400平方米之道南公祠。吴氏大宗祠距今300多年历史,由于旧祠湫隘,公元1754年(乾隆甲戌年)改建,公元1883年(光绪癸未年)大修。吴氏大宗祠对青峰,门环绿水,四进布局,砖木抬梁结构,画栋雕梁,红墙彩脊,青砖白瓦。由纵轴线上排列的四大殿和三天井组成主体,穿插厢房廊庑,规模宏大,厅堂轩昂,殿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山墙脊黑底漆五色纹路,颇具清雅淡泊之气。整座建筑的门、窗、屏、墙、脊均配以精美的木雕、灰塑、陶塑和壁画,凡梁枋、斗拱、脊吻、驼峰、雀替等处均巧琢雕饰,有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各式浮雕和彩绘。南北两侧附有厢房,廊道相连,首进与左右两祠巷联互通,三祠融为一体,巍峨壮观。大宗上座正厅……[详细]
桂山石楼
  桂山石楼位于紫金县城东南33公里的龙窝镇桂山村,距龙窝圩镇5公里。该楼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2年),历时四五十年建成,主楼平面为长方形,占地约300平方米,高6层、20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一、二层用花岗岩条石砌筑,墙厚1.5米;三至六层用以明朝规格火砖砌成,墙厚50~60厘米。主楼前面是正屋,三进共41间,两侧横屋共70间,门前为石砌池塘,-加筑斗方、围墙,连成一座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的建筑群。斗方门联:长承天祜,春满吾庐。1999年1月,被列为紫金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2月,由桂山村民集资16万元,维修石楼主楼竣工,可供观光。……[详细]
杨梅观音禅寺
  杨梅观音禅寺坐落在广东佛山高明区杨和镇杨梅将军山上,寺院坐东向西,处在一片群山环抱之中,环境清静优雅。观音禅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毁于1940年,1998年7月经省宗教事务局批准重新修建。该寺院按照岭南古寺院建筑风格修建,规模雄伟,建筑总面积10000平方米,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正山门、藏经楼、千手观音殿、五百罗汉堂、功德堂、钟楼、鼓楼、僧舍等。大雄宝殿内供奉着一座高达9米的释迦牟尼佛像,到此朝拜信徒甚众,香火缭绕。有一高僧到此惊喜发现将军山酷似一位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张开双臂稳稳抱住观音寺,使寺更添古韵与灵气,故人称大佛山。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杨梅镇境内电话:0757-88851846开放时间:3:00-19:00……[详细]
梅家大院(汀江圩华侨近代建筑群)
  梅家大院(即汀江圩华侨建筑群)位于台山市端芬镇“一里三桥”的大同河畔,于1931年由当地华侨以及侨眷侨属创建。大院占地面积80亩,108幢二至三层带骑楼的楼房,呈长方形排列,鳞次栉比,整齐划一,中间有40亩专供商贩摆卖商品的市场空地,俨如一座小方城,由于当地梅姓股东占了一半以上,故有“梅家大院”之称,现列入省级文物保护重点。由于始建之初,其规划设计是业主将各自旅居国的风情和建筑特色融入于中华建筑艺术之中,因而大院的建筑物既表现出欧美国家的建筑风格,又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虽然每幢楼宇规划整齐,但外型却各异,既领先于当时圩镇的建筑潮流,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年侨乡人民的思想和生活水平;整个大院的每幢建筑物经过了近百年的风雨侵蚀,但原貌仍保留较为完整。国务院侨办主任郭东坡及一些国内建筑界的专家……[详细]
樟林古港
  号称红头船故乡的樟林古港遗址位于澄海市东里樟林。古港遗址东起新兴街,西熠墩脚,南起叶厝园,北至天后宫,占地面积4.6平方公里。据樟林天后宫碑记、樟林扩埠碑记,风伯庙碑记等记载:樟林古港于明天启三年(1523年)创建商埠,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立巡检司,乾隆、嘉庆年间达到港口全盛期,其时港口规模已建成八街六社,停泊大商船112艘。港口航线北通福建、台湾、杭州、宁波、上海、山东、天前粤东第一大港,史称樟林港是粤东通洋总汇。古港遗址现保留有潮汕地区规模最大的妈祖宫(天后宫)并有藏资楼、永定楼、货栈街(新兴街)、观海楼、风伯庙、关部税口、巡检司旧址、行铺、栈房等遗迹和一批石刻碑记,其中天后宫保存的碑记就有22方。1990年又新建一座古港亭,吴南生题樟林古港碑匾,著名作家秦牧撰写碑记,碑文如下:这……[详细]
彭湃故居
  彭湃烈士故居座落海城桥-,坐北向南,面临龙津溪,原始建于清末,主楼双层,面宽三间12.9米,进深10.9米,前廊子访西式建筑,楼板加铺花砖,风火式山墙,总建筑面积266平方米,彭湃同志于1896年10月22日出生,他在这里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代。1922年夏,彭湃同志开始宣传农-动,与妻子蔡素屏一起搬往“得趣书室”居住。1925年3月,广东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到达海丰后,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同志、校长蒋介石和革命军的苏联军事顾问鲍罗庭及加伦将军曾在此住宿,一起研究工作。1925年6月革命军回师广州,敌军重陷海丰城,故居被焚毁,遗下墙基。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修建围墙加以保护。1962年7月7日,广东省人民委员会颁布该旧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得趣书室)。1986年,国家文物局拨款十五万元……[详细]
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
  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整个遗迹含万人坟、千人坟、日军慰问所、日军“慰灵”石刻、碉堡、机场遗址等。侵华日军罪行遗迹是日军侵华的重要罪证,其中日军慰安所在文物保护单位中鲜见。对研究历史,特别是研究华南地区日军侵华及华南人民抗日活动,以及对教育后人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1983年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入选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名单的文物。三灶岛“万人坟”地址在三灶镇竹沥山。“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1938年1月17日,日军6000多人在三灶岛莲塘湾登陆,日军登陆后就在岛的南部修建飞机场,设立以藤田中将为首的海、陆、空军组成的司令部,把三灶作为侵略华南的军事基地,日军为其军事上的需要,在三灶岛进行了血腥的大-,是年农历3月12日……[详细]
饶平云峯寺
  南粤边陲的饶平县所城镇高埕村北面,有座高峰,名叫“云峯寺”。山腰有座古刹,因山而名,称“云峯寺”。这里山高石奇,雄伟壮观,远望寺后主峰,峰顶端有几块巨石,巧合在一起,如同一朵含苞待放的冲天莲花,真是天造地设,人间奇景。云峯寺始建于宋末,几度兴废,至明嘉靖年间,两广提学使进行,“毁淫词,兴社学”,此寺也被夷为平地,只剩断墙残壁。明崇祯六年(1633年)寺宇重建,寺址迁于旧址西侧,“云峯寺”三字的山门石匾额依然是原寺匾额,原因是在当年在清理旧址过程中,从地下掘得出门匾额及木雕佛一尊。自明代重修山以来,又历数百年,至解放后,寺院只剩断恒秃壁。一九八四年,旅居新加坡的陈溪河先生发起七十余众捐资,又蒙十方善信及诸山长老鼎力相助,主持比丘尼释光彩主其事,历尽艰辛,重建了大雄宝殿,门楼及两厢,重塑诸佛金身……[详细]
南澳古城墙
  南澳岛是广东省内唯一的海岛县。位于闽、粤、台三省交界海面,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南澳是东南沿海一带通商的必经泊点和中转站。南澳城城墙遗址位于南澳县深澳镇金山村委会。据《南澳志》记载,明万历四年(1576年)南澳城建成,“坐南朝北,高二丈二尺,厚五尺,围五百丈,面宽七尺,皆甃以石,壕深八尺。”​2015年12月,南澳城城墙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齐翀编《南澳志》记载,明代万历三年(1575年)福建巡抚刘尧海上疏“窃思漳、潮之间以海为限,其海洋之南澳,地险而沃,百谷所生,百货所聚,惟地非分土,事在两邻,故往往为贼遁逃薮,而修船制器、市药裹粮,百无所忌……今欲为两省久安计,必先治南澳;欲治南澳,必先总事权……商民贸迁,类多奇货。凡闽船入广,广船入闽,皆不能外南澳,即令该总兵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