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旅游

山东省文物古迹介绍

韩屯鲁义姑祠
  韩屯镇大碾李村正北、罗屯村有鲁义姑祠。鲁义姑,刘向《烈女传》称“鲁义姑姊”,为传统二十四孝人物之一。《说苑》、解缙《古今烈女传》等也有关于鲁义姑的记载,内容大同小异。在鲁西地区,鲁义姑是一个挺有名的人物。她义举退敌的传说,流传甚广。关汉卿的《蝴蝶梦》曾有云:“我若学嫉妬的桑新妇,不羞见那鲁义姑。”这里的“不羞见”其实是“羞于见”的意思。元曲中的人物语言,基本反映了这样一个现象,人做了不道德的事,就连家里供奉的鲁义姑也羞于拜见了。鲁义姑在鲁西地区的影响力,可见一斑。据鲁义姑祠外面的石刻上介绍,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时常兵戈相见。相传有一年,齐国举兵侵犯鲁国。入侵的齐兵逼近鹅子屯(今茌平县韩屯镇罗屯村),村里的百姓纷纷逃避。在村西的空地上,有一个年轻的村妇跑在最后被齐兵截住。只见这位妇人……[详细]
烟台俄国领事馆旧址
  俄国领事馆旧址在芝罘区大马路东端,现为俄罗斯俱乐部,占地1.5亩,砖木混合结构的二层楼房,建筑平面呈方形,四面坡“人”字形屋顶,外墙面是灰砖青水墙,拱形门窗,拱上方饰以弧形线角,中间断开,建筑形制厚实,简捷,装饰处理有象征手法。1881年俄国在烟台设代理领事,但一直是由英国人代理。1902年8月始由俄人提德曼任副领事。1905年由克里斯梯任副领事。1904年在烟台市芝罘区大马路东端建立领事馆。士密斯在的士美洋行,那时它是烟台唯一的当俄国尚无正式建立领事馆,士密斯是俄国在烟台的商务代办,开始主要业务是银行业,是俄国亚洲银行在烟台的代办。但是1908年俄国亚洲银行在烟台建立分行,士美洋行也勿须代理了,主要经营船务、保险及进出口,如蚕丝,草帽辫、花边、锦绣、丝绸等,自置汽船行驶于烟台与海参崴之间。……[详细]
阳谷阿城故城(含古阿井)
  阳谷阿城故城(含古阿井)位于阳谷县阿城镇王庄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阿城故城始建年代不祥,春秋时期已属齐国西边的重镇。直到汉代三国时期,均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晏子治阿”的故事就发生在此地。城址呈圆角方形,边长2公里 ,周长8公里 ,面积4平方公里。城墙东南角和北城墙保存较好,其他部分城墙略高于地面。东南角城墙保存长约250米 ,地表上高度达14米 ,地表下2米 有余,宽近30米 。城墙断面反映了城墙结构,由主体城墙和后期补筑而成。主体城墙为板筑棍夯,夯层平整,厚6-10厘米 不等。补筑部分位于城墙内外皮处,夯质更好。此段城墙利用了大汶口、龙山时期文化堆积,夯土内含有这时期的包含物,土呈灰色,且主体城墙叠压在龙山时期夯土上。北城墙西端现存高达12米 ,夯质结构同东南角,也利用了早期文化堆积……[详细]
济南老舍故居
  济南老舍故居为20世纪30年代老舍在山东省济南市的住所,一共包括四处,其中两处已不存。20世纪30年代,老舍曾两次应齐鲁大学之邀到济南执教,第一次为1930年7月-1934年6月,就任文学院教授和国学研究所文学主任,主讲课程为《文学概论》和《文艺批评》等,并在《齐大月刊》担任,1934年8月后到在青岛办学的国立山东大学任教,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5日又回到济南再次执教于齐鲁大学,并居住了3个多月。老舍在济南期间最早的一处住所位于原齐鲁大学的办公楼麦柯密古楼(该楼已毁于1997年的火灾),为二层西南边的第一个房间,在这里老舍创作出了以济南惨案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大明湖》(书稿后寄与在上海的《小说月报》,但在1933年的淞沪会战中焚毁)。1931年夏老舍返回北平并与胡絜青完婚,夫妇二人回到……[详细]
东阿阿胶养生文化苑
  “东阿阿胶养生文化苑”,位于山东省东阿县县城西郊,由东阿县政府和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兴建。现为国家级AAAA级景区,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东阿县“十二五”重点民生规划项目,为“到山东不得不去100个旅游景点”“山东省旅游摄影基地”。景区占地200多亩,以展示东阿阿胶三千年历史文化、医药文化、养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文化旅游项目,包括影视城、东阿药王山等子项目。东阿阿胶养生文化苑一期为影视城建设,以史料记载的清末民初时的老济南与老东阿为背景,以恢复再现的济南东街、济南南街、东阿大街等街道为主脉络,整体建筑风格上体现出了清末民初的时代特点。该影视城由中国传媒大学毛怀清教授设计。迄今为止,由郭宝昌导演的《小白菜奇案》、《大宅门1912》已在该景区完成拍摄。文化苑周围环境优美,毗邻东……[详细]
明鲁惠、恭、端王墓
  明鲁惠、恭、端王墓明鲁惠王、鲁端王、鲁恭王墓,旧称三王墓,在泗水县圣水峪乡二岐山下的皇城村后。西南与尼山为邻,南与盗母山相望,东为颜母山,四山环绕,群峰相拱,而以二岐山为最。境内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十分壮观,别具气象。三王墓中,惠王墓居东,端王墓居中,西为恭王墓。三墓约呈馒头形。而以恭王墓为最大。封土高3米,长宽各约4米。该墓营建在由九块长方形梯田连成的所谓“九级台阶”上,处于二岐山下的中央部位。墓的周围原建有陵园,墓前亦有享堂和建筑物。现尚能找到柱础石及琉璃瓦残片。“九级台阶”下便是一条南北大道,墓前约一里左右,现存有陵园门址,长6米,宽3米,高约1米,用石灰石垒砌,并有大量石灰及砂子。门址前200米处,有一石桥。桥长4米,宽3米,高2.5米,为拱形单孔石桥。桥的两侧额部各伸出一对兽头……[详细]
247、戚姬庙
戚姬庙
  戚姬庙位于定陶城北偏东6.5公里,始建于汉文帝年间(前180——前157),是文帝刘恒为纪念其父高祖刘邦之妃戚姬而建,距今已两千多年。因庙建于戚姬墓高固之上,又称戚固庙。戚姬庙占地面积约5亩,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戚姬庙迭经沧桑,屡圮屡修,代不乏人。明朝正德元年(1506年),由于风剥雨蚀,墙壁坍颓,加以重修。庙堂明柱八根,丹楹刻桶,古色古香。清朝同治13年(1875年),此庙残缺已甚,村人鸠工构材,修葺一新。殿堂庄严肃穆,台阁参差,彩椽飞檐。天王、火神诸配殿,形制规整,壁画华美。四方百姓,游览瞻拜,流连忘返。庙内古柏苍劲,浓郁蔽日,傍晚乌鸦归巢,绕庙飞鸣,似哀戚姬。“戚姬晚鸦”为定陶八景之一。公元前205年,楚汉相争,彭城(徐州)一战,刘邦战败,西逃至定陶,夜宿戚家寨(在戚姬庙东,今无)……[详细]
城湖故城址
  城湖故城址系指成武县新城以北、旧城护城堤以内的广大范围。这一地域较堤外低2.5米左右。由于地势低洼,过去常年积水,一般水深1米许,深的达2米多,故而人们称之为城湖。城湖之内现存两个堌堆,一为文亭山(又名云亭山),一为大台(史称东台,又名寿峰)。1986年春天,在南隅地段开挖鱼塘过程中,大大面积暴露了古代文化遗存,引起了文物工作者的注意。经过细致的调查和考古钻探,基本摸清了该遗址的范围,即西起城关镇窑厂之西,东到西刘楼村,南到南护城堤以内,北达北护城堤,有的地方如张瓦房一带便穿越了北护城堤。东西长3525米,南北宽1800米,总面积632.5万多平方米。在此范围内的坑塘、水渠、沟壕中均能采集到其文化特征基本相同的遗物。面积如此之大的遗址,在菏泽地区尚属首次发现。这里的遗迹和遗物极为丰富,遗迹特……[详细]
249、太平宫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宫
  太平宫位于崂山县王哥应镇仰口村南,始建于北宋,历代均曾重修。太平宫是宋太祖赵匡胤为华盖真人刘若拙敕建的道场。因落成于宋太平兴国年间,故初名“太平兴国院”,后改名为太平宫。伞、明、清各代重修。青岛解放后亦曾重修。有三清殿、三官殿、真武殿等殿堂十多间。此处景观很多,宫西有“犹龙洞”、宫北有“白龙洞”、宫东有“绵羊石”、东北有“狮子峰”等胜景。在崂山太平宫内沿太平宫后墙上山走不多远,有一块硕大的圆形巨石。由另外两块巨石支撑着。其中一块极像一只巨鳌。3块巨石组成一个天然的石洞。洞外石壁上镌有凸刻双勾的4个大字“鳌老龙苍”。洞深阔宽敞,可以容二三十个人,里面供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他的7位弟子邱处机、刘处玄、谭处端、马丹阳、郝太古、王处一、孙不二的塑像。此洞在明代以前供奉老子,称为“老君洞”。太平宫……[详细]
东阿古城
  东阿镇地处济南、泰安、聊城三市交界处,是济南的西南大门,新老两条220国道贯穿全境,济菏高速毗邻而过,交通便利。该镇是“中国阿胶之乡”,与茅台镇、景德镇同为受国家原产地保护的中国三大传统特产名镇之一。阿胶东阿镇是著名的“阿胶之乡”。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注,阿胶因产于东阿而得名。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曾来东阿考察,给予阿胶极高的评价:“狮耳山前,狼溪河畔,千载珍品,扬名中外。完全大党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一九八八年给平阴东阿阿胶厂题词“祖国医药魂宝”。2003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定,山东福胶集团生产的“福”牌、“东阿镇”牌阿胶双获国家原产地标记认证,受原产地域保护,享有独家专用权。与此同时东阿镇继被国家唯一命名为中国阿胶之乡后,与茅台镇、景德镇一道成为受国家原……[详细]
251、明道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道观
  明道观位于崂山东麓招风岭前,在华严寺西2.5公里,海拔600多米,为崂山庙宇居地最高者。庙分两院,东院建玉皇殿,西院建三清殿,共有房舍32间,院庭宽阔,竹松清深,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80平方米。山门外的峭壁上有清宣统二年(1910年)题刻“明道观”3字,山门外有道光年间立庙产碑一通。观内藏有木板《金刚经》、《道德经》、《功课经》各1部,明宣德年间铸造的香炉2只,道光年间即墨文人题写的六扇屏。清光绪年间是该观鼎盛时期,有道士18人,房屋32间,土地160亩。1939年该观被日军烧毁,后逐步修复。1949年青岛解放前夕,仅有道士5人。1956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曾拨款修缮。“0”中,该观之塑像、经卷、字画等全被破坏无遗,房屋由崂山林场使用。该观四周青山环绕,地势崇高,下有高台,巨松……[详细]
252、项梁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项梁墓
  定陶县城东北2.5公里有个村庄,名叫刘固堆。该村南100米处有个椭圆形土丘,南北长130米,东西宽52米,最高处5米。占地10余亩,这就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项梁墓。项梁,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贵族出身,名将项燕之子,因杀人与其侄项羽一起避仇于吴中(今江苏苏州)。他为什么葬于定陶呢?这还得从秦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说起。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提出“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在攻下陈(今河南淮阳)后,陈胜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这股反秦的浪潮涌向江东后,项梁与项羽便杀死秦会稽郡守殷通,在吴举行起义。他们攻城略地,很快占领了江东地区。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二月,项梁率八千江东子弟渡江北上,沿途收编了陈婴、颗布等起义军,很快发展到六七万人,此时,陈胜、吴……[详细]
中陈郝窑址
  中陈郝瓷窑遗址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区西稍偏北10公里处,属于薛城区邹坞镇中陈郝村。窑址北部是与钓台、卓山一脉相承的山麓,南部丘陵时起时伏,附近有煤矿,盛产瓷土,蟠龙河自北向南从村中流过,瓷窑址面积颇大,方圆约四、五平方公里。田野中、河流边散落很多古瓷片,俯拾皆是,整个村落就建筑在手工业作坊区的废墟上。村中自地表以下3米多深,全是不同时代堆积起的瓷片。历年来,村民在耕田翻土、开挖水渠时发现数以千计完整的瓷器,有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器皿,有造形生动灵巧的玩具。中陈郝古瓷窑址可以划分为三大区域,自蟠龙河出村东上为青瓷区。河床两岸散布大量青釉瓷片和窑具,一直延伸到北陈郝和张岭村南部。田野中窑址众多,土色有黑有红,耕土层之上随处可以见到古瓷片。岸边的瓷片堆积有的地段高达3米。瓷器碎片以青釉为多,黄釉、酱釉以及……[详细]
三里河遗址
  三里河遗址位于山东省胶州市南关街道办事处北三里河村神仙沟西。遗址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60年代初,山东大学历史系刘敦愿从一件题有高风翰诗序,画有插莲花三足陶器的绘画条幅中发现线索,按图索骥,找到这处古遗址。1974年秋和1975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对遗址进行两次考古发掘,共出土文物2000余件。遗址的地层堆集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属龙山文化层,下层为大汶口文化层,经两次发掘,出土文物达2000余件,是一处内涵极为丰富的古遗址。出土文物中最珍贵的是蛋壳黑陶,经修复完整的有25件,其中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黑陶高柄杯,高20厘米,重量只有39克,口沿部分厚度仅有0.3毫米,在制陶史上,堪称绝代佳作。另有3件兽形陶,一为猪形,一为狗形,另一件形状奇特,莫可名状。同时,还发现两件锥形……[详细]
题壁堂古建筑群
  题壁堂古建筑群位于济南市历下区泉城路街道。年代为清。 2013年,题壁堂古建筑群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题壁堂是升阳观的一部分。升阳观位于济南老城区寿康楼街路南,总建筑群占地3750平方米,初建于清代康熙十八年(1679年),是为供奉神话人物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的庙宇,故又称吕祖庙。相传,庙建成后的一天,住持道士刘道让明明看见一道人进入庙内,但遍寻无踪,却在正殿左墙壁上发现了新题写的这样一首诗:“曾否当年旧酒楼,松亭水色静悠悠;熏风日跻蓬莱岛,筇杖常经此地游。世法须从身上想,机关宜向个中求;离离青草会心处,何事浮生空白头。”诗末署名“木石道人”,信众认为是吕仙人化身留书。一百多年后的嘉庆八年(1803年)墙壁上的字迹模糊不清,后人为便于传存,于是抄录刻于石碑。同年……[详细]
天柱山摩崖刻石
  【天柱山摩崖刻石】天柱山,古称高宝山,位于平度市北25公里,属葡萄之乡的大泽山脉,海拔280米。天柱山名,为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所称:“以其孤上千云,傍无溪鹿,因以名之”。但天柱山之所以显名,还因为有著名的北魏刻石,这些刻石都是我国稀有的书法石刻艺术的瑰宝。山中除有郑文公碑外,还有东汉、东魏、北齐以及金、元等历代刻石。郑文公碑,在天柱山之阳亦称郑文公之碑,称其为上碑,是因郑道昭此后在莱州市云峰山觅得佳石又刻郑文公碑,称做下碑。两碑文字大体相同,但下碑结衔下刻有“草”字,字数也少有出人,故又有草稿之说。上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郑文公之碑》,郑文公乃郑羲之谥号,故或称《郑羲碑》,系程天赐等60人为其旧时同僚兖州刺史郑羲所立。传为郑羲季子北魏光州(州治设掖县)刺史郑道昭于永平四年(511年)所书镌……[详细]
德州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辖区南部,旧州城南部偏西,与旧州署隔道平列(现三八西路与解放北大道交接处西北角,国贸大厦建设处),占地面积1公颂,建于1411年(明永乐九年)。1935年《德县志》载:“城煌庙在喧哗角西,明永乐九年知州何源建。” 城隍庙内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为山门3间,上悬黑底金字“城隍庙”匾额l块。门内左右各有两尊高2米许、戴毡帽,穿号衣、持黑红棍、貌似皂吏的泥塑彩绘站像。山门对面是1座砖砌影壁。进山门有坐南面北砖木结构两层戏楼1座,东西宽10米,南北7米。上层台柱上镶透雕檐板,底层中间有通道,通道两侧有泥塑彩绘马童与高头骆马。穿过戏楼通道有八角碑亭1座。碑亭两侧各有5间通间厢房,内有似三班六役塑像。厢房两侧是东西廊房,内供幽冥界十殿阎君像,4壁是阴司受刑和轮回超渡彩绘。再北是正殿,建在高1米……[详细]
东方朔故里景区
  神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是西汉时期智圣东方朔先生的故里,境内现存朔墓遗址、厌次故城遗址及古汉墓群等重点保护文物,1977年4月22日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方朔,字曼倩,汉武帝太中大夫,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记》、《汉书》对其均有记载,他博学机智、能言善辩。《史记滑稽列传》、《汉书东方朔转》记载了他滑稽幽默、正言直谏、诙谐劝谕的独特风格。由于敬佩东方朔的人格,崇拜他渊博的学识,后人把他誉为“智圣”,与“文圣”孔子、“武圣”孙子齐名。他还被捧为岁星、桃仙子、滑稽大师、知识之星,被推崇为笑话、相声、谜语、占卜和俗文学的祖师爷。东方朔墓位于神头镇驻地西2华里处,直径32米,高4米,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有墓碑,上有颜真卿撰书“东方朔先生之墓”,原碑已失,现存颜真卿书《……[详细]
青岛城阳区老母庙景区
  青岛城阳区老母庙景区初建于1915——1916年间,供奉“老母娘娘”,原庙共占地3平方米,庙内无神像,只供一砖刻“龙山老母之神位”的牌位,“文革”时期被毁。旧社会,古历四月十九为庙会,会期三天,人们抬轿-,民乐齐奏,异常兴隆。1994年,村民自发,筹集资金2000余元在原地修复,新建“老母庙”,占地约6平方米,庙分两殿,东殿供“观音老母”、“三老母”,西殿供“天皇姑”,神像皆为瓷制。2009年以来,为继承和发扬城阳的历史文化,开发地区旅游事业,霞沟社区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原地对老母庙及其山门进行了重新修复。新修复的老母殿建筑占地面积23平方米,殿座北朝南,背靠台满石峭壁,面临神泉,青砖瓦,抽屉岩,鞍瓦四翘。殿内供奉石雕“老母”神像,神像高2.1米,宽1.1米,厚0.8米,神像两侧为石……[详细]
邾国故城
  东周时期邾国故城遗址位于邹城市城东南12公里的峄山之阳,地势开阔,呈南北高亢、中部略低状。故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2530米,南北宽约2500米,城周长约10公里,城内面积约6平方公里。故城墙现共残存4000余米。东、西城墙北端均与峄山相接,一般残高3至4米,最高处为7米,墙基宽20至30米,夯土坚实,层次分明,每层厚8至12厘米,夯窝直径4至6厘米,多为春秋时代的棍夯痕。东、西城墙各有2个城门。南部城墙筑在廓山顶上,呈斜坡状或台阶状,上为夯筑,下为石砌墙基,城墙残高1至2米,墙基宽3至4米,夯层不明显。在今峄山街村南有内城北城墙遗迹。东南角城墙呈内折尺状,即直角内向,形式罕见。遗址内台墓、土冢、陶片、灰烬到处可见。故城内中部偏北有一高地,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40米,俗称“皇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