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 > 金坛区旅游

金坛区文物古迹介绍

三星村遗址
  三星村遗址位于金坛市西岗三星村,1985年省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并被确认为新石器时代一处较重要的遗址。1993—1998年5月,南京博物院联合金坛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对金坛三星村遗址连续六年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揭露面积64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代的墓葬1001座,灰坑55个,房址4处,出土各类文物4000余件。据碳十四测定和考古学研究,三星村遗址的年代为距今6500—5500年左右。它对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和文明起源等课题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国新石器时代区域研究、体质人类学研究增添了新资料。三星村遗址现存总面积10万平方米。是苏南地区保存好、面积大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现呈低矮的圆台形,高出四周地表0.50—1.50米,遗址附近有大小河流环绕,河网密布,水运交通发达。文化堆积层……[详细]
段玉裁纪念馆
  段玉裁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城南风景区,占地15000平方米,是一座仿清式的古建筑,砖木结构,四合院布局,四面环水,树绿花香。于1985年10月25日段玉裁诞生250周年之际开馆。段玉裁纪念馆门楼上悬挂著名书法家舒同书写的“段玉裁纪念馆”匾额。大门内宽阔的庭院,地面是绿茵茵的草坪。穿过庭院就是纪念大厅,其厅飞檐画栋,古色古香。正厅门上挂着书法家沙孟海书写的“朴学宗师”的金字大匾。跨进正厅,前后两排红漆柱子上两副抱柱楹联:一幅是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书写:“九经陶铸资群彦,一字源流奠万”,一副是训古学会顾问、北大教授周祖谟所写:“说字解经功超许郑,审音辨韵名震乾嘉”。大厅正中是段老夫子的半身石膏塑像,气势庄严。两边墙上挂着名人字画。两侧是厢房和长廊,厢房里陈列着段玉裁的有关著作、生平和年……[详细]
(于湛墓)石马
  (于湛墓)石马发现于金坛区城东经济开发区于湛墓遗址,原为于湛墓前的石刻,也称为石像生,后因时代的变迁而被埋入地下。汉代开始,墓前石刻已出现。此后,历代皇帝、贵族、官僚的墓葬神道两旁多陈列有文相武将、石羊、石马、石虎等石刻,以此来守卫陵墓,彰显墓主的等级身份地位。文革期间,由于大量墓葬遭到挖掘,于湛墓遭到了毁坏,石马被挖出。原有一对,挖出后一只被埋于东村东首楼房房基下,一只现存放于东村小学内。于湛,字莹中,明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先后在多地担任地方官,曾先后出任兵部主事、职方郎中、陕西参议、江西布政使司右参议、贵州布政使司右参政、河南布政使司左参政、右副都御使等职务。他任职地方时政绩卓著,数次得到擢升,官至户部侍郎。嘉靖三十年(1551年),辞官归乡,后专心著述,撰有《素斋政书》6卷。正……[详细]
圆通庵
  圆通庵,坐落于金坛区金城镇城南村委城南风景区顾龙山西北侧,紧依玉皇阁,为尼姑庵堂。与宝塔禅寺一墙之隔,是顾龙山上最为古老的建筑。千百年间,几经变迁,直到20世纪80年代,政府保留宗教场所,1985年金坛县文物普查时发现并登记。1986年1月1日,金坛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3月经金坛市人民政府批准,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现寺占地4.1亩,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庵内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韦驮殿、圆通殿、地藏殿、西归堂、斋堂、僧房等30余间。圆通庵砖木结构,坐东朝西,现存建筑两进。据金坛县志记载:梁武帝大同年间始建,旧名为新兴院,历经战乱几经荒废,至宋末元初,由禅宗泰斗妙高禅师(1218—1293)再度兴建(一说此寺曾改名为“新兴寺”,金坛刘宰徙茅山书院于顾龙山新兴寺之……[详细]
南洲渔笛碑
  南洲渔笛是由刘尔禄写的一首诗,诗文内容为:渔舟横笛弄新晴,维向南洲老此生。闲载月归芦里去,怕竹龙到水边鸣。数声杨柳垂纶远,一曲梅花落饵轻。独有双鱼外受钓,濠梁来往亦关情。辛巳(2001年)秋,与闻毅先君去顾龙山探险胜访幽,传拓古碑。在吴季子祠后门左方寻得小草古刻一方。铁画银钩神采飞扬,书法造诣直入二王堂奥。欣喜之余,细读内容乃是“金沙八景”之一的“南洲渔笛”。 “南洲”,在县城外,九里村南,多洲渚有鱼虾芦菱之利,该村因是为名,今属城南开发区。作者刘尔禄,是长洲(今苏州)人,生平不详。从石刻风化的程度及诗中的内容来分析,他可能是万历、天启间隐逸于民间的硕儒,是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人。全诗的大致意思是:在清新晴朗的天气里,驾着渔舟带了横笛出去游玩,系了船,朝着南洲村走去,打算在这里寻找一个颐养天年……[详细]
河西庙正殿
  河西庙正殿位于金坛区金城镇西门大街行政审批中心院内。河西庙原坐落于河西庙巷(巷因庙得名),坐北朝南,原先是座小庙,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拨来专款,得以修建。修建后的河西庙,门前为大广场,正对庙门的是高大的照壁墙,左右竖着两根高高的旗杆,大门西边安放着一对雕花大抱鼓石,台阶为整块长条石,进门是又高又宽的石户槛,大门内是间廊屋,隔着一个长天井是正殿,天井两侧建有厢房,正殿后还建有不少的道士生活用房。现仅存正殿,是两进面阔三大间的房屋连成一体的建筑,双层瓦顶式,砖木结构,木柱下为明式倒蘑菇形石柱础。南面已建新房,故在北面另开大门出入。正殿面阔3间16.30米,进深12檩11.30米,高7.25米。南面第一檩为翻轩结构,西南角有石碑一通。1986年1月1日,金坛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河……[详细]
北渚荡遗址
  北渚荡遗址位于金坛区城东经济开发区东村南400米处,处于宁镇地区东段,向西靠近茅山。20世纪50年代,省文物工作队在这里进行考古勘察,发现了该遗址。1973年10月15日至20日,镇江博物馆与金坛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了联合发掘。遗址原来面积较大,有数万平方米,后因土地平整及取土烧砖,遗址堆积毁坏比较严重。发掘时,遗址平面呈不规则椭圆形,南面略高,距地面约2—3米,北面稍低,几乎与地面相平。发掘地点位于遗址南部,布探方一座,南北长5米,东西宽3米,地层分为耕土层、黑土层、砂土层、淤土层、生土层共五层,出土器物多位于淤土层,距地表约210厘米至130厘米。清理出器物39件,分为石器、陶器两大类,其中石器25件、陶器14件。石器器型有石犁、石锛、石凿、石箭头等,以弧刃穿孔石斧、长方形石锛及长条形石……[详细]
王维克故居
  王维克故居位于江苏省金坛区金城镇西轿巷32号,临近金坛市中医院,东临丹金漕河。王维克(1900一1952),金坛冯庄村人。早年就读于河海工程学校、大同大学及震旦大学,原名王兆祥,1925年赴法国巴黎大学攻读,在此期间改名王维克,是世界著名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第一位中国留学生。曾任上海中国大学数理教授、金坛县初级中学校长,是华罗庚的启蒙数学老师。王维克先生学识渊博,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曾编著有《热力学原理》、《日食和月食》、《自然界印象记》等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还参加过编纂、审订《辞海》的工作。更出色的在于他精通多种语言,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一生译著数百万字,翻译作品有意大利但丁的《神曲》等。他是发现华罗庚数学天才的第一人,正因为他慧眼识人才,华罗庚后来才能不断努力成为举……[详细]
金坛龙山塔
  龙山塔巍巍耸立,坐落于金坛市金城镇城南风景区顾龙山东侧的宝塔禅寺殿宇之后,有石阶进入。沿山竹翠林茂,山下河荡纵横,水光山色,交相映辉。1986年1月1日,金坛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龙山塔,原名大圣塔。此塔何时而建,传说不一。据圆通庵住持悟圣法师于1998年浇铸“铁鼎”记载:“横山寺”(圆通庵)前身已有2500多年。同时横山诗入册多篇,如《横山返照》,“前山佳气搏葱茏,一片霞光落照浓;横岭尚需天记忆,环流更需水朝宗”。金坛县志记载:宝塔建于南宋年间,无具体年月。清康熙十九年(1680)夏因淫雨崩塌,康熙四十年(1701),县令胡天授倡议,邑人许培荣、许培直首捐千金予以重建,乾隆年间复加修葺,基本完好,素有“乌龙叠翠”——金沙八景之一的美称。此后,历经战乱与风雨侵蚀,檐毁廊损,……[详细]
御碑亭遗址
  御碑亭遗址位于江苏省金坛区城南风景区顾龙山上。碑身高1.05米,宽0.60米,厚0.16米,楷书,共五行,石质为白矾石。元至正十七年(1357)冬,朱元璋率起义军东征,与高五郎作战,至金坛后登上顾龙山,观景抒杯,题乐府一阙。明开国后,金坛知县刘美奏准书此乐府勒石,立于顾龙山顶,俗称御碑,并建亭保护。此碑碑文为:“望西南,隐隐神坛。独跨征东,信步登山。烟寺迂迂,云林郁郁,风竹姗姗,尘不染浮生九还。客中有僧舍三间。他日偷闲,花鸟娱情,山水相看”。《镇江府志》中记载此碑为知县刘美所立。刘美字实甫,四川成都人,甲戌进士,万历四年(1576)任金坛知县。而御碑两侧刻有:“正德,十四年十月二十八日,刑部主事□□象,金坛知县臣任佃同游顾龙。主簿臣丁升,进士臣段藻从行,眺瞻徘徊,庄颂宸翰,薄午乃去。”碑文中……[详细]
华罗庚纪念馆
  华罗庚纪念馆位于金坛区城南文化主题公园内,是为纪念金坛籍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而建的场馆,临近段玉裁纪念馆和金坛市博物馆,环境优美,风景宜人。该纪念馆是2004年移址重建的新馆,旧馆建于1986年,位于中山公园音乐堂旧址。中山公园(即现在的华罗庚公园)前身为雅约园,在县城东南角,为金坛第一个赴日留学生、同盟会会员——于竹坡所建。民国17年(1918年)更名为中山公园。金坛解放后,几经修缮、绿化,成为人民群众憩息游乐的场所。旧馆为四合院式布局,建筑采用砖木结构。平面为长方形,占地500平方米。中间为正厅,两侧为展厅,展厅分4个部分,展出200多幅珍贵图片和100余件实物。新馆于2006年11月建成对外开放,占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5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由东南大学齐康教授设计。纪念馆坐东……[详细]
冯煦别墅
  冯煦别墅位于金坛区金城镇春草塘小区内(原荷花新村8-10号),南临九九宾馆。冯煦(1843-1927),字梦华,号蒿庵。少好词赋,有江南才子之称。累举不第,久寓江宁,与顾云齐名。年四十五岁,如咸光绪十二年(1886年)探花,历凤阳守,四川安察使,累官安徽巡抚。民国政府命督办江淮赈务,江苏省长聘篆《江南通志》。其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著作甚富,编有《宋六十家词选》。他为人耿直,不畏权贵,为官清廉,颇具政声,他独创“岁入岁出表”,严格财经纪律,凡公家之物不入私囊,使下属官吏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他对地方志的编纂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先后用10多年的时间总纂了《江苏省通志》,主编《金坛县志》、《凤阳府志》,以及溧阳、镇江、嘉兴、宝应、睢宁、宿迁等地的府、县志书。所编志书以其范围广泛而又纲目清晰,内容充……[详细]
赤岗村窑址
  汉代窑址位于金坛区薛埠镇赤岗村,包括两处窑墩,分别位于鑫雨良种茶场南侧50米处与北侧20米处。薛埠镇发现有多处窑址,除了赤岗村汉代窑址外,亦有连山、罗村等多个汉代窑址分布在此。赤岗村汉代窑址位于赤岗与上阮两村交界的丘陵缓坡之上。汉代窑址整个面积较大,窑床长宽由于未经发掘目前相对模糊。一处窑墩西侧为公路,东侧为水塘,长约50米,宽约38米,高约2米;另一处窑墩在公路东侧,四周种植茶树,长约46米,宽约30米,高约4米。由于垦荒种茶加之水土流失,窑址表面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扰乱,在道路东侧有0.4~0.8米厚度的印纹陶片堆积。在新发现的窑址坡面上,可以看到大量印纹硬陶片及部分窑具。陶片大部分为青灰胎,主要器型有罐、坛、瓶、钵、盆、韩瓶等,其中间杂有少量釉陶器。此外,还出土有部分器型较大的东汉至三国时……[详细]
金坛望仙桥
  望仙桥位于金坛区直溪镇新河村委望仙桥村49号北侧。相传此桥最初建于西晋末年,最早为木桥。东晋时二次建桥,为单孔石拱桥,并起名为“望仙桥”。清乾隆年间三次修桥,桥形与原来相似,规模略有增加。1958年,为提高简渎河的排涝能力,建昌、登冠两乡第四次重建了望仙桥,桥型为三孔石梁平桥,东西两岸用石块驳墩,在河中砌两尊长6.25米,宽0.8米的石墩。为了便于泄洪,河中两尊石墩成南北两头尖形,将原桥上的18块花岗岩-石竖搁在石墩上,桥头用小石头铺平,这就是四建的望仙桥的轮廓。四建平桥东西的跨度为17.80米,正桥长18.40米,桥宽5.02米。河中石墩从河底至桥面的高度为5.59米。此后,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又两次重建了望仙桥。现存的望仙桥已是六建桥,是2005年10月所建。将五建桥的石条板梁改成在4个桥……[详细]
(涑渎村)石马
  石马(一对)原为于敏中墓前神道两旁的石像生,现位于金坛区金城镇涑渎村委公墓门前。于敏中(1714年—1779年),字叔子,一字重棠,号耐圃,江苏金坛人。于氏为金坛颇有声望的书香门第,祖上在明清两代曾出过多名进士。于敏中天资聪慧,幼承家学, 15岁中举人,乾隆二年(1737年)丁已科状元。其堂兄于振为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科状元,兄弟二人并称 “兄弟状元”。于敏中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于敏中在朝42年,任职颇多,乾隆二十五年至四十四年时,任军机大臣近二十年,是乾隆时的重臣之一,是乾隆朝位极人臣最久的汉族官员。他在军机处任职近二十年,结交内侍,大量收受地方官员贿赂,去世后因家产纠纷导致贪腐事情败露,受到乾隆的诘责,于死后数年,被撤出贤良祠,剥夺子孙世袭的爵位。(涑渎村)石马(一对)长2……[详细]
倪巷村人民大会堂
  倪巷村人民大会堂位于金坛区薛埠镇倪巷村委倪巷村127号西侧。该会堂建于20世纪50年代,坐南朝北,面阔10间,宽28米,进深10米,建筑面积总计280平方米。与兆岐村人民大会堂结构相似而略有差异,亦为砖木结构,屋顶为人字形架梁,铺有灰瓦,墙壁以青砖砌成。屋体前端正面为风火山墙,中间大门呈拱形,两扇门对开,大门两侧墙体上各开窗户一扇,窗户原为木制方框式玻璃扇窗,现已毁失,内部用砖堆砌封挡。会堂每间两侧墙体中部均开有玻璃扇窗,东西相互对应。第5间两边对称各开有侧门一扇,上有门檐外挑。会堂南端为观礼台,可供开会讲话及文艺表演使用。人民会堂最初用于召开一些规模较大的会议,举办一些文艺活动等。1958年,“大跃进”开始后,“文化革命”被定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基本点之一,人民会堂便成为政治生活的重要场……[详细]
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位于金坛区直溪镇蔡甲村委西侧,原为革命烈士曹江临的私宅。曹临江,1906年生,1938年参加青抗团,1939年入党,1941年任镇江县军事科科长。1941年秋,被日伪军逮捕后壮烈牺牲。1939年12月15日至19日,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于在其家中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宣布成立中共苏皖区委,选举了区委委员与中共七大代表等。这次大会在苏南地区抗日斗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扩大统一战线、夺取抗战全面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原建筑呈晚清民居风格,后年久失修而毁弃。2004年9月,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金坛市人民政府在原址进行了复建。纪念馆采用园林式的设计理念,以青、白两色为主色调。会址建筑为硬山式砖木结构,西侧新建了苏皖抗战历史陈……[详细]
(愚池公园)徽派古民居群
  愚池公园徽派建筑群位于金坛区城南风景区愚池公园內,共6幢民居。21世纪00年代金坛从安徽、浙江等地移建了17幢徽派古民居,这6幢民居即为移建的17幢徽派古民居中的部分,系明清建筑。整个古民居区位于愚池湾河道的西侧,南邻戴叔伦纪念馆,北面临近华罗庚纪念馆和金坛博物馆,西面通往丹金溧漕河东岸的公路。这些民居两两相对,一、三、五号民居坐西朝东,并排而立,二、四、六号民居坐东朝西,皆为砖木结构,平面格局呈回字形,其内部为楼房形式,组成单元有天井、厅堂、厢房、门屋、廊等,它以中轴线对称分布,内部雕琢精致,而外表上看,却有素净质朴美感。国泰民安民居面阔24.37米,进深11.85米。三槐声远民居面阔19米,进深20.3米。愚池清代居民面阔17米,进深25.3米。紫气东来民居面阔11.4米,进深21米。德……[详细]
(湖头村)徽派古民居群
  湖头村委徽派建筑群位于金坛区儒林镇湖头村委水城古民居区,水城临近长荡湖,为金坛区儒林镇的重点旅游观光项目,整体坐西朝东。水城占地约100公顷,包含文博园、湿地公园等多个部分,徽派古民居位于水城的东南面,现为长荡湖湿地公园科普教育基地,一共包含11幢民居。21世纪00年代金坛从安徽、浙江等地移建了17幢徽派古民居,这11幢民居即为移建的17幢徽派古民居中的大部分,这些民居围绕着一个长条形池塘分布,池塘里种有荷花,水景与民居交相辉映形成一座园林。古民居区整体坐东朝西,系清代徽派民居建筑,皆为砖木结构,平面格局呈回字形,其内部为楼房形式,组成单元有:天井、厅堂、厢房、门屋、廊等,它以中轴线对称分布,内部雕琢精致,而外表上看,却有素净质朴美感。一号、八号、九号、十号、十一号民居列于一排,坐向皆为坐西……[详细]
清代寺庙
  东浦村在金坛区指前镇西南约7公里处,清代寺庙位于东浦村151号住宅东侧5米,坐北朝南,有前后两进,硬山式砖木结构,系清代建筑。据说此处曾为观音庙,后又作粮管所,现已无人居住。此处也曾经用来放电影、演戏,是附近村民的文化活动场所。2010年5月4日,金坛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浦村有200多户,大都姓吕,曾有金坛南门外第一大村之称。东浦村人最痴迷看戏,不光看,村里自己还有剧团,一年到头都要排演几台大戏,四时八节都有上演,而村里的这座清代寺庙,就成了东浦村人的舞台。东浦村的丝弦锣鼓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金坛、溧阳两地很有名气。丝弦锣鼓的演出,一般是在参加庙会时边行走边演奏,队伍排成一条长龙,少则三四十人,多则五六十人。最前面两人吹笙,笙下部圆圆的、黑黑的底托吹奏时朝前,象征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