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旅游

江苏省文物古迹介绍

常州天主堂
  天主堂,位于常州东北约6公里的天宁区郑陆镇东青和平村委陈家自然村,是武进建堂最早,规模最大的教堂。1988年11月7日,武进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文物保护点。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传天主堂初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清宣统三年(1911)征地24亩,时黄辉烈神甫扩建教堂用房40余间。民国二年(1913)又新建圣堂6间,民国二十年(1931),翻建圣堂和钟楼,并进行大修。随着宗教界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东青天主堂根据“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排除外来干扰,教徒宗教活动正常。“文革-”期间,天主教活动被迫停止。1980年12月12日,中共江苏省委批准东青天主堂恢复开放。翌年2月,县人民政府拨款2.38万元资助修复教堂。同年12月25日举行开堂仪式……[详细]
南京谭延闿墓
  南京谭延闿墓 南京谭延闿墓由著名建筑设计家关颂声、杨廷宝设计。占地面积达三百亩,其设计特点是借原有山川地势,倚山构筑曲折幽深的墓道,并置有江南园林特色的墓园,因而风格独特。谭墓的起点是紫金山的名胜八功德水。这种水自紫金山上流下,据说具有强身祛病的八种功效。向北便是灵谷深松碑,此碑原为谭延闿的墓碑,碑上原来的刻字为蒋介石所书,右上方一行小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二十年九月四日”中间的大字为“中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前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谭公闿之墓”左下角署“国民政府壬席蒋中正敬献”。碑帽上有一红色石印“荣典之玺”,印的上方是-的青天白曰党徽,印下是“国葬之碑”。解放后碑上的文字全部磨去,由中山园林管理处一工作人员书“灵谷深松”四字,刻于碑上。碑后是一石制的牌坊.再后就是墓道。墓道为弹石路面,两旁树木高大,遮……[详细]
323、鹤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鹤园
  鹤园位于苏州市韩家巷。清光绪年间道员洪鹭汀始筑,因俞樾书有“携鹤草堂”匾而取名“鹤园”。园中池水似鉴,修廊如虹,风亭月馆掩映于山石之间。园未竣,洪离苏,一度借为农务局。后归吴江庞屈庐,其孙庞蘅裳复加修建,一时成为文人雅集酬唱之地,词人朱祖谋曾寓居于此。园中有朱氏手植的宣南紫丁香一株,花时清香满园,沁人心脾。邓邦述篆题“沤尹词人手植紫丁香”刻于花坛。庞蘅裳闲居园中,谐“鹤园”音自号“鹤缘”,又署其厅曰“栖鹤”。鹤园总面积3134平方米,小巧紧凑,简洁幽雅。东宅西园并列,宅三进。园内水池居中,小桥凌波,竹石花木环池而布,右亭左馆隔池相望。北部为主厅“携鹤草堂”,结构精巧,前廊东西门楣有庞蘅裳自题“岩扉”、“松径”砖额,典出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中“忽至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句。堂前有湖石“……[详细]
娥墓堌墓群
  娥墓堌墓群为汉代古墓葬,位于徐州市丰县首羡镇董庄村娥墓堌庄西100米,据丰县城约30余里,位于丰县最西北部,苏鲁两省四县交界。平原坡地,西高东低,周围有四条河环绕,南有西支河,北靠苏北堤河,西有惠河,东靠四联河,河沟渠密布,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方便,主要种植麦、棉、玉米、大蒜、洋葱、大豆等农作物。镇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资源较为优越。娥墓堌村居民在遗址南侧居住,以农业为主,1995年原和集乡政府在遗址上修建排灌站一处,站名以娥墓堌命名,并建有纪念亭一处,亭北有纪念碑一通,有一条东西大道,通住山东省。娥墓方圆十余亩,据墓碑记载:“明成化、弘治中二次盗掘,其墓四面有门,环数百步,中有洞宇甬道,积石颇多。”。元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在娥墓堌建立了娥墓岱祠。其建筑群雄……[详细]
瞿秋白故居
  瞿秋白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延陵西路188号。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常州三杰之首。在他短短36年的生命里,曾写下500多万字的著作和译作,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瞿秋白纪念馆由故居和纪念馆两部分组成,纪念馆是仿明清建筑物,面积2282.19平方米,设展览大厅、学术厅、影视厅、资料室、贵宾厅等,陈列、收藏反映瞿秋白生平和思想的图片、影视、实物、文献和研究资料等。瞿秋白故居原为瞿氏家族侍祭奉祖宗的祠堂。1912年至1916年瞿秋白一家落魄之后借居于清光绪年间秋白叔祖父瞿庚甫捐资修建的城西瞿氏宗祠。住进祠堂之后,瞿秋白一家就完全靠借债典当度日,由于支付不起学费,秋白中学没有念完就辍学了,母亲对此感到非常的痛惜。生活的煎熬,社会的摧残,使母亲对未来完全绝望,选择了-的道路。……[详细]
高淳吴氏宗祠
  在高淳老街东端,有一组高大轩敞的清代建筑,这便是有名的吴氏宗祠。这组建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它依地形而建,门朝官溪河,背靠老街。布局分为前进正门(戏楼),中进享堂,后进祭殿,间设天井,侧有厢房。建筑面积计820多平方米。首进部分为三开间,有上下二层。底层南向开设正门,门外两侧砌“八”字形罩墙。青砖叠砌,麻石做基,左右各安置一块圆形抱鼓石。尽显肃穆庄重的祠堂本色。进入正门,转一个方向看此建筑,才发现它是一座戏楼,是吴氏族人欢聚娱乐之所。将大门与戏楼合二为一,可见当年设计者匠心独运。戏台设在二楼,用屏风木板隔成前、后台,俗称“天壁”,以便前台演戏,后台化妆。扇形门额上左书“出将”,右书“入相”,为演员进出场“月门”。前台边间,隔成“乐台”和包厢。台顶,正中构筑叠三层八角形藻井,四周置“平棋”天花。……[详细]
大陆饭店旧址
  大陆饭店坐北朝南,上下两层,西侧为楼房,东侧为厢房,建于1916年,占地面积460平方米,建筑面积1094平方米,墙角有“慎俭堂金宅”界桩。大陆饭店是中西风格结合的民国时期建筑,保留有天井、小青瓦屋面、骑马楼等江南传统建筑特征,也有弧形拱券门窗、水泥平顶、欧式回廊、罗马壁柱、浮雕线条装饰、彩色玻璃等西方建筑元素,尤其是南立面的欧式风格雕塑,在常州地区仅见于此。大陆饭店的选址在城中心的乌龙庵,聘请国外设计师设计,总体结构为中国古典建筑风格,主楼、厢房、天井、回廊的布局井然有序,保留有青瓦白墙、木格窗棱、坡顶重檐的江南水乡建筑风格,同时又加入了大量西方建筑元素,中西结合,相当美观。 19世纪末,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后,西式旅馆开始出现,接待对象主要是来华的外国人。其中上海的西式旅馆数量最多,如大东饭……[详细]
陈六舟故居
  陈六舟故居陈六舟故居共两处,一在糙米巷6号、8号、10号,一在东关街羊巷23号。陈六舟官至安徽巡抚。糙米巷,旧时称曹李巷。此宅历史上全部属陈仲云家族的产业,陈氏先后四代为扬州很有影响的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从道光壬午(1822)至光绪癸未(1883),陈家先后出了三位进士,父子二人赐传胪,其后两人为举人、秀才。陈氏家族从陈仲云在道光壬午(1822),其子陈六舟在同治壬戌(1862),侄陈咸庆在光绪癸未(1883)先后参与殿试会考时,三人都赐进士。而陈仲云、陈六舟父子二人先后在殿试会考时又获得二甲第一名,赐称传胪。历史上扬州人称陈家为“一门三进土,父子二传胪”。陈氏住宅从地理位置,遗存房屋的现状、体量、造型、构架特色都能印证是属于清中期或更早的建筑。陈氏老住宅6号、8号磨砖门楼今尚存,形式相似,……[详细]
329、文通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通塔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二批 1982年3月调整公布 文通塔 唐景龙二年(708) 淮安市楚州区 原淮安市内   文通塔旧称尊胜塔,又称文峰塔。在淮安市内勺湖公园内,城西北角的运河之畔。始建于东晋大兴二年(319年),多次重修。文通塔是一座具有佛教传统的古建筑,全部是砖结构,无梁柱,现为七层八角形,六七两层无塔门。内部空腔。五层以上是穹窿式的砖顶,顶上为八角形藻井。塔高约23米,塔身呈抛物线形状,较优美。1958年、1966年、1979年曾三次修葺,恢复了登塔转梯和下面三层楼板。东、南增建古式花墙与外界隔开,院门题额“文通塔苑”。苑内花木丛生,塔北勺湖如镜,塔影倒悬,别有风趣。 关于文通塔,还有一段传说:汉朝的时候,吕后和丞相萧何谋害了淮阴侯韩信,得到了刘邦的赞赏。在酒宴上,刘邦要……[详细]
330、无想寺
无想寺
  无想寺无想寺旅游度假区位于溧水县洪兰镇一带,这里群山环绕,山森葱郁,湖光山色融为一体,环境幽雅宜人,众多文物古迹散布其间,是一个独具特色的休闲度假区,历史上有溧水第一胜境的美誉。永寿寺塔位于溧水县城西北郊,秦淮河畔,宁溧公路行经塔旁。永寿寺塔是明朝万历年间修建的一座风水宝塔。当时溧水人丁不旺、文风不振、经济凋敝。阴阳家将此归结为溧水“风水”不好。他们认为县城三面环山而西北空缺,秦淮河水由此向北流入南京,把溧水的财气、才气都带走了。为此在万历三十四年,由知县徐良彦倡导,-和民众共同集资,修建宝塔,以塞水口,补山水之缺。到万历三十五年(1607)十二月宝塔落成,命名为永昌塔,意为祈求全县永远繁荣昌盛。后敕改为永寿塔。在塔周建永寿寺。清顺治五年,永寿寺内有僧众近百人,为溧水城内第一大刹。清康熙四十……[详细]
惠山镇祠堂
  惠山祠堂群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区的西部,东临京杭大运河,西依惠山寺,祠堂群核心分布区面积0.3平方公里,保护范围1.03平方公里。至今仍保存着祠堂建筑4.7万平方米以及自唐代至民国时期的118处祠堂建筑及一些明确的祠堂遗址。祠堂群中有钦定官设的祠堂、民间联宗立庙所建之祠两大类别,共分有神祠、先贤祠、墓祠、寺院祠、贞节祠、宗祠、专祠、书院祠、园林祠、行会祠等十大类共二十二种祠堂的完整系列和七十多个姓氏,主祀、配祀人物的数量之多、建筑密度之大、祠堂类型之齐全,为国内外所罕见。祠堂群依托太湖风景名胜,自古以来就是江南重要的名山胜地,惠山祠堂群内有江南名刹惠山古寺、著名的天下第二泉和古典园林寄畅园。清代康熙、乾隆两位大帝南巡,先后13次临幸此地。惠山祠堂群虽历经佛、道之争、水火灾难和大小战乱,但仍较为完……[详细]
阳山朝阳禅寺
  朝阳禅寺座落在无锡市惠山区阳山东侧,原为历史名刹翠微寺退居寮,名朝阳庵。因寺后有一石窟,当地群众习惯将朝阳庵称为朝阳洞。日久天长阳山朝阳洞也就举世闻名而众所周知。这里形势壮观,景色秀丽,为此,宋人唐皥《题安阳山翠微寺》七侓有句云:“龙窟正当螺结顶,僧居端坐画图中”。朝阳禅寺又在阳山镇的大阳山中,寺门前是镇政府的桃花源广场及有一个很大的宁静的湖泊,依山榜水,一进山门内绿玉葱葱,仿佛进入了原始森林,顺着羊肠山间小道走上去,看到了另一个画面,宽广古朴的大雄宝殿,大殿门前有一棵150年的银杏树,寺里有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伽兰殿,图书室,客堂,藏经阁,祖师殿,寺内供奉两尊缅甸玉佛像。该寺历代高僧中名垂青史,彪炳中外者为无0性禅师的法嗣兰溪道隆禅师,师乃四川涪陵冉氏子,南宋嘉定六年(1213.葵酉年……[详细]
陵口陵墓石刻
  陵口陵墓石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陵口陵墓石刻南朝丹阳县陵口1988年作为“丹阳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口石刻  丹阳陵口镇东有一对高大的石麒麟,此处就是南朝齐,梁两代陵区的总门户,称为齐梁陵口。陵口现在仅存一对残损的石麒麟,东为双角天禄,西为独角麒麟。两只石兽相距约百米,中间隔着一条小河。陵口石刻为现存体积最大的南朝陵墓石兽,长、高度均达到4米,宽约2米,总重量约为30吨。两座石兽腿部均已残损,现在用石块支撑着。头部也有不同程度残损,天禄的头部曾经用石料补修过。从陵口石刻的雕刻风格来看,与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的风格很象,高大饱满,颈部较短,羽翼由四小冀拼成一大翼,腹部复衬以羽翅纹,已经不象之前的一些南朝陵墓石兽那样鲜明的曲线美的风……[详细]
浏河天妃宫
  浏河天妃宫,又名“天妃灵慈宫”,俗称“娘娘庙”,为我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历史遗迹。始建于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移建于现址。据文献记载,浏河天妃宫同湄洲妈祖庙、泉州天后宫、天津天后宫一起被统称为大陆元代“四大妈祖庙”。浏河天妃宫因此成为江南地区最古老、最负盛名、最具独特历史价值的妈祖庙。据史料记载:当年郑和七次下西洋都在这里祭拜妈祖,以祈求海上的平安,场面非常隆重。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从刘家港出海之前都要必先率船队官兵把天妃宫修葺一新,在此进香祈求朝拜海神娘娘,祈佑出海平安,而每次平安归航时又要至此朝拜谢神,并供奉船模,并将记载七次下西洋经过的《通番事迹碑》立于天妃宫内。有的史料还记载郑和把出使各国带回的西域海棠,大红牡丹、黄蕃薇等植于宫内。特别……[详细]
黄仲则故居
  清乾隆年间著名诗人黄仲则故居两当轩在常州市神仙观弄29—33号。现存建筑为黄仲则祖上所遗,是黄氏后裔分住的建于明清时期的建筑群。原占地约7亩,南临白云溪,东、北均以神仙观弄为界,西邻民居,为典型的江南民居建筑。黄仲则所居两当轩位于黄氏建筑群南首,为一封闭式四合院,其西厢房即诗人当年“沉酣经籍,融液子史,咳唾珠玉”的书斋两当轩。关于“两当轩”的出处有多种说法,提的较多的是《史通·隐晦篇》中“以两当一”,大致是说,有的文章言简意赅,如同用兵,可以一当百,有的文章思路不清,用词啰嗦,如“售铁钱者,以两当一”才卖得出去。不过常州文化名人羊牧之先生认为实则因黄仲则家贫,无书房,这西厢房既当书房,复当卧室,故名“两当”。黄景仁,字仲则,是清代中期诗人,自称为北宋黄庭坚的后裔。自仲则十四祖黄松轩起迁居武进……[详细]
紫金庵罗汉塑像
  紫金庵罗汉塑像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在洞庭东山西卯坞内。始创于唐代,清代重修。主要建筑虽仅为一殿一堂,但它因有南宋民间雕塑名-潮夫妇塑的“精神超忽,呼之欲活”的罗汉像而声名远扬。紫金庵大殿正面巍坐在覆莲座上的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迦叶和阿难侍立两旁;海岛观音壁立“三世佛”后;而各现妙相的十六罗汉分列于大殿两侧的佛龛内。紫金庵罗汉塑像造型十分准确,形体比例适度,姿态生动,容貌各异。有的在凝想,有的在假寐,有的在讪笑,有的在愁思,各种姿态雕塑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长眉”罗汉慈颜善目,满脸福相;“评酒”罗汉遍尝杜康,一副醉态;“伏虎”罗汉虽老态龙钟,然而却法力无边,只用手向老虎一招,那斑烂猛虎,竟如温柔小猫驯服在他的脚下0袍角;而“抱膝”罗汉则傲气横溢,认为降伏一虎,只不过雕虫小技。右壁那3……[详细]
钮家巷方宅(平江客栈)
  方宅,是苏州控制保护性古建筑,编号130。此宅建于清嘉庆年间,原宅主为朱姓,后售与米行主方姓。建筑面积2402平方米。中路4进,第二进为大厅,面阔3间11.9米,进深7檩8.4米,扁作梁架。大梁、棹木、山雾云等雕刻精细。第三、四进为楼厅。东路4进,第二进为船厅,后2进为楼。西路仅存1楼,宅后有小园。1959年后拆半亭,假山迁耦园,1983年被列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古建筑,现存桂花厅(船屋)及零星湖石。方宅解放后入住了近30户人家,街坊改造后,方宅连同街对面的董氏义庄,被香港丝路集团投资六千余万元包装成一家准四星的宾馆对外开放。改造后的宾馆命名“平江客栈——苑桥别馆”,因融于小桥流水的优秀历史街区,带有比较完整的江南古风,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很大程度保持了江南优雅、清秀的特色,而入列“中国十个最不……[详细]
郭绍虞故居
  郭家世居苏州,由于家境贫寒,一直租房居住,而且经常被迫搬迁。1927年,郭绍虞在燕京大学任教授后,生活较为安定,也略有积蓄,遂在苏州购下大新桥巷一处建于晚清的普通民居,以奉养父母安度晚年,并请当时在家乡任教的兄长郭际唐一家陪伴父母同住,自己则常在假期回苏州看望双亲。该处故居即今大新桥巷13号。据郭绍虞子女回忆:大门外沿河曾有一高大照墙,两旁是下到河埠的石阶。穿过门房,经由弹石铺就的天井通往轿厅,天井两旁砌有白色矮墙。轿厅后的天井也是弹石铺砌,西侧靠墙有一花坛,种有蔷薇、栀子等花木,也有些太湖石。东侧是走廊,廊的外侧有矮墙。过天井是花厅,厅后有一拱门,上有郭鲁卿手书篆体“大富贵亦寿考”六个大字。进入拱门,右侧为方厅,厅内方砖铺地,房顶很高,夏季极阴凉。墙的上部有气窗,窗上镶有各种颜色的花玻璃,……[详细]
339、思本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思本桥
  思本桥又名思汾桥,位于同里镇西南郊潦浜村的桥港里。据同里旧志记载,为南宋宝祐年间(1253~1258年)里人叶茵建造。1995年4月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吴江市境内现存最古老的桥之一。叶茵是宋代著名诗人,此人乐于善举,曾为里中修建多座桥梁,思本桥即其一,俗名思汾桥,思本取名“当思以民为本”之意。思本桥架于桥港里中段,东西走向,系单孔拱形桥,桥身皆用武康石砌成。桥全长22.5米,宽1.8米,桥面长5.4米,略呈弧形,桥跨度达9米,矢高4.5米,矢跨比正好为1∶2,拱券(并列砌筑,由七道平行的券石组成)呈半圆形,与水中倒影虚实相接,合成整园,波光粼粼,秀丽异常。该桥具有独特的形体结构和架桥技术:拱券分节并列砌筑,由七节平行的券石组成,无横向联系构造;桥顶石梁,桥两边斜坡和桥面北侧用三块大……[详细]
扬中太平禅寺
  太平禅寺位于扬中市三茅街道双跃村境内,前身为下东岳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下东岳庙原有大小殿堂百余间,为扬中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文革”期间,遭严重破坏,仅保留下一座后殿。1995年,扬中市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批准重建下东岳庙,定名为太平禅寺。太平禅寺分两期建设,首期建成大雄宝殿、玉鉴楼、三圣堂、因果城、禅房等。其中,大雄宝殿投资1600余万元,建筑面积3360平方米。该殿坐北朝南,雄踞寺院中央,门额“大雄宝殿”四字,由已故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整个大雄宝殿建筑面积3360平方米,长46米,宽36米,高34.6米,琉璃覆顶,飞檐翘角,画栋雕梁,为江南晚清建筑风格,雄伟壮观,其规模在江浙沪县级寺庙中堪称首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