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旅游

江苏省文物古迹介绍

西流湾8号民国建筑(周佛海公馆)
  南京周佛海公馆车水马龙的南京中山北路中段东侧,斜伸着一条幽深的小巷,巷内不远处的民房后面,两幢松柏掩映的西式洋楼夹杂在附近鳞次栉比的高楼当中,显得很是古朴,这便是过去的西流湾8号(今西流湾8号、9号的后面,正门开在中山北路150号国营东方漂染总厂内)周佛海公馆。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各派军阀、政治集团打着“共纾国难”的旗号,展开了一场新的分权战。挤过蒋介石智囊团,号称“文胆”的周佛海因拥蒋有功,在蒋汪重组的南京合作政府中,地位陡升,不仅担任了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还戴上了一顶-中央民众训练部部长的桂冠。这时,-达官贵人纷纷在京都南京刮起了一阵置地建公馆之风,周佛海不甘落后,偕夫人杨淑慧东寻西找,最后觅中了西流湾。周公馆于1932年4月初开始动工营造,11月底公馆竣工,12月……[详细]
邹区兴隆桥
  兴隆桥位于常州市钟楼区邹区镇老镇西街,兴隆西街西首,东西向横跨在鹤溪河上,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兴隆桥是目前邹区镇内发现的保存完好的唯一一座石拱桥,并且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石桥旁设置了钢架人行便桥,用于平时的交通之用,而石桥成为当地的人文景观。兴隆桥始建年代不详,据地方志记载:“兴隆桥原名平石桥。明代已建有平石桥,使东西两街相接,清初改建为石拱桥。乾隆五十一年(1786)重修。咸丰十一年(1861),河东桥背上建桥楼后,桥的金刚碑座被压断。经三乡合谋估算,此桥重修,需要资金贰仟多银元。有识人士王琴轩首解义囊,捐资较多,民众踊跃出资成数。光绪三十一年(1905)仲冬兴工,次岁丙午九月落成;民皆喜悦,同贺共庆。”现存桥梁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建,采用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置,桥长22米,宽4.55米,……[详细]
263、葛成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葛成墓
  葛成墓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太监孙隆受派到苏州增税,私设税官,擅立关卡,横征暴敛,民怨沸天;又逢水灾,桑蚕无收,丝价腾贵,机户杜门罢织,万余机匠失业,哄聚填街塞巷,一场以手工业工人为主体的抗税斗争-触即发。葛成(1568-1630),苏州丝织工人。万历二十九年六月初三,他在玄妙观手执蕉叶扇,一呼而千人响应,千人奋挺出,万人夹道看,若狂三昼夜,焚毁税官居室,杀死税官黄建节等,吓得税监孙隆逃窜杭州。又将为虎作伥的地痞汤莘等打死,一时人心大快。所到之处,纪律严明,不取群众一线一物,不及无辜一人。当取得-胜利,正待复工之际,官府派兵镇压,四处搜捕为首者,葛成挺身而出承担责任,被关押13年。出狱后,吴人敬若神圣,尊称为葛贤、葛将军。葛成因敬仰五人之高义,自愿为其守墓,至崇祯三年(1630年)病……[详细]
扬州石塔寺
  扬州石塔寺 提到石塔寺,会随之想起唐代王播“饭后钟”的故事。据《唐摭言》载,王播少年孤贫,寄食于惠昭寺,每当吃饭钟响,王播即随僧斋粥。日久诸僧厌怠。一日,僧故意先餐,然后敲钟,播往,饭事已了。乃于壁上题诗二句:“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后王播离寺他去,发愤攻读,于贞元年间中进士,出任淮南节度使,开府扬州。重访惠昭寺,见当年壁上题诗已笼之碧纱,对世态炎凉感慨至深,又续题二句:“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石塔寺也因此出名。   石塔寺在石塔路北侧。原在扬州西门外,本晋代遗刹,名蒙因显庆禅院。南朝刘宋元嘉十七年(440年),改为惠昭寺(一作慧昭寺)。唐先天元年(712年)改名安国寺,乾元中(758-778年)始更名“木兰院”,开成三年(838年),得古佛舍利于木兰院,建石塔藏之,……[详细]
浦口明城墙
  浦口明城墙遗址[浦口区泰山街道、顶山街道·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江浦埤乘》和明顾起元《重修浦口城记》记载,浦口在隋始建城,名晋王城,南宋改名“宣化城”。明初筑城浦子口,即浦口城,平面略呈圆形,周16公里余,东有沧波门,西有万峰门,南为清江门,北为旸谷门,另设南便门名望京。明初江浦县所治。明、清二代多次修葺。泰山、顶山街道境内还断续留城墙、城河、护城河桥等城垣遗址有:西敌台段、附凤门段、长安巷至浦子山段、沧波门至泰工路段、黄姚五组段、南京社会福利院至旸北门段、城墙根至浦厂综合厂段等七段城墙遗址,金汤街至西敌台段、沧波门外段城壕遗址,以及沧波门外桥——朱石桥遗址。 2010年文物普查结束之后,当时的城墙状况如下:西敌台段只有城墙西南城角,现存城墙为多边形,边长为10、9.7、7.8、……[详细]
新沂河大桥
  新沂河横穿沭阳县中部,由颜集入境,流经灌云、灌南两县,东注人海。为改变沂沭洪水漫流局面,于1949年l0月开始导沂整沭工程,至1950年4月竣工。之后沿河各地又开始了规模宏大的兴建闸群、筑路建桥工程。新沂河大桥是在新沂河上建桥最早,当时在我国最长的一座双曲拱公路桥。新沂河大桥建成之前,只有沂河床上的泥结砂礓简易路面接连淮阴与新沂交通,但历年汛期沂河涨水期间,国道淮沭新公路南北交通受到季节性断阻,车辆绕道行驶,整个新沂河段只能依靠船渡连通两岸。为了更好地发挥公路为国民经济和巩固国防服务的重要作用,确保国道淮沭新公路畅通无阻,国家交通部于1967年批准投资兴建新沂河大桥。新沂河大桥位于沭阳城区西北,紧靠沭阳县城,因凌驾于新沂河上,故定名为新沂河大桥。该桥于1967年5月始建,1969年6月竣工,……[详细]
李宗仁公馆
  李宗仁公馆南京李宗仁公馆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473平方米。位于鼓楼区傅厚岗30号(原68号)。该宅院原系国民政府军委会办公厅副主任、首都-厅厅长姚琮(1891-1977年)于1934年7月建造。该处现为江苏省省级机关第一幼儿园。院内,松樟楝桐,扶疏掩映,水池假山,赏心悦目。计有门房一幢,楼房一幢,平房二幢。公馆主楼为西式带0的三层楼房,砖混结构,并建有地下室。木地板,钢门窗。一楼内廊,气势不凡;二楼阳台,轩敞明亮。青平瓦屋面,青砖清水外墙。两幢平房建于楼后,有走廊与之相连。整个住宅四幢22间,总建筑面积227.1平方米。1937年8月9日,中央和红军代表应邀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两人就住在姚琮公馆。抗战期间,公馆被日寇占用。1945年,抗战胜利后,姚琮回到南京,接收该公馆。次年,姚琮将该公馆租……[详细]
南京天妃宫观音寺
  南京天妃宫主要有三处:一在江东门外上新河北岸,一在安德门外大胜关,这里指的是在下关仪凤门外狮子山下的“弘仁普济天妃之宫”,简称龙江天妃庙、下关天妃宫或天妃宫。据《俭陵玄观志》记载,天妃宫依山腰而建,前至山麓,有龙江白宫前流过。宫内有正殿后殿、雨廓廊庑、三清殿、玉皇阁等建筑,宫后还植种了婆罗树。其中,在西侧廊庑中,还绘有郑和航海途中所见到的海中灵异。宫中的玉皇阁、宝盖珠幢,高可见江,与远近帆樯相映。明朝初年,因朝廷加强了与海外的联系,遣使各国日渐频繁。为保海上航行平安,祈求海神天妃的活动较前更为兴盛。关于郑和在出使西洋的途中,屡求天妃救助,所谓化险为夷的事也有所记载。如《皇明大政记》和《明会典》中就有“永乐五年(1407年)九月戊午,建龙江天妃庙成。命太常寺少卿朱焯祭告。太监郑和使古里、满刺加……[详细]
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
  梁简文帝萧纲庄陵,位于丹阳市荆林乡三城乡刘家庄附近,其南60米处为梁武帝萧衍修陵。萧纲系粱武帝之子,太清三年(549)五月梁武帝卒,萧纲即位,于大宝二年为侯景所害。次年,元帝萧绎尊为简文帝,庙号太宗,葬于庄陵。陵向东,已平。陵前有萧港,可通陵口镇运河。陵前神道存石兽天禄一,北向,仅存前躯及左前足,身高3.16米,左前足五爪上张,足之下连接石板残部,厚0.26米,有双翼,伸颈昂首,翼膊上方有两片羽翅向前翘起。有别于其他齐粱石兽。口角边有茸毛,垂胸长须及翼部纹饰与齐明帝萧鸾兴安陵前石兽相似,颇富装饰意味。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南朝(551年)丹阳县荆林刘家庄1988年作为“丹阳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详细]
宝应学宫
  宝应学宫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小新桥25号。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明、清均重建。大成殿于1992年重修。主要建筑有迎秀门、状元桥、泮池、棂星门、戟门、大成殿、明伦堂、磊英堂、文昌祠、尊经阁、鼎甲坊等,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宝应县城的孔庙、大成殿,历经宋、元、明、清四代,曾两度毁于战乱,后经重建、增建,直至清代中叶巳成为一组完整的、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其范围东抵朱家巷,西至县南街,南临迎秀门,北止学墩巷,占地共约五十多亩。其周围城河环绕,石桥临空,南频秀水,北倚“高峰”。当时的迎秀门、状元桥、泮池(即孔子的砚台池,后又称做养鱼池)、棂星门、鼎甲坊、戟门、大成殿、明伦堂、磊英堂、文昌祠、尊经阁、天魁亭等建筑,依次排列中在轴线上。东为副学署,西为射圃厅,布局对称,各得其势。副学署的大门为一高两低三楹古牌楼……[详细]
周庄澄虚道院
  澄虚道院是周庄一带有名的道观,它是一个道教圣地,道教始创于东汉,由张陵创立,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道教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追求修身养性,长生不老。澄虚道院始建于宋代元祐年间,已有900多年历史,原名“圣堂”,是吴江澄虚人士来此捐建,故名澄虚道院,非常不幸,由于年久失修,道院已有所破坏,1994年周庄政府出资重修,又重现了当年的面貌。进观首先看到的这一位是道教的-神王,叫做王灵官,他手拿金鞭,三目怒视,好像在警告世间一切-之人不可再为祸人间,他有三只眼睛,中间一只眼睛可以分辩好人与坏人,所以他是惩恶扬善的,他手中的鞭子是天地间最长的一根鞭子,所以做了坏事的人,千万不可有侥幸心理,无论逃到哪里,都难逃他的惩罚。走过灵官殿,我们来到一片广场,这是道士做道场的地方,在这……[详细]
杨泗洪墓
  杨泗洪生于1847年,字锡九,号茂龄,宿迁城彤华街人,自幼习武,好打抱不平,后弃学从军。在宿迁城南项王故里东侧,古老的大运河西畔,沿着东关口西田间的羊肠小道,跨水沟,过小桥,一段迂回辗转,斗折蛇行后,便会看见,一片苍松环抱、绿树掩映之中,一座赭红色的牌坊拔地而起,赫然矗立,其后静卧着一座占地数亩,简朴肃穆的墓地,这里,长眠着清末中日甲午战争中抗倭保台、为国捐躯的宿城籍民族英雄杨泗洪将军,这就是著名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杨公墓。杨公墓从1895年杨公壮烈殉国在此埋葬后一直为土坟,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多次专项拨款,重建墓地。特别是自1990年以来,修建规模不断加大,先后改土坟为砖和水泥结构,并在墓地立造神道碑墓主生平杨泗洪曾参加中法马尾海战,在战争中屡立战功。光绪十五年升任镇标……[详细]
扬州瘦西湖白塔
  扬州瘦西湖白塔:位于瘦西湖畔。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式样与北京北海白塔相似。塔下筑长方形高台,四周围有栏板,前有小台,小台北面和两侧均筑阶梯,可以登人。塔位于高台中央,底为砖雕须弥座,上为塔肚(亦称宝瓶),塔肚上是塔脖子,再上是十三层瘦长的圆圈,称“十三天”,顶上盖圆盘,最上是铜质葫芦塔顶。此塔用砖砌成,为-塔的一种形式,因刷白色而得名。是瘦西湖著名景色之一。景点位置扬州市瘦西湖景区内……[详细]
锦溪柿园(陆曙轮故居)
  柿园是近代著名画家、围棋国手陆曙轮先生故居,位于锦溪镇古镇区德求堂内,因园内有两株柿树而得名。柿园两字为现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所题,柿园主体建筑“片石山房”始建于清同治年间,缘于主人藏有石涛,《片石山房》古印一枚,又觅得古湖石一片,遂作书斋名。柿园现在是已故陆曙轮先生和他的次子陆家衡先生的书画艺术陈列馆。陆曙轮(1900年——1980年)名纪,字序伦、曙轮,号陆叔子、残道人、柿园老人,昆山锦溪人,生性淡泊,有隐士风,善工诗、书、画并擅围棋,30年代曾作为中国围棋国家队队员迎战日本棋手。绘画师从近代著名画家陈伽庵,又为陆廉夫再传弟子,曾执教于苏州沦浪美术专科学校,所作山水画有元人气息,作品《秋山萧寺图》等曾入选1937年全国美术展。陆家衡,陆曙轮老先生次子,字持平,现为中国……[详细]
徐州文庙
  徐州文庙始建于宋,位于现徐州市鼓楼区黄楼办事处永康社区居委会河清路街道96 号。现存大成门、大成殿、月台和尊经阁台基。大成门为歇山式屋顶,面阔三间15.8 米,进深7.6 米,高9 米,木直棂门窗;大成殿面阔五间宽20.25米,进深13.1 米,高11.7 米,方格门窗,檐下三层斗栱;月台长20.75 米,宽9.6 米;皆歇山顶覆琉璃瓦。原文庙格局完整,按照朝廷对地方孔庙的要求而建,共3路5进庭院,贯穿在南北中轴线上,占地近2万平方米。由南向北依次为影壁、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大成门前为泮池,左右为配殿,东南角为奎星楼。是徐州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后因历史原因仅存大成门、大成殿。1989年徐州市人民政府拨款对大成门、大成殿重新修建。北宋诗人陈师道曾为徐州文庙州学教……[详细]
吴中北寺塔
  北寺塔位于北塔公园,是中国楼阁式佛塔,号称“吴中第一古刹”,始建于三国,相传是孙权为报母恩所建,因而得名报恩寺塔。北寺塔高76米,八角九层,雄冠江南。登高可俯瞰全城风光。塔的四周尚存部分明清时期重建的报恩寺殿堂建筑。位于塔东的不染尘观音殿,俗呼楠木观音殿,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三年,现存殿宇为明万历时重建,是苏州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殿为重檐歇山造,面阔五楹,进深五间,内四架,前置檐廊,檐高7米,四周檐柱为抹角石柱,内柱用楠木。观音殿南建有一长廊,陈列着目前国内最大的巨型漆雕“盛世滋生图”也称‘姑苏繁华图”,长32米,高昂2米.。塔后有罕见的元代石雕“张士诚纪功碑”。塔北有古铜佛殿、藏经阁。古铜佛殿曾供铜铸三世佛,单檐硬山造,观音兜山墙,梁架、脊饰具有徽州建筑风格。藏经阁为重檐歇山楼阁式,原额梵……[详细]
施耐庵墓
  施耐庵墓位于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1957年和198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两次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施耐庵世居兴化(杨新《施让墓志铭》“鼻祖世居扬之兴化”),明洪武三年(1370)病逝于淮安寓所,其孙施述元扶柩归里,葬于白驹场施家桥。《兴化县续志》载:“县境合塔圩内施家桥葬元隐士施耐庵”。元明时期的白驹场施家桥及合塔圩内施家桥,皆今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自明代以来,历年清明节前后,施氏后裔都从四面八方聚集施家桥,在祖茔前举行隆重而简朴的祭祀活动。明初所建施耐庵墓,历经数百年沧桑,到抗战初期,淹没在蓬蒿野草之间。1941年,兴化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第三任县长孙蔚民在坚持敌后抗日、组织军民反扫荡的艰苦岁月里,仍亲往祭奠,并着手重修。不久孙蔚民奉命调离,临行前专门交待接任者蔡公杰要修复、保护好施耐庵墓……[详细]
磬山塔林
  磬山塔林,在宜兴市湖氵父镇岗下村,是磬山崇恩禅寺及分属寺院高僧的墓地。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磬山崇恩寺兴建于明代天启年间,名磬山禅院,入室弟子4人,以玉琳通秀最为著名。清顺治皇帝慕其名,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遣使诏请,次年抵京后,赐以名香法衣,赐名大觉禅师。顺治十七年(1660)秋再次奉召入京,赐号大觉普济能仁国师,赐紫衣金印,于佛成道日(农历十二月初八)在阜成门外慈寿寺说佛讲经。次年顺治帝驾崩,玉琳国师率弟子为他作佛事7昼夜。康熙帝即位后,遣重臣驿送南归,改磬山禅院为磬山崇恩禅寺。雍正三年(1725)赐额“宏阐法印”。乾隆皇帝御书“天下第一祖庭”,敕建石牌坊于山脚下进山路口(现存两侧石柱),御赐“磬山崇恩禅寺”匾额。寺院殿宇宏伟,规模宏大,常住僧众400……[详细]
279、徐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园
  徐园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汉族古代园林建筑。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公园内,“园中有园”是瘦西湖的特色。徐园构筑于“桃花坞”旧址,位于瘦西湖长堤春柳北端,原清初韩园桃花坞故址。园中有黄石迭砌的荷池,外有曲水,内有池塘,池水与湖水相通。过池是馆轩,取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之意,而称听鹂馆。整个院落工整而又具变幻。绕过徐园,立于小红桥,小金山耸立,湖面陡然放开。徐园规模不大,占地0.6公顷。但结构得体,庭院起承转合,错落有致。内有听鹂馆、春草池塘吟榭、疏峰馆等景,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听鹂馆前陈列铁镬两具,相传为南朝箫梁时镇水之物,并立有《铁镬记》碑文,相传是南朝梁时期的遗物,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地址:扬州市邗江区大虹桥路28……[详细]
下关火车站
  下关火车站初称为沪宁铁路南京车站,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改称南京下关车站;汪伪时期,一度称为南京车站;1968年底,位于玄武湖北侧的南京火车站建成后,更名为南京西站。下关火车站初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按当时统一规格“一等站屋”设计,有大小平房18间,建筑面积520平方米。有大厅、票房、电报房、站长房、邮政房、货物经理人房等建筑设施。候车室仅有两小间,木结构屋顶,屋面铺盖瓦楞白铁皮。共有站台三道,分别长216米、229米和203米。1930年,国民政府铁道部对车站进行重建。重建的车站为中间3层、两侧2层的建筑,中部为椭圆形车站大厅,车站站台上盖有雨篷。1947年,国民政府对下关火车站进行扩建。扩建工程由基泰工程司杨廷宝建筑师设计,徐顺兴营造厂建造,当年完工。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