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旅游

江苏省文物古迹介绍

礼嘉王氏宗祠
  礼嘉桥王氏宗祠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鱼池村,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清雍正年间(1723—1735)增建后进,嘉庆十四年(1809)改建宗祠,在旧址上扩大祠堂规模,历时8年建成。礼嘉王氏宗祠,历史比较悠久。据《周陈王氏宗谱》记载,中沙礼嘉王氏是周陈王氏是随北宋南渡而来到武进礼嘉的。中沙周陈王氏是北宋宰相王旦(王文正公)一脉的后裔,而王旦的父亲王祜(王晋公)曾在北宋初年任兵部侍郎。当初他曾“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大文豪苏东坡收入《古文观止》的名篇“三槐堂铭”说的就是这件事。以后,王氏子孙不论迁徙何处,如建宗祠就都取名“三槐堂”。王氏宗祠原为五楹四进,中间有一个大天井,是经典的歇山式徽派建筑。歇山式建筑在我国古代运用很多,它指的是庙宇殿堂的屋顶形式,即……[详细]
吴江泗洲禅寺
  “以湖东有泗洲,洲上有古寺。而钟声隐隐,逐苍茫而来也。名曰泗洲晓钟。”泗洲寺的来历,赵宽 (457~ 1505年) 则在其写的《泗洲寺重建大雄宝殿记》中说是佛教一位上乘大士名泗洲者所创建。泗洲禅寺位于芦墟镇,汾湖旁。为吴江东大门,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向南出镇不足百米过芦墟塘便是浙江,向东不足5分钟车程便是上海界,318国道穿镇而过,南接京杭大运河,延太湖边达湖州,向西一小时车程到苏州,交通极为便利。古寺建在两面环水的泗洲上,仅小圩东南角与兵字圩相连。似乎禅寺由地得名。直至解放后的几年里,泗洲寺前后殿仍悬挂着大铜钟、大铁钟。古刹钟声,洪亮悠扬,震撼信徒心灵,吸引古今游人。泗洲禅寺创建于唐景龙二年(公元708年),有1300多年的历史,经过多次的修建、扩建、修缮。北宋开喜(公元1017年-102……[详细]
苏州文山寺
  文山寺位于姑苏城西北的文丞相弄内,是苏州市唯一的一座尼众丛林(俗称尼姑庵)。它虽然没有像西园寺、寒山寺、灵岩山寺那样令人瞩目,但历史悠久已越八百载。苏州文山寺背枕桃花坞,面临中市,现占地面积2206.19平方米,建筑面积2889.69平方米,为南宋古寺,迄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文山寺原址为文山寺、潮音庵、云林庵三寺共处,期间屡经兴废,历经沧桑。文山寺与历史人物文天祥有关。1958年后,文山寺改为比丘尼道场,文革期间,文山寺亦未能幸免,为多家厂房占用。1988年10月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后,在市、区等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文山寺古庙得以归还、重修,1990正式经批准开放,成为苏州古城区唯一一座尼众道场。文山寺布局严整,殿宇宏伟,佛像庄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法师题写了“大雄宝殿”、“藏经阁”匾……[详细]
千灯顾炎武故居
  顾炎武,原名绛,字宁人,号亭林,1613年生于昆山千灯镇,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卒于山西曲沃,由嗣子顾衍生,从弟顾岩扶柩回昆山千灯故里,葬于祖茔嗣父顾同吉、嗣母王贞孝之墓穴次位,墓前有碑,上刻“顾亭林先生暨配王硕人合墓”;周围有砖砌矮墙,嵌有清石碑各一块;墓南有明皇朝为旌表先生嗣母王氏的贞孝坊;墓后柳树四棵,四周松柏数十株。光绪二十一年(1894年),新阳县知县万厉钧重修了坟墓。民国三年(1914年),广东学者、孔教会主持人梁鼎芬专程来千墩瞻仰亭林墓及遗腹遗像,并出资委托先生十二世孙顾子玉等筹建亭林祠。 一九五六年,顾炎武墓及祠堂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期间,该墓及祠堂曾遭到破坏。一九八四年,江苏省文管会设计并拨款,由昆山市文管会修复该墓及祠堂。一九九七年,昆山市政府拨款……[详细]
香光寺景区
  香光寺景区地处通东重镇二甲东北隅的香光寺,原名“香光莲社”,为“净土宗”道场。旧址在二甲团结街。1933年,为地方信士创建的居士林,1935年至1938年间,由信士姜其明(后出家,法名新道)募化、筹资相继建山门、大殿等33间,坐北向南,占地二亩,为四合院建筑。寺院建成后,礼请又修法师为首任住持。1940年,又真继承衣钵。原任通州师范学校校长、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的近代著名佛教居士江谦(字易园),应僧众之请来院讲经,“香光莲社”即为江居士欣题。后又真法师鉴于寺院已由僧人管护,遂易名为“香光莲寺”。从此名闻遐迩,成为通东地区规模较大、有影响的寺院。风云开阖,世事多变。1958年,香光寺被改建为地方医院。余留的佛像“文革”时又俱遭毁坏。至20世纪80年代,香光寺亦在1986年获准修复开放,1987年6……[详细]
白鹭洲鹫峰寺
  鹫峰寺坐落于南京白鹭洲公园东北角,建于明代天顺五年(1461年),为纪念唐朝名僧鹫峰而得名,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鹫峰寺所在的白鹭洲有着悠远的历史,东晋时为东府城所在地,南朝梁、陈时为大臣、诗人江总的住所。唐朝开元(713~741年)年间,刺史颜真卿在附近置放生池,宋淳熙(1174~1189年)时待制史正志将放生池移到这里,并在上面建起楼阁。  明朝天顺年间,鹫峰寺就建在放生池的旁边,属中刹,下领迥光寺、千佛庵、大中正觉庵等。当时,有礼部尚书邹干撰写的《鹫峰寺碑记略》、葛寅亮写刻的《复修颜鲁公放生池碑》等著名碑刻,后均不存。明代原有的建筑布局,从《金陵梵刹志》所载明礼部尚书邹干《鹫峰寺碑记略》可见大概:“佛殿三间,翼然严正,檐牙栋宇,远近相望。殿之前四天王殿,殿之后有毗卢阁。左庑之半建观音殿……[详细]
轩辕宫正殿
  轩辕宫正殿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杨湾蒉家山麓。轩辕宫始建于唐,原有山门、碧霞元君祠、城隍庙、正殿、火神殿等建筑,现仅存气势雄伟的轩辕宫正殿和城隍庙。正殿曾作较大规模修缮,殿中安放花岗石轩辕黄帝像。殿前城隍庙今改为碑刻陈列室,存有明清时代珍贵石刻,陈列室中的阴亭制成于明正德年间,80年代在东山陆巷出土,系一仿木结构石筑,高3.58米,直径2.5米,六角形。六角形的每一面都有石刻,中间为藏尸骨之所。阴亭第一面刻有“叶时敬妻周氏之墓”,它是明代一种特殊的墓葬形式,弥足珍贵。殿朝向西面太湖,面阔三间,进深九檩,高10多米,单檐歇山顶,翼角翘起,出檐深远。角柱升起,有侧脚,楠木梁柱,形态自然而少斧削。柱枋斗拱前用真昂,后用上、下两层斜撑,尚存唐宋遗风。当心间辟殿门,两边设欢门式木栅窗。现存正殿建……[详细]
溧阳新四军指挥部旧址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座落在溧阳市水西村。该馆原名为“新四军水西村革命旧址保管所”,成立于1979年11月23日。1984年9月25日更名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陈列馆”,1994年8月1日改用现名,隶属于溧阳市文化局。  1938年夏,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先后挺进苏南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次年11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水西村成立,统一指挥第一、第二支队和地方抗日武装,巩固和发展了苏南抗日根据地。1979年7月9日,溧阳地区发生中强度地震,尚存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司令部、政治部战地服务团等6处旧址遭到破坏。为了缅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新四军的革命精神,同年在溧阳市委、市0的直接领导下,重修这些旧址,同时建立保护管理机构。1982年3月25日,江苏省人民0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详细]
南京鲁迅纪念馆(矿路学堂遗迹)
  江南陆师学堂及矿路学堂旧址系清末教育建筑遗存,位于南京中山北路283号和察哈尔路37号。江南陆师学堂由张之洞奏准创设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南临妙耳山,占地2公顷,有中式房屋230间、西式房屋15间,其中总办办公楼与德籍教员楼为洋楼,余皆为平房。辛亥革命领袖赵声上将、吴旸谷上将、抗日将领方振武上将等人曾就学于江南陆师学堂。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3月23日,张之洞奏准设立江南陆师学堂,创办于南京。在编练自强军的过程中,张之洞发现“学堂出身之人,究视未学者领会易,长进甚速,是学堂有益,确有明征”。他认为“练兵必兼练将,而练将又全赖学堂”,决定创设江南陆师学堂,以培养将才。1898年(清朝光绪二十四年)9月14日,两江总督刘坤一上奏光绪帝,因江南青龙山煤矿正在办理矿务,议请“于陆师学堂内……[详细]
太湖西山石公寺
  石公寺,原名石公庵,位于苏州金庭镇西山岛上,是太湖第一胜迹石公山景区的一颗璀璨明珠。石公寺始建于何时,尚无详细资料可考,但是按照现存资料推算,至少在明代之前。明代著名孝子姚希孟(万历四十七年成进士,为南都掌院,著有《清閟全书》、《文毅集》。)曾有《石公山记》中记载“行数百武,至石公庵。庵面南,湖涌湍迅,洑在阶墀外,湖之旷而近,诸刹所不及。”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也曾前往石公寺。1814年,龚自珍留下名人尺牍续集卷九:“余以戊寅岁来游洞庭两山,有纪游诗一卷。庚辰春又游,补前游所未至,得诗不盈卷也。兹录四章,望舟中雅鉴。廉峰先生大坛坫是正,同岁生龚自珍敬状上。”小简后附诗云:“舟到西山岸,寻幽迤逦斜,居然六七里,无境不烟霞,遂发石公寺,言过神女家,云和风静里,已度万梅花。”。石公寺期间,因……[详细]
251、静海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静海寺
  静海寺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沉甸甸的一笔,它刻下的是历史的沧桑,也刻下了历史的叹息.1842年,当英国侵略军用炮火点燃滔滔江水,在下关江面耀武扬威之时,当年为褒奖郑和航海,风波无警而敕建的静海寺就注定要成为孱弱的清政府的陪葬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那曾一度辉煌,几修几毁的静海寺,满怀彻骨之痛却又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耆英,伊里布,璞鼎查在康华丽号上签订了一个为中华民族开启了百年耻辱的<<南京条约>>,又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香港岛被割离祖国的怀抱.历史不会忘记,静海寺不会忘记,断垣残壁更不会忘记,民族史上这流血的痛诉,这深深的耻辱,这沉沉的叹息.百年沧桑,旭日东升,随着历史新纪元的诞生,静海寺也从此得到了新生.从集历史荣辱于一身的见证人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世之钟;从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到清晰可鉴的……[详细]
崔致远纪念馆
  崔致远纪念馆位于扬州唐城遗址博物馆西南角,占地十八点六亩,总建筑面积为一千九百五十六平方米,采用唐代建筑风格,与唐城博物馆及周边环境融为一体。该馆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即纪念堂、展厅和研究中心。纪念堂内塑造崔致远塑像,并展示崔致远在扬州的有关场景和他的著作《桂苑笔耕集》及唐代扬州城模型等;展厅主要展示崔致远在扬州供职、笔耕、交游等历史资料;研究中心主要用于征集、收藏、展示各国专家学者研究崔致远的成果、论著、史料和文物。……[详细]
253、约园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约园
  约园位于兴隆巷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全园占地近0.67公顷,俗称赵家花园,系明朝官府的养鹿场。清乾隆初,为中丞谢旻的别业,名曰谢园。后为清史学家、诗人赵翼之孙赵起购得,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改建,葺而新之,定名约园,含“约略成园”之意。道光、咸丰年间盛极一时,奇峰异石为全邑之冠。当年园中花木扶疏,清流回环,池边罗列奇石,每石题一峰名,有“灵岩”、“绉碧”、“玉芙蓉”、“独秀峰”、“巫峡”、“仙人掌”、“昆山片影”、“玉屏”、“朵云”、“舞袖”、“驼峰”和“飞来一角”,成为著名的约园十二峰。全园大致分为三大景区:西部为四面环水的绿洲,旧名“西园秋实”;东区聚约园精华,面积约占三分之二,以池为主,石岸将各景点串成奇丽珠链,可称“东池春华”;西园和东池间屹一黄石所造假山,三面环溪,古木参天,……[详细]
抗日英雄壮士纪念碑
  该纪念碑座落在全国内河最大煤港——南京浦口新炭场煤港内。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该煤炭港成了日本侵略者掠夺中国资源的港口码头;而在码头毗邻处,即是日军设立的两座“战俘集中营”。  浦口新炭场一带,在日军占领以前,是英国人办的打蛋厂(专用蛋清)。日军占领后,这里成了日本三井洋行经营的三井码头。日本侵略者为了实施他们在中国的疯狂掠夺和镇压抗日力量,1940年初,在三井码头的临江地带,建立了两个战俘集中营,占地约三、四千亩。集中营三面环水,一面为日军严加防守的进出口,周围架设有三道二米高的铁丝网(中间还有一道电网)。集中营内建有一座碉堡并驻有一个日军看守小队和一个炮兵连,相当于一个营的兵力,与浦口镇的日寇宪兵队联合看押战俘。  从1941年开始,日军先后分六批从太原、北京……[详细]
振新纱厂旧址
  振新纱厂,又称无锡第四棉纺厂、无锡四棉纺织限有限公司,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1906年创建,是中国近代、现代的一个纺织工厂。其旧址位于其旧址位于健康路南段、古运河南岸,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沿革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夏,荣瑞馨在上海北京路寿圣庵宴请工商界人士。期间荣德生出示章程,建议在无锡开一纱厂,得到叶慎斋、张石君、鲍咸昌、徐子仪等人赞同,众人提议新厂名为振新,由上述等人及荣氏兄弟为发起人,集资30万元,7个发起人(荣宗敬、荣德生、荣瑞馨、张石君、张云伯、叶慎斋、徐子仪)各认3万,其余分头招募,最终筹集到的资本额为27.08万元,并用28亩地作为基础,向瑞生洋行定购英国道白生牌纱机。次年2月开始动工。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3月21日开工,经理为张云伯,副经理为徐子仪,大股东为荣瑞馨……[详细]
海春轩塔
  海春轩塔,东台市西溪泰山护国禅寺之西海沟河畔此塔全部砖瓦结构,七级八面,高约21米,底层直径7.2米,每层每面,有神龛供奉神像。中空无梯,无地基,建筑在泥地上,屡遭地震和水灾,仍巍然屹立如初。塔的宝顶为铜葫芦,用“锋火铜”铸成,随着日照光线不同,能变幻成七种色彩。据清嘉庆年间篆修的《东台县志》记载:“海春轩塔,在西溪南,广福寺东侧。传为唐尉迟敬德监造,塔顶有题名。”当时建筑的目的是为了镇海和导航,故又称“镇海塔”。海春轩塔初名为“孝母塔”。相传唐代开国元勋尉迟敬德幼时随母逃难曾经过西溪。那时,西溪为海边渔村,渔民出海捕捞,每遇浓雾或风浪,便有海难发生。每当此时,海滩上老弱妇孺,哭声一片,十分凄惨。尉迟母是一位心地善良的老人,见此景,总是泪流满面,但又无力相助,只好嘱咐尉迟敬德:“今后如有出头……[详细]
秦大士故居
  秦大士故居   秦大士(1715——1777年)字鲁一,涧泉,是乾隆十七年南京两名状元中的一个(另一位黄思永)秦涧泉自幼聪明,10岁时即能写出八股文,少年时书学欧阳询、柳公权,即小有名气。  他一向淡泊名利,致力于学,官至侍读学士,景山官学总裁,书称其“名儒硕德,望重一时”,乾隆二十八年,秦涧泉退休在家,于长乐路故居的后花园种植柏、梓、桐、椐四木,取意“百子同居”,世代书香相承。  秦大士故居先是宰相何如宠的府邸,后是状元府,成为南京明清两代府第建筑的代表,世为罕见。原有九进外带书楼,楼字高挑开间阔大,南京长乐路59号的厅堂是南京现存最大的古民居厅堂,仅木柱直径就达40厘米,极为宏伟。因世事更替,现故居南京长乐路59号只剩下两进,南京长乐路61号还有备道。在故居的东屋还保存着秦状元用正、草、……[详细]
丰县文庙大成殿
  文庙大成殿,位于丰县县城解放路西首北侧,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0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亦称孔庙,始建于唐代,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迁建现址,占地十余亩,宫室近百间,建筑雄伟壮丽,为祭孔之地,历代多在此兴学育人,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大成殿是文庙的标志性建筑,座落于文庙中心,面阔五间18.9米,进深三间12.2米,面积230平方米。单檐九脊歇山顶,黄色琉璃瓦屋面,抬梁式木结构,24根立柱支撑大殿,莲花座鼓形石柱础,上有斗拱,木扣连接负重屋面,透花饰件雕刻精良。大殿内正中神龛供奉孔子塑像,两侧为四配,东位面西的是复圣颜回、述圣孔伋,西位面东的是宗圣曾参、亚圣孟轲。殿内外悬两块匾额、三副对联,殿内匾额为康熙题书的“万世师表”,殿外匾额是雍正御笔“大成殿”;殿内两联分别是乾隆书:“觉世……[详细]
江阴君山寺
  君山寺的前身是江阴乾明广福禅寺。据史料记载,该寺初为二院。一为唐乾贞(927-928)时建,名崇圣。宋太平兴国(976—983)赐额乾明。二为北宋至和(1054-1055)时建,名华藏,为乾明子院。治平(1064-1067)中,赐名寿圣。南宋绍兴(1131—1162)中,改广福。乾道九年 (1173)始并为一寺。该寺殿阁崇严,规制宏敞,为邑中诸刹之冠。僧令司(即今佛教团体)设在其中。千百年来,历经兴衰,最后毁于太平天国战争。一代诸山领袖,就此衰落。乾明广福禅寺原址在现城中民运巷、中山公园、澄江福地一带,现已成为繁华城区。然其址尚存有千年古膜、四眼古井、心经碑刻等佛宝古迹,并得到妥善保护。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满足信徒开展宗教活动的需要,江阴市人民政府特辟君山宝地50亩,易址重建乾明广福禅寺(……[详细]
昆山华藏寺
  昆山华藏寺由位于昆山马鞍山原慧聚寺子院演变而来。慧聚寺,建于梁代天监十年(公元511年)。吴兴沙门慧向为该寺之开山。慧向,为梁武帝萧衍之师。梁武帝赐铁香炉、丝绣佛像,又赐田二顷、山一座、木千枝。慧向初来昆山时,因放锡禅坐于马鞍山胁石室,以二虎为侍,思欲立精舍而不能。相传当夜,风雨暴作,林木怒号,朴斫之声闻于远近,人皆怪之。翌日,黎明时刻,殿基成,台阶基石砌就,是山神之助。初建时,有大殿、小殿。至唐武宗会昌间(公元841—846年),诏毁天下佛宇,慧聚寺亦遭其难。北宋宣和间(公元1119—1125年),由信法师将马鞍山东北麓之慧聚寺子院改建为十方贤者讲寺,并易名为 “华藏讲寺”。南宋淳祐戊申之秋(公元1248年)由僧良拱复建大佛阁,名为“神运大雄氏殿”。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僧大雅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