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泰安市 > 东平县旅游

东平县文物古迹介绍

一担土古墓
  一担土古墓位于东平县东平镇一担土村,为汉代古墓。共有墓葬两座,东西相距90米,一号墓现存封土直径53米,高8米;二号墓现存封土直径60米,高10米。汉墓周围曾出土有画像石、陶壶、带钩、钱币等汉代遗物。……[详细]
62、孙复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复墓
  孙复墓位于梯门镇东瓦庄村东南1000米处的山峪内,墓北、东、南三面环山,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孙复墓现存封土堆高6米,直径约30米,因周边筑坝修堤对封土有所破坏,但未接触到墓室。从自然断面上观察,封土层不很明显。孙复(992年-1057年),宋晋州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字明复。举进士不第,退居泰山,学《春秋》,也称泰山先生,石介等皆师事之。为范仲淹、富弼等推重,除秘书省校书郎,国子监直讲。仁宗亲临太学,面为迩英阁祗候说书,讲说多异先儒。罢出为州县佐官。后复入,迁殿中丞。他研治《春秋》,强调明诸侯大夫之功罪,以考时之盛衰,而推见帝王之治乱,著作有《春秋尊王发微》《孙明复小集》等。……[详细]
灵泉寺及其摩崖造像
  灵泉寺及其摩崖造像位于梯门镇东沟流村北凤凰山之阳,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灵泉寺占地约8000平方米。周围群峰环抱,岩石突兀参差,翠柏枫林,枝虬蔽翳。寺后悬崖上雕有唐代佛像10余尊以及3处禅窟。寺边山泉叮咚作响,景致极为秀丽优雅,是东平县较为有名旅游圣地。据光绪《东平州志》载,灵泉寺始建于唐代初期。原建筑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钟鼓楼、旗架及僧房等。现仅存大雄宝殿3间,坐北向南,长12米,宽7.5米,高4.2米,砖石结构,起脊灰瓦顶,背上有砖雕龙、凤、花卉图案等。殿内布满壁画,多为佛教内容。原山门殿仅存8根高大的八棱石柱,上有金代题记,其前有6个大型的莲花柱基,直径1.5米,可见当时寺院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原正殿前有唐开元十九年造像碑一方,雕一佛二弟子像,皆体态丰腴,面部丰满。主佛像……[详细]
清泉寺摩崖刻字
  清泉寺摩崖刻字位于县经济开发区尚庄村西杨山之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处原有寺曰“清泉寺”。据光绪《东平州志》载:“清泉寺,旧志作杨山口寺,在县治东北三十里金螺山下,去杨山迤东三里许有清泉,水甚甘美,因以清泉名寺。金大定二十三年重修。”今寺院建筑已无。解放初在寺址上建麻疯病人医院,今已废。寺西有明代和尚塔残石。此处摩崖刻字共有4处。寺后近于山顶处刻“层峦叠翠”四字,字径1米,隶书,字体雍荣华贵。“仰止”2字,字径0.8米,篆书,字体遒劲潇洒。近山脚处在一突兀的大巨石上刻“抱璞”2字,字径0.4米,篆书,字体古朴苍劲。其东在一大石斜面上刻“大块文章”4字,字径0.5米,隶书。此处刻字年代不详,仅“仰止”2字首题“卯仲夏”“层峦叠翠”4字右有一处刻字题记,已漫漶难辨。落款均为“怡延年”,志中对此人……[详细]
东平县工委旧址
  东平县工委旧址位于东平县州城街道办事处桂井子村,年代为抗日战争时期。东平县工委旧址为泰安市第五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华岩洞石窟造像
  华岩洞石窟造像位于梯门镇西沟流村西北凤凰山之阳,是山东地区较为有名的一处佛教造像石窟,现为泰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石窟系自然石洞稍作加工而成,一进一处两洞口,呈“凹”形,俗称“牛鼻子洞”。洞宽3米,高3.5米,洞长近50米,造像分布在洞内两边石壁上,共有浮雕造像大小近百尊。造像内容有三佛像、西方三圣像、菩萨像、天王像、十王像和罗汉像等。佛像穿着双领下垂式袈裟,施不同手印,菩萨像衣着华丽,缨络繁缛,面部丰圆饱满,雕刻细腻。其中位于洞口南壁的关羽像,身着盔甲,一脚下踏,一脚横置,双手握披巾抚于膝部,长鬓垂至胸前,仪态威严,豪气冲天,右边周仓持青龙偃月刀侍立。十八罗汉像,或站或坐,或卧或侧,有的手持兵器,有的双手扪天,肚腹凸圆,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据考证华岩洞石窟造像内容和分布的情况,此洞窟造像俨如……[详细]
旧县三村遗址
  旧县三村遗址位于旧县乡旧县三村东南的霸王墓周围。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为山坡台形地,长80米,宽150米。土质为粘土、冲积沙土的混合土,呈灰褐色。从南面东西向大山水沟冲刷断面上观察,文化层厚约6米,南部被山水冲刷比较严重,暴露物十分丰富,其中有:蚌片,少量瓮罐残片和其它陶片。东侧有一土建民房,墙壁上布满许多蚌片和陶片。在遗址西部,村民盖房动土时,曾发现许多烧灶圆形遗迹,内有红色烧结土块。从附近采集的标本有:蚌片(跟屯村铺遗址采集质地一样)、泥质夹砂红褐鬲足、泥质灰陶瓮罐口沿、泥质灰陶,外有绳纹的残陶片等。文物工作者根据采集标本和现场调查分析,确定此遗址是一处商周时期的村落遗址。……[详细]
凤凰岭道院
  凤凰岭道院位于斑鸠店镇岱程村西,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道院座落于山前高坡地上,南北85米,东西35米,南部东西二门相对。分前后两院。后院正殿为玉帝阁,面阔3间7.2米,进深2柱8.2米,高4.6米。立山灰瓦顶,木构五架梁,砖石墙。两石柱上有联曰:“天道非遥视无形听无声居幽治明外默悬,人心有觉无畔援无歆读应事接物中当凛。”殿前左右有粗大的古柏两株,枝叶繁茂。玉帝阁前20米处为碧霞殿,已圯废。其前左右各有一排配殿,为十王殿,均面阔4间12米,进深3.2米,高3.8米,为抬梁式木构,立山灰瓦顶建筑。凤凰岭道院始建年代不详,院内有清康熙廿六年重修碑记一方和民国年间重修碑记两方。……[详细]
阳谷邑故城遗址
  阳谷邑故城遗址位于东平县旧县乡王古店村,年代为周、汉,为第三批泰安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峗山汉墓群
  峗山汉墓群位于东平县东平镇白佛山前,年代为汉,为第三批泰安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洼汉墓群
  大洼汉墓群位于东平县梯门乡大洼村,年代为汉,为第三批泰安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斑鸠店六工山玉皇庙
  斑鸠店六工山玉皇庙位于东平县斑鸠店镇堂子村六工山顶,年代为清-民国,为第三批泰安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常庄古民居建筑群
  常庄古民居建筑群位于东平县接山乡常庄村,年代为明-民国,为第三批泰安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龙山摩崖造像
  龙山摩崖造像位于东平街道龙山之阳龙山书院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造像居于悬崖上,高3.6米,高浮雕站立像。肉髻,宽圆脸,眼部呈凸起状,未刻眼线,厚唇,颈饰蚕节纹。胸部略鼓,左手下垂五指伸开贴于体侧,右手屈肘上举,掌中托一圆珠。身著双领下垂式袈裟,衣纹刻线较粗。身体丰满健壮,具有唐代造像的风格特点,应为唐代造像。像外有后人垒起的石屋,门上有一赞诗曰:“无始以来不记年,万代第一是龙山。诸君弃舍皇宫院,却奔深山作茅庵。好景致,有井泉,佛殿山门在中间。太子看了心中喜,松柏长得伴春天。”落款是“云峰道人题 嘉靖二十二年 岁次癸卯”。像右有两处呈碑状的题记,惜因风化已难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