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泰安市 > 东平县旅游

东平县文物古迹介绍

41、刘曜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曜墓
  刘曜墓位于东平县梯门镇芦泉村,年代为汉。刘曜墓为泰安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须昌故城
  须昌故城须昌为商周至宋时故城。唐代称郓州,后唐称须城,位于东平县的西部。金山东南,土山以东,埠子村旧址以西。现位于东平湖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商代,须昌曾为东平境内须句国的国都,秦时置须昌县属薛郡。西汉属东郡,东汉属东平国。西晋,东平国都由寿张迁至须昌,改东平国为东平郡。南北朝北齐时,废东平郡,须昌县移治宿城。隋开皇十六年,须昌县治从宿城迁回须昌城,属郓州。唐贞观八年(634年)郓州治所从郓城迁至须昌,曾一度成为天平节度使使治机关,郓州州治机关,东平郡郡治机关。除此以外,许多著名诗人、文学家先后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足迹和不朽的诗篇。诗人李商隐曾任郓州参军;李白写有《送梁四归东平》;高适住东平时,曾写诗《东平路中大水》;文学家韩愈写《郓州貉堂诗序》;柳宗元写有《贺东平表》的奏文。这是须昌(亦即东平……[详细]
三官庙石刻
  三官庙石刻位于东平县斑鸠店镇斑鸠店村,年代为明、清。三官庙石刻为泰安市第六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范庄节孝坊
  范庄节孝坊位于东平县新湖镇范庄村,年代为清。范庄节孝坊为泰安市第六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刘仲羽烈士墓
  刘仲羽烈士墓位于东平县大羊镇清水坦村,年代为1941年。刘仲羽烈士墓为泰安市第六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八路军一一五师后方医院
  八路军一一五师后方医院位于东平县接山镇山神庙村,年代为1939年。八路军一一五师后方医院为泰安市第六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鲁西行署旧址
  中共鲁西行署旧址位于东平县戴庙镇戴庙村,年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共鲁西行署旧址为泰安市第六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清泉寺石刻
  清泉寺石刻位于东平县大羊镇尚庄村,年代为元。清泉寺石刻为泰安市第五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独山山寨
  独山山寨位于东平县大羊镇展庄村,年代为金、明。独山山寨为泰安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前山西屯村“文革”大队部旧址
  前山西屯村“文革”大队部旧址位于东平县梯门乡前山西屯村,年代为1975年,为第三批泰安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51、玉皇庙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皇庙
  玉皇庙位于东平县斑鸠店镇侯河村,年代为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玉皇庙为泰安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前口头村古民居
  前口头村古民居位于东平县接山镇前口头村,年代为明、清。前口头村古民居为泰安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灵泉寺石刻
  灵泉寺石刻位于东平县梯门镇东沟流村,年代为宋、明。灵泉寺石刻为泰安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牛家林石刻
  牛家林石刻位于东平县银山镇牛楼村,年代为明、清。牛家林石刻为泰安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接山主席台
  接山主席台位于东平县接山镇接山村,年代为近现代。接山主席台为泰安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玉泉灌渠
  玉泉灌渠位于东平县接山镇常庄村,年代为近现代。玉泉灌渠为泰安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遂城遗址
  遂城遗址位于东平县接山镇上遂城村,年代为东周。遂城遗址为泰安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平双塔
  双塔位于梯门镇双塔村西北的双塔山顶,东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上原有两座古塔,故称双塔,山亦名双塔山。自古民间传为东平州城的镇城塔,又称“风水塔”。两塔皆为两层全石建筑,东西排列,塔门南向,高2丈有余。始建年代不详,清代曾多次维修。“文革”时东一塔被炸掉,仅存残石堆。现西塔残存,顶已被破坏。原塔门有刻字题额,上层为“玉皇阁”,下层为“娘娘殿”。塔外有石阶可登至塔顶。塔前现存清代碑刻4方: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修玉皇阁碑记”,碑高220厘米,宽85厘米;乾隆五十年(1785年)“重修碑记”,碑高178厘米,宽70厘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修双塔山玉皇阁碑记”,碑高197厘米,宽72厘米;嘉庆十五年(1810年)“重修双塔山玉皇阁碑记”,碑高115厘米,宽142厘米。4方碑的碑……[详细]
东平国故城
  东平国故城位于东平街道宿城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址大体呈长方形,东西长1600米,南北宽1300米。城址的西北角、东南角和东北角还有残存的汉代城墙。特别是西北角的城墙,高度在3米以上,东西长180米,宽15米,现夯土层、柱洞十分明显,为研究汉代城池建筑工程提供了重要依据。城址内残砖碎瓦和石质、陶质建筑构件随处可见。表明当年城内曾有较大规模的建筑群落。历年来从群众动土的断面上考查,可知文化层厚度达2米以上,包含物十分丰富。文化层大致分三层,中层的为汉代文化层;底层为商周文化层;上层以隋唐文化层为主。汉代文化层包含物最为丰富,主要有灰陶路钉砖、简瓦板瓦、泥质五铢钱范、灰陶豆、罐、缸瓮和铁质的锄、犁等。1972年,遗址的北部也曾出土大量新莽时期的货泉、布币等。皇城区位于城的西南侧,原高出地面2……[详细]
鄣城故城
  鄣城故城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接山镇鄣城村及周围地带,南临大清河,北端有泰东公路穿过。故城遗址面积东西长1300米,南北宽650米,文化层的中心部位被整个鄣城村所压。村东、村北由于动土较多,从地下50至80厘米深处发现有很多板、筒瓦残片和罐、瓮、盆残件,据考证,大多数器物为秦汉时期的遗物。鄣城,是东平县地方志有记载的一处古城池。光绪版《东平州志》载:“鄣,姜姓故城,在无盐城东北50里。”鄣城故城,西周、春秋时期为鄣国治;战国时期属齐管辖,秦代属无盐县;西汉置章县于此,属东平国;至三国魏废制。真可谓是历史悠久,虽然延续时间不长,现在城郭不清楚,但能分辨出其大致范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