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阴市旅游

江阴市文物古迹介绍

乐群堂(含乡公所)
  乐群堂(含乡公所)位于周庄中心小学内。乐群堂,五间二层西洋式楼房,乡公所为五间中式敞厅平房。乐群堂前的一排中式建筑原系周庄赵氏宗族的厅堂,民国时期作为乡公所使用,厅堂中悬挂的木板上镌刻着一副对联,“是乡有龙砂定稷张岐诸山,十五段村落,悉被回环。人杰本地灵,行见父慈子孝、夫和妇顺、兄友弟恭,自然化醇俗美,万户胪欢。郁郁乎演进文明,引养引恬犹古道;众流合白蛇青溪亭沚等水,千百亩田畴,藉资灌溉。民康由物阜,相期务财训农、通商惠工、敬教劝学,庶几旧德新知,一炉共冶。秩秩焉蔚成隆盛,保厘保息赖群贤。” 这副长联是在1928年由当地人士赵--撰稿,书法家陈宗彝书写的,数十年来,众口诵传。对联从周庄的山水起笔,写出了周庄的自然环境、民风民俗,从及对文明和谐社会的追求。墙体上有石碑,地面铺设有方块大砖,现经……[详细]
22、景云楼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云楼
  景云楼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自由街北段,现华士实验学校初中部内,面积为291平方米。建于民国37年(1948年)。该楼为砖木结构,2层9间,设8个大教室。二楼楼层和二楼顶层皆铺木板。建造景云楼的是因为民国32年(1944年),始任龙砂中学校长的王步春,为增加办学经费,经过其连襟、原籍江阴北大街在上海重生布厂任高层职员的陆君秀,认识重生布厂老板吴云山。王步春请华墅工商界人士李吉安赴沪,约请吴云山等在沪江阴籍工商界人士出任新一届校董,并募取一笔可观的办学基金。因为是上海新生布厂老板江阴南门外石子街人吴云山主要出资建造,取景仰吴云山之意故称“景云楼”,当时有“华士第一教学楼”之称,由龙砂中学的前任校长承启棠设计,“景云楼”三字由清末进士、吴江人钱崇威所书。景云楼建造时,还得到其他很多人的协助。“文……[详细]
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
  原国民党要塞司令部旧址,原为江阴市近代实业家吴汀鹭先生的宅地,建于1923年,占地面积382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8平方米。1937年12月日本军队侵占江阴,吴汀鹭避居乡间,被日军挟持来澄,威逼他出任“维持会长”,他凛然拒绝,设计出避上海。此宅被日军侵占作为驻澄警备司令部,抗战胜利后,又被国民党军队接收。1947年成为国民党要塞司令部。司令先后为孔庆桂、戴戎光。江阴要塞以唐秉琳为首的中共地下党曾在此从事巧妙而艰苦的斗争,在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中成功策动了国民党江阴要塞7000多名官兵起义。4月22日江阴县城解放,要塞司令部即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接管。4月28日,奉中央军委之命,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张爱萍在此召开人民海军成立大会,此地成为海军司令部所在地。5月……[详细]
南菁书院碑刻
  南菁书院碑刻位于澄江街道人民中路135号南菁高中内。南菁书院是清代书院之一,清光绪八年(1882年),江苏学政黄体芳所建。清兵部尚书、两江总督左宗棠奏拨长江水师京口、游击协镇两署故址及白银贰万两协办书院。书院命名取朱熹名言“南方之学,得其菁华”之意。学生学习经史辞章,兼习天文、算学等。刊有《皇清经解续编》一千四百三十卷及《南菁丛书》、《南菁札记》等书籍文献。清末,她是江苏全省的最高学府和教育中心。南菁校名几经更改,校址数次搬迁,但学校文化传统和办学精髓始终未变。形成了“以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的办学思想,“为国家民族培养未来强者”的育人目标,“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的为人准则;发展了“自主为先、学科培优、国际融合、审美见长”的办学特色。废科举后改为南菁学校(南菁高中)。这些碑刻……[详细]
江阴文庙
  在江阴市区繁华的人民中路北侧,绿树掩映中有一座宏伟壮丽的古建筑群,显得格外静谧,这就是始建于北宋景佑三年,后经元、明、清及民初五十多次扩修的江阴文庙。千百年来的历史风雨,使文庙显得破败零落。1993年,江阴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首的文庙修缮委员会,把修缮文庙列为江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如今通过全面整修,江阴文庙的建筑群和暨阳书院的明伦堂又重焕青春。1995年4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江阴文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景佑重建文宣王庙记》碑载,宋初在江阴观风门外就建有文庙,供学子肄业其中。景佑三年(1036年),知军范宗古因文庙离监狱太近,特将文庙迁到城内军治东南,就是现今的庙址。南宗绍粉年间,建讲堂,设军学,立义廪,修东西序,拓泮宫,建御书阁,先贤祠……[详细]
奚佐尧烈士墓
  奚佐尧,原名祖耀,字冠一,生于1897年,江阴市徐霞客镇北渚村人。民国5年(1916年)毕业于江南公立南菁学校,翌年进北京大学学习;民国8年赴法留学。在法国,他结识陈毅等许多青年革命者,后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支部成员。尔后,根据党组织安排,去苏联接受军事训练,成为中共早期军事干部。民国15年,奚佐尧应召回到上海,任中共上海区委军事委员。五卅运动后,奚佐尧负责组织和训练工人纠察队,10月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决定领导上海工人举行武装起义,奚佐尧为指挥处成员,负责南市方面的行动指挥,计划暴-动-一开始,就组织起义工人占领高昌庙兵工厂,夺取枪支,武装工人纠察队,袭击军阀李宝章的防守司令部。由于起义行动泄密,10月19日深夜奚佐尧冒险亲自外出分配运送枪支,与警察巡逻队遭遇,奚佐尧被捕,为掩护其他同志……[详细]
万源布厂
  万源布厂,位于青阳南首三元桥西堍。东临市河南街,西依锡澄运河。南北小河环绕。现由青阳镇政府使用。1918年初,由青阳旅沪富绅葛凤池在三元桥西堍创办“瑞丰润油厂”。1931年,以十万银元转让夏干臣等开“勤康布厂”,以兴民族工业。1934年引起上海棉纺同业公会瞩目,1935年初与上海棉业工会合资后更名为“青旸万源染织厂股份有限公司”,置办大型染整设备、铁木布机。是年,产出各类棉布、丝绸等300多万米,产量、声誉、规模名重业界。1937年日军占领青阳,万源厂仓存储物资被劫掠一空,1000多平方米厂房被焚毁。1938年经上海同业公会斡旋后恢复生产。1956年工商业改造,南闸纬丰染织厂并入万源厂,时为行业瞩目的国有企业,企业规模空前。上世纪八十年代重新崛起,技术改造新品不断推出,获得数个部优、省优产品……[详细]
28、广德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德桥
  广德桥位于青阳镇新安村西北,又名潘路塘桥。始建于明朝,清雍正六年(1728)重建。广德桥为单孔石拱桥,全长18米,净跨为6.7米,桥面宽3.4米,拱顶高程6.7米。广德桥用青石彻筑,间夹花岗岩,桥面有花岗岩石阶48级。有桥名“广德桥”,“大清雍正岁次戊申建造”石刻。新安村原属桐岐镇,后与青阳并镇。桐岐所在地原为芙蓉湖一隅——马家湖,有湖田七千三百亩。北宋以后,历代官府在这里开堰设闸,断流促淤,初步治成农田。明宣德时巡抚周文襄(周忱1381~1453)塞湖为田,筑土为堤,挖沟开河,排水除渍。周忱主持的改革,大大改善了江南的农田水利状况,发展了农业生产,保证了朝廷赋税收入,得到了朝廷嘉奖。《十七圩修堤志略》记述了周忱治潮经过,称周忱“开辟斯土其工德无竞,而衣食斯土其歌功德更无竞也。”周忱死后,江……[详细]
桐岐万安桥
  桐岐万安桥位于青阳镇桐岐王大坎(俗称王大坝),横跨在南顺塘河上。桐岐万安桥又名黄涂坝桥。据明正德《江阴县志》载:“万安桥在垌琦村,里人王伯玑建。”清光绪《江阴县志》载:“黄涂坝桥,园上桥西,蟹姑尖东,又名万安桥。”万安桥为青石建造的单孔石拱桥,全长32米,桥面宽3.3米,桥孔跨径6.8米。万安桥始建于何年无法查考,现桥为青石建造,具有明代桥梁特征,该桥明正德县志已有记载。根据桥上两处石刻:光绪二十七年冬十月和江苏省康济善局重建。可以判断,该桥在光绪二十七年重建过。万安桥有一首桥联:“万倾黄云歌大有,一泓碧水渡康庄。”相传,王大坎或称王大坝在芙蓉湖上,该湖是江阴最大的湖,又名上湖,古时素有“碧波千倾,绿荫丛生,荷叶连片,四季如春的美称。”自宋代开始,人们就致力于治理芙蓉湖,围圩造田,耕种作物。……[详细]
30、胜水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胜水桥
  胜水桥位于霞客镇湖庄村南阳岐徐霞客故居东首,跨沈塘河上,三面环水,河道曲折绕流,浜湾沟汊相通。这儿地势低洼,土地平整肥沃。这儿水多,鱼多,稻米更香,是典型的江南鱼之乡。南阳岐古时是水陆交通要道,老马镇是官府重要交通驿站,从无锡经长安从陆路去悟空、青阳的人必经马镇、南阳岐胜水桥和前马桥。中国有名的探险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故居就在胜水桥西侧,数十次出游都是从胜水桥旁乘船。穿过胜水桥洞走向远方,每次归来仍然是乘船穿过桥洞傍岸回家。胜水桥始建于明朝,清朝重修,后因年代久远倾圮,于民国13年(1924)重建,1985年马镇乡人民政府重修。胜水桥为方孔石板桥,承唐宋年代建桥风格。桥长19.4米,桥面宽1.9米,高3.2米,桥孔净宽为5.0米,桥面为花岗岩长条石,共三块,桥拦为四根花岗岩石柱,内侧有契口……[详细]
南菁书院旧址
  南菁书院碑刻位于澄江街道人民中路135号南菁高中内。南菁书院是清代书院之一,清光绪八年(1882年),江苏学政黄体芳所建。清兵部尚书、两江总督左宗棠奏拨长江水师京口、游击协镇两署故址及白银贰万两协办书院。书院命名取朱熹名言“南方之学,得其菁华”之意。学生学习经史辞章,兼习天文、算学等。刊有《皇清经解续编》一千四百三十卷及《南菁丛书》、《南菁札记》等书籍文献。清末,她是江苏全省的最高学府和教育中心。南菁校名几经更改,校址数次搬迁,但学校文化传统和办学精髓始终未变。形成了“以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的办学思想,“为国家民族培养未来强者”的育人目标,“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的为人准则;发展了“自主为先、学科培优、国际融合、审美见长”的办学特色。废科举后改为南菁学校(南菁高中)。光绪八年……[详细]
江阴黄歇墓
  江阴素来就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之称。战国时期江阴属于楚地,楚相黄歇,号春申君黄歇(前314年-前238年),楚国江夏人,原籍楚国属国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战国时期楚国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春申君在前去奔丧,李园令人埋伏于棘门之内,杀死春申君及其全家。又据《越绝书》表明春申君是在楚幽王之时为幽王所杀。江阴在其封地内。江阴人民不忘其开拓之功,将江边的两座山命名为黄山和君山。墓为衣冠冢,位于澄江街道君山社区,君山西麓东岳大殿附近。相传始建于战国时期。清乾隆初,知县蔡澍立“楚春申君黄歇之墓”墓碑于黄……[详细]
渡江战役烈士墓
  渡江战役烈士墓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夏港街道李沟头村,为在渡江战役李沟头和小河沟战斗中牺牲的111位烈士修建。1949年4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三团渡江后,在夏港街道李沟头小河边与国民党军队遭遇,歼敌200余人,解放军牺牲指战员111名。原墓址有两处:一处在现墓址北20米处,另一处在北庄西北的一块岗地上。1965年夏港公社将上述两处墓址的遗骨一起安葬在现墓址上,1970年后,江阴县政府按纪念设施标准,分三期拨款加以修缮重建,建有纪念碑、大理石碑基、水泥坟包、墓志铭牌匾和小桥通道,并修建了管理房和护坡护栏等。1971年县政府拨款建造“渡江战役烈士纪念碑”,1972年和1982年县镇共同拨款在李沟头上建造了一座小桥,修建了护坡和小园。1986年重修。1995年在墓的后部两侧陆续迁来了钱振标……[详细]
安乐塘桥
  安乐塘桥位于霞客镇马镇村自然村唐家村的东南一百米处,与祝塘五福村相邻,现属祝塘镇,跨湖塘河。安乐塘桥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1633---1644),由尼憎常广募建。据清道光《江阴县志》记载:“安乐塘桥,跨湖塘河口。崇祯间尼常广募建,乾隆八年(1743)唐舜哲修,同治九年(1870)署县汪坤厚捐廉及拨公款重修。”1954年由当地乡民唐宝铭(全国劳动模范)牵头募捐资金再次修理。现该桥面临倒塌危险,2008年5月,在其西几十米处修了节制闸,开闸放水时水流来回冲刷,已岌岌可危,桥基石、环形桥洞石已经大面积脱落,破败不堪,急需修缮。安乐塘桥跨湖塘河,处于直角“弓”形的弓背上,而且过桥就九十度转弯。故当地村民和船民有民谣:“船过安乐塘桥,不撞船撞船梢,撞了船头还要撞船梢。”形容河道弯曲险阻。安乐塘桥为石拱……[详细]
35、何彦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彦桥
  何彦桥位于华士镇蔡河村蔡港河上,在太平桥东南旷野处。何彦桥为三跨花岗岩巨型条石结构。中跨为5.6米,两边跨各为4.8米。每跨由二块巨形花岗岩带肩槽条石组成,之间由30公分的花岗岩板铺设。何彦桥始建于何年,已无法查考。据清道光《江阴县志》载:“何彦桥、恩庄桥景泰年间(1450~1456)赵以源重建,同治九年(1883)署县汪坤厚捐廉及拨公款重修。”解放以后于1958年因农田灌溉,抽水机船通行需要重建,将桥面垫高。何彦桥南有苏墅桥,北有太平桥。传说古时泗港有一大户人家姓彦,彦家有一独生爱女嫁给华墅镇何家,何家也是大户人家。彦女自幼受父母宠爱,嫁到何家后常思回娘家。回娘家总要绕道马嘶桥,多走十多里路,多花一个多时辰,很是苦累。彦女每次回家哭诉,赖在家中不走。彦家心痛女儿,奈何女儿终是何家人,隧与何……[详细]
高城墩遗址
  江阴高城墩遗址是良渚时期又一处规模大、有严谨的布局规划和严格建筑方法的高台墓地。已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1999年的发掘清理了13座大、中型良渚文化早中期墓葬,出土琮、璧、钺、锥形器、珠、管等玉器155件(组)以及石器、陶器等。在已清理的400平方米墓地范围内,墓葬呈人字形向西北、东北方向排列。墓葬大都有棺椁类葬具,发掘时找到了清晰的棺、椁板灰及木纹的痕迹,搞清了棺椁的结构以及椁与墓坑的关系。该遗址的特点是内涵新,墓葬规模大,13号墓是迄今为止良渚文化发现的墓坑最大且葬具结构保存较好的一座大墓。其规模和随葬品表明墓主的地位可能较高,这种随葬玉器等级较高而数量不多的墓葬,可能代表着良渚文化的另一类型。高城墩遗址所在的苏南地区是环太湖文化圈中十分重要的地区,该遗址的发现表明苏南地区在良渚文化中……[详细]
钱土纱业公所
  钱土纱业公所位于江苏省江阴市澄江街道北大街117号,君山西南800米,定波闸北面200米。 钱土纱业公所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坐西朝东,石库门,占地面积313平方米,是座中西合璧的建筑。二层楼房及两侧厢楼为砖木结构,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七架。第二层走廊为木结构,门窗上有雕花,廊有翻轩,方柱。前两侧有厢楼各两间,院子上下层均做外廊。原为江阴钱庄业、烟土业、纺织业工会会所,禁烟令公布后,改称“钱纱”公所。日本人占领江阴后,为侦缉队居住,解放后李泽生开综合医院联合诊所,建国后房屋被收归国有,一直用作民居,被13户住户用板间房“瓜分”,各成一家。数十年来,居民因日常居住对文物建筑造成一定破坏,岁月的侵蚀也使墙体开裂,木板腐烂,但保存仍然较为完好。钱土纱业公所作为我市的工商业遗产,是“阅读城……[详细]
38、心经碑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心经碑
  心经碑位于江阴市城区中山公园东侧艺园观音殿内。心经碑,为唐代异僧道松所书,碑原嵌砌在乾明广福禅寺弥勒殿大铁佛神龛后墙壁间,于明万历年间毁于大火,今碑为清嘉庆三年(1798)照摹本重刻,现保存在江阴市城区中山公园东侧艺园观音殿内,嵌砌于北壁间。该碑由6块长方形大青石拼组而成,通高2.87米,宽5.12米,上刻《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一卷,计279字,分13行坚刻,字体为狂草,笔走龙蛇,气势恢宏,结构严谨,字形多变。其中“多”字一撇长2.07米;“声”字径横宽达55厘米,最细一笔宽仅1厘米,粗笔宽达7厘米;全文有6字一笔长度均超过2米。各字上下左右大小斜正,相互呼应,一气呵成,书写刚劲有力,字体雄健古怪,而又婉转流畅;初看似反写,实为正书,奇妙异常。该碑不仅书法艺术高超,而且镌刻技法精湛,在光线折射……[详细]
39、悟空寺
悟空寺
  悟空寺位于江阴青阳镇,历史上曾是座规模宏大的寺院。该寺院始建于南朝梁代,原名招隐院,北宋太平兴国5年(980年),奉敕改建招隐院为悟空寺,华藏塔改为“悟空塔”。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2003年10月,村民在清理小学旧址危房时,发现若干石质建筑构件,后经对塔基进行抢救性挖掘,发现了观音化身“泗州大圣”舍利,这是建国以来国内继法门寺,雷峰塔发现佛指舍利之后,僧伽舍利的第一次现世。 2004年重建悟空寺,建设观音文化博览园,着力打造成为中国佛教文化旅游胜地。旅人提示:在悟空寺还可以参观下以展示僧伽大师生平和传播佛教文化为主题的青阳镇观音文化展览馆,可以在素斋馆品尝下素食。……[详细]
40、紫金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金桥
  紫金桥,是江阴目前唯一遗存的宋代桥梁。位于南闸镇涂镇村锡澄运河边。南北走向。据清光绪《江阴县志》载:“紫金桥,跨九里河支河蔡泾镇。紫金桥是锡澄运河支河上的一座小桥。桥长6.0米,净跨3.5米,桥面由3块武康石石条组成,宽2.4米。该桥为紫红色细孔花岗岩板构造。从现存的紫金桥栏杆构造来看,在涂镇古镇兴盛之时,紫金桥为集市街梢的市镇跨河桥梁,方便行人车马通行。据传,紫金桥之东的小河上还有一姐妹桥,名白玉桥,但早废。2019年,紫金桥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