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京市旅游

北京市文物古迹介绍

姚广孝墓塔
  姚广孝墓塔,建于明代永乐年间,位于房山区常乐寺村北。为八角形九级密檐式砖塔,坐北朝南,通高33米,整座塔坐落在一级四方形的平台上。最下面是八角形基座,基座上立有两层八角形须弥座。须弥座式塔座束腰浮雕寿字和菊花、莲花和西番莲花的造型图案,其上为三层外顷的莲花瓣。中间塔身,四正面雕仿木隐作隔扇假门,其它四面则雕有仿木棂假窗。正面门楣之上嵌方石一块,其上楷书:“太子少师赠荣国恭靖公姚广孝之塔”。塔身往上是九层叠涩檐,各角均悬铜铃,风吹作响,声音悠扬。塔刹铁制,装似葫芦,为莲花形刹座的仰莲托着球形刹身,刹杆串起的相轮、圆光、仰月和宝珠,构造清秀匀称。日伪时期,此塔被盗。刹由八条铁链锢之于檐角上。姚广孝墓塔整体结构匀称,塔身上的花卉图案别致,且雕刻精细。整个塔身轮廓清秀而挺拔,充分体现出明代塔的建筑风……[详细]
功德寺遗址
  功德寺遗址位于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与玉泉山之间,是三山五园景区中历史悠久的寺院。功德寺原名大承天护圣寺,始建于元天历二年(1329),为奉敕御建,是元明两代兼有行宫性质的寺庙园林。明宣德二年(1427)重修,改名为功德寺。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重修,并立《御制重修功德寺碑记》。庙于清末民国年间被毁,目前仅存部分石构件以及乾隆御题石碑一通,山门石兽一只,石匾额一块,匾额上刻“敕重建古刹功德寺”。1947年,著名京剧大师程砚秋自费租用了迦南孤儿院(功德寺旧址)开办功德中学,后改为颐和中学,1948年改为玉泉山中学,1995年玉泉山中学并入北京市第六十七中学。2008年交由海淀教委进行重装改造,2010年7月6日北京市海淀区学校后勤管理中心成立并在此办公。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正阳桥疏渠记碑
  目的地介绍  正阳桥疏渠记碑位于崇文区西部,红庙街78号,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碑文记载了北京水道情况,对研究北京地理和历史变迁有较重要的价值。1984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碑原在敕赐弘寺山门内,现庙宇建筑早已无存。    位置:位于崇文区西部   碑体为方柱形,南向,高约8米,各面宽均为1.45米,顶部有四角攒尖式的碑盖,四脊各雕一龙,龙昂首曲身,似欲腾飞状,辐凑于宝顶。碑下为束腰须弥座,浮雕出覆、仰莲瓣及云、龙、菩提叶等纹饰。碑额和碑身四周有龙纹边饰,碑四面均为汉满文字合壁的碑文,正面上首为汉字题名“正阳桥疏渠记”。交通信息  6、17、20、25、34、54、110、120路汽车和105、106路电车(天桥站)。北京崇文区……[详细]
曹家路营城遗址
  曹家路营城遗址位于密云县曹家路村,它曾是长城中的重要关口,蓟镇西协四路之一,密云县通往河北兴隆和承德的交通要道,此处明洪武年间初建城堡,明万历年间改建为营城,城池沿山而建,城周6000多米,设东、南、西三门。曹家路总辖22处关寨,控制南北边城80多公里,管理58座敌楼的驻军和设防,在曹家路东面8公里的黑峪关口,地处密、兴、承三县的交叉地带,是关内的咽喉所在,在黑峪关堡的西南方,有一独特的水门关称“五虎水门关”,水门关有东西相通的两个拱形券门,洞宽3米,高6米余,券门上内外两侧各有一石雕的虎头,在西侧洞门内的水道上,有石雕卧虎正对水门,洞内两壁有10厘米宽的闸板槽,此关利用提拉闸控制水流,发源于雾灵山的安达木河,由此入关经曹家路前,西流汇于潮河,骑山城墙及黑峪关西南侧的“五虎水门关”保存基本完……[详细]
金土城遗址
  金土城遗址位于丰台区凤凰嘴村一带,金土城最高处约3米,断断续续,绵亘约百余米,金天德三年(1151年)至五年,海陵王完颜亮将旧燕京城的东西南三面城墙向外扩展,其东北角在今宣武门内翠花街,西北角在今羊坊店东黄亭子,东南角在永定门车站以南四路通,西南角即今丰台区凤凰嘴,天德五年从上京会宁府迁都至此,改名中都,金中都城设城门13座,北面4门,东西南三面各3门,四面各3门共12门入中心部位的宫城,前有广场、千步廊,两侧为官署,西南为园林寺观,东北为商业区,城占地约22平方公里,既继承唐幽州、辽南京的城市建制,又汲取宋汴梁城的格局,建筑豪华结丽,贞枯三年(1215年)被蒙古军攻入焚毁,现存遗迹,即中都城西南角向东延伸部分,西城墙则在高楼村有数米遗迹残存,土城遗址南面的水渠,应是金代的护城河遗迹。 ……[详细]
蔡庄土城遗址
  蔡庄土城遗址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房山区南尚乐镇蔡庄村。1959年发现。土城范围北至蔡庄500米,南至板城1500米,西至北庄500米,东至王家碾1000米左右(板城、北庄、王家碾今属河北省涞水县)。城大体呈正方形,长、宽各约300米。仅存东、西、南3面,北城墙早年被河水冲毁。东南、西南两城角保存完整,高约3.5米。南墙和西墙中部各有一处向外突出。城墙为板筑,墙上遗有柱孔一排,柱孔间距1.5米左右,孔径为6厘米。夯窝、夯层清晰明显。夯层厚13~15厘米,夯土内含较多夹砂褐陶绳纹陶片。夯层间有铺草痕迹。夯窝呈圆锥状,直径3厘米左右。遗址地表有大量陶器残片,均为夹砂陶,有红、灰2种,纹饰以粗绳纹为主。地表采集标本器型有夹云母灰陶鬲罐、夹砂灰陶板瓦、筒瓦等。还发现过瓮棺墓、铜铁箭镞等。……[详细]
247、崇化寺
崇化寺
  寺院创建于元代至正四年(门头沟区文化委员会网站介绍称创建于辽代,元代至正四年(1344)重建),名为清水禅寺,旧为黄龙禅师说法道场。明宣德九年至正统二年,司礼监太监吴亮捐款重修,明英宗赐名“崇化禅寺”。成化八年建藏及塔十座,成化十六年,明宪宗下敕谕,明令保护崇化寺,后毁于地震,现仅存遗址及碑刻六通,摩崖刻字一块。原寺占地60多亩,已有600多年历史。该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四周林木茂盛。寺前有二株古银杏高耸入云,距今已800余年。现在该寺殿宇残破不堪,仅存遗址,寺后有几块石碑留存,成为该寺兴衰的历史见证。目前该寺庙正在修缮,据现场施工人员介绍预计2017年可对外开放。 交通 城子职高站下车一路向西即可到达 景点位置北京市门头沟区和平路城子村西1000米……[详细]
248、景泰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泰陵
  景泰陵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山北部金山口,明朝景泰帝朱祁钰(公元1450-1458年)的陵寝。朱祁钰是明英宗之弟。1449年,英宗在与蒙元残余军队的作战中被俘,朱祁钰临危受命,立国号景泰,并打败了蒙元残余势力,使得英宗返回京城。英宗重新夺回王位后,将朱祁钰废为亲王,并在其死后以王爷的规制葬于京西金山口。至宪宗时,才重新以皇陵规制营建陵寝。景泰陵基本具备了同时期明皇陵的主体建筑和布局特点。墓葬分为前室和后室两个部分,均为庑殿顶。前室为方形,整个墓室通长约11米,规模较大。陵区原有宫殿、神厨、神库、宰牲亭、内官房和碑亭,以及皇陵最重要的棂恩殿。宝城位于皇陵区的最后面。现在陵区内保存有御碑亭、稷恩殿和宝项原有的中路部分建筑。(国家文物局)景点位置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山北麓……[详细]
海淀香岩寺
  香岩寺始创年代不详,最早为弥勒院,规模很小。康熙六十一年(1722)重修,改名香岩寺。2003年经过修缮。寺坐西南朝东北。整体分三进院落,依次为山门、钟鼓楼、左右配殿、门神殿、左右配殿、天王殿、左右配殿、大雄宝殿、左右配殿。山门筒瓦歇山顶,三拱券石门。钟鼓楼为重檐歇山,筒瓦屋面。门神殿亦为筒瓦歇山顶,旋子彩绘。天王殿为硬山调大脊。所有配殿均有耳房,耳房为筒瓦卷棚箍头脊。门神殿前有“御制香岩寺碑记”碑一通,为康熙五十九年三月十八日立,阳面字迹漫漶不清,仅见日期为“康熙六十一年”。右碑为满文碑。天王殿前古树1株,门神殿前古树二株。寺碑有古井一眼,尚未干涸。香岩寺大殿为永丰屯小学使用,西部由永丰中学使用,现为海育房地产开发公司使用。1999年公布为海淀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北京贤良祠
  贤良祠在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l03号旁门。清雍正八年(1J730)建。祠坐北朝南,面积约740平方米。大门3间,中轴线上依次为碑亭,左右各一,为六角攒尖亭,内立清世宗宪皇帝御制贤良祠碑。仪门3间,门前左右列石狮,仪门左右又各辟一侧门。正殿3间出轩,东西庑各3间,后屋5间,东西配房各3间。贤良祠是祀王公大臣之有功国家者。清世宗宪皇帝御书额曰“崇忠念旧”。贤良祠初祀王、公、侯、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都统、将军、总督、巡抚、副都统共78人,后增祀21人。总共祀99人。为西城区重点保护文物。位置:位于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l03号旁门。交通信息交通:乘111、107、13路地安门下车。北京西城区……[详细]
251、晏公祠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晏公祠
  晏公祠位于海淀区四季青镇万安山麓。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为太监晏宏所建。原名道统庙,是儒家庙宇。清康熙四年(1665)重修。祠坐北朝南建于山坡上,东部为停云岩石洞,西为地藏殿,另有四方亭一座。停云岩石洞为南向,拱券顶,面阔三间,西间门券刻“四知室”,东间门券刻“三省斋”。四知室洞内壁上有大幅刻字,记晏宏生平事迹。三省斋南窗上刻“邀月洞”,窗有石栏,面阔三间,明间与次间之间有石券门相通,每间石室内均有小龛。停云岩以西约40米为地藏殿,面阔三间,殿内原供有三皇五帝、三王、周召、孔孟诸圣贤以及周、程、张、朱等大儒的石像,现已不存。大殿前原立有一四方石亭,现存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2015年海淀区文化委对晏公祠进行修缮。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都城隍庙大殿
  目的地介绍都城隍庙大殿在西城区成方街33号。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供奉都城的城隍神庙。始建于元至元四年(1267),名佑圣王灵应庙,天历二年(1329年)加封大都城隍神为护国保宁王,明永乐年间重修,改名大威灵祠。以后又多次重修、重建。都城隍庙市曾是北京市著名庙会之一。庙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有门三重(庙门、顺德门、阐威门),其它还有钟鼓楼、大威灵祠和寝祠、两庑以及治牲所、井亭、燎炉、碑亭等。现存寝祠5间,建筑面积约420平方米。庙内有明英宗碑及清世宗、高宗碑。有康熙帝和雍正帝的题联。现存大殿黑琉璃瓦顶,前出抱厦,气势雄伟。位置:位于西城区成方街33号交通信息交通:乘1、10、15、52、57路车到复兴门站下车。景点位置北京市西城区成方街33号……[详细]
253、法华寺
法华寺
  目的地介绍  法华寺位于崇文区法华寺街,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及同治年间重修,是北京外城大寺之一。   清代法华寺一带是驻扎八旗军队的地方,称营房,顺治十八年(1661)改设正蓝旗教场。该寺为崇文区重点保护文物。   位置:位于崇文区法华寺街   法华寺其建筑有山门,三层大殿和东、西配殿。山门为三开间歇山顶建筑,山门两次间为棂窗,正间券门上有匾额“大兴法华寺”。其后三进大殿均面阔三开间,并有前廊。东、西两侧配殿亦为三开间。除主要建筑外,东、西还有跨院,房屋数十间,民国年间多已辟为临时停灵的灵房。现钟、鼓楼已无存,仅存山门、三进大殿和部分配房。   6、34、35、36、39、39支、41、43、60路法华寺下车 北京崇文区……[详细]
石景山承恩寺
  承恩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东部。创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承恩寺占地约30亩,共计四进院落。寺之东部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殿、天王殿、大殿、后殿。大雄宝殿两侧有配殿、厢房数十间。寺庙院墙四周有瞭望更楼,形似碉堡,为明、清寺院所罕见,据传寺内还有地道连通各处。原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亦皆有壁画,现仅存天王殿的四铺壁画。四铺壁画各绘一腾龙,在祥云中飞舞腾跃,栩栩如生,反映明代壁画艺术的多种风格,非常珍贵,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寺内尚有明碑两座:一为皇上敕谕碑,明正德八年(1513年)立;一为吏部尚书李东阳撰记,正德十年(1515年)立。2006年5月,承恩寺作为明至清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开放时间:该寺庙不……[详细]
淳亲王府
  目的地介绍淳亲王府位于东交民巷正义路西侧。淳亲王名允祐,清康熙皇帝第七子,康熙四十八年(1709)晋封为淳郡王,于雍正元年(1723)再晋封淳亲王。此府是受封郡王后建成的。咸丰十年(1860),王府成为英国使馆。原府邸街门面临御河,其建筑布局分为3路,中路是宫殿式绿琉璃瓦顶建筑,前为宫门5间,大殿5间,后为院落和配房,最后是英使馆占用时期所建的英式楼房。东路原有建筑已不存,有后建仿中国式古建筑楼房一座。西路原属花园,只存改建的四合院一所和添建的英式楼房。1949年后曾归英国代办处使用。为东城区重点保护文物。地址:东城区正义路5号位置:位于东交民巷正义路西侧交通信息乘41、406路到正义路南口站下车,或乘819、48路到正义路站下车。北京东城区……[详细]
厂甸庙会
  在旧京城的众多庙会中,惟有厂甸的庙会,不以庙为名,每年只在春节才有一次,却是规模最大、京味最浓、最闻名遐迩和脍炙人口的。解放后厂甸的庙会仍一直举行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依然红火热闹,后来不幸夭折,一下子偃旗息鼓37年。也许是迎合京城人的怀旧情结,北京市政府于2001年恢复了厂甸庙会。厂甸庙会目前主要在琉璃厂和陶然亭公园一带举办,作为北京历史上八大庙会之一,如今也是这八大庙会中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最负盛名的一个。厂甸庙会与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成都青羊宫并称为中国四大庙会。即使是最萧条时的厂甸庙会,一天的客流量就能够达到当时京城常驻人口的五分之一,老北京没有逛过厂甸庙会的几乎是没有的。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市区琉璃厂和民俗区陶然亭公园内类型:其它……[详细]
257、北新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新仓
  目的地介绍  北新仓在东城区北新仓胡同甲16号。为明、清两代粮仓。   元代时,东直门一带曾为河道,明中期,仍可漕运,在此先后设立海运仓、北新仓储存漕粮。故南门为海运仓,北门为北新仓,结构呈“日”字形。明代初期官仓有严格的收支制度,收、放粮的容器也有严格规定。明代北京官仓,除用于政府各项开支外,还将部分粮食用于平粜和赈济。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后,强占粮仓。明、清两代官仓贮粮的历史结束。   位置:东城区北新仓胡同甲16号   北新仓的仓房为砖砌,每廒五间,仓面阔23.6米,进深17米。清初有仓廒49座,康熙三十二年(1693)增至85座。现存仓廒7座,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交通信息  有地铁和多路公交车直达。北京东城区……[详细]
258、金仙庵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仙庵
  金仙庵,属区级文保单位,位于海淀区北安河乡阳台山麓,距北安河村约4公里。金仙庵又称金山寺,始建年代不详。据传为金章宗西山八院之金水院。明成化年间重修。正德八年(1513年)太监谷大用出资扩建。清时改庵为寺。20年代,中法大学第三农事试验场曾建于此,现寺前公孙树林即为当时所植。抗战时期,寺被日军焚毁。解放初期,在原址上又复建了部分房屋。金仙庵坐西朝东,有殿三进,分为前、后两院。前院有山门、前殿,分别供弥勒佛、释迦牟尼佛。南北两侧建有配殿及配房,后院建有正殿(玉清殿)及南北配殿。前院两侧原各有跨院,现仅存遗址。现有山门殿、正殿及南北配房数十间,格局基本完整。庵前有金山泉、银杏林,已成为阳台山风景区的主要景观。1999年公布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长营清真寺
  目的地介绍  长营清真寺是京郊最大的清真寺,属于朝阳区仅存古建七座清真寺之一,建于明正德年间的。   位于朝阳区朝阳路管庄北、长营回族乡内。该寺始建于明朝,为两进院落,前院设有水堂、课堂、后院建有大殿和配殿。寺内建筑保存较好,是北京郊区规模最大的清真寺。自 1986年以来回民不断集资改扩建。现在整个寺院又大了许多,且有新的建筑。   位置:朝阳区朝阳路管庄北、长营回族乡内   长营清真寺为二进院落,有垂花门、游廊、花木扶疏、雅洁可喜。大殿进深八间,面阔五间,可容纳二三百名穆斯林做礼拜。近年有增建一女殿,专供女穆斯林礼拜。 交通信息  乘306、364路到长营站下车,或乘312路到双桥站下车沿长营路向北。北京朝阳区……[详细]
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
  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形成于1901年至1912年,是一个集使馆、教堂、银行、官邸、俱乐部为一体的欧式风格街区。现存建筑有法国使馆、奥匈使馆、比利时使馆、日本公使馆和使馆、意大利使馆、英国使馆、正金银行、花旗银行、东方汇理银行、俄华银行和国际俱乐部及法国兵营等。现存建筑均保留原状保持二十世纪初欧美流行的折衷主义风格,用清水砖砌出线脚和壁柱,砖拱券加外廊,木结构角檩架,铁皮坡顶。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是北京仅存的二十世纪初的西洋风格建筑群,也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实物遗存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2001年06月25日,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