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京市旅游

北京市文物古迹介绍

西交民巷近代银行建筑群
  沿着天安门广场西侧路一直向南走,可以看到一条不太宽阔的巷子,这里就是西交民巷。清末民初,因为与西交民巷毗邻的东交民巷是外国银行集中的地区,促使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资本银行纷纷在其西侧——西交民巷内设立机构。如今这条当年的“金融一条街”已从繁华转为平静。数栋气势恢宏的近现代建筑,可以成为当年曾经繁荣的佐证。大陆银行旧址位于西交民巷东口,建筑地上四层,地下一层,是我国建筑师设计西方古典式建筑质量最高的一座。建筑的内部正在装修,屋顶装有现代吊灯,装修风格高端。工作人员说,未来这里将作为银行高端客户的专区。大陆银行旧址的门窗多数进行了更换,有的已更换为塑钢窗户。紧邻大陆银行的是已改为中国钱币博物馆的保商银行旧址。与身边的大陆银行相比,这里原有风貌保护较好,窗户仍为木质窗户,玻璃上甚至还留有过去粘贴的“……[详细]
222、长椿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椿寺
  长椿寺,位于北京长椿街。山门东向,有前殿、大殿与后罩楼,虽有改建但原有建筑基本完整。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年),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是明神宗的母亲孝定李太后下令敕建用以居水斋禅师,水斋大弟子为神宗的替修。神宗赐额“长椿”,意味着神宗祝愿他母亲健康长寿。李太后死后人们叫她“九莲菩萨”,所以长椿寺里一直保存着一幅九莲菩萨像。另外,明代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因想念他的生母孝纯刘太后,让画家画了一张刘太后像,也挂在长椿寺内。光绪年间两幅画像只剩下刘太后像,在“0”期间,刘太后像也丢失了。在长椿寺中原来还有一座渗-佛铜塔,高1.5丈,铜塔已移至万寿寺。长椿寺在康熙年间因地震颓毁,后由首辅冯溥捐资重葺。在长椿寺旁有清初文人龚鼎孳所修妙光阁。妙光阁在乾隆时倒坍,嘉庆时重建,改名浙寺。李大钊等烈士遗……[详细]
西山八大处(灵光寺)
  北京灵光寺是八大处现存最重要的一座寺院,始建于唐大历年间(766-779年)。灵光寺山门殿面朝东南,山门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纯铜贴金铜造像,为泰国僧王赠送。灵光寺内原有五进庙堂,现仅存“大悲院”、“鱼池院”、“塔院”三处院落。大悲院中,南有观音殿,北有拜佛堂,东西各有陪房十四间。院西南有一金鱼池,建于清咸丰年间,原为寺内放生池。池中有子午莲,锦鳞游弋,鱼盈尺许者众多。池畔有辽代“招仙塔”塔基一座,又名“画像千佛塔”,此塔毁于“八国联军”炮火。后寺内僧人在清理旧塔基时发现了供有佛祖释迦牟尼灵牙舍利的石函。北行过一回廊为原卧游轩、居士院及方丈院。现方丈院中有1958年所建佛牙舍利塔,塔中舍利阁内以纯金七宝塔供奉佛祖灵牙一颗。2000年中国佛协新建了玉佛殿和已故佛协会长赵朴初手书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影壁……[详细]
224、五顶庙
五顶庙
  五顶庙是北京最著名的五座泰山神庙,亦称碧霞元君庙,分别为东顶、西顶、南顶、北顶、中顶,东顶在东直门外,俗呼东顶,因庙侧有一株数百年的老榆树,顺义、通县一带人又称为孤榆树庙,现已无存,南顶位于丰台区大红门外南顶村,建于明代,清乾隆三十八年重修,民国年间倾记,现已无存,西顶亦称广仁宫碧霞元君庙,俗称娘娘庙,位于海淀区蓝靛厂,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称护国洪蕊宫,清康熙五十一年改称广仁宫碧霞元君庙,有大殿五进,旁有七十二司,以及清圣祖御制碑、乾隆御书联额并御制诗碑,民国时曾为舍粥厂,1949年后曾为疗养院,70年代辟为北京橡胶五金厂,现存山门、大殿、配殿及古柏,北顶位于朝阳区大屯北顶村,清乾隆年间整修,1976年后殿因地震坍塌,后被翻盖为北顶小学校,现仅存山门、前殿,中顶在右安门外十里草桥,清乾隆三十……[详细]
北京古城公园
  古城公园是1981年石景山区建设的第一座居住公园,被誉为“楼群之花”。公园占地2.33公顷,分儿童游戏区、中心雕塑区、揽霞滴翠广场和花卉盆景区。儿童游戏区设在主门区近处,方便游人出入,为不同年龄的孩子设置了非机动活动器械;中心雕塑区是全园的构图中心,游廊环抱的“母与子”雕塑,点出了公园的主题,富于美感,成为公园的标志;由原有湖面改建的揽霞滴翠广场以绿荫山体和揽霞滴翠小筑为背景,形成开阔的活动广场,并可拾阶而上,居高观景;花卉盆景园有经历二十余载的花中之王——牡丹和芍药和花窗、景墙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盆景观赏区。古城公园很小,人却很多,游人密度很大。可能是由于建成年代较早,这里的多数配套设施都稍显老旧。为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需求和进一步提高公园的造园和管理水平,石景山区政府于2001年斥巨资在原……[详细]
荣禄故居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城区交道口南。宅院坐北朝南。分为3部分,西为洋式楼房,中为花园,东为住宅。五进院落。包括倒座、过厅、正房及两进家祠。存倒座房三间,过厅三间,均为硬山灰筒瓦顶。正房三间,左右各带耳房两间,前有月台三出陛,房顶为灰筒瓦硬山箍头脊,走廊带雀替。东西厢房各三间,顶同正房,前带走廊,带雀替。门、窗及正房内部装修仍为清式。第四、五两进院内正房均为五间,灰筒瓦硬山箍头脊顶,吞廊三间带雀替。后两进家祠与前院隔断,于寿比胡同开门,为6号。原宅中间花园部分已全部拆除,建为宿舍楼。西部有部分改建,南为一大楼,楼后存一西式尖顶二层楼房,为清末时建。该宅原为荣禄之父宅。后荣禄由此搬至东厂胡同。荣禄迁走后,菊儿胡同祖宅出售给别人,以至分割成多个宅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交道口菊儿胡同3号电话: 0……[详细]
上方寺遗存
  目的地介绍上方寺遗址位于海淀区聂各庄乡凤凰岭山麓。东距抬头村约5公里。遗址座落于山颠凹地中,面积约5000平方米。是辽金时期的古刹,曾以妙峰为名。位置:位于海淀区聂各庄乡凤凰岭山麓寺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建,原有殿3重,大殿后建有覆钵式花岗岩石塔一座。寺后崖下,有2口石井,水与井相齐,称为满井,是当地名泉之一。遗址中尚存明代石碑两座,字难以辨认,明刻圆觉经石褐一块,清代修寺碑一座。遗址前的山谷中有明代石塔一座,为覆钵式和尚灵塔,塔坐西朝东,背依高崖,前瞰深涧,全部由花岗岩砌筑而成。塔高6.1米,塔基平面呈亚字形。遗址北侧,有元代砖塔,俗称玲珑塔,为金末元初当地某禅师灵塔,约建于元中统年间(1260—1264)。塔坐西朝东,为五檐六角密榴式砖塔,塔高约9米。塔身各角上分别装饰有一座五檐六角密檐式砖……[详细]
永定河神祠遗址
  目的地介绍  永定河神祠遗址--又称龙王庙。位于大兴县定福庄乡赵村南的永定河大堤下。是一部关于永定河灾害史记录的文物。   该处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闰五月决口,决口后第三年清高宗题额曰“忧哉榭”。 遗留一些柱础石。   遗留御制石碑一座。高2.9米,宽O.94米,碑首浮雕二龙戏珠。碑立于伺外,原有碑亭,现只  赵村,地处卢沟桥以下永定河东岸,正是地势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床淤积严重的地区。所以在这里建祠祭祀河神,祈祷河神保佑大众免受洪水的灾害。   解放后在永定河上游修建官厅水库,彻底解决了永定河水患。现在赵村仍保留着修建河神祠的石碑,它纪录了永定河给人民带来灾难的历史。 交通信息  位置:位于大兴县定福庄乡赵村南的永定河大堤下。  礼士路或玉泉营乘937路到坟上村站下车,向西到赵村。……[详细]
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
  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是北京市东城区一处清末民初仿欧洲古典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群,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平安大街北侧张自忠路3号院(原铁狮子胡同1号)(北纬39°55′58.29、东经116°24′31.68),该建筑皆建于公元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其前身为清康熙帝九子允禟的府第。该建筑群由英国留学的中国建筑师沈琪主持设计,由中国营造厂施工建造,于1907-1909(宣统元年)年建成。共有主楼和三组风格各异的建筑群,反映了二十世纪初中国建筑设计和营造施工的高超水平。该建筑群是晚清最高的军事指挥系统单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作为袁世凯和段祺瑞执政府所在地,并于1926年在门前见证“三•一八”惨案,具有重要历史价值。1984年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详细]
北沟摩崖石刻
  沙峪乡北沟村摩崖石刻,位于怀柔(县城西北20公里)沙峪乡北沟村北山沟内北沟村与庄户村交界处,均为阴文,正书,共9处,分布在长约3公里的山沟内,由沟口往北依次刻1——“警心慎辔”,横刻,右首有竖刻的“辛丑”二小字;2——“观澜”(竖刻)二大字,其左有“怀野”二小字;3——“秦皇旧址”(横刻),“李逢时书”四小字;4——“秦皇旧址”(竖刻);5——“亟关逊(弥?)险”(竖刻);6——“名关”(竖刻),其左刻“少山”二小字;7——“无限华夷”(竖刻),其左刻“怀野”二小字;8——“苍岩翠柏”(横刻),其右首竖刻“万历壬寅春”等小字,其左下有竖刻的“李逢时书”四小字;9——“如堆”,署名“少山”。现第1处已不存,余完好。此处原为“擦石口堡”、“擦石口关”,关口现塌废,摩崖石刻应为明代-多次视察边关时……[详细]
北京通教寺
  通教寺位於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的一条小街深巷针线胡同中,是北京市著名的尼众寺院。重修后的通教寺,山门3间,寺院西端为大雄宝殿,南北二楼两层共40间。北楼后有清泰寮3间。南北配殿中有伽蓝殿、五观堂、念佛堂、祖师殿等。通教寺山门对面是一片长满苍松翠柏、奇花异草的公园,使寺院的环境更显幽静。进山门后,即为修葺一新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殿中莲花座上供奉着阿弥陀佛,法相庄严,雕塑精美。大殿两侧是整齐的僧房,左前方为五观堂,右前方是念佛堂,寺内还立有1942年重修时立的两道石碑。通教寺现存主要佛教建筑有大雄宝殿、念佛堂、五观堂、尼舍等,其中较为独特的建筑是大雄宝殿,因其殿内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画像》而名闻遐尔。寺内还有碑刻两块,珍藏日本《大正藏》一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直门内北小街针线胡同19号类型:寺……[详细]
升平署旧址
  目的地介绍升平署旧址位于南长街南口路西。清代掌管宫廷戏曲演出活动的机构,称南府,始于康熙年间。南府隶属内务府,曾收罗民间艺人,以为宫廷应承演出。乾隆时,南府规模较前扩大。道光七年(1827),将十番学并入中和乐内,增设档案房,改南府为升平署,仍主持宫内演出事务。直到宣统三年(1911),历时162年。升平署珍藏的剧本、档案、戏衣、道具、剧照等,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内。升平署旧址包括今北京六中和二十八中校舍。升平署戏楼院是保存较好的一组建筑物,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这座戏楼院是一组四合院,内有北向戏楼一座,四合院北房前出轩,适合观赏演出。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位置:位于南长街南口路西。交通信息交通:乘1、4、5、10、22、37、52、728路车到中山公园下车。北京西城区……[详细]
詹天佑墓、碑、像
  詹天佑是我国第一代铁路工程专家,一九○五年至一九○九年主持修建了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詹天佑铜像立于一九一九年,其墓于一九八二年由海淀区万泉庄迁葬于此。詹天佑铜像位于延庆县京张铁路的青龙桥车站,詹天佑清咸丰十一年(1861)四月二十六日生于广东省南海县,清同治十一年(1872),考取公费赴美留学,清光绪七年(1881)六月,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雪菲尔德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同年八月回国,曾先后任福州船政学堂和广州水陆师学堂教员,清光绪十四年(1888任)天津铁路公司工程师,1905-1909年间主持修建京张铁路,为中国第一代铁路工程专家,1919年4月24日在汉口仁济医院病逝,享年59岁,同年在青龙桥车站竖立一座詹天佑全身站立铜像,詹天佑墓,原在海淀区万泉庄,1982年……[详细]
程砚秋故居
  目的地介绍程砚秋故居在西四北三条39号。程砚秋(1904—1958),满族,京剧“四大名旦”之一。11岁登台,工青衣,创“程派”。最初艺名叫程菊依,后改程艳秋,字玉霜,最后改为程砚秋,字御霜。日伪时期,在京郊青龙桥隐居务农。1949年后,曾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故居为一坐北朝南的两进院落,面积约390平方米。程砚秋从1937年起直到逝世前寓此。后院北房外屋两间是书房和练功的地方,自命为《御霜簃书斋》。御霜是芙蓉花的别名,又称拒霜。里屋为卧室。故居保持原建格局,内部陈设基本保持原状。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位置:位于西城区西四北三条39号面积:390平方米交通信息交通:乘7、38路报子胡同站下车路东。……[详细]
房山灵鹫禅寺
  介绍:灵鹫禅寺位于房山区坨里乡北车营村谷积山,建于元代。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有山门、二进殿宇和4块石碑。山门与第一进殿之间,左边有明正统五年(1440)四月八日碑记一块,额篆书“敕赐灵鹫禅寺”。第二进殿是正殿,无梁建筑。第二进殿后搪墙两旁,立辽、元碑各一块。辽碑为大康四年(1078)四月十五日立。元碑为“大元至正七年(1347)三月”立。寺东配殿南侧有正统五年(1440)四月八日立“敕赐灵鹫禅寺兴建记”碑一块。旁有小石狮一尊。寺后台地上有圆通殿一座。在谷积山中,还有古塔三座。分别立在三座山上,铃档塔建于明代。鞭塔建于辽代,东塔也称和尚塔。明成化十五年(1479)所建,山上还有张公、华公太监墓。景点位置北京房山区坨里乡……[详细]
金中都遗址
  金中都遗址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玉林小区,其间中都城做为金朝的国都共历60余年,也是北京城在历史上作为王朝都城的开始,中都城周37里余,近正方形,故址略当宣武区西部的大半,北城垣在西城区的南界以内,北距复兴门大街约1里,金中都遗址其方位大致是,出右安门沿护城河岸西行至凤凰嘴村,是中都城的西南角,复兴门外黄亭子是西北角;宣武门内翠花街是东北角,永定门豁口外四路通是东南角,城门有:施仁、宣曜、阳春、景风、丰宜、端礼、丽泽、灏华、彰义、会城、通玄、崇智12座。现丰台区卢沟桥乡界内尚存西、南城墙遗址3处,1、三路居凤凰嘴村为城西南墙角,墙体残高3米,绵亘约百余米,墙南面的水渠应为金代护城河遗迹。此为金中都遗址较大的一处;2、万泉寺村有南墙两段,连在一起;3、东管头高楼村有西墙一段。均为夯土墙,为北……[详细]
海淀定慧寺
  目的地介绍定慧寺在海淀区四季青镇罗道庄村。始建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后多次重修。初名善法寺,后改云惠寺。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赐名定慧寺。寺呈四合院式布局。定慧寺坐北朝南,门额及天王殿额皆康熙帝御书。明清两代多次重大修缮。另在寺北有清代太监李莲英墓及雍正年间的关帝庙。位置:位于海淀区四季青镇罗道庄村寺呈四合院式布局,原寺后有小山。寺分山门殿、天王殿、钟鼓楼、前殿、东西配殿、大殿、东跨院前后殿,近40间殿房。大殿面阔3间,前出月台后出厦,保留了明代建筑形式。内悬匾额为康熙帝手书:“慈云广覆”。现存明代碑3座、清代碑2座。1984年5月在大殿后出土明代铜质布袋僧两尊,为明代佛像的珍品。1984年在四季青乡南辛庄村发现了一块“定慧寺开山第一代主持洪修和尚碑”。北京海淀区……[详细]
军调部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
  军调部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位于东城区南河沿大街1号翠明庄。翠明庄是一座中西合壁式三层灰砖楼房,此处原为京剧演员梅兰芳于20世纪30年代所购,原拟在此盖一座戏园,但因日本侵华而停建。日军侵占北平后在此建高级招待所。日本投降后,此处改为国民党励志社招待所。1946年1月13日至1947年2月21日,此处成为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工作人员住所,三楼临街的房间为当年中共代表团安放电台的地方。当时,军调部的中共负责人有叶剑英、罗瑞卿、李克农和黄华;参加工作的还有宋时轮、伍修权、张爱萍、章文晋、韩叙等。20世纪50年代初期,翠明庄主楼失火被焚,后按原样修复。1984年1月,此处被公布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0月,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6月,被命名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纪念地。……[详细]
白乙化烈士陵园
  白乙化烈士纪念碑地位于我石城镇河北村的小南山上,是为纪念抗日英雄白乙化烈士于1984年5月由密云县人民政府修建的。现碑地总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内有白乙化烈士纪念碑(1995年12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0月,被中共密云县委、密云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密云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碑地总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白乙化烈士纪念碑(1995年12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0月,被中共密云县委、密云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密云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碑地入口处建有6米高的石牌坊,正面书“白乙化烈士千古”,背面书“民族精英”,园内有汉白玉烈士半身像、汉白玉屏风,屏风上刻有萧克将军手书的“血沃幽燕,名垂千古”8个大字以及白乙化生前老战友王亢书写的“白……[详细]
安徽会馆旧址
  安徽会馆是旧京著名会馆。位于北京市宣武区后孙公园胡同。原为明末清初学者孙承泽寓所“孙公园”的一部分。2006年05月25日,安徽会馆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清康熙年间,洪?创作的《长生殿》曾在这里的大戏楼演出。继孙承泽之后,清代曾有许多名人在此居住,如乾隆朝内阁大学士翁方纲、刑部员外郎孙星衍、以藏有甲戌本脂批《红楼梦》而闻名的刘位坦等。同治八年(1869)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与其兄湖广总督李瀚章及淮军诸将集资购得孙公园的大部分,建安徽会馆,同治十年落成。与其他省籍会馆不同,安徽会馆只接待在职的州、县级-和副参将以上的实权人物。光绪二十四年(1898),这里曾是康有为等维-人的活动场所。光绪二十六年会馆为八国联军所占,设德军司令部于此,附近房屋遭焚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