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于师宗县竹基镇抵鲁村委会小龙甸村东南1000米的月涛山腰。建筑于陡峭的石灰岩悬崖之下,依山势而建,坐东南向西北,原建筑分别由山门、前殿(子孙殿)、中殿(关圣宫)、后殿组成,中殿、后殿两侧均建有配殿及厢房数间。三大殿依次升级,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大殿,建于高约1.6米的13级石砌台阶的台基上,单檐悬山顶穿斗式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4.3米、进深11.2米、高7.5米。屋顶覆盖青灰筒板瓦。前檐接抱厦,宽3.2米,卷棚顶;架梁制作规整、精巧,用材大方;檐头朴实疏朗,檐下木雕柔丽,整个前檐格扇齐备,棂花纹样千姿百态,雕工纯熟洗练;檐柱、檐檩、檐板皆彩绘,纹样多为“如意”花草或几何图案;雀替镂刻……[详细] |
![]() | 保太戏台位于师宗县五龙乡保太村委会保太村小学校内。建筑坐东北向西南,由戏楼和戏台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66平方米。戏楼,单檐悬山顶穿斗式砖木结构,一楼一底,青瓦屋面。3开间,通面阔12米、进深5.5米、通高9米。底层明间,置普通双扇板门;2次间前后安装直棂窗,透光通气较好;楼板全封闭,底层不可上楼。楼上由于柱身加高,房屋空间也随之扩大,室内较为宽敞,前檐部分皆装修为格扇,2次间安装方格直棂窗,腰串及裙板上彩绘花鸟和其他动物纹饰。戏楼明间楼板与戏台水平衔接,相交处设3开6扇雕花格扇门,格心和裙板全部用木板镶嵌严实,均饰山水、花鸟彩画;格扇门内设插关,逢演戏时可任意开启和拆卸,使用十分方便。戏台,建……[详细] |
![]() | 马文仲故居位于师宗县葵山镇黎家坝村委会大新村村中。建筑坐北向南,沿中轴线由照壁、垂花门、正房、东西厢房、耳房组成“前照壁、后花园三进式”封闭四合院,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原建筑前院及照壁、大门花台、后花园已毁,现存中院和后院保存完好。建筑除耳房外,所有房屋均为3开间两层楼房。垂花门(倒座),建于高1米的6级石质台基上。单檐硬山顶穿斗式砖木结构,一楼一底。5开间,通面阔18.9米、进深4.2米。底楼明间设通道。门外侧檐下置三重斗拱,斗拱下门两外侧为呈“八”字形门墙,砖砌,下部基座为须弥座。东西厢房,单檐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一楼一底。各3开间,通面阔均为12米、进深4.2米。檐下置回廊通道。……[详细] |
![]() | 位于师宗县龙庆乡豆温村委会豆温村东南约2000米处的正乙山山腰。建筑坐南向北,现存建筑为关圣殿、海潮堂、厢房,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关圣殿(中殿),单檐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3.5米、进深6.5米。屋脊高度与后进海潮堂地平齐。殿明间前檐装六抹格扇门,腰串及裙板上浮雕“如意”花草及“八仙”图案,原供有关公神像,已毁无存。大殿明间前檐下悬挂“镇邑胜境”匾额1块,造型古朴、书法遒劲,为建寺时的遗物。檐柱上悬挂楹联“驰名誉传飞来爱居锦玄辉,南海分赴镇邑山川佑平安”“溪溪奔腾百川东去通千脉,云霞缥缈万里西来镇邑山”2副。海潮堂,为飞来寺现存建筑中的主要建筑,地处最高处。堂依石壁而建,单……[详细] |
![]() | 丹凤书院考棚序碑位于师宗县丹凤街道西华社区第一中学校内。碑为青石质地,横长方形,无碑额及碑座。高0.93米、横长1.18米、厚0.12米。碑文阴刻,左行直书,凡26行,每行2~25字,共计576字。内容主要记叙清初师宗学校的沿革状况及丹凤书院考棚的筹建始末。碑阴刻有筹建书院考棚的地方官员、乡绅名人、廪贡生员、撰文人等姓名和立碑年月。碑立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丹凤书院、考棚为清道光时期师宗州最高的读书、讲学及考试处所。书院以原副学旧署为基础,建有讲堂、号舍,规模宏大,中院称“鸣盛堂”,后院为“东园书舍”。在书院中,除现存的丹凤书院考棚序碑外,20世纪50年代初期还保存有1通新建书院考棚碑记……[详细] |
![]() | 关帝庙重修及新建戏台碑位于师宗县五龙乡保太村委会保太村小学校内的保太古戏台台基前。碑为青石质地。由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原碑座已毁。通高1.8米、宽1.04米、厚0.14米。碑额呈半圆首状,上刻二龙抢宝浮雕图案。碑身书写碑文,楷书阴刻,左行直书,凡20行,每行13~49字不等,共计867字。内容为关帝庙重修及新建戏台经过,当地风景名胜山川风貌以及当地淳朴民风等事宜。碑立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对研究清代师宗宗教状况、风土人情以及自然景观等,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1988年8月,作为保太古戏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师宗州生童预贮碑位于师宗县丹凤街道西华社区丹凤小学内。碑为青石质,半圆--方形,碑座无存。碑通高2.25米、宽1.02米、厚0.18米。其中,额宽1.18米、高0.65米。碑文楷书阴刻,直书左行,凡17行,行9~46字不等,共800余字。内容记载了清康熙年间师宗州合州生童岁科考试的情况。碑面下部边沿约0.3米处部分剥蚀残损,有少量文字已难辨认。碑面和碑额边缘均雕刻卷草纹饰,额内浮雕双龙腾云,龙呈四爪,额正中刻太极图案。碑立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师宗州在清康熙初期以前未设置专门的考场,康熙四十五年(1706)方由地方绅士竭力捐资建立考试棚场,以作各类科举乡试之所。由于棚场的费用没有专项款……[详细] |
![]() | 小石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师宗县城西南1000米小石山水库坝堤西北500米处的山坡上。陵园坐西南向东北,由烈士墓和纪念标志组成,分布面积19000多平方米。烈士墓,共4冢,长方形略椭。上部有封土,各高1.2米。下部用砖围砌,各高0.8米、宽1.5米、长2米。墓碑均为砖石镶砌成屏风式。全长10.3米、高2.14米、厚0.4米。内嵌碑记5通。正中为纪念碑,青石质。高1.65米、宽0.7米。碑正中书“中国共产党员傅发焜、任学源、兰林、张士鹏烈士陵墓,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六日立”。其余4通分别为四烈士墓碑。均高1.05米、宽0.5米,分别镌刻有烈士英名、籍贯、战斗地点及牺牲时间。纪念标志,1座,位于陵墓前8米……[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