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滨州市旅游

滨州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碣石山,又名无棣山、盐山、马谷山、大山。海拔63.4米,方圆0.39平方公里,系73万年前火山爆发喷出而形成的锥形复合火山堆,是我国最年轻的火山,也是华北平原地区唯一露头的火山,被誉为京南第一山”。1999年3月列为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  历史文化:古时近河傍海,唐尧时称碣石山,春秋时称无棣山,魏晋时称盐山,唐初称马谷山,相传有龙马自山洞0没,故称。马谷朝云列入无棣八大景之一,元朝俗称大山。古时山上有碧霞元君祠、文昌阁、吕祖祠、关帝庙、盐神庙、天爷庙、奶奶殿、魁星阁、二廊庙、阎罗殿、清凉庵,山下寺院为观音堂。这些庙宇供奉玉皇大帝、关圣帝君等诸神,另外还有疯和尚像、王灵官、赵灵官等塑像。……[详细]
  秦台遗址(又称秦家遗址),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曾出土铜器,文化层距地表不足1米,厚度1.5米左右。遗物有商周时期的陶鬲、灰陶罐、粗把豆、陶纺轮、石镰等。经鉴定为商周遗址,1992年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秦台是建筑在遗址上的一座古墓,夯土层明显。次冢传说纷纭,一曰:商丘冢,二曰:梁王冢。两千多年过去,秦台在寂寞中逐渐荒芜,几乎为人所遗忘。不知从何时起,这里成了狐獾生存的乐园,台中隐藏着大小不等幽深黑暗的洞穴。有一年,本地疟疾流行,百姓危在旦夕。有长者在秦台上采了一种草药,回去煎汤喝,不久康复。消息传开,人们争相去采撷,确有奇效。因这里狐狸时常出没,隐居其中,人们误认为是“狐仙……[详细]
  基督教浸礼会教堂位于黛溪街道办事处城里村,坐北朝南,为1900年修建的中西合壁重檐式砖木结构建筑,房顶原为小灰瓦,现为板瓦,檐下有砖雕花卉图案。南北各有一拱门,门旁有窗,内部为8根合抱木质立柱和4根横梁连接形成的穹窿型屋架,屋架横木上镌刻着“主降世一千九百年”,内有仲牧德教碑和白师母纪念碑各一通砌于西墙内。设上下两层坐席,可同时容纳500人作礼拜。2001年被公布为邹平县公布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邹政发【2001】64号文件)。……[详细]
  芦泉遗址位于邹平县西董镇芦泉村,面积7696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2米,龙山文化遗物有鼎足、环足盘、石斧,商代遗物有鬲、簋,汉代多为布纹瓦片。该遗址文化内涵丰富,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具有重大价值,同时丰富了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研究内涵,有助于建立较为完备的文化演变系列,为探讨黄河中下游遗址的环境变迁提供了实物资料。1994年被公布为邹平县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邹政发【1994】98号文件)。……[详细]
  李家祠堂位于好生镇李营村,是一处清代祠堂。据考证,该祠堂是清初刑部尚书李化熙为其家族而建的祠堂。为大门、南厢房和西屋组成三进院落式布局结构,现存房屋3排9间。房屋坐西向东,为单檐硬山顶,第一排屋内南、北墙上镶嵌着康熙临写黄庭坚诗文碑刻6块,北间西墙上嵌着康熙御笔“清慎”碑刻和字迹模糊难辨的碑刻两块,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2001年被公布为邹平县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邹政发【2001】64号文件)。……[详细]
  碣石山古井位于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镇碣石山东南脚下,据考建造于明代,原为当地群众饮水之源,该井为周围区域唯一可供饮用水井,且水质甘甜,有二十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接近矿泉水指标,只比矿泉水差两种微量元素,可直接饮用。当地群众曾多次集资维修,现井壁上就刻有“民国十九年维修”的文字,清晰可见,口井到井水面12米,水深2米,长年不干涸,春天水浅。2002年11月,被无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白鹤观遗址及古槐位于滨州市无棣县车镇乡白鹤观村西首,原为唐代所建道教庙宇,毁于何年失考。庙基为隆起高地,南北长54米,东西宽26米,高出地面0.5米。白鹤观村杨氏谱书载:“唐代此处有一寺庙,庙前有一棵树,树南有一眼甜水井,庙西临小河,庙东有湾塘,环境幽静,景色宜人。传有白鹤飞来,故名“白鹤观”。庙前古槐尚存。2002年11月,被无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英畏烈士殉难纪念碑位于孙镇乡辉里村东南。总高3.66米,座宽1.2米。碑首雕有二龙戏珠,碑身两侧刻佛8尊,正面右上为“大英畏烈士殉难纪念碑”,碑文为“不畏强御”。此碑系1929年邹平、长山19村集资为纪念抗击土匪张鸣九骚扰,而殉难的辉里庄村民李吉庆、李友长、李恭长、段维烈四人所立。1984年被公布为邹平县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邹政发【1984】10号文件)。……[详细]
  董永祠位于博兴县陈户镇董家村东,建于清,现代补修,祠堂坐北朝南,为六架前簷廊建筑,硬山顶。面阔三间,9米,正中开门。进深5米。墙下部砌青砖,上砌土坯,顶覆灰色小瓦。屋顶正脊、垂脊原有龙、凤、人物、花草等装饰,现多已残。祠堂内墙壁、屋架上有彩绘,现多为泥皮覆盖,露出部分颜色鲜艳,有剥落。2007年,县政府拨款对屋顶进行了重修,现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永安桥位于长山镇孝妇河上,为南北向青石板方孔桥,桥面边侧原有竖石栏杆相护,桥东侧有三雕刻龙头,桥墩西首为船尾方形。水自东往西流过。桥面有105块石头组成,因原桥面被古代车轮压出较深的沟痕,难以行走,故将原桥面翻转使用,构成了现在的桥面。该桥造型美观、坚固耐用,极具研究保存价值。1994年被公布为邹平县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邹政发【1994】98号文件)。……[详细]
  王薄起义遗址位于青阳镇西窝陀村东南雕窝峪内。该峪三面环山,长约三里,里面空阔,西北有宽约20米左右的峪口,俗称山门。峪两侧层峦叠嶂,林木茂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公元601年隋炀帝东征高丽,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铁匠王薄聚众于此,首举义旗,先后转战齐鲁数十郡县,达8年之久。1980年邹平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邹革发【1980】76号文件)。……[详细]
  中共无棣县第一届委员会礼堂位于大觉寺海丰塔东侧,1949年10月,中共无棣县委机关由车镇迁驻县城,以县高等小学堂作为县委机关所在地。1955年,在小学堂东侧建县委礼堂,占地2400平方米,东西长41.5米,南北宽14.2米,高10米,砖木结构,拱形瓦顶,红砖红瓦。2002年11月,被无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旧口遗址位于韩店镇旧口村,属平原高地遗址,保护面积70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5米,古为“梁邹古城”地片。地表采集标本多为商周时代的鬲腿、豆把和汉代的布纹瓦片等,该遗址为本地区聚落分布、区域类型、文化谱系等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2001年被公布为邹平县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邹政发【2001】64号文件)……[详细]
  谷中虚墓位于无棣县城富路街南侧500米处的幸福河西岸,占地一亩许,封土高约2.5米。谷中虚为今无棣县水湾镇潘家村人,于明代1525年出生,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进士,官至兵部尚书。特别是在镇守山海关时,政绩卓著,其一生为官清廉正直,口碑颇好。谷中虚墓2011年7月,被无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张衍重故居位于滨州市无棣县旧城区海丰路北端西侧。张衍重,1829年(道光九年)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检讨等职,后调任福建汀州、江西饶州知府。故居建于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占地12亩,今存主体建筑2排,抬梁式砖木结构,保存完好,2002年11月,被无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崔家寨遗址位于无棣县水湾镇崔家桥村北,明代永乐年间盘陀台成墓地,改名“崔家寨”。崔家寨北面有土屋“白云居”,门悬黑底金字匾额“白云深处”,遗址内有明代古柏树24棵和成片的冬枣林,被当地群众誉为长耳鸮自然保护区,曾有村民掘土时发现刀币和陶砚。2011年7月,被无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伏徵君墓秦朝博士伏生之墓。位于魏桥镇寄驾冢村西南,为汉代墓葬。相传唐太宗东征高丽,曾寄驾于此,又易名寄驾冢。墓葬几经破坏,面目全非,现墓封土直径45米,残高2米,有“徵君伏生墓”、“伏生墓序”碑石两通。1980年公布为邹平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邹革发【1980】76号文件)。……[详细]
  钟鼓楼遗址位于无棣县旧城区东南角的城墙上面,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建。为单脊城楼式建筑,碧瓦覆盖,飞檐凌空,楼内悬铜钟一口,是历代县治值更报时的处所。钟楼毁于民国初年,仅存楼基,高10米。1986年4月,被无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复原重建。……[详细]
  天子墓位于魏桥镇甜水村,相传为赫胥氏墓,又谓李密墓,百姓俗称天子墓。旧志记载此墓旁周围数里各有池隍遗迹。原封土直径30米,高约2米。由于年久,群众挖土,封土不存。1994年被公布为邹平县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邹政发【1994】98号文件)。……[详细]
  毛泽东主席迎壁画像位于无棣县西小王乡王家坟村北2公里处,1968年潭杨农场负责建立。壁高10米,宽8米,砖砌壁体,混凝土造石,画像为毛泽东挥手致意,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鲜明的时代特征。2002年11月,被无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