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台山广化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东庄村东南200米。坐北朝南,东西长103.81米,南北宽132.27米,占地面积为1.28万平方米。据清《五台县志》记载,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现存建筑除文殊殿、大雄宝殿及耳殿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文殊殿和大雄宝殿,两侧为钟鼓楼、僧舍等,两侧又建有偏院,为五观堂、僧舍、塔、厕所等。大雄宝殿石砌台基,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庑殿顶,四周围廊,七檩前后廊式构架,顶设方格平棊,前檐明、次间、后檐明间均设四扇六抹球扇门,殿内佛台新塑菩萨像4尊,寺内存有经幢5座,塔2座。1988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详细] |
![]() | 五台山十方堂又称广仁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杨林村营坊自然村内。坐北朝南,东西长57米,南北宽101米,占地面积5757平方米。据寺内石碣记载,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曾拨款予以维修,除斋堂、居士楼为现代建筑外,余皆为清代遗构。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献殿、大雄宝殿和如来殿(后殿),两侧为钟楼、鼓楼、配殿、斋堂及客房。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宽14.6米,深11.4米,高1.33米,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顶设方格平棊,四周围廊,廊柱间设青石质栏杆、栏板,前檐明、次间均设四扇六抹球纹隔扇门,柱头两端设骑马雀替,上镂雕龙凤图案。殿内正中佛台……[详细] |
![]() | 五台山七佛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东庄村东约250米。坐东朝西,东西长80.71米,南北宽179.12米,占地面积为1.45万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清《五台县志》记载,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重建。现存七佛殿为清代遗构。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华严三圣殿、七佛殿,两侧为耳殿、配殿,近年来在主院北侧又新建韦驮殿、文殊殿、大雄宝殿、钟鼓楼和僧舍,南侧又新建七佛塔及偏院一座。七佛殿石砌台基,宽12.1米,深12.5米,高0.94米。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前檐明间设四扇六抹隔扇门,次间为四扇隔扇窗。殿内佛台上一字排列新塑7尊。寺内存宋代陀罗尼经幢3座,明成化四年(146……[详细] |
![]() | 普寿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东庄村中。坐北朝南,东西长255米,南北宽428米,占地面积10.9万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清凉山志》载,清代重修。现建筑均为重建。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堂,两侧为钟楼、鼓楼及念佛堂、客堂、五观堂。寺内存金泰和二年(1202)残功德幢1座。1988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
![]() | 五台山善财洞,位于五台县台怀镇杨林村营坊自然村东约400米。坐东朝西,东西长144.8米,南北宽163.3米,占地面积约2.37万平方米。据清《五台县志》记载,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光绪三十三年(1907)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四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牌坊、大门(山门)、垂花门、大雄宝殿和弥勒殿,两侧新建东西跨院、配殿及新建斋堂,北面新建居士楼、僧舍,弥勒殿后新建高塔。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宽15.5米,深11米,高1.36米,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前廊式构架,顶设方格平棊,明、次间设四扇六抹格扇门,稍间为格扇窗。殿内佛台上供一佛二菩萨,两侧为十八罗汉新塑,共……[详细] |
![]() | 毛泽东路居纪念馆位于县城文化馆内(时为中共神池县委驻地)。1948年4月5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及任弼时、徐特立等一行由晋绥边区出发,向河北省西柏坡行进时,经岢岚、五寨达于此,留宿一晚。听取县土地改革工作团土地改革和整党建党工作汇报。周恩来曾登西城观西海子。次日东去代县。1968年神池县革命委员会遂将毛泽东当年路居3间正房及办公桌椅、双人床原样陈设供人瞻仰。2006年县政府出资作了重新修缮,除原样保留毛泽东丰功伟绩馆外,增设了神池民俗馆。1948年4月5日下午5时许,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途中经过神池县城,当时的土改工作团团长郑林就把中央领导们安排在这座院落里。在这儿,……[详细] |
![]() | 通道终极,是山崖中腰的大岩洞和洞前的大殿。殿建3间,出檐翘扬。殿内主供八臂十一面观音,观音面部着白、红、绿、蓝等色,表示种种变化的法像。两侧还供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教祖师宗喀巴。殿后左侧有一小洞,传说这里是清康熙年间六世0-仓央嘉措避难-的地方。此外还有传说该寺中部岩畔的建筑是十三世0-的-所在。因此藏族佛教徒朝五台山,观音洞是必到之地。栖贤寺又称观音洞,位于南山寺北侧的栖贤谷口,距台怀镇约5公里。寺院建造在悬崖上,从崖底的下院开始,凿石为阶,在凸出的石壁上盖有亭子和殿堂僧舍。下院正面建有5间殿堂,当中一间为穿堂,接着便是岩壁下的短窄石阶通道,通道中段,外侧凸起的岩石上建有六角亭,称为观音……[详细] |
![]() | 极乐寺,位于代县峨口镇上木角村南约2000米的狮子山中。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风格。依山而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923平方米。现仅存大殿基址和东西僧舍,余皆为新建。僧舍为石券窑洞结构。寺内现存清康熙十八年(1679)铁云板1块。2002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极乐寺,东邻繁峙县石佛寺,南与圭峰寺隔岭相望,西毗峨口白云寺,北连洪济寺。旧属繁峙县,1955年划归代县峨口镇。清朝同治年间,以生活简朴、学习刻苦、持戒精严而著称的清末民初、兼祧临济、曹洞二宗法脉的湖北钟祥籍宗门高僧清一禅师(1842-1916)到五台山朝礼文殊菩萨道场,发现这里山高路险,……[详细] |
![]() | 洪济寺,位于代县峨口镇下木角村东。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载,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道光四年(1824)重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118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建有过殿(前为官老爷、后为地藏王)、大雄宝殿,两侧为东耳殿和东配殿。现存大雄宝殿为明代遗构,余皆为清代建筑。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基宽10.7米、深8.2米、高0.2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施斗栱五踩双昂,平身科一攒,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殿内两山及后墙施有彩绘壁画35.84平方米。过殿石砌台基,基宽10.55米、深12.15米、高0.1米。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详细] |
![]() | 五台山明月池,也称观海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黄土咀村北约1600米。坐北朝南,东西长62米,南北宽41米,占地面积为2542平方米。据明《清凉山志》载,始建于北宋。明成化年间(1465——1487)、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重修。除东偏院、木牌楼为新建外,余皆为清代遗构。 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木牌楼、天王殿和金刚殿(金刚密迹殿),两侧为便门、配殿,东侧设跨院一所。金刚殿石砌台基,宽13.35米,深9.8米,高0.84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前重檐后单檐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前檐上下层斗栱一斗二升交麻叶,明、次间均设四扇六抹斜方格扇门。殿内佛台后排塑密迹金刚,前排塑三世佛,两山佛台为十……[详细] |
![]() | 五台山海会庵,位于五台县金岗库乡金岗库村西北约1500米。坐北朝南,东西长64.61米,南北宽60.45米,占地面积3905.67米,创建年代不详。 清光绪十年(1904)重建,民国初年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观音殿和大雄宝殿,两侧为钟楼、鼓楼、耳殿及配殿。除念佛堂与西南角库房外,余下的建筑皆为清代遗构。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宽19.35米,深10.4米,高1.1米,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檐柱间雀替浮雕二龙戏珠及双凤朝阳图,明、次间设四扇六抹雪花纹、梅华纹、回环纹格扇门。殿顶明间辟斗八藻井,两山墙工笔重彩绘佛本生故事,总面积……[详细] |
![]() | 晋察冀边区银行旧址,位于五台县石咀乡石咀村普济寺南侧。民国二十七年(1938)3月2日,晋察冀边区政府利用普济寺南院,改建成立边区银行,下设冀晋、冀察、冀中三个分行。首任经理关学文,职工20余人,8月撤至河北阜平。旧址现有金库1座,设在南厢房内墙根石洞内,洞口宽0.7米,高1.73米,洞内分上下两层,洞与洞形成90度转折。上层石洞长5米,宽2.25米,高2.03米;下层石洞长4米,宽2.15米,高2.6米,顶部有“晋察冀边区银行,民国二十七年仲秋建”字样。占地面积19平方米。1985年7月13日,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
![]() | 五台山三泉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杨林村东庄自然村西南约700米。坐北朝南,东西长42.7米,南北宽30.8米,占地面积为1315.16平方米。 据明《清凉山志》载,建于元代。明天顺年间(1457-1464)重建,明弘治八年(1495)创建观音殿,清雍正三年(1725)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山门、观音殿和大雄宝殿,两侧为耳殿、配殿,2006年在寺东又新建房屋一所。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宽10.8米,深8.2米,高1.42米,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明、次间均设四扇六抹斜方隔山门,上置横盈。殿内佛台上一字排列三世佛像,两侧为文殊、普贤、韦驮、伽蓝……[详细] |
![]() | 上寺,又称紫府庙,位于代县新高乡潘家庄村南。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载,明万历十八年(1590)、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乾隆四十一年(1776)、光绪三十二年(1906)重修。献殿和正殿为明代遗构,余皆为清代建筑。坐南向北,占地面积1571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主院中轴线上建有戏台、献殿和紫府殿,两侧为东西配殿。东侧院南并排建有玉皇殿和关帝殿。紫府殿与献殿相连,屋面呈勾连搭式,台基共用,砖砌台基,基宽12.4米、深13.7米、高1.25米。紫府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前檐柱头斗栱三踩单翘,平身科每间二攒,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献殿卷棚硬山顶,四檩无廊式构架……[详细] |
![]() | 五台山清凉寺,位于中台南瓦厂村东北的清凉谷,距台怀镇约15千米,寺内因有著名的文殊圣迹“清凉石”而得名。现今的清凉寺,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香港黄惠卿女士等筹资、山西省文物局工艺美术大师胡银玉设计施工重建的一座新寺。据“清凉山志”载,此寺肇于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至太和十七年间(472-493)。唐代时,它是替国行道的镇国道场。唐代历元年(766),不空三藏密宗道场。清乾隆年间,寺宇建筑整齐一新,规模宏大。民国年间再度扩建,“文革”时期,整座寺庙作为迷信产物而被毁,惟天生之清凉石尚存。清凉石是清凉寺的象征,文殊菩萨曾于清凉石上讲经说法,因此也称“曼殊床”清凉寺坐东朝西,按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格局……[详细] |
![]() | 留念大寺,位于定襄县宏道镇留念村中。坐北向南,东西长约43米,南北宽约55米,占地面积约236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大明天顺七年(1463),乾隆三十五年(1770)均有修葺,现存为清代结构。一进院落布局,沿中轴线建有前殿、正殿,两侧为东西配殿,西南角有戏台一座。现存正殿梁架扭曲变形,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五檩架结构,单檐悬山顶,三踩单昂斗栱;前殿山墙为后建、前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前设廊,五檩架结构,单檐悬山顶,内山墙三角处有人物、动物壁画约5平方米;戏台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卷棚顶;寺内存有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同治八年(1869)重修佛殿碑记和重修真容寺龙王寺碑记2通。2003年……[详细] |
![]() | 五台山三塔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新坊村西沟自然村西南约100米。坐西朝东,东西长56.37米,南北宽60.98米,占地面积为3437.44平方米。 据碑载,建于明万历初年。现存建筑除大雄宝殿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近年来在寺北又建一偏院,为金刚殿及僧舍。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天王殿、四圣殿、金刚座、三塔和大雄宝殿,两侧为配殿、客堂及僧舍。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宽12.8米,深11.7米,高0.76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前廊式构架,顶设方格平棊,殿内佛台所供佛像均为新塑。大雄宝殿前立覆钵喇嘛塔3座,形制基本相同,均为石筑。寺内存明碑3通,清残碑1通。1988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详细] |
![]() | 五台山梵仙山灵应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新坊村南约400米。坐西朝东,东西长40.2米,南北宽24.95米,占地面积为1003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 据碑载,明弘治六年(1493)重修。现存建筑除僧舍外,余皆为清代遗构。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影壁、山门和大仙殿,两侧为配殿和僧舍。大仙殿建于3孔石券窑洞上,台基宽11.6米,深7.6米,高0.4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卷棚顶。五檩前廊式构架,明、次间均设四扇六抹斜方隔扇门。殿内佛台上一字排列狐大仙等风俗神像14尊。二楼有清代壁画23.88平方米。寺内存明重修碑2通,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铁钟1口。1988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详细] |
![]() |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宽滩寺村北约2200米。坐北向南,东西长68.43米,南北宽67.78米,占地面积4638平方米,据明《清凉山志》记载,建于隋开皇元年(581)。 明成化年间(1465-1487)、万历年间(1573-1620)、清康熙四年(1665)均有修葺。现存建筑除大雄宝殿、文殊殿、客堂和僧舍外,余皆为清代遗构。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古佛殿),西侧建有地藏殿、观音殿、古文殊洞、普贤舍利塔等,东侧建有僧舍、客堂,近年来东侧又新建一偏院,为五观堂、僧舍等。寺内保存有明代佛像4尊,明清重修碑3通。1988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详细] |
![]() | 宝藏寺,位于繁峙县东山乡中庄寨村中。坐北朝南。东西长27.6米,南北宽18米,占地面积496.8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碑记载,金大定六年(1166)、明万历十年(1582)曾重建寺庙,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重修,现存建筑为明代遗构。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现仅存圆觉殿,又称千佛殿。中轴线东有侧院,侧院仅存观音殿。圆觉殿砖石台基,基高1.5米,前设长11.2米,宽5米的月台,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五檩前廊式构架,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栱五辅作单抄单下昂,补间斗栱两朵,殿内两山墙绘有壁画6平方米。院内存明万历十年(1582)及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重修碑各1通。1985年4月15日,繁峙县人民政……[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