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肇庆市旅游

肇庆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大会旧址位于高要市活道镇鳌头村立本楼(又名朝客伍公祠)。其建筑特色为砖木瓦结构,硬山顶,三开间,宽16.62米,三进深,长26.9米,坐北向南偏西。始建年代不祥。鳌头村地处高要、高明、新兴三县交界,山峦重叠,道路迂回曲折,地势险要,是进行游击战的好地方。1944年10月间,高明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1945年1月改编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三团)大队长黄仕聪派伍真、伍子高回家乡高要活道横江乡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先在鳌头村建立交通联络站,任务是为第三游击大队收集情报、传送情报、接送来往人员等。随后,开展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国活动,成为要南抗日革命根据地。抗战胜利后,高要人民在……[详细]
  花石峰摩崖石刻 位于怀集县怀城镇西25公里梁村和岗坪交界地方,分别镌在“望岳岩”(又称玉山)、“四门岩”(又称丹山)、“道士岩”(又称大沙石)三座石峰上,以望岳岩为最多。现存明至民国的石刻10多题,除两题为中楷诗文外,其余题刻字径均在0.3米以上,最大的达1米,以楷书占多,全是阴刻。在望岳岩,有明景泰四年(1453年)怀集教谕黄昭书刻的“玉山三洞”四个楷书大字;字径1米;有县内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中举的林凤来书刻的“南岩”二个楷书大字;有明隆庆年间当地秀才梁玧环题“通心岩”三字的石刻及其兄梁玧玳在明万历三十四年(1607年)描绘望岳岩风光的诗刻;有明万历二十三年到怀集当县令的夏获秋(四……[详细]
  罗国杰故居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宾亨镇带洞村。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坐西南向东北。三间两廊,面阔10米,总进深9.45米,建筑占地面积94平方米。砖木结构,硬山顶,龙船脊,青砖墙。罗国杰(1896年—1929年),宾亨镇带洞村人。“五四”运动时,就读于省立甲种工业学校,积极参加--。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秋和1923年夏,两次回广宁开展工人运动,是西江地区开展工人运动第一人。1924年10月,任广宁县农民协会执委兼秘书长。1925年5月,被选为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及审查委员会委员。1926年6月,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兼广东省农协西江办事处任书记(秘书)……[详细]
  谭虔墓位于高要市回龙镇旺洞村。始建于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1999年有重修。该墓为夫妻合葬墓,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建筑面积58.3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太师椅形,青砖麻石砌筑。墓深5.3米,宽11米。额石为麻石,额石上方中央雕太阳,周围雕有火焰纹饰。额石下有黑色石刻字墓碑,原墓碑藏于重修后新立的墓碑后。碑文为“宋诰赠刑部尚书显远世祖考虔翁谭公、妣朱氏夫人合墓”。墓后为半圆形太师椅背状的护坡挡土青砖墙,墙上有麻石条覆盖。墓左右两边分别镶嵌明永乐“虔翁墓铭志”和清嘉庆“重修虔翁墓志”刻字黑色石碑。谭虔墓是谭虔曾孙谭朝端……[详细]
  薛六故居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潭布镇社岗村。始建于清末。20世纪20年代被敌人焚毁夷为平地,至1970年代重建。坐东向西。三间两廊,面阔11.15米,进深7.75米,建筑占地面积86平方米。砖木结构,悬山顶。薛六(1887年—1930年),潭布镇大茛村人,是进入中共中央领导机构的西江籍第一人。1924年4月,任社岗乡农会会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任县二届农会委员长。1927年4月27日至5月10日,到武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与毛泽东等14人被选为中共第五届中央候补委员。1928年2月25日,广宁举行螺岗暴-动-,成立了广宁县苏维埃政府,他任广宁县苏维埃政府委员……[详细]
  高要鳌头村首批共产党员宣誓旧址位于活道镇鳌头村南面的遗经书房。该建筑始建于清末年间,深9.28米,宽9.96米,座北向南。1998年重建。1946年6月,党领导的中区纵队部分干部奉命随东江纵队北撤。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广东区党委决定,北撤后党委制改为特派员制。由谢创、周天行任中区党的正副特派员。同年7月间,谢创、周天行与高要鳌头村的共产党员伍新取得联系,并指示他在该村利用办“书报阅览室”、“武术馆”、“青年学习班”等形式,向青年灌输革命思想。12月,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伍新吸收进步青年伍强、伍子绵两人入党,并成立中共敖头村支部,由伍新任支部书记。这是解放战争时期高要最早建立的党支部。-员……[详细]
  高要鳌头村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位于活道镇鳌头村西面鳌头学校内的德刚伍公祠(又名世德堂)。该建筑建于1938年,一进深,长15.13米,宽13.3米,坐北向南。1944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失败。为挽救其南洋的孤军,日军企图经高明、高要西进,配合由湖南南下的日军打通粤桂线。为了阻击日军西进,高明人民抗日游击队于同年7月在高要活道鳌头村德刚伍公祠成立了抗日自卫队,伍鉴衡任队长,有队员30多人。1944年7月27日,自卫队在大田令(土名)进行了第一次抗击日寇的战斗,打死打伤日寇各1人。这支队伍后来发展成为高要人民武装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高要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8月,德刚伍公祠被高要……[详细]
  蚬西李氏大宗祠 位于高要市蚬岗镇蚬一村。始建于清代中期,清末扩建,历代有维修,2004年大修。坐东向西。总面阔12.8米,进深36.2米。为三开间三进深合院式建筑,硬山顶,正、斜脊均为博古脊,墙楣均绘有壁画。花岗岩石脚。两进之间均有两廊和天井。头进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封檐板雕岭南佳果。前廊虾弓梁上置狮子顶如意云纹,双步梁上设斗拱,前廊梁架均雕有戏曲人物。二进面阔三间进深三间,脊饰亦同头进。梁架为穿头式,前廊为卷棚顶。前廊板式梁架及雀替均雕刻有精美纹饰。后进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梁架,脊饰亦同前。蚬西李氏大宗祠木雕装饰工艺精湛,人物雕刻精细,漆金更显建筑装饰华丽,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详细]
  排沙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排沙镇木螃村。始建于1951年。1984年10月,将原碑拆除在现址重建。坐西南向东北。为青砖、水泥、灰砂、石米混合建成。碑体方柱形,碑顶金字装饰,碑高9.4米,其中碑座1.45米,碑座边长2米。纪念碑平台四角的地方均修筑一个装饰方柱,碑的正面直书“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座阴刻42位烈士芳名。纪念碑前建有陵道,长20米,宽3米。碑四周栽有松柏。排沙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纪念大革命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英勇献身的排沙地区革命先烈而建,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革命教育意义。2004年被公布为广宁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三多红砂岩采石场遗址位于高要市回龙镇三多村。明清时期开采。坐西北向东南。全长60米,宽23米,有多个采石坑,其中西南面的采石坑长11米,宽7米,深6米,石口开采壁的西北面有九个小圆孔及开采时的条形纹。石壁上清晰地刻着“崇祯己卯年仲夏取石”“古菘台”“乾隆壬申年又取石”和“风月洞”等字样,最大的字高约0.2米,最小的高约0.05米,字迹随意。东北面的采石坑与西南面的采石坑相隔7米,长14米,宽7米,深4米。三多红砂岩采石场遗址对研究肇庆尤其是高要当地古建筑发展、变迁历史提供重要佐证资料,具有较高价值。2011年公布为高要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雷坪村彭湃旧居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潭布镇社岗村。建于清末民初。坐南向北。三间两廊,砖木结构,总面阔10.39米,总进深9.74米,建筑占地面积101平方米。彭湃(1896年—1929年),广东海丰人,中国农-动的杰出领袖。1924年,彭湃到广宁领导农-动。同年12月,广宁县农协、农军临时指挥机关和部分农军入驻社岗乡。旧居便作为彭湃在社岗期间的工作、居住之所和铁甲车队队部,直至1925年2月迁离。雷坪村彭湃旧居记载了彭湃领导广宁农运,指挥农民武装斗争的历史,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和革命纪念价值。1989年被公布为广宁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造宫 位于封开县平凤镇平岗村马埌,始建于唐,明重建。大造宫原为两进院落式布局,前座及左右两边廊道被拆除,现仅存门楼、后殿和两侧围墙。后殿为单檐硬山顶。面宽三间12.64米,进深五间11.68米。梁架为穿斗与抬梁相结合形式。梁枋砍杀成月梁。驼墩造型风格不一。月梁下皮雕有卷草花纹。柱头隐刻成圆盘形枦斗承托屋檩。柱础形制简朴,为覆盆式,在柱础上再立一短柱,高0.49米,短柱置一厚为15.5厘米的木櫍。民国15年(1926年)封川县第二区农民协会和区农民自卫军总部设在此处。 1979年封开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上林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坑口镇上林村。始建于1961年,2000年将原碑拆除在现址重新修建。坐东向西。占地面积约40平方米。碑体为方柱形,水泥砌筑,外贴瓷砖,碑顶塑一火炬。通高8米。方柱形碑座分二级,嵌黑色大理石刻有烈士芳名,白瓷砖围边,朱红瓷砖底座。外建水泥护栏,碑正面“革命烈士纪念碑”为金色行书体。上林革命烈士纪念碑是纪念上林地区(现坑口镇)在大革命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具有历史教育和革命纪念价值。2004年被公布为广宁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江屯剿匪阵亡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江屯镇江屯社区。建于1950年,是广宁县人民政府为纪念江屯、北市等地剿匪牺牲的官兵而建立此碑,并将烈士骸骨集中安葬于此。坐北向南。用青砖、水泥建成,外贴白色瓷片。碑身呈方柱形,碑顶为塔尖状,后修缮时碑座平面由正方形改为六角形。该碑较矮,高5.8米,其中碑身高3.5米,碑座高2.3米。江屯剿匪阵亡烈士纪念碑对研究广宁的剿匪历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2004年被公布为广宁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罗髻岩遗址位于封开县莲都镇北面约1公里的一座石灰岩孤峰西北面洞口右侧岩厦。年代属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或称中石器时代。洞口与洞外地面水平连接。灰褐色砂粘土胶结堆积中含烧骨、炭屑、螺蚌壳,出土砾石打击石制品10多件,器类有砍砸器、石片等,形态特征与封开黄岩洞遗址所见相接近,伴生哺乳动物群有4目8种,均为现生种。螺蚌壳经碳十四测定年龄为距今11175年±500年。1979年封开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982年10月,为纪念1925年大革命时期在平凤牺牲的26位烈士和1950年在封开县境内剿匪殉难的54位烈士,封开县委、县政府在塔山修建了塔山革命烈士纪念碑。1985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现今,塔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已成为封开县一处缅怀先烈发扬革命传统的大课堂,对于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增强青少年爱国主义观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详细]
  郑作贤烈士故居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坳仔镇罗大村委会大浪村民小组,建于1918年。主体建筑坐东向西,砖瓦结构,硬山顶,石门框,布局后座比前座高,面阔三开间,三进两院一门楼。总面阔10.9米,总进深31.77米,占地面积346.29多平方米。郑作贤(1898年—1928年),原名郑作礼,坳仔大浪村人。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被捕。1928年11月,在广州车尾炮台中心洲被-派杀害,年仅30岁。郑作贤烈士故居既保留岭南传统民居特色,又有欧陆建筑风格,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一定价值。2004年,郑作贤烈士故居被公布为怀集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伯忠烈士墓位于黄田镇江头虾公塘山,建于1982年,1993年12月重修。坐东向西。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墓为砖石砌筑,石米批荡,墓冢铺红色石米,墓碑镶嵌白色云石,阴刻“陈伯忠烈士之墓”字样。护岭呈半月形,高2.5米,半径5米。墓前有牌坊,依山坡往下砌梯级至环山渠边,有小桥通往对岸环山小路。该烈士墓是四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伯忠(1900年—1926年),黄田江头上寨村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广宁县农民协会副委员长、中共四会支部书记,曾在江头乡成立农民协会,建立农民自卫军,组织领导江头乡农-动。1926年10月,在迳口龙撞口被暗杀,后被追认为烈士。1986年,陈……[详细]
  赖西畴烈士墓位于龙甫镇营脚村。始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五年(1926年),1983年、1993年分别重修。坐南向北。占地面积168平方米。墓碑为四方台柱体,青砖砌筑,石米批荡,通高2.75米,碑身正面镶嵌花岗岩石,阴刻“赖西畴烈士之墓”。碑座高1米,正面有墓志铭,铭文内容为赖西畴生平事迹。平台长14米,宽12米,四周有围墙。1986年,赖西畴烈士墓被公布为四会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乡贤牌坊 位于封开县南丰镇侯氏宗祠前面。是清初侯村族人为纪念乡贤侯应遴而建。为八柱三门三楼木石牌坊,高约5.6米、通面宽7米、深2.08米,歇山顶,绿琉璃瓦剪边,脊饰鸱吻。如意斗拱挑檐。柱为方形花岗岩石质。明间两柱阴刻对联:“鸢喜天飞,杨翊清芬荣绰楔;鱼欣渊跃,昭彰雅化耀灵祠”,坊额为“鸢飞鱼跃”。背面对联:“乡非阿好覃恩赐;贤有-也泽垂”,坊额为“光前裕后”。正门两侧边柱脚各镶嵌一块水波纹大理石抱鼓。牌坊左右围墙下部各镶嵌4幅石质动物花卉浮雕。该牌坊造型美观,工艺精细。侯应遴,开建二都(今侯村)人,生于明代。由选贡任广西容县知县,为官廉正,逢荒年,集资济贫。又藤县、北流两邻邑缺官,当地父老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