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交通银行于1908年由清政府邮传部创建,总行设北京,1928年迁上海。全国各地设分支机构。支行旧址原为建于清代镇江英租界内的一栋建筑,后毁,民国时由该行在仅存的一楼外壳基础上重建,系为八开间三层西式洋楼,青砖砌筑,外墙水泥抹面,内壁分草灰泥,石灰粉面。面宽20米,进深18米,高18米,平顶,四周筑有80公分的矮墙,外饰图案,简洁大方。外墙的下半部为花岗石,进大门处有大理石柱,面积约625平方米。1915年正式对外营业。1949年4月镇江解放后,交通银行为人民政府接管,经清理后复业。1983年并入建设银行镇江中心支行,现已租给私人企业作为仓库使用。……[详细] |
![]() | 吉安里建筑群位于镇江市润州区小街、染坊巷、同兴里、吉安里交叉处。整个建筑群坐西朝东,分为南北两部分,中有巷道,东西有骑楼将建筑连接成一个完整整体。东骑楼处有“吉安里”砖额,砖镶边。据小街97号住户介绍,此建筑群先后有三个房东,房间均用作出租,临小街房屋全部为门面房,其后房屋为住宅;整幢建筑南侧朝染坊巷开三门,吉安里巷道内开六门,东侧临街开九门,其中染坊巷三门为内缩外八字磨砖门,门上均横白石,较为特殊;此外,吉安里东西骑楼下原各有一个大门。解放后所有房屋全部交公。该建筑群体量大,布局清晰,结构完整,体现了镇江传统民居建筑群落的建筑风格。……[详细] |
![]() | 税务司公馆旧址位于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原前进印刷厂内。二层西式楼房,长近19米,高近10米。税务司是一种操纵关税的机关。1858,镇江被辟为通商口岸。1865年设镇江关署,清政府按《通商约章》规定任命英国人赫德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由其遴派洋员孝办收税号,称镇江关税务司,东自南通狼山,西到南京江面轮船眼其稽查,中国产品出口或外国货物入关交纳百分之五十税外,再交百分之二点五的子口税,美、英商人以镇江为立足点,向沿江和内地销售外国货物。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镇江关由中国自己管理。该旧址于1982年由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详细] |
![]() | 天下第一泉位于金山公园内,又名中泠泉、南泠泉。泉水四周筑池,正方形,边长约10米,岸上四周有石栏,池南壁石上嵌有一块宽2.15米,高0.63米的白石,刻有“天下第一泉”五字。泉水原于金山同在江中,清咸丰、同治年间登陆。此泉唐代时已天下闻名,唐代评茶专家陆羽品中泠泉水为天下第一,以后唐名士刘伯分全国水为七等,把中泠泉列为第一,从此中泠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光绪19年,清末状元镇江知府王仁堪书写了“天下第一泉”五个大字,即现存在池南石壁上的五个字。……[详细] |
![]() | 镇江伯先公园坐落在树木葱郁、景色秀美的云台山。1926年镇江人民为纪念辛亥革命先烈赵伯先,由知名人士冷御秋倡议筹建,辟云台山为伯先公园,园艺专家陈养材精心设计,历时5年,至1931年6月落成开放。园中有手握望远镜,腰挎指挥刀的赵伯先铜像;有小型动物园,展出熊、鹿、狐、猴以及孔雀、鸳鸯等珍禽异兽;有“绍宗藏书楼”,珍藏古籍图书近八万册;有“五卅”演讲厅,建于1925年8月,是镇江各界人士纪念“五卅惨案”,进行反帝爱国活动的-场所。……[详细] |
![]() | 镇江自来水厂旧址又名江边水厂,该建筑目前有出水间、清水池、滤水间、混凝池等4幢建筑和进水间的岗楼1座,占地11.36亩,另在北固山中峰建有2000平方米的钢混结构蓄水池。初为解决城西商业区防火消防所设,故曾名镇江市第一救火会自来水厂,后因设备简陋,经费支绌,供水不足,于1936年由地方名流倡议加以扩建。整个建筑群,青砖清水叠砌,砖木结构,兼有钢混结构。为全省创建最早的自来水厂,目前为镇江民国时期仅存的典型公共事业建筑。……[详细] |
![]() | 德士古火油公司旧址,原来在苏北路钛-厂大门东侧,砖木结构,西式二层楼房,座西朝东,面阔三间14.5米,进深8米多,楼高约9米。此处亦是亚细亚火油公司下行。该建筑造于1866年,该旧址于1982年由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后因长江路改造扩建,迁移保护于西津渡鉴园内。……[详细] |
![]() | 韦岗伏击战战场遗址位于镇句公路西侧高骊山麓。混凝土质地、碑高25米,“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九个大字为郭化若题书。顶部形制系一带刺刀的巨型步枪,势如刺破青天锷未残。碑座正面浮雕上刻青松衬托的新四军袖标(N4A),背面是军民欢庆胜利的场景,东侧镌刻陈毅《韦岗初战》七绝一首:“故国旌旗到江南,终夜惊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粟裕题诗“新编第四军,先遣出江南,韦岗斩土井,处女奏凯还。”碑座上端红旗取陈毅“故国旌旗到江南”之意。碑后有镇江市人民政府1985年9月立的韦岗战斗纪念碑文,记载了民国27年(1938)6月17日粟裕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在韦岗伏击日军取得挺进江南首战告捷的史实。……[详细] |
![]() | 为藏书家吴寄尘先生于民国二十一年创建,系西式二层楼,混凝土结构。南向,面阔五间22.1米,深9.6米,原藏书9万余册,列入全国山本数目有120余部。现存建筑1座,楼周为庭院,前有大门,门柱上嵌有石刻“绍宗国学藏书楼”“中华人民共和国二十二年立”,东面墙角嵌有“上海扬子建业公司设计及承造,中华人民共和国二十一年二月”石刻。……[详细] |
![]() | 老存仁堂药店位于大西路476号,是镇江百年以上老字号药店。该店由浙江余姚大族许氏创于同治年间,初名为“诚仁堂施药店”。现店面刻有“老存仁堂”四个大字,上涂有金粉。该店现仍在营业。……[详细] |
![]() | 原镇江五三图书馆旧址位于新马路南侧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内。1928年5月3日,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发生,引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风起云涌,-“日货”的高潮再度兴起,镇江各县成立了“反日会”,在陈斯白、杨方震的带领下,封存元生东糖行进日糖仓库,经各界协商没收店东地皮170余亩,另罚款2万元,后决定利用此款建一座五三图书馆,以昭后人“勿忘国耻”。原为两层(文革中增为三层),坐北朝南,采用砖木钢筋混凝土结构,1929年筹建,次年落成,该馆建成后,楼上为藏书和办公场所,楼下先后设阅报室,对日问题研究室,杂志、儿童、普通图书阅览室。……[详细] |
![]() | 镇江中国人民办的第一所诊所,后院有别致的洋花园,蒋介石来镇江有时住在这里。中西合璧式建筑,面阔三间,三层砖木结构楼房。东侧二楼临街设露台。一楼大门设罗马柱。……[详细] |
![]() | 稽直是镇江第一位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布业公所巷8号为他的住宅。建筑四间两厢式结构,二层小楼,一进。外墙为斗字墙,硬山顶,上覆小瓦,单峰防火墙。2014年公布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福音堂位于市区大西路343号。始建于1884年,由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传教士郎登所建,教堂砖木结构,青砖叠砌,尖拱门窗,双坡瓦楞铁皮顶,正立面山墙脊顶高悬一十字架,教堂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墙角有碑一方,刻“耶稣诞生一千八百八十九年”、“美以美会立”等字样。教堂之南有红、青砖叠砌的三层楼房,门额石刻“崇德学校”墙角有一碑刻“1918年”字样(建筑年代)。该建筑座南朝北,面阔11进深5间19米,正位上是挂十字架,堂前居中有尖型照壁,壁和有过廊。东面设门由门折入向南,正面入口处两侧各竖木柱一根,与两壁柱形成八字支托楼座。南头向外披出进深2.8米,披出处两侧各一间住房,中间建成半拱园形,向前凸出成讲……[详细] |
![]() | 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大门在布业所巷26号(现已毁),磨砖雕花门楼座北朝南,存“布业公所”石额,门口有户对一对,有两进,面阔三间两厢,楼上下房屋共两套,每进面阔10.5米,进深6.4米。……[详细] |
![]() | 柳诒徵墓原位于润州区官塘乡严岗大队朱家岗,土坟包,另有父母亲等的坟包形成一墓葬群,该墓群向东南是一片开阔地域,西依山坡,是一块风水宝地,但此处交通不便,后墓移至镇江市南山风景名胜区。柳诒徵(1880-1956),字翼谋,另劬(qu)堂,又号龙山*。自幼颖悟,16岁与赵声同案入学(考中秀才)。1902年经陈庆年介绍,到南京江楚编译局担任教科书的工作,后赴日本考察学校,1916年始任教十年,1927年后主持江苏省国学图书馆,解放后,应陈毅之聘任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他一生著述众多,著名的有《中国文化史》,被胡适称为“开山之作”,《历代书略》、《中国历史教科书》、《国史要义》、《中国教育史》等。柳……[详细] |
![]() | 徐宝山墓位于镇江润州区韦岗镇。徐宝山(1866—1913),镇江人,当地人称“徐老虎”。1911年秋,武昌举义后,欣然接受镇江籍同盟会会员李竟成的合作要求,在光复镇江的过程中,作出积极的努力。在辛亥革命中曾参加江浙联军攻打南京立有功勋,并参与北伐事宜,任北伐军第二军军长,后被称为民国十将军之一。1913年遭人暗杀。现墓前两块石碑尚存,墓圹基本完好。……[详细] |
![]() | 杨一清(1454—1530),字应宁,号邃庵,又号石淙,云南安宁人,随父落籍丹徒。成化八年(1472)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晚年去官归京口。墓在蒋乔镇卢湾村,有并列二墓,封土存高4米,底径约7米,残存石兽1对,龟趺4只、石马1对、石羊等。……[详细] |
![]() | 太平天国堑壕遗址位于南郊招隐山顶,现残存百余米。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即该年太平军攻克镇江后所筑,用以驻兵布防。1854年,太平军在此与驻守的九华山的清军多次激战,以反击清军的进攻,多次获胜。该遗址于1982年由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详细] |
![]() | 枕子山遗址位于润州区蒋乔镇嶂山村312国道旁嶂山路进口200米左右遗址有大、小枕山两座,大枕山面积约1500平方米,高约3-4米,小枕山面积约900平方米,均保存完整。地面采集到红陶片,印纹陶片等。属湖熟文化遗存。……[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