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扬州市 > 邗江区旅游

邗江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高旻寺位于扬州市南郊古运河与仪扬河交汇处的三汊河口,是驰名中外的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它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全称我国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而且影响远及东南亚各国。1983年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正式将高旻寺列为全国重点寺观之一。高旻寺创建于隋代,屡兴屡废,且数易其名,清初重建为行宫。康熙四十三年(1703)康熙帝第四次南巡,登临寺内天中塔,有高入天际之感,书额“高旻寺”。康熙四十四年(1705)第五次南巡,曹寅与他的舅爷李煦各捐银二万两,李灿捐银一万两,修缮塔湾行宫。规模数倍于寺。康熙五、六次南巡,乾隆首次南巡,均曾驻跸于此。它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同……[详细]
  滩田堤坝遗址位于邗江区槐泗镇槐子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时代宋,占地面积4644平方米。堤坝全长258米,高4.5米,上宽10米,下宽18米,夯筑,截面呈梯形。南北贯穿古雷塘,古槐泗河自南端穿过,缺口处原似有涵闸设施。1984年初,当地筑路挖穿北端约10米,内含遗物最晚为宋瓷碎片。这与《宋书地理志》于扬州城北筑堤屯田的记载相符。……[详细]
  焦循墓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境内,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清代,面积318平方米。焦循世居清代扬州府甘泉县黄珏桥镇南首焦庄(今邗江方巷),因此焦循墓坐落于此。2014年,方巷镇曾对焦循墓进行修缮。乡人曾偶然发现了焦循墓原始墓碑,为汉白玉材质,碑文题有“焦公墓”。经测量,该碑整体通长132厘米,宽50厘米,厚7厘米。“该墓碑保存完好,碑文字迹清晰,经多方考证,这块碑文中的‘丁丑年’即1937年。”焦循字理堂。原居甘泉县,即今邗江区方巷镇人(原黄珏镇黄珏村人)。生于清乾隆28年(1763),卒于嘉庆25年(1820)。嘉庆6年举人。是清代扬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淡于仕进,潜心精读、著述,学识广博、……[详细]
  双颉双墩汉墓位于邗江区杨庙镇双颉村双墩公墓西侧。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乾隆御诗碑原位于扬州市邗江区瓜洲镇实验小学(原锦春园遗址内),1984年移至瓜洲镇宝石工艺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立。碑高0.98米,宽2.25米,厚0.33米,右上角缺损。碑边线阴刻,饰以八龙戏珠图案。诗文行书阴刻,竖排14行,共70字。有御印2方。诗为七言诗文。乾隆帝第三次南巡,途经瓜洲,游私家园林吴园,盛其景,赐名“锦春园”,作锦春园即景一首,园主勒石建亭供奉,咸丰年间园亭俱毁。锦春园原名吴园,据《瓜洲志》记载:吴园位于瓜洲城西北陈家湾北,为乾隆南巡驻跸之地,乾隆十六年(1751)赐名“锦春园”。……[详细]
  王羲之心经碑位于邗江区瓜洲镇三汊河高旻寺内。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吴惟华天中塔碑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汊河街道高旻寺来果纪念堂前,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时代清。清顺治乙未(1655)秋九月吴惟华立。碑方首抹角,方座,通高1.95米,宽0.95米,右下角略有残损。吴惟华,顺天人,明末诸生,降清后封恭顺侯,官至户部右侍郞,碑文《天中塔记》为吴惟华手写草书,竖排12行,满行25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