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何山头遗址位于新沂市东北约7公里马陵山山脊北坡的何山头上,地属北沟镇何山头村,海拔约91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3′56〃,北纬34°25′40〃,遗址东西长200米,南北宽约100米,地层(含石器的残坡堆积层)厚1米左右。1984年调查发现石器制作场地,加工的细石器在地表有零星出露,在地层的剖面上也见到一定数量的石制品。出土旧石器时代晚期细石器68件,器类有刮削器、砍砸器、石片等,制作方法有间接压制法和直接打击法两种,其中细小石器占有很大比例。细石器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一种新的石器加工工艺,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工艺,一般是指采用间接打击法制成的小型细石核、细石叶和用之进一步加工而成的石器。……[详细] |
![]() | 司吾驿是苏北地区古代的重要驿站之一,位于司吾山前“通京大道”的桥北村,当地俗称“马号”。遗址高出周围地表的平土台,遗址面积约6000平方米。现存驿井一口,地表能见到绳纹陶片、盆、罐等口沿及青花瓷片。司吾驿设在通京大道旁,有马匹六十匹,马夫六十名。驿站毁于清宣统二年(1911年)。司吾驿设置较早,秦代这里就设有司吾驿,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被俘押往元大都途中,曾夜宿司吾驿,并留诗《望邳州》:“中原行几日,今日才见山,问山在何处,云在徐邳间。”元朝首都定在今天的北京,其陆路交通的线路方是由山东郯城入新沂境,南接淮扬,北通徐州、山东,“粤、闽、浙、赣、苏、常等地文武官员和商贾行旅往来,多由清江登陆……[详细] |
![]() | 西当典原名为宝丰粹当典,因位于窑湾西大街俗称“西当典”,由山西白氏建于明代,原建于窑湾隅头镇,清康熙七年(1668年)大地震,搬迁到此处。西当典的对面是窑湾山西会馆,东面是隆记钱庄。典当行业明、清两朝最为盛行,尤其是山西晋帮和徽州商帮,有“无徽不典”的民谚。到了清代,典当业进一步繁荣,其丰厚的赢利引来皇宫贵族及官府纷纷赤资典当业,呈现出皇当、官当、民当等三大典当资本分割的经营形式,且内部分工明确,专业化趋势明显。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全国当铺共18075座,年收典税9万两白银。嘉庆年间,全国当铺发展到23139座,年上缴税银11万5千两。清代的窑湾镇有两家典当行,即位于中宁街的“朱氏”东典当和西大……[详细] |
![]() | 东当典位于窑湾镇中宁街北端,原名为元升当典,建于清康熙年间,由山西商人开设。该建筑坐东面西,砖木结构建筑,有 10间门市楼,四进院落,后门是后河街,后院墙高达10米多,院东北角筑5米五方形三层高哨楼。清末时,前门南6间是“永余钱庄”和“正康钱庄”,北4间是“朱信和当典”,两间青条石门框都是铁皮钉大门,两门青条石窗嵌铁格窗,4间当铺营业厅中间一道青条石柜台,柜台上用拇指粗铁柱条全封。两处铁窗供典当营业,铁窗两相嵌有铁画对联,上联是“南北客商来南北”,下联是“东西当铺当东西”,门上横匾书“元升当典”。明清时期,窑湾镇商业发达,镇上开始两家当铺,当地俗称“东当铺”、“西当铺”。康熙年间,元升当典(东……[详细] |
![]() | 禅堂寺位于新沂市区南20余公里,马陵山西麓,又名“司吾禅堂”。该寺始建于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祖庭系山西五台山华严洞,属禅宗临济派。其上八代祖为智、慧、清、净、道、德、园、明,明即明亮,字晓夭。其徒弟名真全,字大用和尚,是禅堂庙的开山始祖.大用和尚礼朝名山至司吾洪峰山,见此处山清水秀,遂结草为舍,名禅堂。据《禅堂族谱》记载:“单传子孙松七世祖遂在司吾山,朝夕诵经,日夜持诵,与虎狼共居,以山石为伴也,众见异之,群愿指山之虎地为主,结草为舍,故名禅堂。” 清同治《宿迁县志》载:“僧大用主持司吾禅堂,有异术。” 禅堂三面环山,一面向水,十分清幽。明代吴隐有诗赞:“碧峰高耸映朝晖,历历苍松滴翠……[详细] |
![]() | 山西会馆位于窑湾镇西大街,是一处规模较大的会馆。清乾隆年间,尊孔敬儒,山西会馆主事闫一忍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在关帝庙建孔圣殿、岳王殿,在院中建钟鼓楼。正中门楼书写“心印尼山”四字,钟鼓楼右边两块石碑刻记建会馆捐款人名单。山西会馆内建“孔圣殿”、“钟鼓楼”。关帝庙大殿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殿门上方匾书“万古英风”,大门左右书有对联,上联“志在春秋功在汉”,下联“心同日月义同天”。窑湾山西会馆供奉关公,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日为庙会日。原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坐北朝南,由大殿、东、西厢楼、七间山门组成。院内东面有一棵古槐,院内还建有一座戏楼。因年久失修,现仅存一处东厢房,为两层共10间的楼……[详细] |
![]() | 窑湾镇玄庙位于今新沂市窑湾镇政府北。原有前殿、中殿、后殿和偏房,现仅存后殿一间。后殿为庙宇式建筑,有石作台基,高约1.5米,石阶两侧有垂带。硬山式屋面,抬梁屋架,砖木结构,蝴蝶瓦屋面,屋檐前有滴水,正脊、垂脊起翘。后殿面阔三间,前有檐廊,东西长约12米,南北宽约7米,高约7米,室内有四根高大的木柱支撑。据《宿迁县志》记载,窑湾镇玄庙始建于宋代景德四年(1007年),为窑湾烧窑人祀太上老君炼丹炉神火的老君庙。此庙原有前后两进大院,前大门三间供灵官像,中大殿供奉玄坛大帝,两侧有鼋蛇二将,后大殿供奉太上老君。清康熙七年(1668年)郯庐大地震后,山西人将此庙改建成三清观。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详细] |
![]() | 奶奶山墓群位于棋盘镇官庄村马陵山南侧奶奶山上。马陵山古称司吾山,由峰山、斗山、虎山、奶奶山和黄花菜岭五座山头组成,奶奶山不高,海拔标高约80米。1993年,马陵山林场植树时发现汉代墓葬群,面积约12000平方米。1993年至2000年,共发掘汉代墓葬21座,均为石坑竖穴墓,少数墓上有封土。竖穴一般长4.5米,宽3.8米,深5米,内置红黏土,经夯筑。竖穴底部多为双椁室,当为合葬墓,少数为单椁室,椁室一般长2.5米,宽0.8米,深0.7米,椁室内置木棺,死者头东向。陪葬器物有陶罐、铜镜、铜洗、-机等。奶奶山墓群的墓葬分区域集中埋葬在一起,应该属于家族墓地性质,从出土的文物判断,这一墓群的年代从西汉……[详细] |
![]() | -大院位于西大街界牌口处,为庄次卿家住宅大楼,建于清代。是窑湾古建筑群中保存较好的居民住宅楼。原有两进院落,因年久失修前排建筑已损毁,现仅存一进院落的后排正堂屋。坐北朝南,面阔五间,两层。硬山式顶,蝴蝶瓦屋面,砖木结构,面积约240平方米。该民居为清代庄姓人家所建,故称“-大院”。 窑湾古民居群原存清代和民初古民居813间。窑湾古民居群有独特的风格,既不是北方的标准四合院,也不是江南的曲径精巧,而是以狭长的“弓”字形三进院或两进院落为多。一般民居主房、客房多进,深3米,并不宽敞,或以两层楼阁展现其独特风格。古民居多为青砖青瓦,墙壁以石灰、黄泥衔接,草木灰和石灰勾缝。窗棂和门多有雕花,有的还雕……[详细] |
![]() | 十人桥位于江苏省新沂市草桥镇,得名于1948年。1948年11月,华野九纵“潍县团”追击黄百韬兵团第63军至堰头镇时,被一条10米多宽的大河拦住去路,1排3班10名官兵站在河中做桥墩,架设浮桥,全团官兵从“人桥”通过,换取战场主动,第63军后卫部队被歼灭。为了纪念堰头追击战中10位勇士架设人桥的壮举,在草桥镇堰头村建起一座石桥,命名为“十人桥”。十人桥桥身用十根粗壮的石柱支撑,像当年的十位勇士一样屹立挺拔。2002年7月,新沂市政府在重修后的“十人桥”西桥头北侧立了一块石碑,记述了“十人桥”英雄事迹,2008年7月,“十人桥”被公布为“新沂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徐家大院为清初本地方商人徐芳轩所建。位于窑湾镇西大街中段,原为立元丰钱庄,后改为恒昌永布店、胡晶山任经理。窑湾镇原有28家钱庄,立元丰钱庄为其中之一。该建筑坐北朝南,共有三进院落。第一进为临街商铺,第二进为厅堂,第三进为两层厦檐式楼阁,两侧为耳房,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两面坡屋面,抬梁屋架,蝴蝶瓦屋顶。 院落保存完好,青石板铺地,面积600平方米徐家大院的建筑由南向北一进比一进深,体现; “水不外流,财不外漏”的商业文化,这样的院落格局充分体现了商业集镇的民居特色。徐家大院共有房屋15间。耳房被毁,部分已被修复完好。……[详细] |
![]() | 蒋家大院位于窑湾镇中宁街中部。现仅存沿街店铺,单进院落,院内厢房和后屋正堂为后期修建。店面建筑坐东朝西,硬山式砖木结构,抬梁屋架,两坡式屋顶。建筑为两层,一层为青砖地面,二层为木地板。窗户为拱形,木质窗棂。地板、梁架年久失修,损毁较为严重。……[详细] |
![]() | 西墩顶遗址东距沭河1.5公里,南邻张网闸至马陵山公路。遗址为略高于地表的台地,近方形,东西长约180米,南北宽约120米,面积约22000平方米。由于没有进行考古钻探,文化层厚度不明,地表采集的文物有东周时期的陶豆、陶罐口沿、绳纹陶片等,汉代的遗物有筒瓦、板瓦等。新沂的古遗址包括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商周至汉代的遗址两类,位于沂、沭河两岸的周朝至汉代的遗址就有马陵山镇新宅村东200米的司吾城址,新沂市港头镇新圩村北约200米的大林顶遗址,位于新沂市瓦窑镇瓦窑村西南2000米处的聂墩遗址,位于新沂市时集镇的陈刘村的陈刘遗址、时集镇的曹墩遗址等,这些遗址的时代是西周中、晚期至汉代。从这些遗址的分布可以看……[详细] |
![]() | 半城遗址位于新沂市港头镇半城村东,是一处反映汉代农业灌溉的重要聚落遗址。港头镇在新沂市西南部,古老墨河纵贯其中。遗址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100米,面积约1万平方米,高于周围地表2.3米。1996年农田水利建设时发掘,共清理泥质灰陶大型井圈26口,井深8米左右,东西向排列。每口井大致有陶井圈10节左右,井圈直径81厘米,高60厘米,井壁两侧各有一圆孔,为渗水用,井圈外壁有绳纹。井底有陶罐、陶壶、鹿角等遗物。这种近10米的深水井,反映了当时制陶生产的规模和打造深水井的技术。水井的发明使用,使人类定居生活不单纯依赖地表的水源,扩大了人类定居与活动的范围。汉代的水井有砖券和陶井圈两种,以陶井圈为……[详细] |
![]() | 臧纡青宅臧纡青宅位于窑湾镇中宁街,单进院落,现存沿街门面两层。硬山式屋面,砖木结构,抬梁屋架,两坡式屋顶。面积约80平方米。臧纡青(1795-1855),字牧庵,江苏新沂窑湾人。从小为人豪爽,慷慨有志,好谈兵,有智略。生平简朴勤俭,布衣蔬食,并无世俗嗜好。道光十一年(1831年)中举人。1836年春,进京参加会试,会试落第回乡。1840年爆发了鸦片战争。臧纡青参加了黄爵滋等人发起的陶然亭--,力主禁烟。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九月,继广州失败,浙江连失三镇,道光帝为之震动。同月,授其侄奕经为扬威将军,赴浙“收城剿贼”。十月,奕经途经江苏宿迁,得知臧纡青有智略,与之“招商军事”,聘入幕府,拟举……[详细] |
![]() | 司吾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春秋时为钟吾子爵小国,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冬十二月,吴子执钟吾子,钟吾国是年亡,钟吾地属吴。《左传?昭公三十年》记“吴子执钟吾子,遂伐徐,防山以水之,己卯,灭徐。徐子章禹断其发,携其夫子以逆吴子。” 西汉置司吾县,王莽时改名为“息吾”,东汉光武帝刘秀初立就将原西汉司吾县改封为“司吾侯国” ,属徐州刺史部。两汉期间,司吾一直为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交通中心,三国时司吾仍是县建制,属下邳郡,隶徐州。晋朝时司吾县初隶临淮郡,惠帝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司吾割属淮陵国。南北朝时期刘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废司吾县,地入宿豫县。汉司吾城东临沭河,西依司吾山,……[详细] |
![]() | 山隐寺遗址位于马陵山风景区五华顶西南部,原名龙泉庵,是马陵山庙宇中最早的建筑。据传,元大德四年(1300年)由僧绍清所建,后为寿圣寺。据清光绪《宿迁县志》载,该寺建于元延佑年间(1314-1320年)。五华顶都是山隐寺的庙产。寺内原有大殿7间,东廊房6间、西廊房5间、山门4间。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寺院居高临下,十分壮观。1940年被日军焚毁。2006年在原址重建,占地约1500平方米。明代文人高冠在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有《游司吾山记》,记录了山隐寺的盛况:“司吾山旁有峰山,羽人张道可建玉女行祠于上,遐迩震动,香火云集。今春之暇,予以事携仆一诣之,前谒神庙,玩廊庑,后登玉皇殿少憩。北望司吾……[详细] |
![]() | 合沟镇前八杨村发现的“花城遗址”,位于沂河东岸。现为高出周围地表的台地,方形,面积约10万平方。据调查,花城建于汉代,周围原有夯筑城墙,现以毁坏,东部、南部有护城河两段,地表可采集到绳纹陶片,遗址上留有石柱,相传为拴马桩。“花城遗址”附近的汉代遗迹较多,如曹庄村的“曹庄遗址”、清石桥村的“清石桥遗址”,这些都是汉代的聚落遗址。花城遗址北7公里处的郇楼村土墩墓墓群,现存4处封土面积较大土墩墓,应是东汉时期身份较高的家族墓地。汉代徐州地区的城址较多,较大的城址除徐州市区的“彭城”外,还有铜山区柳泉镇境内的“石户城”,新沂市王庄镇境内的“司吾城”,沛县龙固镇境内的“湖陵城”,邳州市戴庄镇境内的“梁王……[详细] |
![]() | 苏镇扬会馆为苏州、镇江、扬州商会所共用,为窑湾镇重要会所之一,原面积1800平方米,现仅存沿街门面建筑。硬山式砖木结构,抬梁屋架,两坡式屋面,蝴蝶瓦屋顶。现存面积现有建筑220平方米。苏镇扬会馆住房建筑是江南水乡风格。住宅和商业门市楼接在一起,原有四进院落。前大门多是三间门市楼房,伸出一米宽廊檐,两间门市,一间走道。二、三、四道院落布局,堂屋高大,南屋低矮或采用花墙,对院内室内起到采光透风作用。南方人建楼房注重防雨,有堂楼廊檐、走道廊檐,四周有曲廊檐。由于廊檐多,蔽住室内光线,因此主屋堂楼客厅装上折叠式四扇或六扇木雕格式门,宽大透光,两米宽大合和式木雕窗调节室内空气。室内隔间墙多是木隔扇,减少……[详细] |
![]() | 张荣城遗址为方形,仅有南门,四周城墙用土夯筑,俗称“土城”,土城村由此得名。张荣城面积12000平方米。城的整体布局尚存,有城墙及护城河等。相传宋代张荣代领一班人马在此抗击金兵入侵,所以称张荣城,后代有沿用,毁城时间不祥。原有6米高的城墙被平整,现局部残存墙基,墙宽达4米,城外护城河大部分填平,城内发现青砖等遗物。2006年建房时曾发现宋代房址,并出土有宋代砖块、瓷片。张荣城土城即今城岗乡政府所在地,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约25公里处。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所俘。宋室南渡后,金人横行于江淮以北广大区域,出现了许多抗金民族英雄。据《读史方舆纪要》载:“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