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沈瑞洲故居位于滨湖区太湖街道方桥街。房屋1间,故居房屋部分已移作他用,目前一间故居保存完好。沈瑞洲,无锡县雪浪方桥人,中国有名的桐油大王。沈瑞洲的父亲沈和生(1868-1944)发家后,于1899年在方桥街建新居,由西村迁此居住。后其子沈瑞洲扩建居住。1968年,沈瑞洲在“文革”中含冤去世,1979年补开追悼会,对其一生作出高度评价。……[详细] |
![]() | 冯氏旧宅是沪上工商业者冯培芳于民国初年建造。是保存完好的优秀历史建筑。天井内有一口水井。旧宅为高墙深院石库门,砖雕门楼,做工精美,第一进为三间平房,第二进为凹字型三间楼房,第三进平房为厨房、柴房等。……[详细] |
![]() | 刘塘桥位于滨湖区胡埭镇刘塘村。刘塘桥为清代古桥,该桥为石拱桥,长4米,宽2.5米。从桥的型制上看,此桥应始建于明代,清光绪三年重建。现桥基本保存完好。……[详细] |
![]() | 张卓仁故居位于滨湖区太湖街道东绛周新镇上。紧靠周新老街东沿河南端矮脚楼,朝南。门面宽约7米多,长45米,中间2天井,三造进深。砖雕门头,保存较完好。张卓仁(1876—1929)字宗岳。12虽去上海谋生。后凭自己的聪颖才干,创出一片天地。1914年,任上海铁业公会理事长,次年创办协记远洋轮船,经营南洋、日本等地的运输业务。1929年病故。解放后,该建筑成乡文化站、广播站。后租赁供外地人居住。内部已有部分损坏。……[详细] |
![]() | 潜庐位于滨湖区河埒街道蒋巷316号,建造年代约为上世纪三十年代。平面呈凹字型,两进均为楼房,外立面是青砖的情水做法。第一进前设花院,东西两侧开门,中间门眉上嵌大理石匾额,上刻“潜庐”二字。门后有砖雕门楼。一楼地面贴民国时期的地砖,二楼为地板。天井、花园,砖雕、木雕、花窗等均保存基本完好。……[详细] |
![]() | 许叔微故居(又名梅梁小隐)位于马山东南部桃坞岭下的小墅湾,是南宋名医许叔微的故居。许叔微,字知可,号一百沙,又号近泉。生卒年不详。绍兴五年(1135年)中进士第五名,官翰林学士,曾力主抗金复国,后见宋高宗偏安江南,无意大举,亲奸害忠,丧权辱国,加大势已去,便弃官归于此。曾亲手值缰树三株而得三缰老屋之名。许氏精通岐黄,潜心医学,医学远近闻名,并不收分文,有《类证普济本事方》《伤寒歌》等著名学本。故居原有建筑三十余间,由于年代久远,现仅存一进二院。……[详细] |
![]() | “横山草堂”是明代文学家萧涵的读书处,更是以诗会友的聚会处。萧涵,字卿,号和所,今锡南葛埭桥横山村人。明景泰7年(1456)萧涵在他先祖明代御史萧愉的七松亭旁动手建造草堂,因筑于横山,题名“横山草堂”。横山,即雪浪山。清代时,“横山草堂”之明堂已废,但堂名三槛仍在。道光2年(1882),萧涵的后裔,“九如书屋”的主人萧玉田,把“横山草堂”搬迁至烧香浜,并扩建房屋。清咸丰年间,萧玉田的儿子,秀才萧汝金把草堂整修一新,光绪年间,其子萧焕梁(清末秀才,薛福成的笔札)重修“横山草堂”。墓前,十余间房屋仍在,只是匾额已毁于“文革”中。……[详细] |
![]() | 洪口墩遗址位于雪浪街道葛埭村、是马家浜文化遗址。洪口墩尚有烧制南京城墙墙砖的明洪武年窑址三处。洪口墩地形象一只乌龟,头在南,尾在北。原有面积为500*500=25万平方米,到明代在这里建了三处洪武窑,取土做砖、瓦的胚子,使平整的土地变成坑坑洼洼,解放后,整田平地,面积缩小为8万平方米。该遗址是高出地面2米多的高墩,下层为马家浜文化,上层延续至商周文化。规模较大,是无锡地区保存较好的遗址之一。……[详细] |
![]() | 高阳(1892-1943)无锡人。字践四,教育家。东吴大学文学学士,美国康乃尔大学文科硕士,曾任暨南大学及中国公学教授。1920年变卖家产始尽创办私立无锡中学,解放后改称无锡市第三中学,1928年出任江苏省私立教育学院院长,竭力倡导民众教育,1937年日寇压境,先生率师生西迁桂林复课,次年春回沪,严拒伪职,潜行返桂,1941年学院停办,改任广西大学校长,后积劳成疾,无力医治于1943年7月6日病逝祠舍,享年51岁,先生一生清廉,治事严谨,毁家兴学,为人正直,堪称师表。原葬于钱桥乡,1984年迁葬于此。……[详细] |
![]() | 巡塘桥位于无锡市滨湖区华庄镇巡塘村巡塘街北端的巡塘河上,由清代晚期重修,古桥为单孔石拱拱系纵联分节并列式结构,用花岗石砌成,长17.2米,宽2.8米,拱高约2.5米,跨径5米,桥耳共有4个,桥面用踏步石,引桥呈八字形,桥上龙门石刻如意水波纹,是无锡遗存不多的清代石桥之一。……[详细] |
![]() | 蒋重珍故里状元井位于滨湖区胡埭镇蔡村。蒋重珍为南宋状元,字良贵,号一梅。幼年很聪明,读书过目不忘。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考中状元,先后授签判健康军、签判昭庆军等。为官清廉,惜民爱民,敢于谏言。1249年病逝家乡。状元井为家乡人纪念蒋状元而将他在故里曾使用过的井命名为状元井。……[详细] |
![]() | 1919年荣德生购地约40亩,在荣巷西扬泗桥建立“公益工商中学”,是无锡市较早的职业中学,工商中学。设工商二科,有小商店、小洋行、小工厂为学生实习用。另公益小学高级部附设期间,工科后停办小工厂改为公益铁工厂。为荣家企业修造纺织、面粉机械零件。一九二七年工商中学完全停办,公益铁工厂机械被迁,所有材料被敌寇劫去。荒废了好几年,后荣氏私立群益中学在其中教学,到1946年,恢复中学即公益中学上课,后江大校舍建成后才迁出,建国后收归公办。十年--中改为市五中,拨乱反正后恢复了校名。……[详细] |
![]() | 梁溪荣氏始祖墓荣清,字逸泉,号水濂先生,于明正统初迁锡定居于今荣巷地区,出生于元末明初,聪明睿智,博学多才,不慕荣利,明哲保身。水濂先生晚年在惠山莲花峰北开垦大片土地,带领后背子孙种菜园,挖沟渠,建田园家宅,把荒无人烟的沼泽地变成粮田,恢复家塾,教育子孙读书,做人、修身,为以后荣氏大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荣清寿95岁,夫人芦氏寿87岁,死后葬莲花峰腰,俗称“仙人坟”。1934年由前族长荣福岺修复,墓圈由黄石堆砌而成,直径约7米,碑高1.8米,花岗岩,上 书-“荣水濂先生夫妇墓”目前墓仍在。……[详细] |
![]() | 荣宗敬(1873-1938),名宗锦,字宗敬,无锡荣巷人。早年经营过钱庄业,从1901年起,与胞弟荣德生等人先后在无锡、上海、汉口、济南等地创办保兴面粉厂,福兴面粉公司(一、二、三厂),申新纺织厂(一至九厂)被誉为中国的“面粉大王”、“棉纱大王”,抗战初期移居香港,不久病逝。墓地建于1943年,1985年、1993年二次由子女出资修缮,并扩建墓园。现墓道上建有花岗岩牌坊一座,两柱之间坊额上镌刻“泽碑桑梓”四字,系上海原副市长张承宗所书。……[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