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旅游

宁波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忠应庙位于东钱湖东岸下水村,前有蝴蝶山和二灵山左右护持,两山间一泓碧水形成下水港湾。后为福泉山群峰环抱,中有一溪流淌,其地僻静幽雅。庙祀宋时鄞县县令王安石,乡人称“王安石庙”。庙建于明嘉靖年间,现存庙堂为清嘉庆年间重建。离忠应庙约2里的绿野村,建有一座“灵佑庙”,亦祀王安石。据《鄞县通志》记载,庙本建于山之深岙,里人致祭深感不便,且年久失修,遂有移地建庙之议。两村村民争相于本村建庙,各不相让,于是下水村村民漏夜抢得王荆公像,建庙于下水。绿野村村民争得荆公神主牌位,建庙于绿野村。由此可见,当地人民对这位地方官的爱戴之情。目前两庙均存,下水村王安石庙较为壮观。该庙曾于清同治四年重修,至今已有1……[详细]
  佽飞庙位于鄞州区姜山镇井亭村。2002年10月9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佽飞庙是祭祀“唐明州刺史黄晟”的纪念性建筑。整组建筑群坐北朝南,由门厅、戏台、厢房、佽飞宫、后殿等建筑组成,通进深55、33米,通面宽27、95米,占地面积约1546余平方米,共分两进院落。 门位于佽飞庙建筑群的最前端,单檐硬山顶,进深三间,通进深7.87米,面阔三间,通面阔12.9米。大门左右各有一耳房,耳房均为三开间,通面阔6.28米,前面与围墙形成院落。门设于前步柱,门前廊设卷蓬,分作三段弧形,卷蓬上部为草架。檐柱出牛腿,牛腿雕刻精美,上置花篮状大斗,斗前部及左右各出一昂,上与挑梁头相交,承托撩檐方。出檐有飞椽……[详细]
  五磊寺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五磊山象王峰南麓,据光绪《慈溪县志》等有关史料记载,五磊寺的雏形崭露于公元3世纪。相传三国赤乌年间,吴主孙权之母吴国太坐船途经五磊山,深夜发现山上有隐隐火光,探知印度梵僧在此结庐静修,念其传道虔诚,下令建造了一座寺院,五磊寺的开山祖师印度高僧那罗延从此结束了风餐露宿、枕石漱流的生活。唐文德年间,僧令頵建五磊寺,名“灵山禅院”。宋大中祥符敕赐寺额“五磊普济院”,天圣九年僧岑继募资修葺。清顺治、康熙间临济宗高僧道忞、达变、拙岩抵寺讲经-,一时间,五磊寺香客如云,僧尼聚集,佛事兴旺,拥有殿堂楼寮140余间,成了浙东善男信女向往的名刹。宣统三年,天台宗四十三世法师谛闲莅寺主持,……[详细]
  太白庙位于鄞州区东吴镇天童村。2002年6月13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庙地处太白山余脉之南麓,东为浙东名刹天童禅寺,西为屹立于少白岭之颠的镇蟒塔(少白塔),背山面向天童街市,现存建筑为清咸丰六年重建。整组建筑群坐北朝南,由大门、主楼、戏台、厢房、大殿、观音阁等组成,共分二进院落,总长约87米,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 大门位于太白庙的建筑群体的最前端,为单檐硬山顶,面阔三间,通面阔9.83米;进深6.71米。明间用四柱,门前部设卷蓬轩廊,檐柱上部横出重栱,上施花机承托檐檩;前部出牛腿,上置插栱花机以承托檐方,前檐有飞椽。前后梁架六界,且不完全对称,梁架遍施红漆,脊柱低部有花篮形垫木……[详细]
  朱陛牌坊位于鄞州区集仕港四明山村,2002年10月13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牌坊建于明末崇祯年间,为朱陛墓前牌坊。朱陛,字伯升,号圆峤。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安福知县,丁艰起补休宁。牌坊建在四明山村庙夹岙朱家山麓,坐西朝东,四柱三间三楼石牌坊。通面阔为6.5米,其中明间面阔2.87米、次间面阔1.59米。明间柱高5.72米,分为上下二节,下节高3.78米、上节顶端雕连体柱狮高1.94米,其中圆镂雕蹬狮高0.6米;次间柱高2.71米;柱为正方抹角形式。 朱陛牌坊由坊前踏跺、石坊、石桥、墓道及墓葬等组成,整个建筑由东而西依山而筑,递次升高,前后高差约9.8米,总长约60米、最宽处约……[详细]
  1941年4月,日本侵略者连陷绍兴、镇海、宁波、慈溪、余姚等地,并开始向乡村扫荡,斗争形势日益严峻。为粉碎日寇“扫荡”计划,建立三北敌后抗日革命根据地,1941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浦东抗日武装分批挺进三北敌后。5月10日,中共浦东工委派姜文光、朱人侠率领“淞沪五支队”一个班和受浦东工委暗中控制的汪伪五十团一个排共50多人组成先遣队,在姚北相公殿登陆。6月16日,中共浦东工委委员、军事部长、“淞沪五支队”教官蔡群帆和第四大队大队副林有璋率领“淞沪五支队”二个中队共130余人相继集结相公殿。6月18日下午,驻庵东日军第五师团大桥施国部的一个小队37人至相公殿骚扰抢劫。我抗日武装迅速在相公殿附近……[详细]
  据《慈溪县志》记载,初唐名臣、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虞世南系慈溪鸣鹤人。其故宅位于鸣鹤解家自然村村北的定水寺,距越国公袁韶墓约350米,东临里杜湖,西依青龙山,北邻白虎山,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贞观年间,虞世南为官长安,逝后诏陪葬昭陵,子孙皆迁居长安,故宅遂改为寺院,定名为清泉寺,寺中原藏有世南遗像、唐代人誊写的《大藏经》及颜真卿提笔的碑石等物。岁久寺坏,宋嘉熙年间由袁韶出资修缮。据传,寺前有一井泉潆洄泛滥,袁韶夫人见之将金钗投入,井泉遂波平涌止,于是更名为定水寺。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春,山南楚悦公高足来复禅师主持重建,时贤朝贵、逸士高人皆来此聚会,寺院称盛一时。明嘉靖年间(1522……[详细]
  史弥忠墓道石刻位于鄞州区五乡镇联合村王坟山,2005年4月5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史弥忠墓道地处王坟山之南麓,坐北朝南,是一处集牌楼、华表、石笋、石羊、小桥、石虎、石马、石碑、石翁仲于一体的大型墓道建筑群,场面气派,气势恢弘。因地处野外,加之发现较晚,目前该墓道石刻除六件石像生保存完整,其余均不同程度的遭到损坏。其中,墓穴约上个世纪70年代被毁。 史弥忠字良叔,号自斋,鄞县人。南宋史氏望族史渐长子,史嵩之(南宋右丞相)之父,行千三九。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赠少师保宁军节度使,齐国公,谥文靖。据《史氏家乘》记载:“配孙氏,封齐魏国夫人……合葬阳堂乡省岙(……[详细]
  鼠疫场遗址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中细菌战遗址之一,1940年10月22日,日军向位于中山东路以南,东北到太平巷,南靠开明街的范围内空投蜘蛛拌和的小麦跳蚤,面粉和传单,内有鼠疫菌。几天后,暴发鼠疫,市民惨死一百零六人,为铲除疫源忍痛烧毁区内百一十户居民房屋及财物,其惨状目不忍睹。1996年抗战胜利日,在遗址外立“毋忘国耻,励志图强”鼠疫场遗址纪念碑,为我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9月3日,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迁建重立鼠疫纪念碑于遗址内。2009年7月6日,记载和痛斥当年侵华日军发动细菌战灾难历史的陈列馆——“宁波开明街鼠疫灾难陈列馆”正式开馆。据了解,1940年10月27日,侵华日军在宁……[详细]
  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旧址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白洋湖畔的金仙寺内。 1942年8月,根据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和中共中央华中局关于开展灰色隐蔽斗争的指示,第三战区淞沪游击队三北游击司令部在金仙寺成立,何克希任司令,连柏生任副司令,谭启龙任政治委员,刘亨云任参谋长,张文碧任政治部主任。司令部成立后,立即将部队统一整编为三、四、五支队,简称“三五支队”。 9月1日,司令部在金仙寺举办浙东第一期教导队,学员达70余人,由蓝碧轩任队长,张浪任指导员。9月22日,中共浙东区委和三北游击司令部领导在金仙寺召开会议,作出了“坚持三北,开辟四明”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司令部领导下,1942年11月12日,三北根据地……[详细]
  达蓬桥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梁式石桥,位于慈溪市三北镇达蓬村,东西横跨门前河。该桥整体采用条石构筑,三板二栏,两边各六级踏阶,全长6米,面宽3米,结构坚固,形态朴实。桥栏左右各设两个方形望柱,外侧刻“达蓬桥”三个大字,落款刻“宣统元年八月重修”、“宣统己酉桂月榖旦重修”小字。桥门柱有铺首含环,南联刻:“中流窖水三千丈,上达蓬山几万重”;北联刻:“受书谊访留侯迹,题柱愧无司马才”。南联以自然景观为题,生动地描述了达蓬桥周围的山水风光;北联用历史人物引导,表达了作者受书撰联时的思想情感。可谓字如珠玑,妙趣联璧。据1983年文物普查座谈采访得知,桥联出自“三北第一才子”洪允祥之手。 达蓬桥始建何时,志……[详细]
  1930年7月,中共江苏省行动委员会根据中央指示,决定以姚北开明乡绅费德昭的余姚纠察队(原为浙东人民自卫军)为基础,扩大革命武装,择时在三北一带举行农、盐民革命武装暴-动。 时任中共余姚县委副书记的-扃奉命,会同中共江苏省行动委员会的史济勋、中共余姚县委委员胡尧田二人与费德昭第四子费永思进行了接触。费德昭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思想激进。通过接触,费接受了共产党的主张,成立了由史济勋、-扃、费德昭、罗希三、徐云千等组成的“军事行动委员会”,筹建以原余姚纠察队为基础的100余人的革命武装。1930年8月初,中共江苏省行动委员会把这支革命队伍命名为“浙东工农红军第一师”,费德昭为师长,史济勋为-表,-……[详细]
  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撕下了和谈的假面具,公然向全国各个解放区和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为贯彻执行党中央由防御转为-的战略部署,1945年,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国民党反动派乘势而入,-再度笼罩三北大地。面对中共慈镇县工委领导开展的武装游击斗争和群众斗争,国民党反动派对三北地区发动疯狂的政治、军事清剿,一时狼烟四起,岗哨林立。为了粉碎敌人的清剿计划,中共慈镇县工委在宓家埭地下党员宓信官的配合下,在梅山北坡找到了一个天然石洞,并利用该洞穴既能隐蔽疏散、又便于联络的有利条件,辟其为中共慈镇县工委的秘密办公地,在此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四明特工委组织部长薛驹同志也曾到该洞传达上级党组织……[详细]
  贺秘监祠位于宁波海曙区柳汀街98号,为纪念唐代诗人贺知章而建,1981年12月被公布为海曙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四年(1865)修复。宋绍兴十四年(1144),郡守莫将在贺读书故地辟“逸老堂”以祀知章和李白。以后屡经兴废、更添,至元至正十九年(1359)始作祠专祀之。明洪武间(1368-1398)迁祠于今地。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会稽永兴县(肃山)人,唐证圣元年(695)举进士,以后累官至正授书监等职,天宝二年(743年)十二月,因病辞官还乡。贺知章既工文辞,也擅草隶,性旷夷,善谈说。平时嗜酒,与杜甫、李白等结为好友,至晚年尤加纵诞,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详细]
  桑家大厅位于慈溪市匡堰镇樟东村,南至上林湖越窑遗址约2公里,古代属上林乡。从北宋庆历七年谢景初首筑大古塘起,这一带已由滩涂变成沃壤。南宋庆元六年岑氏先祖六二公从慈溪车厩(今属余姚)携其子孙到此卜宅定居,世代相延遂成望族。樟树村因村中原有一棵数人合抱大樟树而闻名乡邑,以巨樟命名的还有樟树庙、樟树凉亭,至今耄耋咸集,古风犹存。岑氏家族重农桑、读经诗、做学问,历代以来人才辈出。有南宋太学博士秘书省校书郎岑全,族人敬称“秘书公”;元延祐进士岑良卿,任绍兴路同知,累官至奎章阁学士,尤令乡人称道;曾为州郡守叶恒创筑大塘石堤作出卓著贡献的栲栳山人岑安卿,学识渊博,被诸儒私谥贞元先生;还有修会稽、余姚二志的岑……[详细]
  伏龙山在杭州湾南缘,慈溪市龙山镇境内。据民国《镇海县志》记载:“伏龙山一名箬山,其山跨东海西海之门,宛若龙头龙尾之形,又若龙赴海之状,因名伏龙山,内有刺史门、石坛、乳井,有千丈岩、海眼井、自满仓、玉莲岩。其麓即龙山镇,上有伏龙禅院。”早在唐宋之际,伏龙山已是东南形胜,备受青睐,王安石、苏东坡、黄震、戚继光、李叔同等大批历代达官显贵、名人雅士,在此登高望海,歌赋题咏,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2003年12月被慈溪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石刻位于伏龙山北侧半山腰。从仙人桥西行数十米,崖壁间“渐入”二字首先映入眼帘,望文思义,已渐入悬崖险境,或意曰“佛门胜境”。第二则凌空绝壁之处横刻的“莫退……[详细]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我国进入了百废待兴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慈溪县岐山乡五洞闸村的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1952年组织了集体所有制形式的高级农业合作社,入社农民14户,耕地149.91亩,社员土地除少量自留地外,全部入社,耕畜、大中型农具折价归社,产品进行统一生产分配,实行“按劳取酬”。高级社的成立,使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短短四年,皮棉亩产由农民单干时的29公斤提高到60公斤,合作社集体资金积累达到6万多元,社员增加到180户,耕地面积由建社初期的149亩扩大到1300亩,显示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当时的中共华东局农委书记刘瑞龙和浙江省委、宁波地委领导对五洞……[详细]
  慈溪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纪念碑筹建于1990年,至1991年4月与1993年夏分别竣工,1995年清明节正式对外开放。 纪念馆坐落在慈溪市浒山街道峙山公园西侧脉云山北坡,建筑面积858平方米。北楼大门额镌刻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的“慈溪市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名,底层为瞻仰大厅,正中置陈列前言,东西两侧内墙用浮雕,反映了各个时期的革命斗争史实和英雄人物形象。二楼设三个展厅,主题陈列分辛亥革命、党的创立和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五个时期。还陈列有介绍革命先驱马宗汉、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和浙东工农红军第一师师长费德昭等49位先烈生平事迹的图文资料,以及郑侠虎、戚乾……[详细]
  吴耕民旧居坐落在慈溪市周巷镇二塘村,为坐北朝南的三开间六架平屋,每间面宽3.8米,进深8米,檩、椽用材比较粗大。除东次间早年被拆外,其余保存尚好。2003年12月慈溪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吴耕民(1896-1991),原名润苍,周巷镇二塘村人。1910年春,吴考入蔡元培任总理、徐锡麟任经学、鲁迅执教的绍兴府中学堂。1915年9月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此校前身为京师大学堂,是当时我国唯一的一所农业高等院校),实现了学农夙愿,并改名为耕民。1917年吴耕民抵日本选学园艺,回国后在母校任农场实习和园艺教员,开始了他的园艺教育生涯。1921年春转任南京高等师范学……[详细]
  忠应庙,俗称王安石庙,位于东钱湖镇下水村(东钱湖东岸),1987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庙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6),为五开间四合院,硬山式建筑。忠应庙因年久失修,部分建筑损坏严重,于1986年进行全面修复,修复后的大厅正中塑有王安石泥彩坐像,两边厢房设有“王安石在鄞史迹陈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