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劈柴院AAA ![]() 劈柴院位于青岛市南区中山路商业圈,德国占领青岛后,于1902年修建了此路。呈“人”字形,东端连中山路,北边连北京路,西边通河北路。原叫江宁路,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成为步行街,便改名为劈柴院。劈柴院有二十几个院,是商业、餐饮、娱乐集中的地区,如同北京的老东安市,劈柴院是青岛人逛街的集中去处。劈柴院原先是个“劈柴市”,全是卖劈柴的。曾有人认为,这些劈柴除了供市民烧火做饭,还供应大窑沟窑炉烧制砖瓦等等。刘筠的诗集《青岛百吟》中注释:“劈柴院近中山路,最繁闹之区。院内皆劈柴架屋,故名。贵人不屑一顾,然房租轻而价廉,穷措大得往来其中焉”。可以看出,劈柴院是因为里面盖了许多临时的商用“劈柴屋”而得名的。……[详细] |
![]() | 位于即墨城西4公里的马山,又称“马鞍山”,主峰海拔211米。山体以安山玢岩为主,呈灰绿、灰褐色,为优质建筑雕饰石料。山之西南为四方柱状节理,单株截面约1米,高约30米,排列紧凑,笔直挺拔,恰似一片密林,蔚为壮观,故名“马山石林”。就其地质学价值而言,其规模较之南京六台石柱更大,并堪与美国“魔鬼之塔”的玄武岩柱状节理玄武岩体相媲美。马出周围还埋藏着丰富的木化石“硅化木”,此类木化石国内以马川地区埋藏量最多,保护最完好,数量、规模均在国内罕见,具有重要印科研和观赏价值。此外,马山庙还是古即墨境内著名的宗教圣地,有道教殿堂10余处,藏经1500多卷,道士140多人,是胶东地区大型道观之一。另有佛教自……[详细] |
![]() | 在大珠山主峰大砦顶北侧的一道山涧里有一座古寺,因以两块赫然而立的巨石为门而得名,距今1500余年,唐太宗李世民曾下诏重修。当年寺庙有大雄宝殿、天王殿、钟楼、鼓楼、东西两庑等建筑。石门右侧的巨石下有一清泉,水碧如玉,名玉泉,因此,人们又称石门寺为玉泉寺。后重修石门寺大雄宝殿和墓塔林。石门寺所处的环境十分优美。寺前溪流潺潺,溪畔有卧象石。稍远处,数峰亭亭玉立。寺东侧的“狮子峰”,西侧的山峰上有“倒坐观音”、“僧道对弈”、“猪八戒背媳妇”等奇石,寺南面的“高僧讲经”等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寺东侧是大珠山水库。一汪碧水绕古寺,古寺更显得灵秀。游人在这里执竿垂钓,钓水中游鱼,也钓水中的山色云影。地址:……[详细] |
![]() | 武备乡校旧址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位于莱西市院上镇武备五村小学内。武备乡校始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是当时莱阳县20个有名的乡农学校之一。也是迄今保存较好的一座乡校。现存建筑前后两排,共二十余间,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总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形式取当地流行的平房式样,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和办公设施。解放后学校作为武备中心小学使用至今。武备乡校的前院,现篮球场东侧有一处地下建筑,上有井口式通道,内设有两个单间,青砖垒砌,地下建筑长约10米,宽5米左右,高度2.5米,其用途众说纷纭,或为地下防空之用,尚待进一步的考察。据记载,当时的乡农学校实行了“管、教、养、卫”四位一体制度……[详细] |
![]() | 白云寺,又名大庵,位于柳花坡街道木厂口社区东南约1千米处,小珠山主峰北侧的一个山坳里。这里三面环山,景色宜人。寺前有一泉水,终年不涸,周边生长着毛竹、芦苇等水生植物,其环境与资源状况在深山中实属罕见。该寺始建于明代,坐北朝南,原有正殿三间,供奉如来佛、观世音和文殊菩萨。东西偏殿各三间,内塑罗汉、雷神、雨神、山神等17尊神像,殿前两侧厢房各有三间,是僧人起居室,山门上方悬挂一两米长的木匾,上 书-“白云寺”三个镏金大字。清代咸丰年间和民国时期都曾进行过重修。1945年,和尚还俗。1958年,神殿拆毁。1971年,辛安公社在白云寺旧址建起了“珠山中学”,僧舍被拆除。1980年,学校搬迁。白云寺是本……[详细] |
![]() | 望火楼始建于1905年,系德式建筑,位于青岛市南区观象一路坡顶,高18米,是青岛的地标性建筑,设计望火楼的是德国人库尔特.罗克格,当时是作为消防望塔使用, 24小时安排人员守侯观望,一旦发现火情,由楼内的值班员拉响楼顶悬挂的铜制警铃,先鸣乱钟30下,然后通过鸣钟的下数来通知-火场的位置,即市南区鸣一下,市北区鸣二下,依次类推。1930年前后,青岛开通拨号自动电话后,望火楼的功能逐渐被电话报警取代。到上世纪40年代初,完成了历史使命的望火楼便被封闭。站在楼顶望台上,青岛西部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尽收眼底。 交通:乘坐228路、231路在黄岛路下车步行136米 乘坐308路到胶州路下车步行223米 ……[详细] |
![]() | 孙贾城遗址位于莱西市院上镇孙贾城村西20米。该遗址属小沽河流域冲积平原,至今遗址西边尚有高大的沙丘分布。遗址现为果园种植区,南北长约300米,东西200米,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与现在的南院村西一带相接,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布局。根据村民历年耕作所知,与村东西路所对应的西岸,属密集的居住区,有房屋、水井之类的遗迹发现,砖块瓦片很多,曾有石磨发现。地表采集到子母口菱纹、钱纹和盘肠纹砖,以及板瓦、陶器的残片等,根据这些特征断定其文化性质为汉代时期。孙贾城北有仙家庄、山口、小河子、店上和西朱毛等汉唐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发现,其文化年代大致相当,形成了小沽河中上游一个相对集中的古文化群,值得重视。……[详细] |
![]() | 望城观遗址位于莱西市烈士陵园纪念堂西侧一高台地上,遗址现存面积东西80米,南北100米,台残高3米余。遗址残存诸多瓦砾、石条、碎砖等遗物。有《刘海蟾入道歌》碑等石刻文物。根据地方史料记载和文物标本分析,知望城观始建于五代,兴盛于元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废。期间进行过数次维修,最后一次修缮是在清康熙年间。望城观是胶东地区较有名气的宫观道场之一,道教名人丘处机曾居住于此。当时的望城观建筑规模宏大,设施齐全,观前有戏蟾井一口。流传许多历史故事和传说,“刘海戏金蟾”“传道歌”为主要传说。望城观对研究胶东地区道教文化有着重要意义。2005.7.5,望城观遗址被公布为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花园头明代墓碑位于莱西市院上镇花园头村东、村西南。墓碑分布在王氏墓地和新迁烈士纪念碑两个地点,计八通,其中明代6通,清代2通。明代墓碑中有三通带龟形碑趺,两通带龙纹和奉天敕命字样。墓碑皆为白色花岗岩质地,系明代花园头村王氏族墓地较有身份和地位的官宦墓。时代最早的是大明万历二十年立,最晚的是大清乾隆九年立。墓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墓碑一般在高2米、宽0.88米之间。书体有楷书、隶书和双钩三种。多数碑阴记事。是研究明代以来花园头村王氏家族兴衰的重要实物资料。为莱西明代石刻特别是碑刻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实物资料。……[详细] |
![]() | 热心公益碑位于莱西市望城街道东冯北村北20米,年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二十四年,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热心公益碑碑高2.10米、宽0.77米、厚0.22米,白色花岗岩石质。碑阳镌刻“热心公益”四个楷书大字,碑阴记载着滕世球、腾维序父子于民国初期废私塾、兴新学,成为胶东农村办学楷模的光辉业绩。由时任莱阳县教育局长初海樵亲自撰文并书丹。“热心公益”楷书大字,结构浑厚饱满,潇洒自如,反映了初海樵书法艺术的扎实功底和艺术风格。是研究民国时期地方教育的实物资料。2009.12.9,热心公益碑被公布为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王氏家庙位于院上镇花园头村内,2009年12月公布,花园头王氏家庙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座北朝南,建筑五间,进深一间。宗庙前檐有圆木立柱六根,上饰朱红漆,石鼓形大理石柱础。梁坊出檐至柱头,为刻云纹绘蓝底金线。棂式窗、木板门,结实大方。庙的脊潲均用小瓦拼花装饰,码头花、潲头花雕刻吉祥文字图案。王氏家庙主体建筑面积为东西15米,南北7米,计105平方米,高度6.5米。王氏家庙现存庙碑一通,详细记录了建庙的经过及其集资情况,由庙碑知该庙落成于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初一日。王氏家庙保存完好,庙内几案一应俱全。……[详细] |
![]() | 任惟灿故居位于莱西市望城街道办事处辇子头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任惟灿系辇止头村人,为胶东一带有名的商人,于康熙年间奉恩诏,被封为“文林郎”,他热心公益事业,在社会公益事业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在辇止头村的三间故居保留至今。故居建筑风格独特,房屋顶部全是发碹式的拱型建筑,这不仅在我市而且在胶东很罕见,对研究胶东民居有着重要的价值,距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2009.12.9,任惟灿故居被公布为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西水道遗址位于望城街道办西水道村北60米处。遗址属河岸台地性质,为新石器至汉代遗址。分布面积为东西250米,南北200米,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深达1-2米,文化层内含红烧土和陶器残片,器形可辨的有泥质灰褐色陶豆,夹砂灰陶罐和宽沿盆等,其特征为东周时期。在遗址的北部地表采集到子母口菱纹砖、罐的口沿和龙山文化的扁凿形、扁圆形鼎足。该遗址文化内涵丰富,系列性较强,从新石器时代直至汉代,有着重要的考古学研究价值。……[详细] |
![]() | 【西窑顶遗址】位于城阳区夏庄镇东古镇村西,白沙河支流西岸。遗址为东西宽100米,南北长300米,高约3米的黄土台地。自清代末年起,就在此处建有窑场,因就地取土烧窑对遗址破坏严重。解放后曾有铜鼎、石器和陶片等物出土。1956年7月,考古学家王献唐率山东考古队来此发掘,出土许多骨器、石器、青铜器等,经考证为东周遗址。1984年崂山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胶州古城墙及护城河地址:胶州市中云街道办事处二里河村北侧、胶州路与龙州路交汇处至福州路护城河桥时代:明代——清代保护范围:以古城墙及护城河沿线河堤和公路边缘为界,两侧各外扩3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外扩50米。……[详细] |
![]() | 东黔陬城遗址位于胶州市杜村镇赵家城献村,年代为汉代。2011年6月21日,胶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胶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河沟,南至小河,西至小河,北至S327以北30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外扩50米。……[详细] |
![]() | 宋戈庄烽火台位于胶州市胶西镇宋戈庄东南岭,年代为汉代。2011年6月21日,胶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胶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烽火台土堆边缘为界,四周各外扩3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外扩50米。……[详细] |
![]() | 逄氏故居旧址地址:胶州市阜安街道办事处坊子街29号时代:清末民国保护范围:建筑群外墙墙基为界,四周各外扩3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外扩20米。……[详细] |
![]() | 山寺汉墓群胶州市洋河镇山寺村西北岭地上时代:汉代保护范围:东至山寺村,南至河沟,西至现代公墓,北至沟渠。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外扩50米。……[详细] |
![]() | 解文卿烈士故居位于莱西市水集街道办事处义疃店村内,年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979.9.12,解文卿烈士故居被公布为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