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杭州市旅游

杭州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地下艺术宫殿——灵栖洞灵栖洞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德市石屏乡境内,是由灵泉、清风、霭云三洞和石林迷宫组成。以“水清、洞奇、风凉、气爽、石秀”为总体特征,被誉为神奇的“地下艺术宫殿”,是《西游记》、《封神榜》、《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影视剧的外景拍摄基地。灵泉洞,以水见长。洞内河道曲折幽深,石景琳琅满目,水石相映,景观奇异。晚唐著名诗人李频就曾游历此洞,并留下“石上生灵笋,泉中落异花”的佳句赞美它。清风洞,以风取胜。洞内常年恒温,保持在14——17摄氏度。夏日,洞外骄阳似火,洞内却有习习凉风吹出,清新凉爽,寒不可御。冬季则暖风拂面,温暖和煦,仿佛步入了春的世界。洞内景观发育完整,奇妙多姿,颇显玲……[详细]
  新叶村自南宋以来已有800年历史,现保存了大量叶氏祖墓,共有新叶叶茂公墓、新叶叶熙公墓、玉华叶氏祖墓、玉华叶氏墓、醉翁山叶氏祖墓、石岗塘叶氏墓、石岙叶氏墓、石岙叶光隆墓、正昌岗叶氏墓、叶--烈士墓等10座墓葬。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叶茂公墓:位于新叶村东南面,墓主为叶氏茂字辈先祖,墓向朝东,占地73.4平方米,直径8.7米,高2米,墓面由块石错缝砌筑,宽6米。墓碑镌字三行,记载墓主身份、生平、立碑年份等。墓前设拜坛,进深3.7米。叶熙公墓:位于新叶村北,墓主为叶氏先祖熙字辈十一公以观,及其福字辈十七公安人。墓面朝东,墓基呈圆形,直径3.25米,墓高1.36米,墓面宽2.7米,墓碑镌字三行,记述墓……[详细]
  倪家窑址位于建德市大洋镇倪家村上蒋自然村西南面山坡上,邻近兰江主河道。窑址所在处为一平缓凸坡,北、东、西三侧均有水塘。窑址面积约65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面积约2500平方米,堆积厚度0.6-1.2米不等。地表散落瓷片、窑具残件等,局部聚集成堆,在凸坡中部及西侧可见红烧土碎块。瓷片以带釉粗瓷为主,多见罐、缸类废品堆积,少见碗类产品,制作较粗糙,器型、釉色单一。地表可见大量支座及其残件。釉色分灰青偏黄,窑变蓝色釉,下腹及底部多施釉不及。窑口有陶泥清洗池。由采集标本判断,器型以罐为主,另有钵、韩瓶等。以灰陶为多,胎质较粗。由器型及釉色等判断该窑址为宋代窑址。倪家窑址是一处生产粗瓷器的窑址,在现场踏……[详细]
  后山窑址位于建德市大慈岩镇陈店村窑口自然村后山南坡上,窑址所在处为一山间土丘,南侧有一水塘,西北侧平地现为耕地,东侧为农户聚集区,有溪流在村东北侧自西北向东南流经,乡间公路东北-西南向穿过窑址堆积。窑址堆积主要位于土丘北部及其西侧凸坡。窑址面积约100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面积约4000平方米,堆积厚度0.5-1.2米。地表随处可见散落堆积,根据地表瓷片、窑具残片等分布情况看,以乡间公路为界,高于乡间公路的坡地上,堆积相对单一,以韩瓶和支座为主,基本不见其它器型残件,而低于乡间公路的坡地上,地表采集遗物类型相对较丰富,瓷器施釉,制作较精,窑具可见匣钵、垫圈等。后山窑址所产瓷器制作上有粗、细之分……[详细]
  童家祠堂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大洋镇大洋村渔民自然村。童家祠堂是童祖恺、童润蕉烈士的家族宗祠,也是中共建德县委的诞生地和建德地下党重要的活动场所之一。1927年9月,建德县党的代表会议在大洋秘密召开,正式成立了中共建德县委员会,童祖恺任县委书记。11月19日,建德县农民协会代表会议在大洋高庵召开,宣布县农民协会正式成立。1928年1月16日,建德县委、县农民协会在大洋童家祠堂门口广场召开誓师大会,掀开了大洋农民暴-动-的序幕。1月19日,国民党军警到大洋镇压农民运动,农民协会被迫转入地下活动,暴-动-失败。童家祠堂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坐北朝南,硬山顶双坡屋面,建筑面积约720多平方……[详细]
  窑坞窑址位于建德市大慈岩镇陈店村叶墩自然村,窑址所在处为一山谷,东南侧近谷底有山间泥路可通,低谷处原有水塘,现已改为耕地,谷北有溪流自西北向东南流经,东有农户聚居。从窑址所在处地形情况看,窑床遗迹应位于东南向坡地上,作坊遗迹应位于山岙处。窑址面积约150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面积约6000平方米,堆积厚度1-3米。地表可见散落的瓷片和匣钵残片,局部聚集成堆,应是当地村民出于耕作的需要捡拾堆成。窑床未暴露,推测窑形应为龙窑。采集青瓷残件(片)共41件,包括碗、罐、壶和韩瓶。其中,碗残件3件,罐残件1件,执壶残件1件,韩瓶残件36件。从采集产品看,该窑址为宋代民窑,制作多欠精细,尤以韩瓶类为粗。产……[详细]
  蒋治烈士墓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三都镇乌祥村东南面山湾脚,1940年12月建,为蒋治夫妇合葬,占地面积为405平方米,墓面朝西,墓基成圆形,直径3.5米,封土堆高1米。墓碑正面为“蒋治同志之墓”,由原上海书记石西民题字。墓后面有蒋治同志生平及革命事迹。蒋治(1910—1940),又名子谦,建德市乌祥村人。1929年秋,留学日本期间,积极参加“反帝大同盟”组织的革命活动,并由张国衡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11月,被派往杭州,任中共杭州中心县委常委,旋即调回上海。1931年春,上海党组织遭破坏,11月,蒋治离沪回乡隐蔽。1933年2月,因当地乡长王兴杰告密,蒋治夫妇在家乡乌祥被捕,囚禁于……[详细]
  霞雾桥位于大同镇上马村。“霞雾桥”建于明朝末年,清道光29年(即1849年)经过一次大的整修。上世纪90年代上马村的退休教师方秀荣出资整修了分水石。几百年来,霞雾桥经历无数次的考验,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1972年的八三洪水,在这场几乎史无前例的洪水中,洪水的猛烈冲桥身,桥在洪水中不断摇动,人们目睹险情都以为霞雾桥凶多吉少,但洪水过后,霞雾桥却奇迹般的立在水中,仍然默默地为人们服务。然而,霞雾桥虽然有它真实的名字,可人们为什么一直沿用下马桥的名字?而“下马桥”又怎么会变成“上马桥”的呢?这里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老人们讲,落难天子下马的传说早在民间流传,当年建好这座桥后,人们觉得用“下马桥”这个名……[详细]
  东山岩寺遗址位于航头镇石屏村胡家自然村东山上,年代为清光绪戊戌年(1898),类别为古遗址。该寺依山而建,四周古树林立,香火鼎盛,当地远近闻名。据考证该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崇祯九年(1636年)重建,大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建造前殿,大清光绪戊戌年(1898年)原址上再次重建,文革期间人为拆除。《寿昌县志》记载:在县西北十都内图,年久失修化为丘墟,清光绪戊戌年,僧同志捐资重建,殿宇雄壮,古木幽深。其道屈而上,门前有普善桥,桥下有池,登桥而望,可供游览山之麓,有八角凉亭行人经此资憩息焉。该遗址占地面积约9095平方米,原寺建筑坐西朝东,该庙原设天王殿、子孙堂、正殿,食堂、禅房,并建有凉亭……[详细]
  甘溪方氏民居位于更楼街道甘溪村村中心,建于清朝道光二十四年(1846),建筑坐西北朝东南,占地362.3平方米。由主体建筑(三进院落)和附屋建筑(三合院)组成的院落群,建筑为传统砖木混合结构,硬山双坡屋面、马头墙、石库门。主体建筑为三进院落,由前厅,第二、三进主楼和四个厢房组成,大门为砖雕门楼,仿牌楼式六柱五间五楼,建筑面阔四柱三间,前厅进深四柱三间七檩,五架抬梁,前后带单步梁,第二进主楼进深五柱四间,第三进主楼为二层结构,进深四柱五间。附屋位于主体建筑西南侧,由主楼和两厢房组成,三合院,二层结构,面阔四柱三间,主楼进深五柱四间。门楼砖雕雕刻繁琐的蔓草纹、回纹、“万”字纹、花卉纹、人物故事纹等……[详细]
  罗旺山邓氏墓位于更楼街道邓家村罗旺山南,年代为明成化已丑年(1469),类别为古墓葬。罗旺山邓氏伏虎形祖墓坐落于邓家村西北角,坐东南向西北(巽山乾向)…或出财主或出官。荣华昌盛,乾庄宰相之儿名为教文,若得乾峰乾水必出功名之子,清溪邓氏历代仕籍人物大多出此处。罗旺山祖墓建于明代成化已丑年(1469)落成与成化八年(1472),古墓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墓面浮雕石刻精美古朴、双狮戏球、花卉、烛台人物、官轿栩栩如生,梁檐石板用榫卯结构,这是明代中前期的官墓风格,古墓前有石人.石马等石像生,墓主人是邓氏良四公与其子宣四、宣六、宣九及各安人,良四公因赈济灾民有功、成化十年十二月十二日宪宗降旨敕奖谕授七品散……[详细]
  建德关氏宗祠位于大洋镇里黄村村中心,年代为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类别为古建筑。位于建德市大洋镇里黄村,建于清朝乾隆五十年,距今300余年。祠堂三进三排房,碧瓦石阶,画栋雕梁,柱梁高大,富丽堂皇,祠堂正中供奉关羽神像和华丽的龙凤亭,正门上方挂有金殿传炉。文革时,关氏祠堂中的人物雕像被打翻,马、麒麟等动物雕像被锉掉。走进关氏祠堂,最吸引眼球的是关氏祠堂的门楼,门楼飞檐峭壁,马头墙高高耸立,白墙黛瓦,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门楼正面白墙顶绘有“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等三国故事。由于历经几百年风雨,祠堂横梁已经霉烂。市古建筑维修专家表示,关氏祠堂原貌基本没变,维修技术不成问题,非常有维修价值。2……[详细]
  曲斗桥,位于建德市航头镇大店口村曲斗湾自然村,横跨曲斗溪南北两岸,建于南宋初。据《寿昌县志》载,曲斗桥在县(今寿昌镇)西南12.5千米处,垒石为三道,宋中兴后建,上有石栏,为寿昌、龙游通衡州之地。桥为平桥,长10.2米,宽2.6米,高2.4米。桥墩两个,采用伸臂式叠砌法,下部有一大块石琢成分水尖,两墩间距为3.4米,桥面用34块石板铺成。桥两旁原有石栏杆,现已无存。曲斗桥坐落在航头镇大店口村曲斗自然村的西溪上。桥为三孔石梁桥。两个桥墩,采用伸臂式叠砌法,桥面用34块石板铺砌。曲斗桥虽然历经800多年的河水冲蚀和风雨洗礼,如今仍然坚实牢固,供行人通行。2010年,曲斗桥被公布为建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后山方氏墓位于杭州市建德市甘溪村后山。据墓碑记载,该墓为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建,为墓主方氏及其妻妾吴氏、项氏、叶氏、陈氏、鲍氏的六人夫妻合葬墓。墓向朝北,占地84平方米,墓整体平面呈椭圆形,墓进深7米,封土堆高2.5米。墓碑立于墓面正中央,为仿冲天牌楼式造型,四柱三间,左右设抱鼓石装饰。碑面雕刻蔓草纹装饰,望柱上饰莲花纹。墓碑刻字为阴刻楷书,分别记录墓主人及其身份、立碑人、立碑时间。拜坛呈半圆形,进深5米。后山方氏墓年代久远,为了解当地方氏先祖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现为建德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翁底翁氏民居位于大同镇潘村村翁底自然村77号,年代为清中期,类别为古建筑。翁底翁氏民居,位于大同镇潘村村翁底自然村。建筑坐西北朝东南,二层砖木结构,硬山顶双坡屋面,五花山墙。2020年,当地政府对翁底翁氏民居进行了修缮,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拆除后期搭建、翻修屋面、修复破损的墙体和木构架、恢复三合土地面等。工程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按照“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进行修复,修缮后的民居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现作为潘村村民俗文化展陈馆使用。2010年,翁底翁氏民居被公布为建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章燮故居位于大洋镇章家村。章燮故居位于建德市三河乡章家村,座北朝南,建于清嘉庆三年戊午仲冬月(1798年),主体建筑面积约有300平方米,三进三开间,前厅后堂,主体建筑40根柱子,其中前进天井旁有方形石柱子4根,且刻有楹联。前厅二进为单层大厅,天井一个,后堂为三间二搭厢二层楼房;前厅左右有二道侧门可通东西厢房,两厢房均为三间二搭厢二层楼房,建有“吸壁天井”和用青石铺砌的大鱼池,鱼池既可养鱼观赏,同时又可用作防火“太平池”。2005、5、19,章燮故居被公布为建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连三进位于大慈岩镇李村村。该建筑建于民国时期,原为李展忠家的会客厅。因建筑共有三进,当地人俗称“连三进”。为弘扬传统文化,2013年李村村将修缮后的古建筑为载体,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打造“连三进民俗文化馆”,将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传统手工艺、传统民间艺术进行展示。场馆建筑面积1630平方米,馆内藏品共有2000余件,包括老式家具、民俗用具、农耕生产工具等,数量多,种类丰富,配备专兼职讲解员2名。2005、5、19,连三进被公布为建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狮象洞石刻位于莲花镇齐平村山岩桥头狮象洞内,年代为明嘉靖己未年(1559),类别为摩崖石刻。狮象洞石刻位于齐平村山岩桥头。洞口朝北,因洞口突出的岩石造型极似象鼻,在洞内东侧的岩壁上有“西岩洞天”四个硕大的楷书题刻。落款为:“嘉靖己亥季春吉旦郡城王国文为西竹居士书”。题刻书体高雅,雄浑古朴,且镌刻精巧,是研究历史和书法镌刻艺术的宝贵资料。2010年5月21日,公布为建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章氏新厅位于大洋镇建南村章家自然村,年代为清咸丰年间,类别为古建筑。章家章氏新厅位于建德市大洋镇建南村章家自然村,为该村章姓家族祠堂。根据门前石柱上楹联所示,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建筑坐东朝西,占地面积356.7平方米,为二进,由第一、二进及2个厢房组成,传统砖木结构。建筑装饰较好,砖雕精细,人物雕刻形象生动。2010年,章氏新厅被公布为建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包宗经墓位于乾潭镇程头村雅坞山。1985年10月22日,公布为建德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前的墓碑上刻有“烈士包宗经之墓”的碑文,此碑文为19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陆军总长黄兴题写。1985、10、22,包宗经墓碑被公布为建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