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尖山寺摩崖造像位于蒲江县城西南20公里朝阳乡的桥楼村。造像分布在尖山寺附近山崖上,现存23龛159尊。其中唐代18龛154尊,明代2龛2尊,清代3龛3尊。尖山寺位处高山之尖,古名朝天寺,在蒲江通往丹棱的古道上。唐代造像为3~19号龛、23号龛。3号龛,高1.77米、宽1.43米、深1.4米,造像15尊。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及天龙八部。主佛结跏趺坐,坐高0.84米。4号龛,高1.6米、宽1.4米、深1.15米,唐代密宗造像25尊。主尊为千手千眼观世音,立高1.39米,头已残,手分持斧、壶、念珠等法器。东壁现存造像8尊,有三头四臂的明王、象头人身的毗那夜迦等。西壁同存14尊……[详细] |
![]() | 临溪县城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西来镇白马村12组。南北朝时期西魏恭帝二年(555年)置临溪县。唐天宝末(756年)在此置“行嶲州”,大历四年(769年)正式设置嶲州,将邛州临溪、蒲江两县划属嶲州41年。贞元十三年(797年)唐军收复嶲州,嶲州迁回凉山州西昌市。太和三年(829年)南诏军队攻占嶲州,太和四年(830年)嶲州再度迁此,仍“以蒲江、临溪隶嶲州”。太和六年(832年),始移嶲州于台登城(凉山州喜德县泸沽镇)。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二月废县,为临溪镇,作为县城长达517年,历西魏、北周、隋、唐、前蜀、后唐、后蜀、北宋8代。明末镇毁残存北面城墙1段,长200米,残高4-5米,夯土基……[详细] |
![]() | 鹤山镇单沟村7组文峰塔,在城东六里蒲江河龙潭子北岸高岗上。原有古塔一座,毁于明末战火。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蒲江贡生王引恬等四十三人发起重建,报经知县康文蔚批准,发起募捐,经几个月时间建成,用钱一千一百余贯(一贯一千枚小钱,计用钱110万)。竣工之日,知县康文蔚主持宴会庆祝。文峰塔系一座密檐式砖塔,属于风水塔。七级石砌塔基,高1.2米,边长4米。第一级向西开塔门,高2.6米,宽67厘米。塔门上 书“文峰塔”三字。塔身六角形。二至七级,均六面开一小窗。塔身中空,过去安长木梯上下,通高18.3米。民国十七年(1928年),彭家光《文峰塔》诗:文笔高峰白塔幽,潜龙静卧水东流。山开屏障连城郭,浪……[详细] |
![]() | 麟凤村红军墓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成佳镇麟凤村2组火烧庙,东北距李金维家100米,此墓埋葬了1935年11月牺牲的红三十二军战士2人。1982年10月9日,蒲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蒲江县文化局、民政局培修。墓坐西向东,梯形土冢,封土表面有护有水泥,冢高1.43米,长4.6米,宽2.96米。墓碑为长方碑,书“红军墓”,碑高1.41米,座宽1.1米,碑面宽0.7米,座厚0.39米,碑面厚1.1米。墓冢周围有围墙,东西长16米,南北宽12米,高1.4米。围墙内花坛宽1.2米,有铁栅栏门二扇,上面镂空“烈士”“陵园”4字,园内保留松树2株,沿墙种植柏树13株,幕后种植水杉4株,……[详细] |
![]() | 西来场文风塔,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动工,建於关帝庙前,道光十三年(1833年)十二月竣工。砖石结构,三级楼阁式,通高13.6米。塔基须弥座,高1米,六角,边长1.6米。塔身第一级高4.3米,正面浮雕三国演义故事,三英(刘备、关羽、张飞)战吕布。扇形横匾刻“惜字宫”三字,左右竖刻对联:“废墨收经史/遗文贮汉唐”。其下长方形横匾刻“报功堂”三字,左右刻对联“已沛资生德/还掺惜字宫”。第二面,浮雕鹿(寓意为禄),蝙蝠(寓意为福),砖上竖刻莲花村倪山坡人倪膺祚。七律二首,其一:宝塔凌空势接天,中多美景妙无边。四周结束层层密,万象包罗色色鲜。乍骇云端抽玉笋,旋于池畔放金莲。伊谁捷足先登上,手摘星辰……[详细] |
![]() | 大塘镇大悲寺石塔,位于八角井村14队,临溪河北岸玉龙山,建于道光年间,系大悲寺住持广印禅化身石塔,通高4.2米,塔基长方形,边长2米,高22厘米。其上为须弥座,六角形,每边长98厘米,高60厘米,转角处刻狮头。石塔六角攒尖顶,3层,从上到下:第一层高1.1米,六面,每面为边长34厘米的正方形,分别雕刻:1、草书福字。2、晋代陶侃母亲湛氏截发易酒肴,招待客人范逵(《列女传故事》)。3、汉代孝子姜诗涌泉跃鲤,妻庞氏手提鱼。4、晋代孝子14岁杨香打虎救父亲杨丰。5、周代孝子老莱娱亲,老莱子已70岁,左手持巴郎鼓倒地作小儿啼以娱父母,6、汉代董永,头插草标卖身葬父。第2层高1.1米,每面高46厘米,宽……[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