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黉学馆位于楚雄州永仁县永定镇文汇路15号,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616),原为“祭孔兴学、仿古社学”而建,多次毁废复建。清康熙年间董安帮捐资修复,清乾隆年间陈诠再次修建,清同治年间谭翌邦又复修大成殿。现黉学馆经2012年修复后,占地面积4285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2295平方米,包括大成殿、大成门、南庑、北庑、南耳房、北耳房。大成殿为单檐歇山顶,瓦屋两层楼结构,共5间4进,面阔22.7米,进深13.57米,墙厚0.90米;殿内供奉有孔子铜像,可见35厘米直径的木柱,柱础直径50厘米,土木抬梁式结构;正面左侧墙壁可见部分彩绘及石刻。南庑为单檐硬山顶土木结构,两层,5间2进,面阔26.5米,进深6……[详细] |
![]() | 灰坝岩画位于楚雄市永仁县永兴乡灰坝村委会北1千米,南距红星水库800米,地势南高北低,白马河自南向北流入金沙江。岩画在白马河中游北岸的一青灰色石英岩表面,岩面上有人工粉糊的朱红色粘附物。从遗留的斑驳痕迹看,原来应该是一幅巨型岩画,按遗留痕迹测量长17、宽3米,幅面很大,属新石器时期的遗存。由于在长久的日光暴晒和风雨浸蚀下,风化十分严重,大面积的岩画已有不同程度的剥离脱落,使岩画大面积被破坏,现存画面清晰的地方面积约为1.4×1.6米。在不规则的遗留画面上,保存有紫红色的11个手掌印。手掌的大小与现代人手掌大小相当,这些掌印有的呈指点状,有的呈放射状,有的是叠加状。在这些掌印的下方有一对正在舞蹈……[详细] |
![]() | 清真寺位于楚雄州永仁县永定镇环城西路13号,距永定河200米处,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建筑坐西向东,占地面积577.69平方米,分前、中、后三院。正殿为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砖木结构,面阔3间12.64米,进深13.3米,殿面上方挂有“于穆不已”、“伊教万古”、“真光普照”三块牌坊,回民在殿内及堂前做礼拜。宣礼楼为三层楼砖混品字型结构,面阔11.27米,进深4.8米,黄色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四角挑檐,琉璃瓦砖混门。宣礼楼将院落一分为二,除大殿和宣礼楼外,还分别有南北厢房作为五梭或阿哄的住所和杂物室以及厨房、水房等设施;后院则为园子。清真寺体现了回民宗教场所建筑风貌。保存现状较好,20……[详细] |
![]() | 方山静德寺遗址位于楚雄州永仁县永定镇方山风景区立象峰之巅,始建于元朝延祐三年(1316),咸丰十一年(1861年5月)被毁,同治元年由(1862年)邑人捐资重修。其后又经多次废毁重修,现静德寺为1993年重建。寺初建时共有三重佛堂,九个天井,大小房屋36幢126间,佛像108尊,住寺僧众多达800余人。静德寺原来的遗迹已不存在,现存建筑多为依原风格重建,遗址分布面积29294平方米,大雄宝殿、天王殿、二王殿均为单檐歇山顶琉璃瓦屋面,钟鼓楼为重檐歇山顶琉璃瓦屋面。方山静德寺是楚雄地区时间最早、规模较大的寺庙之一,与武定狮子山正续禅寺齐名。遗址保存现状一般,2009年被公布为永仁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详细] |
![]() | 先锋营烈士陵园位于楚雄州永仁县城东先锋营山坡上,陵园1968年动工,1970年建成,总占地面积为26668平方米,其中烈士墓占地1437.7平方米。园中有纪念塔一座,为方柱锥形塔,四面刻有“为国牺牲永垂不朽”、“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等毛主席语录;此外还有烈士名录礼赞碑、八角亭、喷水池、牌坊等。先锋营烈士陵园系铁道兵第七师和永仁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在修筑成昆铁路中献身的指战员而修建。园内安息着50年代平叛剿匪,60年代修筑成昆铁路以及70年代在对越自卫作战中壮烈牺牲的124名烈士和为国殉职的29名同志。陵园保存现状一般,2009年被公布为永仁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