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36年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白子村一带(原六甲),与追敌孙渡纵队展开激战,歼敌400多人,赢得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北上抗日的宝贵时间,史称“六甲之战”。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率领下,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同年11月,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肖克等同志的率领下,坚决执行毛泽东的革命路线,实行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自湖南桑植出发,突破敌人的-,转战湘黔边境,徊旋乌蒙山中,甩开敌人,到达云南。1936年4月6日,红二、六军团胜利到达寻甸县城,次日继续西行,集结于柯渡、可郎一带,敌人企图从东、西、南三面包围红军,红军总指挥部识破敌人的阴谋,六师返回阻击,4月9日晨,在返回阻击……[详细] |
![]() | 易隆清真寺位于寻甸县塘子街道易隆社区易隆村中,始建于明中叶,清康熙年间重修,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光绪七年(1881)重建。清真寺坐西向东,建筑占地面积为845.4平方米。由朝真殿、门楼及左右厢房构成一个封闭四合院式格局。朝真殿为单檐歇山顶,抬梁式结构,青色瓦顶,有脊兽,三开间,通面阔13米,通进深10.4米,前出檐1.1米,有拱顶;明间有六道隔扇门,明间柱头雕有“二龙抢宝”雀替挂饰,明间高悬一匾“道原於天”,为清末抗法名将马维骐所题,檐下立有两通记事碑;厢房为三开间两层楼房,门楼为三开间两层楼房,门楼台阶前有一对石狮子,一只头部损毁。易隆清真寺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013年6月公布为……[详细] |
![]() | 大书米丹村陈氏宗祠位于寻甸县凤合镇集城村委会大书米丹村西,年代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2024年10月,大书米丹村陈氏宗祠被公布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石门道遗址寻甸段位于寻甸县塘子街道易隆社区易隆村东北关索岭上,始建于秦,一直沿用至清。五尺道为秦、汉、唐时期云南通往内地驿道中之一段,修筑时由于山高谷深,施工难度大,道路仅宽五尺,故称“五尺道”。东由马龙县入境,西入嵩明县境,后几经修复,现存为清代重修,路段长约500米,宽1.5—2米,由毛石铺筑,有部分路面保留有古代马帮留下的马蹄印数十个,是我国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013年6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大转湾水轮泵站位于寻甸县金源乡政府北面,年代为近现代。2020年3月,大转湾水轮泵站被公布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瓦房村土法炼铁炉位于寻甸县金源乡瓦房村委会瓦房村村南,年代为近现代。2020年3月,瓦房村土法炼铁炉被公布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乐朗村石拱桥位于寻甸县柯渡镇乐朗村委会乐朗村村北,年代为清。2020年3月,乐朗村石拱桥被公布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鸡街红军长征纪念亭位于寻甸县鸡街镇泽和村委会新村水库旁,年代为近现代。2020年3月,鸡街红军长征纪念亭被公布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嘎里山马氏古墓群位于寻甸县县城东面五公里嘎里山西坡中上部,年代为明清。2020年3月,嘎里山马氏古墓群被公布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七星军民团结大桥位于寻甸县七星镇七星村委会桥上村村东,年代为1972年。2020年3月,七星军民团结大桥被公布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金所红军烈士墓位于寻甸县金所街道办事处泽铁社区老渡河村村西,年代为1978年。2024年10月,金所红军烈士墓被公布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回辉村边纵标语位于寻甸县柯渡镇柯渡村委会回辉村中部马家祖宅正房后墙上,年代为1950年。2024年10月,回辉村边纵标语被公布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三家村大营盘山牛丛碑位于寻甸县功山镇棵松村委会棵松村村北,年代为民国三年(1914年)。2024年10月,三家村大营盘山牛丛碑被公布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雨布村和尚墓塔位于寻甸县仁德街道中桥社区雨布村圆通寺背后和尚山,年代为清道光七年(1827年)。2024年10月,雨布村和尚墓塔被公布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