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沛县旅游

沛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姚楼河普济桥为明代建,位于徐州市沛县龙固镇姚楼村。此地为沛县最西北部,东靠昭阳湖,属黄泛冲积平原的滨湖低平原,地表坦荡,河渠纵横,已形成较密的平原梯级河网。湖产丰富,煤矿发达,水陆交通方便。全镇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为主,兼种棉花、花生、油菜等。此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分,气候温和。气温和降水年际变化大,四季风向、风力变化很大。桥南是姚楼村,村民以务为主,交通便利。《沛志》载:“龙固西北六里边沟上有主普济桥,”通古济水,古沙河,位于姚楼林西,今苏鲁边界。明代就有普济寺和善济庵存在,桥以寺名,寺以桥兴。清光绪十二年,普济桥就曾经大规模重修过,并立碑记载。重修后的普济桥有三孔三……[详细]
  琉璃井为汉代所建,位于徐州市沛县沛城镇东风居委会。南靠东风路,西为图书馆,东为商店,北200米为居民房。此地为沛县中部,地形无山,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为典型的冲积平原形,地表坦荡,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土壤系淤土和两合土,适于机械化耕作。动植物种类繁多,物产丰富。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大豆等;交通通讯便利,水陆交通枢纽。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空气清新。春季天干多变,乍暖还寒。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光能和热能丰富,降水量较丰富。琉璃井,是沛县古井之一,亦是沛县古八景之一,它依托着“秦始皇凿井断龙脉”、“高祖返乡饮军马”、“李三娘微时挖井灌园”三个传说故事而流传至……[详细]
  泗水亭为汉高祖刘邦“试为吏”时的遗迹。乾隆版《沛县志》谓“汉高祖为泗水亭长,即此亭也”。《水经注》载:“县治南垞上,东岸有泗水亭”。《地道记》称“沛县泗水亭,亭有高祖碑,班固为文”。后屡毁屡修。清末再次被黄水冲毁。1983年,沛县人民政府重修泗水亭,亭中立碑,碑文仍用汉班固写的《泗水亭碑铭》:皇皇圣汉,兆自沛丰……。泗水亭碑记载了刘邦起义前在沛县的前半生经历,吸引了国内外诸多的汉学家纷而沓来至。泗水亭为当代所立,位于徐州市沛县沛城镇东关居委会。北距东风路约50米,东西是商店,南为居民住房。园内花草,树木茂盛,环境优美。此地为沛县中部,地形无山,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为典型的冲积平原形,地表坦荡,地……[详细]
  青墩寺小学旧址为清代光绪三十一年所建,位于徐州市沛县张寨镇李庙行政村刘庄自然村东北。此地位于沛县中南部,为典型的冲积平原形,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旧址青墩寺原名万福寺,经过历朝历代的翻建、完善,到了解放前,青墩寺已是庙宇庄严,古木参天,香客云集,蔚为大观。1905年,废科举,兴学堂,乡绅朱才全利用青墩寺闲置的庙舍办私塾,后规模渐大,名士汇集,学校声名列徐州八县之首,时有“江南燕子矶,江北青墩寺”之美誉,青墩寺小学声望日隆。青墩寺小学的辉煌不仅在于她是沛县近现代教育的翘楚,还是中国共产党沛县第一个特别支部的诞生地,是沛县革命斗争组织者和领导者的根据地。现存青墩寺小学遗址占地面积50余亩,为明、……[详细]
  鸳楼烈士陵园为建国后所建,位于徐州市沛县鹿楼镇鸳楼村东。此地为沛县西南部,属于苏北大平原,黄河冲积而成,地表坦荡,土壤沙质,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京杭大运河、大沙河纵贯南北,已形成较密的平原梯级河网,灌溉条件较好。电力资源充足,物产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捷,有大面积果园。此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春季天干多变,光能丰富,热量充裕,常年降水比较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沛县鸳楼烈士陵园始建于1967年,这里长眠着抗日战争时期英勇牺牲的72位先烈,1941年1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四旅十四团警卫连被日寇包围在张堤口村,因寡不敌众,在激战四小时后向外突……[详细]
  张李庄铁钟出土点为明代所立,位于徐州市沛县河口镇张李庄村。北紧靠崔孟乡村水泥路,西靠小李庄自然村,东南为村民居住点。此地为沛县西南边境,海拔较高,一马平川,属黄泛冲积微倾斜平原,地势自西向东逐渐倾斜,土质为沙碱地和淤沙混合土,土质肥沃,自然环境较优越,物产丰富,全乡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山芋、大豆、棉花、花生等。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空气清新。春季天干多变,乍暖还寒。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光能和热能丰富,降水量较丰富。该钟为铁质,在1979年春距地表3米发现,铸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高1.2米,底口直径0.8米,壁厚七厘米,重约400公斤,钮为蒲牢,上……[详细]
  大运河沛县段为元、明、清三朝所建,位于徐州市沛县龙固镇姚楼村,此地为沛县最西北部,东靠昭阳湖,属黄泛冲积平原的滨湖低平原,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元代改造大运河,明清两代开挖洳河和中河拓浚而成中运河,今大运河江苏境内部分,北起龙固镇后谷村,在沛县东部沿微山湖西岸向南,从五段镇七段村“七段闸”南500米出沛县入铜山县,沛县内流程60公里,最宽处5.2米,最窄处4.6米,最深处4.5米,最浅处3.5米,沿线于之相关文物点有泗水故道。元末,发南北大运河水运,对南四湖形成起了重大作用,沿运(泗水)湖泊初步形成。济宁南为孟阳湖(后称南阳湖),沛、滕之间为昭阳湖,再向南分为郗山、微山、吕孟、张庄4个小湖。明……[详细]
  三圣旨碑为明代所立,位于徐州市沛县沛城镇东郊孟新楼村。此地为沛县中部,地形无山,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为典型的冲积平原形,地表坦荡,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土壤系淤土和两合土,适于机械化耕作。动植物种类繁多,物产丰富。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大豆等;交通通讯便利,水陆交通枢纽。此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春季天干多变,光能丰富,热量充裕,常年降水比较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空气清新。一面农田,三面居民区。1957年春,在沛城东郊孟辛楼村出土了两块明代墓碑,即《石碣志铭》和《三圣旨碑》。沛县孟氏家族在徐州地区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