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成一厂老厂房位于大成一厂旧址的东端,刘国钧办公楼的北面,为单层工业厂房,坐东朝西,内框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用青砖砌筑,青砖留有模印阳文“★甸”等字样,房顶盖灰瓦。大成一厂的前身是刘国钧等人在1916年集资创办的大纶机器纺布厂。1916 年3 月,刘国钧与蒋盘发等人集资9 万元创办了大纶机器织布厂,新建工厂发展顺利,并于1919 年10 月重募资金,收购土地60 余亩,兴建了现大成一厂旧址的厂房,成立了新的大纶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卷土重来,日货大量倾销中国市场,国货纱布一蹶不振,大纶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亦是销路阻老厂滞,连年亏损,至1929 年时已难以维持……[详细] |
![]() | 道台府(将军楼)位于常州市区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东首,原县学街5-5(原13-1)号。2008年2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道台府最初为清顺治、康熙年间副都御使徐元珙宅邸。道光年间徐氏后裔为道台,并建造府第,故称道台府。后房屋易主,清末被售与清光绪浙江兵备道恽祖贻,民国年间其孙恽公樾(安庆知府恽毓龄之子)又将其售与蒋超雄。蒋曾任国民党浙江省军管区副司令兼浙东师管区司令,中将军衔,故又称将军楼。道台府为晚清建筑,硬山式砖木结构,主建筑坐北朝南,建在一条中轴线上,现存砖木结构清代建筑正屋三进及一些附属建筑。楼后(北向)曾建有大花园,种植名贵花木。徐元珙,字辑五,江苏武进人,清朝官吏……[详细] |
![]() | 清乾隆年间著名诗人黄仲则故居两当轩在常州市神仙观弄29—33号。现存建筑为黄仲则祖上所遗,是黄氏后裔分住的建于明清时期的建筑群。原占地约7亩,南临白云溪,东、北均以神仙观弄为界,西邻民居,为典型的江南民居建筑。黄仲则所居两当轩位于黄氏建筑群南首,为一封闭式四合院,其西厢房即诗人当年“沉酣经籍,融液子史,咳唾珠玉”的书斋两当轩。关于“两当轩”的出处有多种说法,提的较多的是《史通·隐晦篇》中“以两当一”,大致是说,有的文章言简意赅,如同用兵,可以一当百,有的文章思路不清,用词啰嗦,如“售铁钱者,以两当一”才卖得出去。不过常州文化名人羊牧之先生认为实则因黄仲则家贫,无书房,这西厢房既当书房,复当卧室……[详细] |
![]() | 刘氏宗祠位于天宁区老运河南岸的东下塘20号和22号,与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隔河相望,根据祠内梅桩石刻干支乙丑推算,宗祠建造年代应为清同治四年(1865),这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符合。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清军收复江南诸城,被战争破坏的江南百废待兴,刘氏宗祠在笫二年开始修复。刘氏大宗祠旧在常州府学前鸣珂巷,是清乾隆大学士刘於义以三百金买下宅地后改建,1860年太平天国军队占领常州时,刘氏宗祠被毁,1867年福建按察使刘翊宸在青果巷绣衣坊重建刘氏大宗祠。常州解放后,因青果巷拓宽,刘氏大宗祠才被拆去门屋,余屋为常州市公安局使用,东下塘20号刘氏宗祠实为西营刘氏分祠,今东下塘、青果巷、西瀛里刘姓人士仍多……[详细] |
![]() | 晋陵白氏宗祠,号仁荣堂,位于天宁区白家桥(政成桥)西南侧,天宁区红梅街道采菱村北端,它东临采菱河,北靠京杭大运河。1985年常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常文管(建)字第1号“关于建立市、区两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意见”中,郊区白康敏祠(即白氏宗祠)曾列为郊区文保单位,2006年6月15日,常州市规划局批准在原址修复晋陵白氏宗祠,占地面积775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2007年常州白氏族人在原址改建了晋陵白氏宗祠。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晋陵白氏宗祠原为明朝刑部尚书白昂专祠。白昂当年为朝廷剿匪平寇,治水功绩显赫,弘治皇帝为表彰其功绩而特建祠堂。白氏宗祠始建于明代……[详细] |
![]() | 逸仙中学旧址位于常州市天宁区中山路117 号常州市中山路小学校内。逸仙中学是1927 年由中共党员与国民党左派人士利用原阳湖县药王庙所创办的一所私立中学,办学目的在于保存革命力量和掩护党员活动。今存改建过的四方厅一座、房屋两进及残碑二通,占地面积302 平方米。四方厅现坐南朝北,单层三开间,硬山顶,面宽8.8 米,进深8 米,东、西、北三面立柱设廊,南侧出檐0.55 米,廊宽1 米,檐高3.5 米,现辟为“中山书画苑”。四方厅东侧有南、北两进建筑,现坐南朝北,单层三开间,硬山顶,有翻轩。北进建筑面宽9 米,进深6.6 米,脊高5.7 米,檐高3.6 米,南有走廊宽1.5 米;室内悬有清光绪十一……[详细] |
![]() | 舣舟亭、东坡洗砚池现位于天宁区东坡公园内。1964年4月17日,江苏省常州市人民委员会公布舣舟亭故址及东坡洗砚池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2月23日,常州市人民政府调整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舣舟亭古时不仅是常州人纪念苏东坡的地方,就连皇帝也为之题词、御书匾额。清朝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曾四次写下有关舣舟亭的诗(其中一次是给钱维城《舣舟亭》图的题诗),并给舣舟亭题书了“玉局风流”的匾额,以示对苏东坡的敬仰。自从乾隆为舣舟亭题诗书匾以后,舣舟亭遂又修葺一新。当年乾隆的诗都有御书碑刻,置园内的御碑亭内,今原碑犹在。志书有说乾隆二十二年(1757)将顾塘桥东坡洗砚池移置于舣舟亭的,如……[详细] |
![]() | 青龙桥位于天宁区郑陆镇焦溪老街,架于龙溪河最北端与舜河连接处,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因舜河最北端有江阴虞门桥(地名,属于江阴申港镇),故又名“虞门桥”。焦溪韵味独特,底蕴深厚。桥多、街多、弄堂多是焦溪的特点,有“六街、九桥、十八弄”之称。至今,焦溪古村落古朴典雅、风格各异的弄巷有十余处之多。青龙桥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花岗岩石质,桥全长19 米,二侧各有13 级台阶 ,桥堍、桥面二处宽分别为2.8 米和2.6 米,净跨6.6米,桥高4.7 米,矢高3.7 米。青龙桥为纵联分节并列砌法,单环洞桥,拱券外镶边,拱券上方两侧各有桥耳一对,桥栏中央两侧刻有繁体楷书“青龙桥”3 字,桥面中央龙门石为……[详细] |
![]() | 飞虹桥位于常州市东坡公园门口西首古运河与市河交汇处。桥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重修。时称水平桥,亦称西龙桥。每当夕阳西下,桥身像彩虹一般倒影水中,故民间俗称“飞虹桥”。飞虹桥条石拱圈、条石桥台,桥长38 米,宽5 米,单孔跨径11.9米。飞虹桥呈纵联分布并列式拱形石结构,桥梁以花岗岩条石为拱,有圈无眉,墙体以大小不一的青石叠砌,桥身的栏杆由金山石、护栏板由麻石凿成,制作工艺精巧。两面各间置方头素面望柱8 根,落坡处设抱鼓。桥两边居中栏石内外各以篆体刻“飞虹桥”三字,无联柱,桥两侧桥耳各一对。桥面由平行的麻石组成,中间有一甬道,麻石之间再铺以碎石。桥面两坡平缓无阶,中间有二道车辙,桥心无案,以……[详细] |
![]() | 广济桥位于常州市东坡公园御码头和半月岛之间的大运河上。俗名“西仓桥”。据光绪《武进阳湖县志》载,该桥始建于明代正统十二年(1447),由江南巡抚周忱倡建,距今已有560年历史。西仓是常州府武进县漕粮储存地,每年新粮离田、赋税上征,四乡农民纷纷来到此地完粮纳税。起先是一座木桥,方便南北乡民和客商往来,后称为交通要道,由于河阔行人较多,于是又改成三孔石拱桥。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由南京兵部尚书、应天巡抚王恕,常州知府孙仁倡议改建为三孔石拱桥,广济桥系纵联分节并列式镶边三孔连拱桥,原南北走向。1986年,因拓宽运河之故,该桥移建于此。移建后的广济桥为三孔石拱桥成东西走向,外形基本不变,桥面两侧……[详细] |
![]() | 孙慎行书法碑刻共两块,一块高2 米,宽1.3 米,原保存在贾家弄唐荆川“大儒祠”内,20 世纪80 年代因旧城改造搬迁,现位于常州市文物仓库内。另一块高4.4 米,宽1.25 米,原位于关帝庙内,现置于常州市区红梅公园南大门口。孙慎行(1565—1636年),字闻斯,号淇澳,又号玄晏子,常州武进人,是明末著名书法家、东林党人。其远祖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外祖父为明代著名的抗倭英雄、文学家、书法家唐顺之(即唐荆川)。孙慎行自幼受其外祖父影响,勤勉好学,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中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累官礼部右侍郎。精研理学,并讲学东林书院。天启元年(1621)任礼部尚书。后为当朝权……[详细] |
![]() | 屠元博纪念碑位于常州市天宁区省常中1、2号楼之间水池,为烛台形金山石石塔,高约3米,塔身为单尖柱状,四棱,每面均阴刻“屠元博先生之纪念塔”。纪念塔建于屠元博逝世之年,即民国八年(1919年)。1979年省常中于“科学馆”前重建,借以纪念屠元博建校的功绩。2007年省常中建校--时移至今址。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屠宽(1880-1918年),字元博,以字行,常州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屠寄之长子。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屠元博应家乡之邀,出任常州府中学堂监督(校长)。时年28岁,风华正茂。他到常州府中学堂走马上任,就认识到这是他开展秘密反清革命工作的好机会……[详细] |
![]() | 刘国钧办公楼位于大成一厂旧址的东端,与老厂房相连,办公楼在南,厂房在北,墙体用青砖砌筑,青砖留有模印阳文“★甸”等字样,房顶盖灰瓦。办公楼坐北朝南,砖木混合结构,主体二层,局部带阁楼,面阔9 间,宽32 米,进深9 米,两层檐口高7.4 米。东西两侧的两开间均为坡顶,坡顶南侧设有2 个老虎窗。北侧屋面亦设一老虎窗,用于观察后边厂房的活动。大成一厂的前身是刘国钧等人在1916年集资创办的大纶机器纺布厂。1916 年3 月,刘国钧与蒋盘发等人集资9 万元创办了大纶机器织布厂,新建工厂发展顺利,并于1919 年10 月重募资金,收购土地60 余亩,兴建了现大成一厂旧址的厂房,成立了新的大纶纺织股份有……[详细] |
![]() | 游击府大殿位于常州市天宁区罗汉路第二十四中校园内南首,紧邻洪亮吉纪念馆,为清康熙年间游击府署的大殿。大殿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占地约230平方米,面阔七间,宽20米,进深8.8米,飞檐高8.4米,三面走廊宽1.7米,檐高5.3米。由于文献散佚,常州地区在五代之前的兵制已不可知。据宋咸淳《毗陵志·武备》载:“沿江民兵增游击、忠卫二屯,郡守实节制之”。宋室南渡之后,江淮地区成为战略重地,常州所辖的江阴、靖江、孟河等均位于江边,成为江防的重点区域,因此常州郡守向朝廷请求加强防卫,增设游击。元明两朝,常州沿江傍湖皆置江防,无“游击”一职的记载。清代,据清康熙《常州府志·兵御》记载:“常郡北枕大江,而江……[详细] |
![]() | 域城巷古井位于常州市天宁区延陵中路与红梅路交叉处的天宁寺西侧绿化带内,1956年拆除常州古城墙时发现叠压于城墙墙基之下,发现地点为域城巷,因而得名域城巷古井。古井的井栏由上下两个井栏圈组成。下井栏为麻石质,平面呈圆形,内径0.37米,高0.52米,上井栏平面呈八角形,青石质,直径约0.37米。井圈有使用的磨痕。1956年,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常州将东门的城墙拆除,在拆除东门域城北侧城墙时,古井被发现。因为城墙的始筑年代为明洪武初年,由此推测,古井为元代遗存。发现时,井深3米,用平砖圈砌井身,后一直被当地居民使用。1995年因建天宁公交回车场,古井地下部分加盖保护,上面的井栏移至沿河绿化带内。20……[详细] |
![]() | 明清医学祀典记、医学碑记石刻共两块,分别嵌砌于常州市区青果巷中段南侧先医祠大门两侧。先医祠为常州唯一一座医学方面的专祠,祭祀伏羲、神农及历代名医,明洪武五年(1372)建于德寿坊,成化十三年(1477)移建于文明坊内(即今址)。《重修医学祀典记》碑,高1.8 米,宽0.7 米,刻于清顺治五年(1648)。《重修常州府医学碑记》碑,高2.1 米,宽0.8 米,明崇祯管绍宁撰文,刻于崇祯四年(1631),记述常州府医学及祭祀等活动。管绍宁(1583—1645),字幼承,一字谧如,号诚斋,江苏武进人。明崇祯元年(1628)探花,授翰林院编修。管绍宁官至南明礼部侍郎,以正直见称。1964 年4 月17……[详细] |
![]() | 三元桥位于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老街,龙溪河老街区段最南端,横跨南街与南下塘之间的龙溪河上,是一座东西走向单孔石拱桥。三元桥又称张小娘桥,据说清朝初年,南下塘承姓是乡里大族,很富有,他家有一女嫁于上塘毛家园毛家,母亲探望女儿,女儿回家省亲,常因绕道而止步,为母女便于往返相聚,承家于七间头前独资架木桥一座,取名张小娘桥。据地方志记载,现存三元桥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当时焦溪已是繁荣之地,为适应当时商贸发展,有人建议将小娘桥南移,乡党耆老请在京任职的焦溪人奚日宗(清乾隆三十一年进士,曾任湖南衡山知县,焦溪中街至今还较完好地保留着“进士厅”)对桥址桥名作出裁决,当时因交通困难,久候无消息,……[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