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崖山祠,是纪念南宋杨太后及其君臣的地方。厓山祠共有牌坊、慈元殿、三忠祠、正气亭、义士祠、诗碑廊、望崖亭等11座建筑物,占地面积达7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厓山祠庙建筑群,记录了宋朝君臣忠心保国的浩然正气,500多年来,众多的大臣官宦来此瞻仰圣贤和缅怀忠烈,吸引了文人雅士来此访史凭吊和直抒胸臆。崖山祠北靠崖山,南眺崖门,依山而建。占地1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正门牌坊上崖山祠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陈白沙用茅龙笔书写的,祠内设有崖山史迹陈列馆、慈元庙、三忠祠、义士祠、杨太后寝宫、白鹇亭、望崖楼等十六处建筑,祠、庙为宫殿式构筑,朱墙、黄琉璃瓦、歇山顶,富丽堂皇。祠内绿……[详细] |
![]() | 新会凌云塔,又名熊子塔、龙子塔,民间俗称熊(音“泥”)子塔,位于广东省新会会城镇历史名人梁启超的故居茶坑村的凤山(又名子山)之顶。是新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著名的新会小鸟天堂游览,偶尔回首,可见“远远地一座塔人耸在山坡上,许多绿树拥抱着它。在这附近很少有那样的塔”(巴金:《鸟的天堂》)。塔的所在地乃历史名人梁启超的故乡——茶坑村。那山叫凤山,塔叫熊子塔。“熊”(读泥)是“熊”字下面四点少了一点,系新会特有的一个字。据《新会县志》记载:“熊子山在城南二十里,又有鼠熊、马熊、东熊、长熊诸山。山凡五,各有三足,故云熊。”熊子山下,河流纵横,潭江和西江支流在此汇入银洲湖,故亦称熊海。熊子塔又名凌云塔,……[详细] |
![]() | 慈元庙遗址,原称“慈元庙旧址”,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崖山祠。明代遗址。南宋末年,南宋王朝逃亡至新会崖山,建行朝草市,奉杨太后于慈元殿,宋元崖门海战后南宋灭亡。明代邑人先后兴建大忠祠、慈元庙、忠义坛(祠)等祭祀宋室君臣,历代多次维修、扩建。1943年日军侵华时被毁后,遗址上遍布柱础、石柱、地基等建筑构件,还有多座明清古碑。1959年以后县政府在遗址上重修,至1989年重建有慈元庙、全节庙、大忠祠、诗碑廊、后寝宫、望崖楼等建筑,合称崖山祠。该遗址是宋末崖山行朝草市的地方,见证宋元更替的历史,历代建庙祭祀纪念,具有重要文物价值,为新会历代著名文物古迹。1979年新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详细] |
![]() | 宋宗室亲臣赵公祠(耿光堂)坐落在新会古井镇霞路村,是一座建于明末清初,具有皇族风范的典型的岭南厅堂式建筑,建成起,逾360多年历史。耿光堂占地面积约3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76平方米,原为四进三天井,现存三进两天井,梁架及石构件雕刻工艺精湛,是现今保存得较为完好,是一座颇具特色的典型岭南厅堂式古祠堂建筑。耿光堂正门前的阶梯两边有圆形抱鼓石,大门口有方形门墩石,花岗岩门匾上刻有“宋宗室亲臣赵公祠”八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大门两边的墙壁上还绘有七幅色彩斑斓的瓷彩壁画,其中的双龙戏水图,画工精细,栩栩如生,大有呼之欲出之势。耿光堂后座,正面供奉祖宗,两侧悬挂宋朝历代皇帝肖像,末代皇帝是赵昺。1279……[详细] |
![]() | 慧龙寺遗址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司前镇昆仑村凤岗里的一处土墩上,具体位置在凤岗村东面的一处山岗,三面环水。慧龙寺原称月华寺,始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年),唐宪宗曾赐“月华寺”匾额。宋景祐年间(1034\~1038年),僧行宣重兴,后坐化于此,因而被称作“慧龙寺”。元至正年间(1335\~1340年),僧慧济重修。慧龙寺曾是新会第二大寺院,毁于20世纪60年代。慧龙寺遗址宽65.9米,深96.2米,分布面积约6300平方米。遍布砂岩佛像、石柱、莲花柱础、石碑、瓷片及地基等寺庙遗存物。遗址中最为显眼的是两棵高大的菩提树,据说是一位翰林从印度带回树苗种下的,已经100多岁,是国家二级古树名……[详细] |
![]() | 慈元庙碑刻,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崖山祠。刻于明、清时期,记述南宋覆灭经过和历代重修的历史、赞颂宋末民族英雄,现供人参观。古碑共有12块,分别有明湛若水撰的“修复崖山慈元殿大忠祠记碑”、明成化罗伦撰的“大忠祠记碑”、明嘉靖的“重修崖山全节庙大忠祠碑”、明弘治张诩撰的“全节庙碑”、明弘治陈献章撰的“慈元庙碑”、明嘉靖杨以诚书的“正气歌碑”、清光绪的“重修慈元庙碑”、明区大相撰的“崖山览古诗碑”、“题全节庙大忠祠诗碑”、明鲁能撰的“白沙先生付麟诗碑”、明万历的“时万历戊申岁孟谷旦立诗碑”、明嘉靖何廷仁撰的“重修崖山大忠全节二祠碑”等。其中有明代陈献章所撰的《慈元庙碑》最著名,书法艺术价……[详细] |
![]() | 奇石遗址,又称“奇石”、“宋帝昺与陆秀夫殉国遗址”,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海军基地。南宋末年,宋元崖门海战中宋军失败,祥兴帝赵昺与丞相陆秀夫在崖海边奇石附近跳船投海殉国,元将张弘范书“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刻于其中一块巨石,成为宋元崖门海战的标志物。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御史徐瑁命人铲去奇石上的刻字,但因意见不一未能重新刻字。1956年建军港疏浚航道时炸毁了这块奇石。1962年,著名诗人田汉游崖门,书“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镌刻于旁边的另一巨石上,即现存的奇石。这块奇石占地面积52平方米,突出海面约9米,西壁刻“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等直书三行13字,落款为……[详细] |
![]() | 新会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北门社区黄云山。建于1960年,纪念新会在革命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驱。1984年重建,2003年重修,每年政府及部门单位在此举行纪念活动。碑身用砖砌筑,外墙批石米,方塔型,高16米,顶部莲花瓣雕饰,颈部雕白色葵花纹。正面上部直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金色大字。碑座为正方形,边长4.36米。碑座正面嵌云石碑,横2.65米,纵0.73米,直书阴刻一千余字的小楷碑文。碑文概要记述了自1924年中共新会支部成立至1949年新会全境解放期间,新会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的光辉业绩。碑的周围有纪念碑广场,占地1054平方米。南面有50多米的阶梯直通山脚,加装路灯,……[详细] |
![]() | 霞路百岁坊,又称“百岁流芳石牌坊”,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霞路村东联里。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以旌表乡贤赵源进(宗籍)百寿。坐西向东,以花岗岩石构筑,三间四柱三楼仿楼阁式,通面阔8米,通高6米。三楼均为石雕鰲吻檐石顶,正楼中央饰以火焰宝珠顶。各柱为方形切角状,柱垫为方形台基,下部均为抱鼓石支撑。正面明间坊额阳刻“圣旨”及“百岁流芳”等字,次间横额刻有“东方进颂”、“南极增辉”等字。背面明间坊额刻“恩荣”及“升平人瑞”等字,次间横额刻“霞山寿巩”、“天水源长”等字。赵宗籍(1815-1909),是古井镇霞路人,字源进,生于清朝嘉庆二十年(1815),卒于清朝宣统元年(1909)。……[详细] |
![]() | 宏文社学,又称“奎阁”,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茶坑村。建于清代。坐西北向东南,通面阔7.2米,通进深7.7米,建筑占地面积55平方米,三层,通高13.3米。砖木结构,歇山顶,筒板瓦屋面,青砖墙身。阁身首层外侧设廊,四根圆石柱承托飞檐。阁身面阔5.08米,深5.8米。首层正门石匾额阴刻“宏文社学”四个篆字,两侧石楹联为“党痒塾序式于古;智水仁山在此堂”。二层外墙石匾镌刻“奎阁”二字。三层正面外墙有圆形窗。首层高4.1米,地面铺阶砖,木楼梯。二层高2米,木地板楼面。三层地面铺大阶砖。梁启超少年时代曾在此读书,接受爷爷的教导,奎阁上 书-法皆为梁启超手迹。宏文社学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文昌阁,是著……[详细] |
![]() | 杨太后陵,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永安里。葬于宋末,为杨太后的陵墓。杨太后(1244-2279),名巨良,宋度宗的皇妃、宋端宗的生母,宋端宗即时尊为皇太后,被后世誉为国母。南宋行朝在新会崖山建行朝草市、行宫30间,杨太后在慈元殿主持政事。宋元崖门决战中宋朝灭亡,杨太后赴海殉国,太傅张世杰仓促之间将其葬此。坐西北向东南,宽7.98米,深11.9米,占地面积74平方米。享堂为圆形,直径6.9米。坟头以鸭屎石雕刻,六角形,高0.6米,宽1.2米,形如竹笠。二级拜台,直角踢靴,护墙和山手以蚝壳夯土砌筑,高0.8米。1986年重修时墓面铺混凝土。杨太后陵是宋元崖门史迹的重要文物,是新会现存身份……[详细] |
![]() | 白石塔,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圭峰山玉台寺内。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被日伪军拆毁,1956年修复。塔东南向,平面六角,为七层仿木结构楼阁式石塔,以白色汉白玉雕造,中间空心,通高5.84米。塔基须弥座施仰覆莲瓣,基周4.6米,六面分雕龙、凤、熊、象、狮、独角兽、麒麟等动物图案。第一层塔身每面设有海棠瓣形大门一个,门楣上施仿木构额枋,刻有仰莲式图案。塔檐刻有莲花纹滴水,瓦当上刻有类似海棠花图案花纹。第二至七层,形制结构与第一层相同,逐层递减,每面均设券门,层层出檐。塔顶端施仰覆莲两层,承托九级相轮与长尖形葫芦刹。该塔用材考究,精雕细刻,造形装饰优美,记载详实,具有重要文物……[详细] |
![]() | 仙涌寺碑刻,即“仙涌寺地藏院碑”,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罗坑镇罗坑医院仙涌寺遗址。仙涌寺始建于唐咸通十二年(871),僧法迎建,宋庆历年间重修,明成化十五年(1479)僧真光重建,毁于20世纪50年代,仅存此碑。北宋庆历年间重修该寺地藏院时刻下《仙涌山地藏院碑记》,现立于仙涌寺遗址,建有碑亭保护。碑高1.95米,宽1.05米,厚18厘米,碑面面积2平方米。正面碑额刻篆书“仙涌山地藏院碑记”,正文为楷书,约900多字,记录重修仙涌寺内的地藏院经过。背面碑额刻“开山主持先师迎大德用衣钵钱壹百贯文求记并置石”,正文刻各捐款人芳名及数量。该碑是研究佛教在新会发展和当时经济、姓氏分布的重要文物,具有重要……[详细] |
![]() | 陈献章墓 原在圭峰山天子地,明正德辛巳年(1521年)十一月十二日改葬于新会市杜阮镇席帽峰下鸭嘴丘。墓地纵深16.8米、宽13米,裙墙作太师椅状,墓面全用三合土夯成,墓 上修成馒头状坟堆,高1.3米、直径1.8米。正面出一券门,嵌楷书阴刻墓碑一方,碑文直书三行,左起“明正德辛已仲冬庚申”、“翰林检讨白沙陈先生墓”、“孝子景云泣血立石”。墓手修望柱宝珠顶,墓面逐级降低,分三级,两侧有台阶,设拜台。1994年重修。陈献章(1428~1500年),字公甫,号石斋,世称白沙先生。明代著名学者,理学家。万历十三年(1585年)诏从祀于孔庙,成为岭南入祀孔庙的第一人。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详细] |
![]() | 松山炮楼,即“新鹤人民抗日游击大队部旧址”,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司前镇白庙村松山里。炮楼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由村民梁世荣等兴建。1944年中共新鹤县委组建的人民武装——新鹤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在此成立,1945年在炮楼上抗击日伪军的进攻,安全撤退。1994年维修,现已空置。炮楼坐西向东,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55.8平方米,通高13米。楼身三层,每层四周均设铁窗及枪眼,墙身弹痕累累。挑台为平台式露台,四面有栏板,四角有半圆形碉角台。楼顶中间为小楼梯屋,平顶。楼内为水泥楼板,木楼梯上落。该炮楼是新会革命历史重要纪念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1979年新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坐落于新会一中校园东侧的新会书院有着近百年的历史,记录着新会的文化脉络,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新会书院又名“阖邑书院”,是新会阖邑族群于民国初年筹建的合族祠堂。走进书院可以看到,书院的建筑风格是中西合璧,而且雕塑工艺十分精致,据说,其建筑规模之大,做工之精细,为当时全县建筑之冠。新会书院的装饰图案寓意吉庆,有历史人物、祥禽瑞兽、花卉果木、器物组合、几何纹饰等,题材取自普通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戏曲、风俗民情等,其中多以“独占鳌头”“连年有余”“鱼跃龙门”“双蝠捧寿”等吉祥图案为主。整座建筑外表宏伟壮观,细部则精雕细琢、装饰华丽,带有明显的晚清岭南建筑遗风。……[详细] |
![]() | 阖邑书院 位于新会市会城惠民西路。建于民国9年(1920年),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头门面宽五间,有木雕、砖雕和灰雕,装饰华丽。中殿前有月台,华板望柱雕饰简洁。第三进与第二进中殿相同,皆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悬山顶,高14米,梁架、驼峰、斗栱等木构件皆雕刻。顶部全用绿色琉璃瓦,石湾陶塑琉璃脊饰,灰雕精美。两旁为耳室厢房,一座座连接后排,也是画栋雕梁,扇门尽雕饰。厢房用作课堂,后楼前有亭台花园,原竖有明代成化年间陈白沙书的《游心楼》碑,现存新会博物馆。该楼毁于清初,故址建成书院后楼。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明 新会 司谏牌坊 位于新会市荷塘镇南村。坐北向南,建于明正德辛巳年(1521年),为纪念正德辛巳科进士余经第而建。四柱三间三楼悬山顶石牌坊。面宽10米、高8米。柱八角形,明间柱径0.65米,次间柱径0.5米。柱的前后皆设支撑石,已废。楼檐下重叠斗栱出昂,瓦当滴水皆刻莲纹,脊饰较粗扩,檐角起翘。牌坊全用青石雕筑,庄重美观。枋额刻“司谏”二大字,额板下方横书“正德辛巳科进士余径第”,左壁撰建坊记文,右壁刻:“广东布政司史梁柱等立”。背面额板刻:“大行”二字,四面用龙凤纹装饰,刻工精细。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炼丹井,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南宁社区朱紫路。建于北宋。传为宋代会城道人李之先开凿,用于炼丹制药,清同治九年(1870)、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年(1921)年维修。1990年会城镇人民政府再次重修,在井四周铺条石,加立铁栏杆。1991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立保护标志,加以保护。井口以长石筑成方形,边长1.03米,井深4.5米。井口石刻有“炼丹井”、“同治九年重修”、“民国十年重修”等字。该井水质极佳,是发豆芽、酿酒之甘泉。该井年代久远,史料详实,保存较好,具有重要文物价值。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文炳阁,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文楼村三堂里。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为吴氏宗祠的附属建筑。1979年曾遭雷击残损,1985年乡亲捐资维修。为仿楼阁式砖塔,坐南向北,平面八角,七层,通高31.6米。青砖砌墙身,塔腔为壁内折上式,内设螺旋式楼梯通顶层。门口石匾阴刻“文炳阁”三字,两侧石联为:“文章光壁府;炳蔚耀星垣”。塔顶为攒尖式,葫芦塔刹。每层均有飞檐,各层各面墙身设长方形绿色琉璃格窗。该塔是新会现存较高的古塔之一,是地方代表性建筑,具有重要文物价值。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