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和平县旅游

和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中共和平县第一个支部旧址位于和平县热水镇中兴村罗氏祠堂。1934年夏,罗响(方华)、张觉青在热水创办了东华小学,该校就设在罗氏祠堂内,罗响任校长,张觉青任教导主任,聘请罗镜清、王守中等先进青年为教员。1938年初,中共广东省委派遣麦任(麦文,东莞人)到东江上游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同年5月,麦任在老隆经黄用舒(建党对象)介绍认识了罗响,并与罗响同赴和平热水,对罗响、张觉青进行深入考察。麦任深感罗、张已经成熟,决定先发展罗响入党,再由罗响发展张觉青入党。罗响、张觉青入党后,又发展了叶镜芬入党,并于1938年6月成立了中共和平县党小组,罗响任小组长,上属中共龙川支部领导。1938年6月至8月,党小组先……[详细]
  方华故居位于和平县热水镇中兴村上楼自然村。方华(1912~1999),原名罗响,和平县热水镇中兴村人。1932年参加革命,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曾与张觉青等人一起创办热水东华小学,开办农民夜校,组织农-动,成为九连地区革命领导人之一。1938年8月,和平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方华任支部书记;1939年2月,方华任中共和平县工作委员会书记;5月,任中共和平县委员会书记;9月,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10月,调中共龙川中心县委工作。1945年,在延安参加“七大”会议后,曾任中共抚顺市委-部长、安东市总工会主席等职。建国后,历任中共湛江市委书记兼市长、茂名石油总公司……[详细]
  曾源故居位于和平县大坝镇鹅塘村。曾源(1917~2008),原名曾镜湖,和平县大坝镇人。1938年10月在中山大学入党。早年,曾任中共和平县委书记,东江纵队第六、第七支队政委,护航大队政委兼惠东县委书记,大亚湾人民抗日自卫总队政委。1945年9月任东纵主力第三支队政委,率部挺进九连山开辟游击根据地。1946年6月,随东纵北撤山东烟台。1949年9月南下,任两广纵队第三、第四团政委,独立师政委。建国后,历任顺德县委第一书记、高雷军分区政委、粤西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湛江市委第二书记、中共茂名市委书记兼市长等职。文革-期间,曾受到不公正待遇。1972年6月恢复工作,任中共茂名市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1……[详细]
  大丘面墓群位于和平县彭寨大丘面山上。自1984年至1989年,发掘南朝墓12座,唐墓1座。 南朝墓有两种形制,一种是长方形单券顶砖室墓,有两座,墓底铺砖“人”字纹。分前室和后室,后室比前室高18厘米,两室之间有三级台阶,后壁设方形壁龛。封门砖侧放叠砌。墓砖侧面拍印方格纹、钱纹和鱼纹。五号墓封门中发现1个长方形图案砖,平面拍印6个连续规则的“王”字和“匣”形纹,侧面拍印双鱼纹。十三号墓出土大量拍印有“建元四年”的反文纪年砖。“建元四年”是南朝齐高帝年号(482年)。另一种是长方形单券顶砖室墓,有10座。不分室,无壁龛,墓底铺“人”字砖。墓砖拍印方格纹,钱纹和菱格纹。出土器物97件,有青瓷碗、杯、……[详细]
  和平人民义勇队交通站旧址位于和平县东水镇梅花村增洞自然村。1947年,林镜秋率领的和平人民义勇队在东水镇内坚持斗争,以伍氏宗祠为交通站,传送情报,传递革命信息等。当地人民积极配合义勇队,有的甚至协助提供情报、传送情报,给义勇队很大的帮助。1947年5月,曾志云、林镜秋、陈实棠率部队频频出击,战绩辉煌。23日,部队袭击彭寨-所和乡公所,活捉了乡长、自卫队长,缴获-20余支,破仓分粮2000多担。24日,该部又袭击东水-所,巡官刘进起义。接着,又挥师林寨,俘获林寨乡长等7人,缴获长-共9支,开仓分粮200余担。30日,部队进入公白乡,联防队闻风而逃。此后,该部进入河西,协助原河源县的三河、上莞、船……[详细]
  连和县人民政府旧址位于和平县青州镇山塘村。1947年3月中旬,中共九连工委严尚民、魏南金、钟俊贤从香港到九连地区传达香港分局关于形势任务和恢复武装斗争的指示后,部队战斗力不断增强,解放区、游击区不断扩大。和西、和东县委按九连工委关于抓紧建立人民政权的指示,建立了一批乡、村人民政权。1949年1月1日,连和县人民政府在青州山塘成立。上属九连地委领导,下辖和西地区及连平忠信、上坪、大湖及惠化等乡镇。县长骆维强,副县长邓基、黄志猷,秘书徐梓材,财政科长叶吉祥,民政科长罗宝萱,文教科长曾宪章,军事科长赖书德。政府办公地点设在刘氏祠堂内,至和平县城解放,才搬迁至和平县政府现办公所在地。该旧址是当地刘姓祠……[详细]
  和东行政委员会旧址位于和平县古寨镇河东村嶂下。1947年3月中旬,九连工委领导严尚民、魏南金、钟俊贤从香港来到九连地区,组织恢复武装斗争。1948年,按照九连工委关于抓紧建立人民政权的指示,建立了一批乡、村人民政权。同年,和东县行政委员会在古寨嶂下成立,主席林镜秋,上属九连工委领导,下辖和东及川北地区。委员会成立后,对支援部队及发动群众参与革命活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房屋建于清代,坐南向北。占地面积245平方米,总面宽六间17米,总深三进13.5米。土木砖瓦结构,硬山顶,灰瓦面,垒瓦为脊,石灰夯筑墙脚,泥砖墙,青砖铺地。三进六间布局,东侧加砌一间伸手廊。正面一排二门,木门框,正门在西边,……[详细]
  中共九连工委旧址位于和平县青州镇永丰村朝科自然村。1947年3月,中共中央香港分局为了统一整个九连山地区党的领导,决定撤消后东特委及中共九连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中共九连地区工作委员会(简称九连工委),严尚民任书记。九连工委所在地就设在青州赖屋。九连工委成立后,即召开了第一次扩大会议,明确提出了“反三征(征兵、征粮、征税)、破仓分粮、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在九连工委的领导下,和西、和东地方党组织配合“粤赣边人民义勇队”,开展了大规模的反三征,发动群众破仓分粮,减租减息,镇压-地主、恶霸运动,声热浩大,威震四乡。几个月时间内,连克彭寨、东水、林寨和公白等地国民党乡公所、-所,打击了三河、上……[详细]
  聚史乡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和平县彭寨镇聚史村聚史小学南边的和尚山上。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聚史地区共有11位革命烈士牺牲。为了告慰烈士英灵,弘扬革命传统,建国初期中共聚史乡党支部、聚史乡政府,在聚史小学右侧和尚山上,修筑了“聚史革命烈士纪念碑”。原和东区委书记梁锡祥,为革命烈士纪念碑撰写碑文。该纪念碑始建于1984年,1986年12月重修并扩建。砖石砌筑,表面批搪石米,三级方塔形,底边1.5米,高5米,北面阴刻“聚史乡革命烈士纪念碑”,南面阴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落款是“中共聚史乡党支部、聚史乡人民政府”。北面二级塔身中嵌花岗岩石碑刻,镌刻纪念碑序。南面碑刻镌刻烈士芳名,依次是:黄树端、梁……[详细]
  冬天腊山摩崖石刻位于和平县上陵镇岑江村与中洞村交界处冬天腊山半山腰石壁,1982年发现。石刻高1.2米、宽0.8米。阴刻竖书隶体。入石深0.01米,字径0.08米。文曰:“惠州卫指挥任道远,奉命征岑剿灭之。复屯兵善后四载,一方悉定。万历十九年岁次辛卯孟春谷旦记。”明正德年间,粤赣边境农民起义军池仲容在九连山的曲潭自称“金龙霸王”,明王朝派王守仁统调四省官兵征剿而灭之,但其余部李鉴、江月照等仍在上陵岑岗集结,揭杆起义。官兵多次派兵征剿却屡剿屡败,先后持续五十多年,讫无成功。后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再次派兵“征剿”,李鉴兵败。于是惠州卫指挥任道远在岑江村南的冬天腊山路边镌刻了这题纪功石刻,以……[详细]
  进士牌坊 位于和平县下车镇兴隆管理区中心围屋。乾隆七年(1742年)徐廷芳建。坊坐北向南。花岗岩石构筑,四柱三门三楼,通面宽6米、高7.5米。中门二层石匾横刻正楷“进士”大字,右边竖刻小楷“乾隆七年壬戍岁会试”,左边竖刻“中试柒拾贰名进士徐廷芳立”。三层石匾竖写阳刻正楷“恩荣”二字。青砖砌筑叠涩出檐,青瓦盖庑殿顶。 徐廷芳,和平县中心围人,乾隆七年中壬戌科进士,历任肇庆、南雄教授,陕西扶风县知县。其孙徐廷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中第196名进士。曾孙徐旭曾,嘉庆四年(1799年)中第67名进士。一门三进士。 1986年和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热水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热水镇镇府背后的山岗上。1963年,热水人民公社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热水籍革命烈士,建立了该纪念碑。该纪念碑是方塔形,砖石砌筑,表面批搪石灰,尖顶,边长1.84米,高9米,2米高处灰塑腰檐,檐下四面嵌花岗岩石碑刻,南面碑刻镌刻纪念碑志,西面镌刻烈士芳名,东、北两面无字。檐上四面浮塑“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四周砌有八角形栏杆。2010年1月,被和平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杨村坳遗址位于和平县大坝镇岭下村背后山岗,又名石林坪。属周代遗存。1983年发现。可分两期。第一期有陶器罐、钵,纹饰有夔纹、细方格纹、弦纹、篦点纹。有原始瓷豆、鼎,鼎有双耳,圆柱形足,内外施黄釉,腹、底印细方格纹,底部还见一组刻划符号,是少见之器。第二期有陶器瓮、罐,饰米字纹。原始瓷器瓿、盅、盂、三足盒等。还有青铜器斧、镞。可能是墓葬遗存。1986年和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卢屋嘴遗址位于和平县附城新社村一座较平缓的山岗。考古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后段。1985年发现。遗址面积5000平方米。1986年试掘。文化层厚0.35米~0.45米,含红烧土块、炭屑。出土陶器有釜、罐、豆等,纹饰多见几何印纹,以曲折纹为主,其次是方格纹、长方格纹、叶脉纹、梯格纹、篮纹、重圈纹等。石器有梯形锛、有肩锛、凿、镞、砺石等。1986年和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羊公寨遗址位于和平县大坝镇高发村东北面山岗上。年代为商周至汉。1983年发现。面积约3000平方米。陶器有凹底罐、圈足罐、瓮、豆,还有原始瓷豆,纹饰有方格纹、篦点纹、云雷纹、夔纹、水波纹、米字纹、方格戳印纹等。石器有锛、镞。青铜器有斧。遗物丰富,所属的年代跨度较大,是一处较重要的遗存。1986年和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浰源镇有和平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浰源水口九公庙(明代建筑物)。和平县八境之一“李田仙岩”,还有白氏宗祠、文峰塔、陈万大将纪念亭、九连山主峰“风吹蝴蝶”、“千担坝”陈迹、农民起义领袖池仲容遗址以及浰源境内的九庵十三庙等多处历史古迹景点有待开发。2017年新挖掘出粤赣古道浰源段,长约15公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