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庆市 > 江津区旅游

江津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陈独秀旧居位于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办事处石墙村,距江津城区15公里。陈独秀旧居于2000年被列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2月被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旧居始建于清代同治三年(1864),原为清乾隆年间进士杨鲁丞的古宅,1939年5月,陈独秀寓居于此宅的东厢房。陈独秀旧居,为四合院布局,座南朝北,土、石、木结构,占地7亩,面积3300平方米。当年,陈独秀和夫人潘兰珍居住的三间东厢房由南至北,为卧室、客堂、书房。陈独秀旧居具有典型的清代民居风格,是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陈独秀居住地。陈独秀寓居于此后,深居简出,潜心著述、清苦自持,不为国民党政府利诱,忍受清贫生活煎熬,直至1942年5月2……[详细]
  位于四面山景区双凤场的会龙庄是重庆最大的碉楼,有“西南第一庄”之称。会龙庄坐西朝北,整个庄园占地面积约为2.1万平方米,现存一大一小两碉楼、16座院落和18口天井,1084扇门,共有202个屋舍错落有致的镶嵌其中。满园亭台楼阁曾经全是雕梁画柱、绘彩描金,整个庄园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华贵典雅、森严威凛。碉楼,是一种用于防守和瞭望的建筑。放眼巴渝大地,江津会龙庄碉楼在百余年前算得上是重庆的高层建筑,其建筑水平至今都令专家拍案叫绝。黄色的碉楼是会龙庄最醒目的建筑,其有5层共计38米高,为全土木结构,墙体厚度达半米以上,是目前重庆保存下来的最高的碉楼。庄园由王氏家族从嘉庆七年开修,到民国七年完工,共经……[详细]
  在重庆江津西面,有一座被人们称为津西明珠的古镇——石蟆镇。古镇西北侧有一座至今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庙宇——清源宫。根据《石蟆乡志》和碑文记载,清源宫始建于明代正德五年(1510年),继建于清代嘉庆18年(1813年)培修于清代道光元年(1821年)。始建距今已有500年历史。清源宫座北向南,占地8000多平方米,系传统建筑,风格独特,呈复合院布局。整个庙宇的两边有10米高的风火墙相隔。抬梁式砖木石结构,镂刻浮雕,工艺精湛,飞檐翘角,青砖绿瓦,板石铺地,三殿一院,加戏楼。两边对称式的男女宾楼分左右对峙。前正后三殿共有32根大圆石柱支撑,颇具明清特色,庙宇周围古树参天一遍绿荫宜人。景区地址:重庆市工津……[详细]
  双峰寺位于中山镇南15公里外的双峰村,原名景德寺,后因背靠插旗山上的双峰而更名。据寺内碑刻记载,该寺曾在太合场开办“书院头”学校一所,在寺庙方圆数十里范围内置有大量庙产。鼎盛时期单武僧就达五百人,古以来就有“上有双峰(寺)下有朱杨(寺)”之说,是贵州习水、四川合江、重庆江津、綦江等临近地区现今少有的保存完好的复式四合院禅宗大寺庙。据保存至今的清代碑刻记载,该寺大约建于唐末,在明代和清康熙、道光年间相继维修,但具体始建于何朝何代,至今未予科学考证,不得而知。目前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占地约6500平方米,上百间房屋,其中住有居民约90间房屋,寺庙建筑约3500平方米,主体建筑属土木穿逗结构,小青瓦顶。……[详细]
  灰千岩崖画位于江津市四面山镇洪洞村东,时代为汉以前。四面山具有悠久的人类历史文化遗迹,敦煌有莫高窟,重庆有大足石刻等古代石刻艺术鼎盛时期的杰作,在四面山,虽无这些石刻艺术的巅峰杰作,却有一块历史文化价值丝毫不逊于这些石刻杰作的灰千岩摩崖壁画。灰千岩摩崖壁画的产生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它是原始巴人劳动、生活和文化的结晶,不但填补了巴渝地区摩岩壁画的空白,还把重庆原始巴人的历史及巴蜀文化上溯了一千多年,是南方罕见的具有北方草原体系的刻制岩画,改写了过去南方无刻制岩画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这幅凝聚着原始巴人智慧与勇气的壁画,不但填补了巴渝地区摩岩壁画的空白,而且成画时间大大……[详细]
  聚奎书院,位于重庆江津区白沙镇黑石山,是重庆市保存最完整的的书院园林建筑,始建于光绪六年(1880)。正中为讲学厅,后为孔子堂,两侧为学生自习室,周围为教师住所。教学除授“四书”、“五经”、《春秋三传》、《孝经》外,还课以《汉四史》、《方舆纪要》、《文献通考》等。白屋诗人吴芳吉曾就读于此,辛亥革命烈士卞鼐曾为学生。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为聚奎学堂。民国后相继建立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抗战后,举行建院60周年纪念,台静农教授赞道:“聚奎能屹然一隅,延续至六十年之久者,诚我国近代教育史所罕见。”陈独秀、吴玉章、冯玉祥、黄炎培等均到院参观,无不交口称赞。至今原院规模及碑刻等,均保存完好。院内……[详细]
  朝源观道教造像位于江津市四面山镇,含朝源观,时代为明。在重庆江津区四面山的深林中,藏着一座千年之久的古老道观——朝源观(又名朝元观),上世纪九十年代,四川文史馆王家祐先生曾撰文《江津县朝元观》,首次向学术界介绍了这座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道教宫观,对其中的摩崖造像、碑记、楹联和历史人物等进行了初步的考证。时隔二十多年的岁月变迁,这座隐藏深山里的千年道观,虽然早已破败荒废,然而那些日渐剥落风化的丹台、石壁与造像,依然笼罩着神秘的面纱,在遗留下来的石迹之间,娓娓诉说着川东道教曾经繁盛的历史。2000年,朝源观道教造像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渝黔古道江津段位于江津区四面山镇洪洞村飞龙庙至洗鱼口,时代为清。含古道1段,古隘门1座,造像1处,题刻6块。2019年,渝黔古道江津段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廷重祠位于江津区塘河镇五燕村,年代为清。廷重祠又名孙家祠堂,建于清光绪十八年,重庆地区客家宗祠建筑的代表。2009年,廷重祠被列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石蟆古建筑群位于江津区石蟆镇转龙、东溪、稿子,时代为清。含张氏宗祠、刘氏宗祠、岱云馆。2019年,石蟆古建筑群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江津利济桥位于江津市朱杨镇茨坝街,时代为清。在重庆市江津区朱杨镇境内板桥场,有一座历经180余年风雨的古桥——利济桥,又名“万古桥”,当地人习惯称其为“板桥”。此桥横跨溶溪河上,完全用石头建成。利济桥桥形雄伟壮观,桥面雕栏玉砌,堪称一大奇观。利济桥于清朝乾隆末年由乡人募谷筹资修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竣工落成。桥长84米,宽8.8米,高13.2米,闻名于江津、永川二区,是重庆市级重点文物之一。桥头竖有杨氏节孝石牌坊,两侧石栏凿有图案花纹,民间传说的“神仙石”仍镶嵌在桥面中部。虽历经百年雪雨风霜与急流狂涛,其雄奇与壮美仍旧令世人惊叹,关于它的传说更是千古流传。利济桥中镶嵌着一块奇形的十角石……[详细]
  石佛寺遗址位于江津区德感街道中渡村,时代为宋—清。2019年,石佛寺遗址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塘河清源宫位于江津区塘河镇河场社区,时代为清。2019年,塘河清源宫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坎崖墓群位于重庆城南90公里处江津市凤场乡石坎村南。198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墓共5座,分布于南北长100米,高5~10米的砂岩壁上,坐东向西。从左至右依次编号为M1~M5。均为单室墓,孤形顶。M1、M2为单门楣,M4为三层门楣。墓群有线刻和浮雕图案。M1外壁右侧有一长0.2米的线刻鱼,M2外壁右侧有一高0.6米的人物。M3室内有石函一口,长1.6米,宽0.4米,高0.6米;室内左壁有两个浮雕人物,前者头戴官帽,着宽袖长袍,右手执杖,腰佩长剑,后者首戴梁冠,双手执印,均为向前行走的侧身像。M4左门枋上有浮雕人首蛇身女娲像,高0.6米,女娲双手托月。在M4与M5之间的外壁有线刻岩画两组。第一组……[详细]
  江公享堂位于江津市几江镇狮子街,时代为明、清。江公享堂是明代辅相江渊在故乡江津的府第,座南朝北,砖木石结构,悬山寺屋顶,复合四合院布局三进两厢,结构规矩严谨,三级踏道上门前平台。面阔21米,通进47米,大门竖匾“江公享堂”,大门两侧有楹联“北极勋臣府,西川相国家”,门额之上正中部位嵌有竖匾“江公享堂”,均为楷体阴刻,笔力厚重工稳,为明成化帝朱见深为褒奖江渊功劳钦题。每重堂的撑弓都刻有明代风格戏剧场面和花草树木的木质浮雕。2000年,江公享堂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马家洋房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矗立在綦河岸边,面积约1万平方米,主楼洋房原高5层,各层有四面连通的廊道,每层有七个房间,有一处后院和后花园,属于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中西合璧式建筑,是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马家洋房被列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莲花石题刻位于江津市几江镇南长江中,时代为宋至清。莲花石水文题刻位于江津区几江东门外长江航道北侧江水中,距几江长江大桥约100米左右。它由36块大小礁石、38段题刻组成,高180.89米,全露面积可达800余平方米。因其宛若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得名。由于石上题刻记录了近800年的长江枯水位情况,因其地处长江重庆段最上游,是长江上游方年水文的重要参考资料。同时,石上的诗词、书法、镌刻艺术等均有研究价值。2000年,莲花石题刻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重庆市江津中学校(JiangjinMiddleSchoolofChongqingCity)位于长江之滨,鼎山之麓,是重庆市首批重点中学。学校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共招初中3届,高小5届,速成师范1班,课程融西学、重体艺;江津知县蔡承云率先捐廉银三百两,筹集白银二万余两兴学,同年8月,立案批准办中学堂,定名“官立江津中学堂”。宣统元年(1909年),学校有教师9人。宣统二年(1910年),四川省提学使司改校名为“江津县立中学堂”,颁校印一枚,4月22日启用,校庆日据此确定。民国时期民国14年秋(1925年),学校改行新学制,即“六三三”制。民国27年(1938年),学校师生为避空袭……[详细]
  江津奎星阁位于江津区几江街道办事处石狮子街魁星广场内,年代为清。又称魁星楼,位于江津城区奎星广场,是江津文庙建筑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由县令曾受一和部分乡绅主持修建。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进行了培修。2009年,江津奎星阁被列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真武客家会馆群(含福建会倌、广东会馆和江西会馆)位于江津区支坪街道办事处真武场社区内,年代为清。2009年,真武客家会馆群被列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