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宜春市旅游

宜春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万载县第一次党代会旧址位于赤兴乡西南新华村西北3公里处的阎王寨张家。该屋坐北朝南,土木结构,民国民居,上盖青瓦前后分水,穿插格子窗。门首檐下的墙壁上现还保留有用石灰书写的“武装保卫苏联”和“工农--”的标语。正厅后墙内正中央还保存着一幅马克思的画像和“革命之领袖”、“扩大文化宣传”的字样。全屋面积为132平方米,保存完好。1930年初,随着“三•一八”、“红五月”暴-动-的节节胜利,挡在群众中的威望日益提高,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万载县党的组织也不断发展壮大。是年5月,全县已建立区委6个,特支4个,支部150个,党员2115人。为了加强党的领导,使党在各方面的工作适应革命新形势的需要,……[详细]
  位于江西省铜鼓县大塅镇(原古桥乡)古桥村境内的程子源,距县城40公里。系凹凸不平的红砂土质山岗,东北方13华里处是修水的“山背遗址”。遗址西北方有少许粮田,中间有一小溪,左侧200米处有一古桥河向南流,与修河交汇。遗址高出周围水田大约150米左右,总面积为90000平方米。由于该遗址属山坡类型,而水冲刷严重,地面上暴露出许多石器和大量的陶器残片,俯拾可得。从1983年6月、7月二次调查中,所采集的许多陶器残片和石器标本中石器有:扁平柳叶形石簇二件,石质坚硬,磨制精细的双孔马鞍石刀及刀坯各三件,还有一些石器残部。从遗址断面观测,文化堆积层厚约60厘米,内存磨制精细的双孔马鞍形石刀,扁平柳叶形石簇……[详细]
  康乐桥又名毓英桥、丁田桥,位于县城东北5500米处,横跨蜀江。该桥4墩5拱,长98米,宽7米,高8.5米,有麻石砌筑,砖块栏墙,单向舟形墩高3.5米,券拱跨径15米,拱券由9道单券磋列而成。桥头有石雕残狮1对。元朝至正七年(1347年),僧片云募款,龙珦建,以康乐侯灵运名,学士欧阳元书额。明万历初年(1573年),郡守郑惇典檄修,易名“毓英桥”。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知县姚继舜率邑人砥石为墩,架长材构楼其上,置官田为修葺费。崇祯八年(1635年),县令韦明杰易置地田于近地,十七年(1644年)桥毁墩存,易舟以渡。清雍正五年(1727年),邑人捐资撤旧重修,至九年(1731年)告竣。道光……[详细]
  万年宫牌坊位于奉新县赤岸镇华林村湾里组北4000米,始建于明弘治七年(1490)。二柱一门三楼两重檐,两侧有翼墙。砖石结构,高6.48米,宽4米。侧翼两墙各高3米、宽3米。主楼歇山顶,檐下饰斗拱,房柱上有浮雕花饰,嵌“万年宫”匾两块,并刻有“本宫住持游大昌立”、“大明弘治七年申寅岁冬月竖”等题记,主柱下有抱狮石。该牌坊对研究当时道教习俗、牌坊建造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明洪武元年,道士-隐在浮云宫废墟上再创道宫,立为“正一丛林”,浮云宫香火再次旺盛。明弘治七年冬,浮云宫的道士为重整山门,在浮云宫前竖起了一座碑坊,第四十七代天师张元庆为牌坊书写了“万年宫”三个大字。明武宗正德年间,浮云宫奉明武宗之敕改……[详细]
  万载县城毛泽东同志旧居于1969年按原貌修复。坐西朝东,砖木结构,民国民居,上盖青瓦,前后分水。进入旧居有大小两道门楼。大门楼距旧居约15米,青砖砌成,形如“八“字。进了大门楼有一块约80多平方米的庭院,种有花木。小门楼距旧居约3米,小门楼两边砌有围墙,围墙高约1.8米,围墙上粉有石灰沙浆。进入小门楼便是毛泽东旧居。该旧居内一厅二房,木梁穿插列架,木柱擎梁,板壁为墙。现厅中进行了复原陈列。1930年8月初,毛泽东、朱德同志率领红一军团由新建,经高安、宜丰,于8月12日到达万载县城。毛泽东同志即住在此屋,当时驻在白水的中共万载县委、万载县苏维埃政府也进驻县城,第一次在县城内挂起了“万载县工农兵苏……[详细]
  太平圩会议旧址位于昌傅镇太平圩戴家屋(今太平小学),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召开“太平圩会议”的旧址。旧址有房屋3栋,正屋两栋并列,坐东朝西,通高6米,有天井和前后厅,面积437平方米;学屋一栋,名“惜阴书舍”,坐南朝北,与正屋相连,通高5米,面积62平方米。正屋后和学屋东侧有一大院,系民国初年建筑,保存尚好。1930年10月22日,红一方面军由峡江到达黄土街、太平圩、罗坊圩一带,毛泽东住文昌宫(现太平小学)。23日总前委在戴家屋召开了“太平圩会议”,继续讨论红军的军事行动问题。25日,红一方面军总部由黄土岗转赴新余罗坊,并在此地召开了著名的“罗坊会议”,确定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最……[详细]
  阳澄桥又称六一桥,建桥者明代欧阳澄,人称“六一公”,故以此称桥名。此桥位于白水乡东南300米,距县城西北56公里。据民国二十九年《万载县志》载,此桥建于明代嘉靖丁酉年(公元1537年)。清代康熙十三年和六十年先后倾倒。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欧阳澄后裔欧阳泰重加修造。此桥二墩三拱,青石砌成,桥全长29米,宽5米,通高5.6米。桥面有人行道,两边筑有石板栏杆,凿有滴水孔,以防雨水流过边墙。两端桥台高6米,基础厚达2米,均用长0.8、宽3米的青石迭砌。单向舟形墩高3.26米,拱顶由九道单券拱列而成。……[详细]
  廖氏宗祠门楼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冯川镇沙溪居委会,始建于明万历年,清同治年重修。该门楼为三处,砖石结构,座北朝南,最前为首门,面阔7.5米,通高8.925米,四柱三门三楼,门首上方相嵌青石匾,其上刻有“廖氏宗祠”等文字。门楼两门刻有人物、花卉、松鹤等图案,门前置放四只石狮,石狮保存现状差,两旁墙体均毁,但门楼保存较好。廖氏宗祠门楼反映出当时宗祠建造的一个风俗,这对研究当时门楼的建造形制及廖氏族人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详细]
  许氏男女祠堂位于奉新县赤田镇罗塘村下罗组,属清代建筑。该宗祠颇为罕见,砖木连体宗祠结构,左为男宗祠,较大,面阔18.3米,进深47.8米;右为女宗祠,较小,较矮,面阔11.1米,进深47.8米。祠堂内大梁及修造碑刻上均有重修明确纪年,为道光二十七年建。该宗祠坐北朝南,门前有一池塘,有对应同时代的连体两口古井。村庄内男女同时建造祠堂,形制奇特,对研究当时的宗祠建造形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详细]
  九仙汤温泉池始建于北宋初年,后经多次损毁,目前保存温泉池仍为原建池口。温泉汤池房屋多次损毁重修,现存汤屋建筑为清道光年间重建,北宋诗人黄庭坚来此泡温泉,曾题诗“九仙沤和汤,浴此二水牯,主人无施心,冷暖各得所”。九仙汤温泉池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颇多的古建,极富于特色,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详细]
  红十六军军部旧址—陈氏老屋位于上高县徐家渡镇塘下村委陈家村,年代为1932年。2023年12月,被公布为宜春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定翁享堂”:以本体外墙为界,东面外延1.5米,南面外延0.5米,西面外延2米。“紫气东来”:以本体外墙为界,东面外延1.5米。……[详细]
  临江天主育婴堂,位于樟树市临江镇府前街居委会省荣军医院内,为天主教徒抚养弃婴、孤儿之所,为民国建筑,采用西洋式结构建筑,建筑特征明显,规模大、保存较好,在建筑造型、建筑构造、宗教文化等领域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文物等价值。……[详细]
  刘氏宗祠位于靖安县中源乡山下村刘家组,年代为清光绪癸卯年(1903年)。2023年12月,被公布为宜春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建筑外墙为基准,东南、西南面向外延伸1米,西北面向外延伸4米。……[详细]
  麻家寨遗址,位于樟树市经楼镇,1951年饶惠元先生调查发现,1984年公布为樟树市文物保护单位,先秦时期聚落遗址,该遗址的发现,为赣中地区的聚落分布、地层叠压、区域类型、文化谱系等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详细]
  郭南轩公祠位于万载县康乐街道田下街区,年代为清同治壬申年(1872年)。2023年12月,被公布为宜春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以墙基为界向外延伸5米,南、北以墙基为界向外延伸2米。……[详细]
  红三军指挥部旧址—罗氏宗祠位于上高县镇渡乡洋田村委洋田村,年代为1930年。2023年12月,被公布为宜春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本体外墙为界,北面外延1米,南面齐檐滴水外延0.7米。……[详细]
  潜家老屋位于靖安县香田乡吉洛村州上组新潜家,年代为清。2023年12月,被公布为宜春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建筑外墙为基准,东北、东南、西南、西北面向外延伸1米。……[详细]
  禾埠吴氏宗祠位于高安市,年代为清。2023年12月,被公布为宜春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外墙为界,西面外延0.5米;东面外延2.5米;南面外延5米;北面外延3米。……[详细]
  郭绿阴公祠位于万载县康乐街道田下街区,年代为清同治。2023年12月,被公布为宜春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西、南、北以墙基为界向外延伸2米,东以墙基为界向外延伸5米。……[详细]
  万载郭氏宗祠位于万载县康乐街道田下街区,年代为清嘉庆。2023年12月,被公布为宜春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以墙基为界向外延伸5米,北以墙基为界向外延伸2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