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伯棠医院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办事处长寿居委会庙前,年代为20世纪30年代,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砖木建筑,现为民居。坐北朝南,通面阔12.9米,通进深11.3米,建筑面积145平方米。单体西洋式建筑,上下二层,现存建筑保持民国时代建筑构件与建筑风格,保存较好。2013年公布为福建省优秀近现代建筑。 伯棠医院创建者柯青(1898-1992),字伯棠,莆田人,曾东渡日本学医。毕业回国后先后担任上海东医大教授、上海协和医院院长、国民政府海陆军总院内科负责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医处处长,授上校军衔,1929年回莆田设立伯棠医院。保护范围:四周至建筑外墙外……[详细] |
![]() | 港南杨氏墓位于秀屿区南日镇港南村南山自然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道光己酉年(1849)。坐东南朝西北,墓呈“风”字形,占地面积102平方米,通面阔7.9米,三进阶深12.9米。墓手三折三墓埕,三合土包石,嵌墙石板上浮雕各种图案。第一阶墓墙以石块砌成不规则图案;第二阶墓墙为浮雕人物故事、花卉方形石板组成,墓手置弦纹石鼓1对,转角立柱狮1对;第三阶墓埕并排2个小坟丘,呈龟背状,墓手置弦纹石鼓1对,转角立葫芦形石柱1对。主墓室并列嵌4块浮雕花卉方形石板,上部中间为书卷式拱型石墓碑,卷轴石柱楷书竖刻“道光岁次己酉”、“阳月日立穀旦”,轴心上部楷书竖刻“皇清”,正文从……[详细] |
![]() | 霞徐顺济庙位于涵江区涵东街道霞徐社区大宫前路,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明代,清重建,2003年修缮。为一进廊院式建筑,由前殿、天井、主殿组成,保存清代建筑风格,保留大量明代石构件。坐北朝南,通面阔10.68米,通进深22.26米,建筑面积237.74平方米。前殿面阔三间10.68米,进深四柱8.34米带前廊,主殿面阔三间10.68米,进深四柱9.84米,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庙祀妈祖,为涵江早期妈祖宫庙之一,为妈祖信仰的传播和发展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依据,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南至建筑本体外墙外延2米至义德堂墙埕;西北至周天安共墙;西南外……[详细] |
![]() | 悟本堂位于涵江区三江口镇鲸山村石山自然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为“三一教”悟本派创始人陈智达倡建,近代修。坐西北朝东南,通面阔27.6米,通进深17米,建筑面积470平方米,为一进廊院式建筑,由前殿、天井、主殿及两侧钟鼓楼组成。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前殿与两侧钟鼓楼之间各隔一天井,钟鼓楼前部为双层,歇山顶。堂内存有古经书近百本及印制经书木雕板百余块,是研究清代建筑和印刷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附属文物:陈智达墓,清同治十二年(1872)葬,现存墓为民国甲戍年(1934)冬从异地迁……[详细] |
![]() | 莆田县国民政府机关及门楼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文献社区荔城区政府机关大院,年代为1949年,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49年。坐北朝南,通面阔26.8米,通进深13.6米,总建筑面积364.48平方米。为和风式建筑,歇山顶,土木结构。面阔九间,进深二间,上下两层,基础石砌,主体角砖。前廊大门石雕雕刻较精美。该建筑处于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现作为区人大常委会办公楼使用。为研究莆田民国建筑提供了宝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西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南至主厅前廊滴水外延30米,北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详细] |
![]() | 五福宫位于涵江区白塘镇陈桥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宋宁宗赵扩庆元、嘉定年间(1195-1224),由陈桥宋赐进士翰林院修撰陈宗起舍地鼎建,道光十七年(1837)修,近代修。坐北朝南,通面阔12.6米,通进深23米,建筑面积289.8平方米,由前殿、天井、主殿组成,主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存道光丁酉年(1837)匾额2块,长2.38米,宽0.93米。 附属文物:陈氏祠堂,始建于明成化八年(1472),由钦差副使何乔新佥事督修祠,近代修。坐北朝南,通面阔14.2米,通进深18米,建筑面积255.6平方米,由门厅、天井、正厅组成,抬梁式……[详细] |
![]() | 田厝新兴宫位于涵江区白沙镇田厝村宫边自然村北侧,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道光甲申年(1824)重建,近代重修。坐北朝南(偏东),通面阔五间15.6米,通进深17.1米,建筑面积266.7平方米,为一进廊院式建筑,由前殿、天井、左右廊庑、正殿、左、右各一配殿组成。前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柱8檩带前廊,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9檩,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完整保留清末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西至建筑外墙村道外延3米;南至戏台外沿;北至建筑外墙外延5米。……[详细] |
![]() | 清风岭天后宫位于城厢区龙桥街道兴安居委会西门巷清风岭,年代为明,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明代重建,近现代重修,保留原风格、原构件。坐西朝东,通面阔三间12米,通进深9米,占地面积108平方米,为单体建筑。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柱,土木结构。用材较大,雕刻精美。殿前立明初石刻‘清风岭’一块,遗留宋、明、清不同时代维修时的瓦片,部分瓦片由市博物馆收藏。瓦片有清晰印记,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附属文物:老爷城隍庙,始建于清代,近现代重建,保留原风格、原构件。坐东朝西,通面阔三间11米,通进深11米,占地面积121平方米,为单体建筑,进深三柱带前廊,歇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垂莲……[详细] |
![]() | 溪北涂氏祠堂位于城厢区常太镇溪北村东浦自然村,年代为明,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至万历十九年(1591)间,近年修,保持原风格,保留原构件。坐北朝南,通面阔13米,通进深20.5米,占地面积266.5平方米,为一进廊院建筑,由砖埕、门厅、天井、正厅组成。正厅面阔三间13米,进深四柱16.3米,悬山顶,土木结构,用材较大,雕刻精美。存有清末涂氏裔孙翰林院编修、侍讲涂庆澜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仲冬吉旦楷书“进士翰林”匾。为研究莆田明清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西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南至建筑外墙外……[详细] |
![]() | 石城林氏民居位于秀屿区埭头镇石城村寨外自然村,年代为清末至民国,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清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重修,近年再修,为爱国华侨林和义的旧居。坐西朝东,通面阔20.3米,通进深18.6米,建筑面积377.6平方米。为合院式建筑,由院埕、左右两侧厢房及正厅组成。悬山顶,土石木结构。正厅面阔五间,明间山墙搁檩,左右次、稍间分上下房,均有阁房。两侧厢房面阔二间,进深8.16米。柱、梁用材较大,柁墩、雀替简约古朴,存有清、民国时期石构件。为研究莆田沿海地区民居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院埕外沿外延6米,西至建筑本体外墙外延1米,南……[详细] |
![]() | 抗战阵亡将士殉难同胞纪念碑位于涵江区新县镇广宫村宋洋自然村,年代为1938年,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二十七年(1938),该碑面朝西南,碑通高2.11米,宽0.6米,碑正中竖书“抗战阵亡将士殉难同胞纪念碑”,右侧竖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二十七年七月七日”,左侧竖书“莆田县第三区各界敬立”。1933年11月20日,以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为主力在福州发动了抗日反蒋事变。后蒋介石军队攻陷福州,十九路军总部分别迁往漳州和泉州,路经新县镇广宫村时,几名重伤将士身亡,埋葬于后坑岭。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一周年之际,为纪念抗战将士原莆田第三区民众自发立碑铭记。保护范围:东北至碑体中心向外延3米;西南……[详细] |
![]() | 闽中工农游击队漈川驻地旧址位于城厢区常太镇马院村漈川自然村,年代为民国,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民国,坐南朝北,建筑面积1158.72平方米,通面阔42.6米,通进深27.2米,为合院式建筑,由砖埕、前后座、两侧护厝组成。悬山顶,土木结构,前座面阔七间27.85米,进深10.38米。后座面阔五间18.75米,进深9.08米,后座明间设福堂。主屋东侧为横屋护厝上下层结构,西侧为并排上下层结构护厝。1935年10月,中共闽中特委书记王于洁在漈川主持召开军事会议,把参加整训的沿海游击队、黄笏中心区游击队、常太游击队等调集漈川正式整编为“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二支队”。1936年4月,在以福清……[详细] |
![]() | 文笔峰摩崖石刻位于涵江区新县镇文笔村文笔峰,年代为民国,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摩崖石刻4方,有“復我山河”“登瀛桥”“欲罢不能”等题刻。其中石竹寺后侧山体岩壁刻遒劲有力的“復我山河”四个大字最为突出,字幅高约1.5米,宽约4米,上款“民国卅年(1941)夏”,落款“黄珍吾”。为研究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黄珍吾(1901-1969),字静山,海南文昌人,国民党中将。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军事委员会别动队少将副总队长,福建省保安处中将处长兼保安副司令,福建剿匪司令官。1945年3月当选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同年底任青年军副军长。1……[详细] |
![]() | 埔柳卓迈墓位于城厢区华亭镇埔柳村柳园自然村,年代为明,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坐西南朝东北,通面阔7.64米,通进深16.46米,占地面积125.75平方米。平面呈“风”字型。墓丘石构,墓丘龟背形,为三片石材砌成。原有三级墓埕,第二级墓埕两侧存有柱狮1对,墓后围存有龙首一对。墓道左前方龙眼林中仅存石马一只,做工精细。墓前东西侧相距32米处各立高5.15米,宽3.98米石坊一座。东侧石坊正面刻“□世侍御”,背面刻“忠淳特监”,西侧石坊正面刻“大囧卿”,背面刻“清正共推”。为研究明代墓葬型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依据,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卓迈,字士英,明万历四十七年(161……[详细] |
![]() | 哆中李氏大宗祠位于涵江区三江口镇哆中村火头顶75号,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清代重修,近年再修。为一进庭院式建筑,由砖埕、门厅、庭院、正厅组成。坐北朝南偏西,通面阔12.84米,通进深23.77米,建筑面积305.2平方米,门厅面阔三间10.25米,进深三柱4.9米,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用材较大,雕刻精美。正厅面阔三间10.25米,进深五柱带前廊11.92米,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保留清代建筑风格,为研究清代宗祠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北外延2米至李金明房;西南外延14米至埕外沿;西……[详细] |
![]() | 孝池陈氏民居位于涵江区大洋乡孝池村洋西12号,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代中后期,为一进合院式建筑,坐南朝北,通面阔42.38米,通进深21.24米,建筑面积900.15平方米,面阔为十开间,上下进中间以走廊贯通,正厅中轴线上依次为砖埕、前廊、下厅、天井、正厅组成。悬山顶,山墙搁檩土木结构,为陈姓族居之所,正厅后设福堂,内神龛供奉陈氏列代先祖,为孝池村陈氏宗族“崇宗祀祖”之用,还作为各房子孙办理婚、丧、寿、喜等的场所。该建筑保留清代古民居的建筑风格,为研究清代莆田山区民居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建筑本体外墙外延2米,南至建筑本……[详细] |
![]() | 珠江林氏民居位于秀屿区东峤镇珠江村宫前自然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清,又名三座厝。坐东朝西,通面阔27.46米,通进深53.97米,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为三进合院式建筑,沿中轴线由院门、内埕、前厅、前天井、中厅、后天井、正厅及上下两厢房及学厅、客房组成。前厅面阔五间,明间山墙搁檩结构,敞口作过厅,左右次间分上下房;中厅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穿斗木构架,明间敞口作厅,后置福堂,设公妈龛,左右次间分上下房有阁层;正厅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穿斗木构架,明间敞口作厅,后设福堂,左右次间分上下房。内埕及前天井两侧厢房均面阔二间。檐下雕刻精美,墙堵用青石砌就……[详细] |
![]() | 嵩山寺位于秀屿区东庄镇石前村。建于宋大观元年(1107),屡建屡修,清代重建。坐北朝南,二进合院式。通面阔32.78米,通进深73.4米。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两侧厢房。大雄宝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柱,抬梁式仿木石构,歇山顶;周有外回廊。观音殿大门外右墙上嵌清代“重修醴泉里嵩山寺碑记”,碑文记载寺的创建、重建、维修等沿革情况。尚存原寺中山门佛号碑,高1米,宽0.58米,楷书六字“南无阿弥陀佛”,上款“至正九年乙丑”,下款“本山比丘口口立石”。……[详细] |
![]() | 吉了寨位于莆田市东埔镇吉城村。位于东埔镇吉城村,原名蓼城,也称吉江城,寨距山面海,条石砌筑,创建于宋熙宁四年(1071),明洪武二十年(1387)为防倭重建,设巡检司,简写寨名字为“吉了”。今残存寨城墙一段,长约115米,宽3米,高3.3米,寨后为金鸡庙,庙背紧挨山崖,崖上有刻字,难见字内容,山上有旗杆石1对,金鸡庙前左侧立有嘉庆凭据石碑1通。该寨址为涉台文物之一,为研究明代抗倭史具有重要的价值。附属吉江城隍庙建于明洪武年间,明嘉靖年间毁于倭患,后又几经募资修建,现存建筑为文革后重修,有正殿二层檐,飞檐翘角,雕梁画栋,保持明清风貌。……[详细] |
![]() | 吉了港位于莆田市东埔镇吉城村。即今东吴港,据《仙游县志》记载:“宋击蓼(在今忠门吉了)、湄洲之间,为闽市辐辏之所”。古称鸡了港,鸡了城,明正统九年(1444年)扩建成为船舶停泊港,明代海禁开放后,港口经济迅速繁荣起来。据《秒岩管斑录》和《奉郡守先生论筑城书》记载:“人烟万三,居民约千家,皆以渔为业”,“商船巨舟”,头尾相联,自秀屿至前运、东沁一带,帆船连接长达3000米,形成商业集镇。现存有古码头遗址一处,长约数十米,全是大石条砌成,和吉了寨城墙属同一时期建筑。码头附属东岳庙,前后两进,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存建筑为沿海特色石结构风格,庙前有口方井,井口用四块白玉石合成,上刻“万历庚申年立”,俗……[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