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持平烈士墓位于城厢区凤凰山街道筱塘社区,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杨持平(1883-1921年),莆田城厢延寿村人。跟从黄兴参加武昌起义,屡有战功,-政府授为闽南靖国军第三旅旅长。后被北洋军阀诱禁,牺牲于泉州,时年三十九岁。1928年公葬于莆田城厢筱塘村龙脊山,1933年迁至“莆田烈士陵园”内。筱塘持平烈士墓位于城厢区凤凰山街道办事处筱塘社区龙脊山烈士陵园内,坐东北朝西南,通面阔11.6米,通进深37.29米,建筑占地面积145平方米,由牌坊、石道、祭埕、墓碑等组成。碑座正方形,边长3.75米,碑台长12.06米,宽12.22米,设葫芦柱围栏。碑高2.27米。碑坊门四柱三门双层,混凝……[详细] |
![]() | 赤溪龙山宫位于涵江区庄边镇赤溪村赤溪自然村。赤溪龙山宫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十二年(1832)重建,近代重修。该宫坐南朝北,面阔五间13.6米,进深8.9米,建筑占地面积121平方米,单体建筑,由正殿和左、右配殿组成。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柱带前廊,歇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垂莲、抱鼓石、柱础、柁墩、雀替浮雕仙兽、花卉等图案,雕工精美,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研究清代建筑的实物资料。……[详细] |
![]() | 陈仁墓位于城厢区凤凰山街道新塘社区,类别为古墓葬。新塘陈仁墓位于城厢区凤凰山街道办事处新塘社区,陈仁是南宋乾道宰相陈俊卿的曾祖父,追赠太师沂国公,为莆田玉湖陈姓“九代八太师”的第一代。坐西朝东,通面阔16.5米,通进深21米,占地面积346平方米,平面呈“风”字型,由龟背式三合土墓丘、砖砌墓围、祭台、三级墓埕组成。墓丘前立墓碑,竖刻楷书“宋沂国陈公徐国夫人之墓”,墓右的神道碑碑制分两行竖刻楷书“有宋太沂国陈公神道”。陈仁墓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四周各外延5米。……[详细] |
![]() | 集奎新桥位于涵江区白塘镇集奎村,类别为古建筑。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李富建,初名龙桥,后毁,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由黾山寺僧彗性募捐重建。跨于延寿溪入海口处,东北-西南走向,为四墩五孔石梁桥,全长58米,宽3.5米,高8米,石墩船型。近代整修桥墩,并重修桥面栏杆。西南第一孔被淤塞为岸。集奎新桥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至集奎桥头观音亭,西北至新桥头路中心。……[详细] |
![]() | 石梯寺位于城厢区东海镇坪洋村,类别为古建筑。坪洋石梯寺位于东海镇坪洋村东南2.5公里,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始建,后荒废。清末重建,近代重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殿。前殿面阔五间,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中殿面阔七间21.7米,进深四柱13.2米,建筑面积325平方米,后殿面阔七间,均抬梁式木构架,歇山顶。前殿至中殿隔有大坪并有东西厢房,为僧舍和功德堂。寺内存有宋代石槽2口,石臼1只;明代鼓形柱础,明嘉靖钦赐“肇顺辅王”木匾额1方,明代状元柯潜书“凤巢有鸟皆成凤,龙潭何鱼不化龙”石楹联1对;清代石狮1对(长0.6米,宽0.26米,高0.38米),方形石柱1对,清光……[详细] |
![]() | 北高陈氏宗祠位于荔城区北高镇山前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理宗年间,明洪武年间重修,清末期和近代均再修。古建筑群以永安书社、陈氏祠堂和尚德堂组成,现有面积近1000平方米。祠堂外埕左前方有古井一口,护井石刻万历二十九年陈肖波重修;右前方大古井一口,刻有明弘治十二年及万历二十一年重修等字迹。为研究明、清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西至主屋前廊滴水外延2米,南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北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详细] |
![]() | 白塘李氏大宗祠位于涵江区白塘镇洋尾村。为李富后裔为纪念李富所建。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重建。坐北朝南,单进合院式。通面阔11.4米,通进深25.2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下厅、天井、上厅。上厅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存明弘治二年(1489)“白塘李氏重修先祠碑”1通;清乾隆二十八年“重建大宗祠碑”1通。……[详细] |
![]() | 洋尾古坊群位于涵江区白塘镇洋尾村李角自然村,年代为宋、明、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洋尾古坊群由佥判第坊、科第坊和栢府归荣坊三座古牌坊组成,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洋尾村灿烂的历史文化精髓。佥判第坊: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邑人广东惠州佥判李廷耀建,2001年矫正修缮。坐西朝东,建筑面积15.2平方米,面阔一间3.95米,进深三柱3.85米,高4.8米,歇山顶,砖木结构。形制古朴,四角为门头阙。科第坊: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清代重建,2001年修缮,保持明清风格,保存明清石柱、柱础。坐北朝南,建筑面积47平方米,单体建筑,面阔三间11.25米,进深四柱……[详细] |
![]() | 双福郭氏祠堂位于涵江区白塘镇双福村上郭自然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重修,近年再修,为一进廊院式建筑,由埕、门厅、天井和主堂组成。坐西朝东,通面阔15.91米,通进深24.17米,建筑面积384.54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五柱带前廊,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柱、梁用材较大,柱础、抱石鼓、柁墩、雀替精美古朴。比较完好保留清中前期莆田地方宗祠的建筑风格,为研究清代宗祠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建筑本体外墙外延1米,西至建筑本体外墙外延1米,南至建筑本体外墙外延1米,北至建筑本体外墙外延……[详细] |
![]() | 集奎功德祠位于涵江区白塘镇集奎村集奎古街内,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清光绪七年(1881)重修,近年再修,保持清代建筑风格,保护较为完整,为一进廊院建筑,由前殿、拜亭、主殿组成。坐西北朝东南,通面阔9.27米,通进深20.1米,建筑面积186.33平方米,主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明代僧慧性曾在此募修新桥,存《重修涵江新桥记》碑两通,其一2.42米×0.85米,另一1.70米×0.56米;另有清代八卦图形石刻两块,均为0.88米×0.77米。祀三一教主林龙江,并祀民族抗倭英雄戚继光。为研究清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详细] |
![]() | 集奎万寿桥位于涵江区白塘镇集奎村,年代为宋,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南宋初,由南宋李富募捐而建。东北至西南走向,为传统平梁石桥,8墩9孔梁桥,跨于白塘湖汊上。全长47.35米,宽2.1米,桥墩高约5米。方型墩,桥面以石板做梁,大小不一的石块铺设成八卦形状,桥栏杆用条石以榫卯相接。桥东北端有桥亭1座,清代建,现代重修,二层,面阔4.9米,进深7.6米,高7米,歇山顶,内立修桥志铭。该桥是莆田兴化平原南北洋现存的同年代保存最为完整的古石桥之一,至今仍保持行人交通作用。为研究莆田宋代桥梁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北至桥头二层桥亭;西南至桥头小……[详细] |
![]() | 正极殿位于涵江区涵西街道保尾社区西60米,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又称“五帝庙”。始建于明代中期,清代重建。20世纪50、60年代曾作小学校址,90年代因旧城改造,在原址偏后处迁建,并缩小规模。坐北朝南偏西,单进合院式建筑。通面阔16米,通进深20.3米,占地面积325平方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近年在天井处建拜亭。主祀玄天上帝。为研究清代宫庙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旧城改造套房外小道,西至大地房地产基地外小道,南至大地房地产基地外大道,北至宫口河边通道。……[详细] |
![]() | 香龙福社位于涵江区梧塘镇枫林村林外自然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清代重建,近年重修。坐东朝西偏南,单进合院式建筑。通面阔9.6米,通进深18米,建筑面积173平方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存清道光十五年(1835)“捐舍碑”1通。主祀尊主明王。为研究清代里社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小巷,西南至枫林小学操场,南与村部同墙,北至宫房、操场。……[详细] |
![]() | 东坡天后宫位于涵江区梧塘镇后东坡村后东坡自然村,年代为明-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清乾隆五十年(1785)重修,近年又修。坐北朝南,单进合院式建筑。通面阔10.9米,通进深20.1米,建筑面积219平方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脊檩存“皇明万历戊午年檀越主诏赐修职郎翁宜善捐”字样。主祀妈祖。为研究明清宫庙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自墙外村道;西至自墙外小巷;南至宫埕;北至自墙外小巷。……[详细] |
![]() | 马院白马院宫位于城厢区常太镇马院村院里自然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光绪年间重建,近代重修。坐北朝南偏东,通面阔8米,通进深23.58米,占地面积150.3米,为单进廊院式建筑,由埕、前殿、天井、两庑和正殿组成。前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明间抬梁减中柱,悬山顶,土木结构。殿内山门后檐柱、各金柱在近代重修时,均更换为圆形花岗岩石柱。基本保留清末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自山墙外延5米,西至自山墙外延5米,南至埕外沿外延3米,北至自山墙外延5米。……[详细] |
![]() | 后山法林寺位于城厢区华亭镇后山村桥头自然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历代屡有维修。坐北朝南偏东,通面阔19.07米,通进深19.7米,建筑面积375.68平方米。为一进廊院式建筑,由门楼、前殿、天井、正殿及左右两侧厢房组成。正殿面阔三间,明间山墙搁檩,悬山顶,土木结构,寺内奉祀佛祖。为研究清代寺庙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自山墙外延3米,西至自山墙外延1米,南至埕外沿外延2米,北至自山墙外延3米。……[详细] |
![]() | 吉云云峰宫大殿位于涵江区庄边镇吉云村云洋自然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三年(1864)重建。坐西朝东,大殿面阔五间11.66米,进深五柱带前廊11.71米,建筑面积136.54平方米。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柱、梁用材较大,柁墩、雀替等木雕精美古朴。门两边悬联板一对阴雕行书“云峰叠其乾坤大,庙貌重新日月光”,题款为“同治戊辰”。宫内存清同治三年重建捐资芳名石碑1通。比较完好保留清代建筑风格,为研究清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范围:东至宫外水泥埕外沿外延1米;西至后殿外墙外延3米;南至建筑本体外墙……[详细] |
![]() | 北高国学馆(小宗)位于荔城区北高镇山前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代中期,为当地粗老爷所建,为三座厝结构,内有天井,有精美古石雕和木雕,已利用为寿山国学馆和五侯书画院、农家书屋等。为研究清代莆田民居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西至主屋前廊滴水外延2米,南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北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详细] |
![]() | 大贤汤氏祠堂位于涵江区新县镇大贤村旧厝村小组新三公路旁,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嘉庆廿二年(1817),现存为原建筑,近年局部修缮。为一进廊院式建筑,由埕、前廊、下堂、天井、正堂组成。坐北朝南偏西,通面阔三间10.26米,通进深17.38米,建筑面积178.32平方米,下堂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歇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正堂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保留清代建筑风格。前檐柱留有“嘉庆丁丑年仲冬吉旦”铭文,正堂檐柱留有“嘉庆廿二年孟冬”铭文,有明确的纪年和文字可考。为研究清代宗祠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南至埕前……[详细] |
![]() | 北高永禄书院位于荔城区北高镇山前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年代不详,原为宋代关圣庙基础上建设遗留下来,古时以书院为主,明末兵部尚书王家彦曾经在此就读。现为近一千平方的古建筑群,以关公文化为主。为研究清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范围:东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西至主屋前廊滴水外延2米,南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北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