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莆田市旅游

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通明殿位于荔城区北高镇福岭村东田自然村。通明殿创于明,历代屡修,现存建筑物为近代重修,坐北朝南,通面阔35米,通进深28米,建筑面积980平方米。为三进廊院式建筑,中轴线依次为山门、拜亭、玉皇殿、大雄宝殿。玉皇殿为悬山顶抬梁石构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内存清至民国年间的碑碣等文物。1997年公布为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黄岸墓位于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类别为古墓葬。黄岸(?-755),唐开元间人,任桂州刺史,辞官后居黄霞村黄巷,为黄氏入莆始祖。墓建于唐代,20世纪80年代修。坐东朝西,通面阔12.3米,通进深27.5米,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平面呈“风”字形。墓丘宽4.7米,纵7.5米,高2.5米,三合土构筑。墓丘之后墓圈砖墙上嵌墓碑“入莆始祖唐进士桂州刺史封开国公谥忠义黄公墓”,碑圆首,高1.44米,宽0.45米。有四级墓坪。黄岸墓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丘中心点为基点,向东、南、北各外延30米,向西外延50米。……[详细]
  吴公庙位于荔城区拱辰街道办事处畅林村上林自然村。建于宋代,清代重建,坐北朝南,通面阔32.5米,通进深48.7米,建筑面积为1581平方米。由大门、大埕、前殿、主殿组成。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两柱带前廊,歇山顶抬梁土木结构,存有宋代石柱,明代石碑。保存较好。吴兴,唐神龙年间,捐家资建延寿陂,并为捍陂献身。被南宋刘克庄称“其事与李冰,周处,相望于史册”人民建庙纪念。……[详细]
  下亭庆源祠位于荔城区拱辰街道濠浦社区下亭码自然村。创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清政府为嘉奖该村进士陈池养而建的,也是台湾政界名人陈裕清和爱国华侨陈江河祖先的祠堂。为陈裕清儿时就学之所。建筑坐北朝南,通面阔10.1米,通进深21.9米,建筑面积219平方米。为单进合院式建筑,由院门、大埕、前厅、天井、正厅组成。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两柱,悬山顶抬梁土木结构,较完整地保存了清代莆田地方建筑的特点。该祠一直是濠浦、南郊等地的学子们求学的学堂。……[详细]
  沙堤朱氏大宗祠位于荔城区黄石镇天马村朱厝自然村。创建于宋乾道年间,明嘉靖年间重建,祀明嘉靖年间御史朱制与清代御史朱元春及其列代祖考。座北朝南,建筑占地面积700平方米,为单进廊院式建筑,由前厅、天井、正厅组成。正厅面阔三间,进深四柱带前廊,悬山顶抬梁土木结构。檐下雀替等建筑构件雕刻较精美。现存有唐代入莆始祖进士都官郎中监仓使硕辅一世祖伯益朱公墓碑、唐代古墓砖、宋代“龙泉古井”、明代“朱家园”石匾、御史朱制亲笔墓志铭石刻、《天马山赋》石刻、明清时的《两朝赐祭》《登科》木匾、明代“侍御里”“忠谏里”石刻。……[详细]
  琳井朱氏大宗祠位于荔城区黄石镇井后村井埔自然村。原名“唐古田令朱公祠”,简称“古田祠”。系为纪念入莆始祖朱玑而建。明正统十四年,泉州十八世孙右副都御史鉴公来莆瞻扫祖祠,见祠破旧,乃重建。当时建有拱门、甬道、广场、两进的祠宇,占地数亩近年重修,保持明代建筑风格,更名“朱氏大宗祠”。其后历代俱有维修。近年其宗亲在旧址平地上予以重建朱氏大宗祠,保持明清建筑风格,坐北向南,通面阔17.9米,通进深11.4米,占地776平方米,建筑面积204平方米。为单体建筑,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三柱,悬山顶,抬梁明间减中柱结构。朱氏大宗祠为海内外宗亲寻根拜祖提供思敬的胜地。祠内还存有唐代石狮,明代石柱础等文物。……[详细]
  荔城区黄石镇定庄村定庄自然村清康熙年间(1662-1722),四川提督吴英奉旨入籍莆田时所建。堡原平面呈长方形,长122米、宽31米,面积3782平方米,周长306米。今残存小寨,俗称“虎橱”,现遗存有康熙赠给吴英的御书“作万人敌”石匾、无字九龙碑刻、吴英从台湾运回的“七星石”、抱鼓石、“百廿间百福墙”、古井、古石马槽等文物古迹。该遗址是重要的涉台文物。……[详细]
  莆田烈士陵园位于城厢区凤凰山街道办事处筱塘社区龙脊山。莆田烈士陵园位于凤凰山街道办事处筱塘社区龙脊山上,坐北朝南,陵园占地面积2771平方米。大门上刻郭沫若手迹“烈士陵园”。110级石蹬道直通碑台。碑台方型,有两层,下层边长40米,上层边长19.24米,设石栏杆。上层碑台正中为边长7.14米的碑座。碑座正面刻碑文,另三面嵌放映重大革命斗争的浮雕。碑方柱形,高1.6米,南面刻毛泽东手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其他三面分别刻邓子恢、张鼎、叶飞题字。……[详细]
  熙宁桥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阔口村,类别为古建筑。宋熙宁年间(1068~1077)在白湖渡造浮桥。靖康元年(1126)太守江常合众力造桥墩,太守张读续成,始改浮桥为石桥,称通济桥(一说绍兴年间林回年为首筏石造桥)。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康熙四十二年(1703)均重修,近代重修时,桥面用水泥铺设。现存熙宁桥八孔石梁桥,西北—东南走向,长110米,宽4.9米,厚0.55米,七座舟形墩,跨度6.30米。桥上原有石护栏,柱头雕狮,西北端桥旁有阿育王式塔一座,“文革-”期间遭破坏。熙宁桥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桥体南侧外延50米,北侧外延100米,上下游护岸桥体各外延100米。……[详细]
  祥云殿位于荔城区新度镇锦墩村,类别为古建筑。唐光化年间徐寅记有之,宋有扩修,大观元年赐额“神应”。明成化八年重建,并祀林天妃,又建祥云殿祀玉皇。明正德嘉靖、万历皆有重修,主祀玉皇和佛。清末、近代依旧制重修建筑并有扩建。坐西向东,占地面积3165平方米。为二进廊院式建筑,由天帝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组成。殿两侧有偏殿和廊。玉皇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歇山顶。大雄宝殿面阔三间,进深两柱,歇山顶;观音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重檐歇山顶。。沿用明、清柱础。保存明代石狮3对,“宋廉州府通判陈觉龙神道”碑1通。祥云殿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前廊外延7米,西至主殿外墙外延1.5米,南至建筑外墙外延……[详细]
  郑露墓位于荔城区新度镇宝胜村,类别为古墓葬。与夫人蔡氏合葬于壶山宝胜。穴号仙人脱履。近代重修,坐西北朝东南,墓占地面积50多平方米,墓丘三合土构筑,平面呈“风”字形,面阔4米,进深7米,上有一对龟背形坟顶,周围无护墙。墓前立墓碑1通,圆首,高约1.70米,宽0.67米,上刻“唐太府卿南湖郑先生墓”。郑露,生于公元512年,卒于590年。字恩叟。南朝陈时与其弟郑庄、郑淑自永泰移家至城西南的凤凰山,创建湖山书堂。人称郑露三兄弟为“南湖三先生”。隋时郑露卒,唐追封为太府卿。郑露墓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墓地排水沟,西至墓地排水沟,南至墓地排水沟,北至墓埕8米。……[详细]
  北辰宫位于荔城区黄石镇澄瀛村,类别为古建筑。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始建,清乾隆十四年(1749)重建。坐北向南,通面阔24.3米,通进深58米,总面积1656平方米。为二进廊院式建筑,山门外有围墙,设东西辕门,内有大门、前、后殿,两旁有配殿。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正脊置宝塔、水龙。垂脊置彩塑风调雨顺四天神。前檐玻璃瓦封内为近年装修的彩色泥塑故事人物。前檐下有一对盘龙石柱,雕刻精细。右廊壁有明万历年间(1573~1620)名画家吴彬(字文中)的《玄帝出郊图》壁画。正殿前右侧廊壁有清初壁画“武当进香图”。后殿有清乾隆间书写的《前后赤壁赋》全文。围墙的东西辕门上尚存明末大……[详细]
  梯云斋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澄渚村,类别为古建筑。唐贞观年间(627~649)始建,宋建炎元年(1127)林蕴九代孙林安中重建。绍兴年间(1131~1162),因祷斋中奉祀的“书斋公”求雨有应,尚书林大鼎奏闻朝廷,赐额“宁昌”,敕封“书斋公”为宁昌威武圣侯,梯云斋一度易名宁昌庙。元代俞尚宽重修梯云斋。明俞钊又重筑梯云斋,清重修,今又依旧制重修。祀宁昌威武圣侯。书院坐北朝南,由大门、正厅组成。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悬山顶抬梁土木结构,占地面积212.22平方米,保存较好,该书院是研究清代书院建造艺术的实物资料。梯云斋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西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南……[详细]
  裕昆堂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洞湖村,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明,清嘉庆年间重修,现存建筑保留清代建筑风格。祀明永乐年间翰林院庶士陈实兄弟。坐西南向东北,正堂占地面积90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保存完好。该建筑是研究清代建筑艺术的实物资料。裕昆堂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西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南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北至前廊外延2米。……[详细]
  永宁社(含永丰洞)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洞湖村,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宋代,明清时重修,坐北朝南,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二柱,悬山顶抬梁穿斗结构,其构件为明、清混合构件。保存完好,永宁社是研究清的宫庙建筑艺术的实物资料。永宁社(含永丰洞)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主殿前廊外延2米,西至建筑外墙外延1.5米,南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北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详细]
  唐甘露林位于城厢区凤凰山街道林桥村,类别为古墓葬。林桥林欑父母墓为唐贞观年间福唐慰林欑父母合葬墓。坐西北朝东南,通深13米,通宽7.5米,占地面积97.5平方米,平面呈“风”字型,由墓丘、祭台和三级墓坪构成。墓碑嵌在墓墙中央。祭台宽度1.5米,深度为2.23米,墓丘为龟背式三合土包石结构。林欑墓坐西北朝东南,平面呈风字型,墓丘为龟背式,三合土包石结构,通深13米,通宽15.5米;墓由墓丘、祭台、三级墓坪组成。墓碑立在墓丘前,碑高1.23米,宽0.6米,中间楷书直下“唐孝友林先生之墓”,上款“皇宋嘉定十七年(1224)岁在甲申八月丙寅朔”,下款“知县事泰宁邹应博立邑人陈宓书”。祭台宽度2.55米……[详细]
  南少林寺(林泉院)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林山村,类别为古遗址。整个地势呈东北-西南倾斜,自东北往西南形成多级阶梯式台地。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50米,总面积近30000平方米。1990年12月-1992年元月分两期,由省考古队主持发掘,发掘面积1954平方米。考古发掘有文化层七层,堆积厚度240厘米。这些堆积主要是历代建筑物更替和修建过程中的废弃物所充填而成的。主要有石构墙基、台基、柱础等,分属于不同时期的60多个遗迹单位。各地层堆积包含物中,最大量的当属砖、瓦等建筑物,建筑饰件以及生活用具的陶瓷器残片,此外也发现一些铜钱、铜坨、石刻文字和墨书文字等,还发现一些石槽、残碑、练功石等。1998……[详细]
  施水亭井位于城厢区霞林街道,类别为古建筑。霞林施水亭井位于霞林街道办事处霞林社区,唐黄妙应禅师指地凿此井,以施水官道行人,并建亭供休憩。今井保存完好,井侧锦亭寺中还保留两对瓜楞形连木质石柱础。井栏呈瓜楞形,井口内径为43.41厘米,外直径为70厘米。施水亭井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霞林社区……[详细]
  郭尚先故居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书仓巷5号,类别为古建筑。明代林兆珂在南宋郑寅居第的旧址上建,清代为郭尚先购居。也是中共仙游县委书记郭寿銮烈士和现代著名文学家郭风先生故居。坐北向南,通面阔36米,通进深42米,占地面积1512平方米。为二进合院式建筑,由照墙,外大门,上、下厅房和卷堂组成。上、下厅穿斗式木构架,主屋悬山顶抬梁结构。郭尚先,字元开,号兰石,清嘉庆十二年(1807)解元,十四年(1809)进士,官终四川学政,大理寺卿,有政声。尤精书画篆刻。郭尚先故居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南至建筑外墙延伸4米至照壁外侧,西至围墙,北至建筑围墙外延4米。……[详细]
  哲理钟楼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凤山街仓后巷,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又称中共莆田特委机关旧址,1926年初,中共中央派莆田籍党员陈国柱(又名廖华)回莆田秘密发展组织。同年2月在此建立莆田第一个党支部,12月中共莆田特委机关设于此。旧址为哲理中学宿舍,坐南朝北,通面阔19米,通进深30.3米,占地面积576平方米。现存建筑砖木结构,四层红砖平顶楼。底层为4米左右的骑楼式门道。平顶阳台周围作城堞式垛子,中央有一攒尖形小亭,亭内悬铜钟。哲理钟楼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建筑外墙外延5米,西至建筑外墙外延4.5米,北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南至建筑外墙外延1.5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