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传廻龙寺始建于唐末。修复于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原名龙泉寺。因寺中有廻龙古洞(俗称“-洞”)而得名。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更名为廻龙寺)。当时,该寺有地千余亩,建楼阁佛堂30余间。相传这里的-能救人苦难,观音送子,无不灵验。又有历代高僧衣钵相传,致使数百年香火不断。每年农历二月十九,为该寺传统香火庙会。其时,商贾云集,摊棚林立,赶会者多达数万人。“文革”期间,廻龙寺遭到破坏,变得荒废萧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廻龙寺起死回生,先修葺了观音殿,后又修建进寺山路、龙泉洞、僧房等,新建了大雄宝殿,使千年古刹又得以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宾客。走进寺门,上99个石阶,便见“廻龙禅寺”金字匾额悬……[详细] |
![]() | 位于宋疃镇后周圩村东的奶奶山出产磨石,传说樊哙曾在此竖旗招兵,至今仍有旗杆石眼,故名“磨旗山”。1985年采集生铁1块,发现重修奶奶庙碑1块,刻“磨旗山旧有碧霞宫,后有菩萨明楼,前有阎君两厢,再下有山神祠,西峰有三官、火神、灵官、华祖诸殿阁。又有朝阳二洞,洞中有玄帝达摩、自汉唐以迨我朝千余年矣。咸丰中遭兵燹。庙楹拆毁、神像倾颓……”此碑系清光绪年间所立。据清光绪《宿州志》记载,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捻军大战符离集,收磨旗山。捻军占据此山后,便安营扎寨,屯兵把守,切断清军粮道。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六月,知州英翰带领团练至高皇山。命奸细赵克常打入磨旗山,洋装助捻,里应外合,迫使捻军焚寨西……[详细] |
![]() | 濉溪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位于濉溪老城区沱河路北侧,濉溪城关中心学校正对面,在进行北关二期棚户区改造时发现。2019年元月至2020年6月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遗址发掘面积近3000平方米,发掘出明代中晚期至民国时期祥源、大同聚、魁源等3处酿酒作坊遗址。濉溪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的遗存面积最大、揭露酿酒流程设施最清晰的酿酒作坊遗址,为研究我国白酒生产的历史和工艺流程情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遗址的发现也使《民国时期濉溪口酒坊位置示意图》中标注的酒坊位置得到了印证。……[详细] |
![]() | 草庙圩子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位于烈山区古饶镇草庙行政村草庙自然村东北部圩子内。1948年,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华东野战军指挥部设于草庙圩子。圩子内原有草庙村张姓地主的宅院,并排共5套院子,始建于清晚期,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式建筑,占地总面积约2500多平方。现仅存两栋厢房,建筑面积90.07平方米,其余为地下遗存区。草庙圩子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是淮海战役时期留存的具有重大影响和纪念意义的史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旧址现存的两栋厢房为清代民居,记载着淮北乡土建筑多项技艺信息,具有一定的科学和艺术价值。……[详细] |
![]() | 董楼烈士陵园又名杨山烈士陵园,位于烈山区宋疃镇新园村(原董楼村)杨山北坡,是濉溪县人民政府于1977年为淮海战役牺牲的烈士而建,2002年又进行了修缮。陵园依山面北,东、西、南三面为围墙。园内立石砌纪念碑一座,高12米,宽1.9米,厚1.8米,上 书-“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九个大字。纪念碑左侧原有平房5间,平房北为烈士墓,共35座,其中有从外地移来的游击时期朱杰烈士墓一座。陵园东西长144米,南北宽44米,占地面积6335平方米。董楼烈士陵园是淮北市一处重要的革命文物,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纪念价值和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详细] |
![]() | 黄营村石楼位于烈山区宋疃镇黄营村。石楼上下2层,共有房间30间,为纯石头建筑。20世纪70年代,在学大寨、赶郭庄浪潮中,1976年黄营村村民开始建石头大楼,在没有建造图纸、没有设计工程师的情况下,不使用任何钢筋混凝土、粘合剂建造而成。石头大楼盖好以后,作为黄营村的村部,之后,作为敬老院一直使用至今。石头大楼工艺水平极高,它是皖北地区独一无二的建筑,展现了淮北人民敢于创造、无私奉献的精神。……[详细] |
![]() | 【马援墓】位于相城西南1公里处,占地约2亩,属相山区蔬菜乡渠沟村的苹果园。东靠磷肥厂,西邻渠沟菜地,南北依傍渠沟酒精厂。该墓地表土堆在“0”中被平掉,地面遗物有绳纹瓦片、子母砖。马援系陕西茂陵人,汉伏波将军,卒于军中,何故葬于此,待考。合校《水经注•睢水》载:睢水东迳石马亭(亭西有汉故伏波将军墓)。睢水又东迳相县故城,南宋共公之所都也。……[详细] |
![]() | 竹邑城遗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谷山行政村谷山村南侧。遗址现为农田,地形中间高四周低,面积约10余万平方米。据《濉溪县志》记载:“竹邑城址在赵集以东约2000米处,东接幸福湖,南连诸阳山,北靠古竹山(谷山)”村村通水泥道穿越遗址北部,沿路有一条水沟,剖面可见有一层厚0.4-0.8米的板瓦、筒瓦、器物残片堆积,距地表约1.5米。据清光绪《宿州志》记载:“汉置竹县在古竹地,今在许家坡古竹山,后讹为孤处山。”《宿县县志》也是这样认为的,“刘宋时竹邑县废,并入杼秋(在今萧县西)。南梁复置竹邑县。古竹邑县地在古竹山,今符离西古饶镇附近。”据文献记载,竹邑城,汉为竹县属沛郡,王莽篡汉后竹县改称笃亭。……[详细] |
![]() | 程村石堡位于杜集区石台镇白顶山行政村程村中东部,始建于清朝晚期,距今大概有150余年历史。民国初期,程村常遭匪患,为防土匪袭扰建寨墙、立炮楼。抗日战争期间,当时共产党领导的萧县主要的抗日武装如亢营、麻营常来寨子里住宿。现存的炮楼仅两层,但保存完好,具有重要保护价值。……[详细] |
![]() | 【凤凰山南麓墓群】位于古相城西南约1公里的凤凰山南坡。过去在此处,渠沟村农民开荒经常发现汉墓。当地的农民家至今还存带有石刻画像的古墓石门,经鉴定为汉墓画像石刻。故该处为汉墓群,面积约有150亩。……[详细] |
![]() | 前罗里汉墓群位于杜集区朔里镇罗里村中部西侧,象山东麓,年代为汉代。类别为古墓葬。为淮北市第三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相山李氏宗祠位于相山区任圩镇李桥村中央,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为淮北市第三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观星台遗址位于濉溪县临涣镇临涣村,年代为新石器。类别为古文化遗址。为淮北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马古堆遗址位于濉溪县双堆集镇马沟村,年代为新石器。类别为古文化遗址。为淮北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运粮城遗址位于濉溪县四铺镇大郭村,年代为新石器。类别为古文化遗址。为淮北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捻寨遗址位于烈山区宋疃镇军王村,年代为清末。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淮北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蹇叔墓位于濉溪县临涣镇周庄村,年代为秦。类别为古墓葬。为淮北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紫竹城遗址位于烈山区古饶镇赵集社区集东村,年代为新石器。类别为古文化遗址。为淮北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玉帝庙位于烈山区宋疃镇太山行政村东一里庄中央,年代为民国。类别为古建筑。为淮北市第三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临涣陈楼陈家老屋位于濉溪县临涣镇徐庙陈楼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为淮北市第三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