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运城市旅游

运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丁庄李家大院坐南向北,由一条东西巷道把整座大院分为南北两排,南排由东院基址、一号院、二号院、三号院、四号院、五号院组成;巷道自东向西设巷门和三道门;北排由六号院、七号院、护院、八号院、九号院、西院组成;整座大院共有十二座独立的四合院组成,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89.4米,南北宽34.5米,占地面积3084平方米。整体布局完整,这是稷山县现存民居中体量较大,保存较好的一处民居建筑群,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晋商大院的繁华景象,是研究晋商大院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护院位于七号院与八号院之间,坐南向北,大门面宽一间,深三椽,单檐硬山顶。前檐下通雀替平雕双龙团寿,中辟板门,鼓式柱础,线刻卷草图案。大门两侧各……[详细]
  王官别墅位于虞乡镇东南方十五里的楼上村,向南二公里,即为中条山麓著名胜景王官峪,向北一公里即为古清华寺(2002年前设清华乡,现并入虞乡镇)。王官别墅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三十一年(1905)竣工。工程的实际建设者阎乃竹,人称阎六少,为阎敬銘的第三个儿子。王官别墅是一所庄园城堡式的建筑群落。其整个布局与建筑,大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图片1、庄园。主要为农田,解放后改为农场和苗圃,种植苗木。总面积160余亩,南北长400余米,东西宽250米,大体呈长方形状。其-原有夯土墙围圈,因时间久远,早已堙没,2004年企业家张爱民投资数百万重新修葺王官别墅时用红砖砌就。2、外城堡。在庄园西南部,……[详细]
  尧台三庙包括一道庙玉皇大帝庙、二道庙祖师庙和三道庙尧舜禹的三元庙。玉皇大帝庙,相传尧的祭天礼便于此举行,据说尧传舜、舜传禹的禅让仪式的举行也在此处。尧台三庙中这座庙最高,有三层,现仅存一层,庙顶厚厚的土层与荒草无言地诉说着岁月的久远。伫立遐想,眼前仿佛出现了宏大的禅让场景,三位古王仙风道骨、衣袂飘飘,在众人的簇拥中登上高台,帝尧祭祖后郑重地把象征权力的权杖和玄圭交给虞舜,空中骤然响起天籁之音……二道庙是祖师庙。祖师庙的规模是三座庙中最大的,入口门楼依然保留着大部分主体。据专家考证,此庙应有过廊、穹顶、前殿等建筑,其中过廊的凿口和前殿的基石依然存在,里面供奉的是玄武大帝,玄武大帝是道教北极四圣之……[详细]
  王东顺四合院,建于民国21年(1932年),坐北朝南,其四周砖砌的高院墙,三层高耸的看田楼,门口的拴马桩,处处透露着一种富裕之家的气象。王家祖父王甲山,父亲王天赐,再到王东顺,用当地方言来形容,他们特别有“毒气”,也就是志气,身上有股狠劲,不仅能吃苦,而且有智慧。加上王东顺的父亲,字贯之的谐音,这也是为什么慢慢地演变成了“-罐子”的原因。大门楹额石刻着“天顺”二字,寓意顺应天时、一帆风顺、厚德载物、安享富贵。另外,其也是取了父亲王天赐名字中的“天”和王东顺的“顺”字。大门的位置很特别,开在西南角,据说跟当时这个方位不远处的池塘有关,当地人说水的发音与“福”“富”同音,可求福求富。步入四合院,迎……[详细]
  运城鼓楼,又名“观学楼”,位于老东街和解放南路交接口,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曾是明清时期河东地区的标志性建筑,承载着厚重的城市历史记忆。运城古称运盐使司城,运盐使司城建于元代后期,明代进行扩建,鼓楼就建在明代扩建以后东边的一条轴线上面。鼓楼通高24米,由砖石砌基座和木构楼阁组成,我们可以看到鼓楼楼体用的是三檐两层,楼顶是十字歇山顶,四面抱厦,鼓楼基座东、西、南、北四个门洞上方的石牌匾上各有两字,东曰“放晓”,西曰“留晖”,南曰“聚宝”,北曰“迎渠”,原为运城城池四个城门的匾额,其命名可以理解为,“放晓”“留晖”指的是盐池的日出日落,“聚宝”则是因为运城盐池有三个门,中间的门叫聚宝门,“迎渠”则是纪……[详细]
  文昌阁,又名西王洞楼,俗称四眼洞,坐落于村东南方向200米处。始建于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距今350余年,是西王村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盐湖区现存的唯一洞楼。2017年被运城市授予“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昌阁高18米,上为木质阁楼,下为钻石洞楼,整体建筑构思精巧,气势恢宏。下部洞楼高6米,东南西北各有一青砖拱卷洞门,洞口上方分别题有“萦青”、“缭白”、“迎薰”、“拱斗”四块匾额,中心顶部嵌有木雕八卦图案,寓意深远。上部阁楼为两层四檐、重檐十字歇顶建筑,四周建有平台和垛口,楼内供奉着孔子牌位和文昌、魁星木雕神像,中间悬挂着巨型毛笔。放眼望去,斗拱翻飞,翼角伸挑,宛如大鹏展翅,美不胜收。整……[详细]
  魏家院魏氏祠堂位于河津市樊村镇魏家院村,整体建筑呈四合院形式,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55平方米。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为:南房、牌坊门、北房及两侧东西厢房。据北房内东山墙碑碣记载,1830年购置院落及建造北房,又据东厢房前檐墙碑碣记载,1914年建造东西厢房。2012年12月28日,魏家院魏氏祠堂被公布为河津市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21日,魏家院魏氏祠堂被公布为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魏家院魏氏祠堂是河津市保存最完整的祠堂,对研究河津及晋南地区祭祀文化和祠堂建筑形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时代:清道光九年(1829)、民国三年(1914)地址:河津市樊村镇魏家院村保护范围:东至东厢房后檐下,南自南……[详细]
  河东道台衙门占地面积392.83平方米。原有的大部分建筑早已被毁,现仅存谯楼和大堂。谯楼,坐北朝南,城楼置式,雄伟高大,砖砌拱券基座。基座东西长19.21米,南北宽11.86米,台基高4米,占地面积227.83平方米。上建楼阁1座,面宽五间,进深四椽,重檐歇山顶,上檐下施三踩单昂斗拱七攒。梁记记载,建于清道光丙申年(1836)。大堂距谯楼约70米,东西长15米,南北宽11米,占地面积165平方米,面宽各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前檐柱头均施一大斗。由于现代装饰天花,看不到梁记,从外观看,应晚于谯楼年代,为民国时建筑。2004年被运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时代:清至民国地址……[详细]
  结义庙原名五安王祠,始建年代不详,后人为纪念刘关张桃园结义时的英雄义气,便扩大了建筑,增塑了刘关张塑像,随改名结义庙。据现存碑刻记载,元泰定元年(1324年)、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明永乐六年(1408年)、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十三年(1534年)均有重修。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地震大部分建筑损毁,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重修,明隆庆五年(1571年)、清康熙五年(1666年)又重修。结义庙原有山门、脚门、过殿、献殿、乐楼、正殿以及配殿,庙后还有数十座道士墓塔,建筑规模宏达。原有建筑抗日战争期间损毁,仅存过殿一座和碑刻三方。过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梁架为四架椽……[详细]
  杜馨山老宅位于柴家镇下牛村,年代为民国二十年(1931),为河津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名。杜馨山老宅位于河津市柴家乡下牛村中。坐北朝南,南北长 20.84 米,东西宽 14.08 米,占地面积 293.42 平方米。现存北房和后罩院北房。梁脊板记载,民国二十年(1931)宅主杜馨山创建北房五间。北房面宽五间,两稍间较小,进深二椽,单檐硬山顶。梁架为三架梁上立脊瓜柱承托脊檩。檐下仅有明间平身科一攒,为雕花斗口出花叶装饰。明间设六抹头隔扇门六扇,两侧施抱框,两次间各设直棂窗,两稍间各辟一门,东稍间门直通后罩院。后罩院北房面宽五间,进深二椽,单坡硬山顶。梁架为三架梁上前后施蜀柱承托中檩和后檩。檐下明间……[详细]
  任家祠堂位于樊村镇任家窑村,年代为清同治六年(1867),为河津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名。任家祠堂位于河津市樊村镇任家窑村中。坐北朝南,南北长 6.5 米,东西宽 14.25 米,占地面积 235.13 平方米。现存北房和东房。据梁脊板记载清同治六年(1867)创建。北房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顶,布灰筒板瓦屋面,四檩前出廊结构。无斗栱装饰。东房面宽三间,进深二椽,单檐硬山顶。东房南次间辟门楼。祠堂内有创建祠堂石碑 1 通,通高 1.93 米,碑高 1.6 米,宽 0.65 米,厚 0.12 米,青石质,圆首,方座,碑额中书“流芳百世”,碑文记载布施花名及银两,碑文磨损严重。2021 年秋汛……[详细]
  樊村堡古村落是河津市目前为止发现的惟一一处建筑考究的四合院,整个院落雄伟壮观,具有典型的北方四合院的建筑风格。此外,院落内还有各种内容丰富的匾额,对于研究清代民俗建筑风格和当地民风民俗有重要指导作用。2017年11月21日,运城市人民政府公布“樊村堡古民居群”为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6月6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列入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时代:清代地址:河津市樊村镇樊村堡村保护范围:东自1号民居东房后檐下向东52米,南自10号民居南房后檐下向南35米,西自9号民居西山墙外皮向西25米,北自樊村堡关帝庙正殿后檐下向北27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圈起,向东延伸45米,向南延伸80米……[详细]
  河津刘家祠堂位于樊村镇东崖底村,年代为清,为河津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刘家祠堂位于河津市樊村镇曹家窑村东崖底自然村东。祠堂坐西朝东,原为三合院布局,北房于 20 世纪 60 年代拆除,现存西房(正房)东房。院落南北 11.58m,东西 18.95m,占地面积 219.44 ㎡。创建年代不详,东房明间题记板上隐约可见咸丰二字。西房面宽三间,进深三椽,梁架结构为前单步梁对后三架梁形式,单檐硬山顶,筒板瓦布屋面;东房面宽三间,明间为院门, 两次间为倒座,进深两椽,梁架结构为三架梁通贯前后檐形式,单檐硬山顶, 筒板瓦布屋面。2021 年秋汛受灾,2023年全面修缮。 刘家祠堂的建筑布局、空间组合、规……[详细]
  院落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69.11平方米,前后两进四合院,整个院落雄伟壮观,布局严谨,共有南北二进院落。南院有大门与东西厢房,北院有东西厢房与正房,两院间用穿堂门相连。四周砖砌围墙高大森严,大门两侧、影壁、柱础石、门沿均有雕刻精美的石雕和木雕装饰。院内设置和布局科学实用,俯瞰大院重楼屋叠,斗拱翘檐,是晋南古代建筑官宅私邸代表。时代:清代地址:万荣县荣河镇刘村保护范围:东自正房东山墙外皮向东24米,南至影壁后檐下,西至正房西山墙外皮向西20米,北自正房后檐下向北1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圈起,向东延伸167米,向南延伸131米,向西延伸100米,向北延伸162米。……[详细]
  三官庙位于永济市城东干樊村,坐北朝南,南北长45米,东西宽25米,占地面积112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原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分布有山门、二门、三门、戏台、牌楼、献殿、娘娘殿,现仅存戏台、献殿,均为明代建筑。1985年1O月1日被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时代:明代地址:永济市城东街道办事处干樊村保护范围:东自献殿东山墙外皮向东13米,南自戏台后檐下向南32米,西自献殿西山墙外皮向西 6.9 米,北自献殿后檐下向北25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圈起,向东延伸45 米,向南延伸9.7米,向西延伸 44 米,向北延伸 27 米。……[详细]
  河津张氏祠堂位于僧楼镇小张村,年代为清道光十一年(1831),为河津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张氏祠堂位于河津市僧楼镇人民村。坐北朝南,南北长 22.5 米,东西宽 11.53 米,占地面积 259.43 平方米。据梁脊板记载,创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一进院落布局,现存南房、北房、西厢房,东厢房已毁。北房砖砌台基,宽 11.53 米,深 7.32 米,高 0.20 米。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顶。四檩前出廊结构,檐下施有雕花斗栱,明间施隔扇门,两次间设隔扇窗。 为研究运城祠堂式建筑提供了最原真的实物资料。……[详细]
  牛家院摩崖石刻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发现记载河东盐池历史最早的实物资料,它比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的《大唐河东盐池灵庆公神祠颂并序》还要早217年,而且是记载河东盐池运销方西唯一的石刻。对研究我国盐业史和河东盐池的发展演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时代:北周地址:盐湖区刘范窑村南中条山古盐道山崖上保护范围:自摩崖石刻中心向东、南、西、北各延伸40 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圈起,向东、南、西、北各延伸50 米。……[详细]
  在山西河津市城东10公里修村为唐代大将薛仁贵故里。薛仁贵(614-683),唐大将,名礼,龙门(今河津)人。出身农民,贞观时从军兼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村东有一土岗,形似伏虎,名白虎岗。岗侧土窑传为薛妻柳氏寒窑遗迹。窑南有洞一孔,因薛仁贵征东时为白袍将军,故名白袍洞,内塑薛氏夫妇坐像两尊,乃乡人怀念而奉祀。村南汾河奔流,白虎岗东向2里百底村东侧,即当年薛仁贵汾河湾射雁处。时代:唐代地址:河津市城区办修村保护范围:西自窑洞西门起向西15米,东自窑洞门口一线断崖上向东30米,南自窑洞南壁起向南30米,北自窑洞北壁起向北15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圈起,向东、南、西、北各延伸20米。……[详细]
  蚩尤村遗址位于运城市盐湖区东郭镇蚩尤村村南1500米的中条山北坡上,距运城市区8.5公里。蚩尤是我国历史传说中黄河中游的一个部落首领。人们将蚩尤与天、地、日、月诸神相并列,称其为主兵之神。蚩尤村遗址东西约200米,南北约150米,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采集有夹砂灰陶、红陶片等,为新石器时代遗址。2004年被运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运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时代: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地址:盐湖区东郭镇蚩尤村南保护范围:东至东沟东100米一线,西至西沟西100米一线,南至海拔599.8米山峰南坡一线,北至山前原李家窑村北一带。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圈起,向东、南、西、北各延伸200米。……[详细]
  乔家民居时代:清嘉庆五年(1800)地址:新绛县城内仁义路保护范围:西自民居西厢房后檐下向西10 米,东自民居东厢房后檐下向东 10 米,南自门楼前檐下向南 10 米,北自北房后檐下向北10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圈起,向西延伸15 米,向东延伸12 米,向南延伸 15 米,向北延伸 20 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