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鉴井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苏岗居委太平山麓。井为圆形,井栏高约0.5米,外井径0.7米,深1.5米。鸭屎石构造。由于泉水不断涌出,村民珍惜泉水,又在井边砌了一个井径近5米的半圆形水池,并凿一小孔引水入池。周鉴井相传在明朝万历年间,因修建旧寨塔的需要而开凿。目前井水仍清澈甘甜,大批村民到此取水,在村民中影响较大,具有较高的历史、民俗价值。2006年10月25日,周鉴井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桑麻北街五巷2号民居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桑麻村北街。清代建筑。为三间两廊式布局的岭南民居,正屋后带有后厨。正屋坐西北向东南。总面阔10.1米,总进深13.2米。硬山顶,龙舟脊,镬耳山墙,灰塑瓦当,青砖墙,开猫儿窗,麻石门框,红砂岩石门框,存有趟栊门。民居建筑风格和整体形制较完整,后厨山墙成半只镬耳形状,较独特。2006年10月25日,桑麻北街古村落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位于祖庙街道辖区福宁路东京果街1号,建于东晋隆安二年(398年)。为罽宾国(今克什米尔)僧人达毗耶舍“结茆讲经”的塔坡岗“经堂旧址,后来信徒建寺,取名“塔坡寺”。若干年后僧人离去,该寺年久失修而毁。唐贞观二年(628年),居民在塔坡岗挖出经堂的三尊铜佛,就地重建塔坡寺,立有“佛山”石榜(原件藏于市博物馆),遂得名“佛山”。塔坡寺毁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代天启七年(1627年)拟重建时,塔坡岗已开辟为普君墟,不宜建寺,遂迁址万寿坊重建“塔坡禅寺”(又称经堂古寺)。而该旧址则建为东岳庙,又称塔坡庙,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重修,面积较小,通面宽仅4.58米,总面积不足42平方米,竟分……[详细] |
![]() | 锦岩庙在顺德大良镇北区锦岩,现锦岩公园内。店始建于明代、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道光等年间,均有重修。庙向东北,面阔三间,进深两座,左右各为东西偏殿。右侧还有碑屋、楼房、长廊等建筑,依山修建,典雅庄严。庙的前殿类庑殿式顶,后殿为硬山顶抬梁式木架构,五架梁配以驼峰斗拱。天井间有两小廊,四檩卷蓬顶,檐口滴水瓦,檐板饰花鸟、人物等木刻。前殿悬挂“魔障一空”木匾一块,镌刻于光绪十六年(1890),记录着顺德晚清期间办理团练、护沙局等情况。庙正殿为观音堂,天妃、英烈祀于左右。右偏殿为东庙,左为西庙。三庙前均建香亭一座,中亭名“南海水月”,气左右为“显祐台”和“海天鸿庇”,(现已毁)按《锦岩志略》载,庙内有……[详细] |
![]() | 昌教乡塾位于顺德区杏坛镇昌教村。清同治丙寅年(1866年)创建,光绪戊戌年(1898年)重建。坐西向东,三间二进,总面阔22.34米,总进深24.95米。青砖墙,阶砖铺地。砖雕、木刻、壁画保留完好。头门是白石平台,白石门框,门框上有白石匾一块,刻有“昌教乡塾”,上款为“同治丙寅(1866年)岁创建”,下款为“光绪戊戌(1898年)岁重建”。门联为木制作,刻有“昌明世运,教化乡闾”。头进两侧有房多间。内有碑文《昌教光辉两乡补费改闸存案合约碑记》,落款为“光绪六年(1880年)太岁庚辰开岁五日,里人黎兆棠序于教忠草堂”。头进、二进之间以天井、迴廊相连,迴廊内有房间。2006年1月8日公布为顺德区文……[详细] |
![]() | 良教何氏家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良教外工村。始建于明景泰五年(1457),现存清代建筑风格。坐东南向西北,面阔三间12.1米,进深三进40.9米。硬山顶,素胎瓦当,青砖墙,麻石脚。头门前设三步廊,雕花梁架。两根麻石方前檐柱,四方出戟柱础,有人物挑头。虾公梁,石狮、异形花卉斗拱隔架。门枕石和石门框上雕有瑞兽。石门框上刻有“何氏家庙”大字。该家塾保存情况稍差,但结构基本保存,并且作为祠堂群的一部分,仍有其作为“家庙”功用的价值。2006年10月25日,以良教祠堂群名义,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为纪念抗日战争“西海大捷”和抗日战争牺牲的革命烈士,顺德县人民政府于1952年决定在珠江纵队广游二支队所在地建立西海抗日烈士陵园。1980年,县政府拨款50万元,扩建西海烈士陵园。扩建后的陵园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主要建筑物包括纪念碑、烈士墓、革命文物陈列馆、接待室等。文物陈列馆内陈列着图片、文献、实物300多件。1995年,为了把西海烈士陵园建成集陵园、教育等多功能的教育基地,市政府决定拨款修建。工程分三期进行。第一、二期为陵园内的全面改造,总投资540万元,包括修建纪念碑、绿化、纪念馆内外装修,新建职工宿舍、会议室、重修围墙等。第三期工程为烈士路的扩建工程,总长约一公里,路宽20米,其中水……[详细] |
![]() | 东华里古建筑群位于佛山市城区福贤路。东华里原名杨伍街,是以清初聚居此地的杨姓和伍姓两大家族的姓氏命名。街首的伍氏宗祠就是当年所建。乾隆年间,迁入骆氏家族,族中的骆秉章任四川总督、协办大学士,把北侧宅第装修成清代的府第,杨伍街易名为东华里。清末,招氏家族买进南侧的连片住宅,加层扩建,建招氏宗祠、招雨田祠、敬贤堂等建筑物,遂成目前保存的面貌。东华里古建筑群是目前省内保存比较完整的清代古街坊。街首闸门尚嵌着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石刻街额。全长112米,宽3~5米,花岗石条铺砌路面。房屋外墙石墙脚上,一式水磨青砖,几乎都是锅耳封火山墙,整齐而富韵律。各家门前都有二级石台阶,都在高达4米的石门框装置……[详细] |
![]() | 龙潭位于顺德区杏坛镇,元朝末年(约1368年),当地乡民基本丰衣足食,生活丰裕,遂感开庭有助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深感“龙母之恩”,皇恩浩荡,遂集资筹建万民敬仰的“龙母庙”,其建造之规模,与悦城龙母庙近似,其间经过600多年的历史沧桑,又经明清几代重修,形成现有的龙母庙,所以,俗传“龙化于此”,故称龙潭龙母庙。随着时代的更替,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提高,体育运动逐渐普及,把龙舟竞渡作为一种文娱体育,把龙母诞五月初八日龙舟竞渡亦称为“水乡节”,各地的彩龙也纷纷前来龙母庙参与拜祭,数量每年都超过二三十只以上,整天河涌彩龙飞跃,鼓声阵阵,彩旗招展,炮竹声声,善男信女,老老少少……[详细] |
![]() | 湖山胜迹门楼位于南海区西樵山白云洞,年代为清。门楼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曾多次重修,占地面积20平方米,是一座砖木结构、镬耳封火山墙、硬山顶建筑。是往云泉仙馆及飞流千尺瀑布的通道。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探花桥位于南海区九江下西翘南村,年代为明。该桥是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陈子壮中探花后,往九江下西探望其外祖父朱讓时所建,清代重修。桥为平铺花岗石板桥,长11.3米,宽1.85米,高2米,桥的两边设有望柱栏板,桥栏中间刻有“探花桥”三字。陈子壮(1596-1647),字集生,号秋涛,谥文忠,南海沙贝(今属广州)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探花,累官至东阁大学士、礼、兵部尚书等,史称“明末三忠”之一。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云泉仙馆位于南海区西樵山白云洞,年代为清。云泉仙馆原名攻玉楼,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南海石岗李攻玉创建,道光二十八年(1848)扩建为云泉仙馆,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修。仙馆为二进歇山顶建筑,有大殿、前殿、钟鼓台、祖堂、墨庄、帝亲殿等。整组建筑依山而建,气势磅礴,精湛别致的木石雕刻、陶塑衬托,别具一格。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字祖庙位于南海区西樵山白云洞,年代为清。该庙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简村堡捐资创建,道光十九年(1839)重修,改为奉祀仓颉(相传为黄帝史官,汉字创造者)的“字祖庙”,前身为“云溪书院”。是两进抬梁架、硬山顶建筑,瓦檐饰有砖雕人物花草图案,天井独具匠心,置一四角攒尖顶亭门廊柱,均有名人墨客所撰对联。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南海白云古寺位于南海区西樵山白云洞,年代为明。该寺始建于明正德丁卯年(1507),初名“宝震庵”,清乾隆甲辰年(1784)重建,改名“宝震寺”。嘉庆已卯年(1819)改名“白云宝震寺”,光绪丙子年(1876)改名“白云古寺”。古寺奉祀如来佛,依山而建,是一座进深35米,宽13米,三进、砖木结构、硬山顶建筑。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华平李氏大宗祠位于南海区狮山小塘华平村,年代为清。该祠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同治年间重修。三进院落式,抬梁与穿斗木构架,硬山顶建筑,占地936平方米。为同胞三翰祠,李可端、李可藩、李可琼兄弟三人先后封翰林荣归后建。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奎光楼位于南海区西樵山白云洞,年代为明。奎光楼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简村堡捐资重建,后经多次重修。是一座方形三层四角攒尖顶建筑,占地16平方米,高15米,为进出白云洞的通道。科举时代是学子用以供奉魁星,祈求文运昌盛的场所。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光分亭位于南海区西樵山白云洞,年代为清。该亭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建于逍遥台上,占地面积56平方米,抬梁木构架,歇山顶建筑。逍遥台,旧名曝书台。康有为青年时期在西樵山白云洞时,每天登上逍遥台或高声朗读,或徘徊远望,或低声吟哦。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大沥三眼桥位于南海区大沥盐步河东,年代为明。该桥建于明末,清代重修。为红砂岩石砌筑的墩拱式石桥,长28.2米,宽3.2米,两墩三孔,拱桥的桥面和壁拱用红砂岩石砌成,拱壁、桥墩、以花岗岩为基底。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漖表李氏大宗祠位于南海区大沥黄歧漖表,年代为民国。位于南海黄歧漖表,始建于民国十年(1921),民国十三年(1924)建成。原为四进五间硬山顶建筑,现存三进五间,占地面积667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002平方米。近代以来,漖表李族人才辈出。如解放前任国民党海军司令的李南田先生,曾任上海市市长的李建希先生等,还有积极公益行善的旅港乡亲李佑泉先生,他于1915年和1921年先后捐资在村内筑高台防水灾,兴建祠堂和佑泉小学(今漖表小学)。此外,村民曾响应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号召,为推翻清朝帝制做出了贡献。当时有同宗民军领袖李福林将军介绍与革命党人如胡毅生(胡汉民胞兄)等人取得联络,利用漖表村地处广州郊区、……[详细] |
![]() | 黄歧梁氏大宗祠位于南海区大沥黄歧黄歧村,年代为清。位于南海黄歧黄歧村。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现存建筑为清代三进五间硬山顶建筑,占地面积296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66.6平方米。……[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