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光耀祖居—中翰第AAA ![]() 李光耀祖居——中翰第,位于大埔高陂党溪村。“中翰第”,属“下山虎”式客家民居建筑,平房砖瓦结构,是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于公元1884年建造的,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现为李光耀的堂弟李奋森一家看管。[李光耀和李显龙]李光耀是新加坡首任总理,现任内阁资政,其长子李显龙为现任新加坡总理。据《李氏族谱》记载,唐溪村李氏的上祖是福建上杭县稔田乡李火德,其后裔李淳笃移居广东程乡(今梅县),传至13代李衍白公,后定居唐溪村,传7子、49孙、120个曾孙,李光耀乃李衍白公传下第9代孙。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1864年到新加坡谋生,后发迹成为巨商,后来回乡建造了“中翰第”。李光耀的父亲李进坤在新加坡壳牌石油公……[详细] |
![]() | 何如璋故居—人境庐建筑群位于大埔县,年代为清,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人境庐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双坑村,是晚清维新思想家、外交家何如璋的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何如璋故居为世人了解和研究大埔文化史、客家人物史乃至中国近代史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史料标本。2005年4月,何如璋故居被大埔县政府列为大埔县文物保护单位,并被梅州市文化旅游部门推选为市主线旅游点。2007年被广东和浙江两省数家大型旅游公司评定为广东省四十大旅游点。人境庐建筑群依山傍水,坐西向东,恰处于大埔县双坑村田心之中。旧为私塾书斋的“日新书屋”和“耕经别墅”,与祖居“太史第”(茂塘公祠)和故居“人境庐”……[详细] |
![]() | 邹家围,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丰良镇莲花山脉尖髻山麓璜溪村,原名“上兴围”,是邹氏丰顺开基祖邹肇松11世孙诰封骁骑将军邹瑞(字辑侯)在康熙六年(1667年)创建的客家围村。整个村落由一座三进二横三围龙的围龙屋构成,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3800平方米,规模庞大,布局典型,结构独特,保存状况完好。邹家围东依尖髻山,西傍璜溪水,南、西、北三面都是自然石砌成的5至7米高的石坎,在西北、东北、东南、西南方位建了四个大门,整体是由堂屋、横屋、围龙屋、化胎、池塘五部分科学地组合而成的围龙屋典型布局,其中围龙屋由一个个似四合院的建筑单元连缀而成的结构,在粤东客家围龙屋建筑中独树一帜,为客家建筑艺术……[详细] |
![]() | “九厅十八井”是客家民居的三种典型代表(土楼、九厅十八井、围龙屋)之一,广泛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等客家地区,是客家人结合北方庭院建筑,适应南方多雨潮湿气候及自然地理特征,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厅与庭院相结合而构建的大型民居建筑。兴宁九厅十八井,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宁新街道办东风居委.始建于元代(1127年),距今有730余年历史。坐北朝南,为三堂六横三围的围龙屋,是兴宁县境内最老古建筑。屋内九个厅,18个天井,190多间房。……[详细] |
![]() | 西岭书法公园位于大埔县城西北片,北环公路中间濒河地段,东临下坜西山岭延线,南至河头村北环路,西至寨上、双圹,北至妙福寺牛黄下,规划用地面积约2475亩。公园三面环山,北环公路及梅潭河环绕其间,山清水秀,山环水抱。书法公园规划书法区、登山健身区、农业观光区、祈福区四个景区。规划设计主要体现四个原则:一是彰显生态文化的原则。注重营造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客家风情,将地域的文化和自然景观融入到公园要素中,突出地域的生态和文化,展示客家风采。同时,在南门入口书法区,设置当代名家(省级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以上)书法作品100幅,东门入口将设置中国历代书法经典80幅,东门到南门将设置唐诗宋词各100幅碑廊。二是……[详细] |
![]() | 永富祖祠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长潭镇新泉村淋泉坝。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1984年、1988年两次进行重修。坐南向北。由泮池、禾坪、堂屋、花胎、围龙、横屋等组成,为两堂六横三围龙布局,通一进五间。总面阔81米,总进深92.9米,共计房舍111间,占地面积7524.9平方米,建筑面积4957.2平方米。硬山顶、龙船脊、灰瓦面、石灰夹石垒墙。正立面呈凹肚形,大门为麻石条大门框,大门上方题“永富祖祠”,两侧楹联“东山世第;西晋家风”。下堂为敞厅,麻石圆形柱和石基英国“红毛泥”柱多柱支撑,抬梁式木质梁架。中轴线上左右两廊厅对称,上部施门楼式屋顶,两侧前后各塑一对鲤鱼出水槽。上堂比下堂高一台阶,阳……[详细] |
![]() | 天褒节孝石牌坊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蓝坊镇龙潭村。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坐北朝南。由坊座、坊身、坊顶组成,为四柱三间,三层三檐,东西对称,南北两大面,均麻石质构造,通高7.30米,宽6.90米,深1.35米,占地面积10平方米。整座牌坊由四根0.32米见方的方柱支撑,并将牌坊分隔为中门和东西侧门。柱底东西两侧由葫芦形抱石鼓夹持。坊身逐内收,到坊顶聚合为约0.5米高宝葫芦矗立于顶盖的中脊上,在各层的脊头和岔脊上有云纹飞檐。支撑牌坊的4根大石柱均刻有“我心真匪石”、“圣泽竞如天”等褒扬联文词句。明楼前面刻立此牌坊的因由,后面阴刻“松节冰心”。次楼前、后面明间均阴刻“天褒节孝”;左右次间前面为……[详细] |
![]() | 克修公祠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蓝坊镇大地村桥头组。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三年(1924)。坐西北向东南。由禾坪、堂屋、花胎、围龙、横屋等组成,为两堂两层四横一围龙布局,通一进五间,总面阔49.4米,总进深60.3米,共计房屋75间,占地面积约2979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742平方米。悬山顶、灰瓦面、三合土夯墙,均木质挑、水墨描绘花卉等图案墙裙、印花三合土地面。大门为一进,硬山式、人字山墙、麻石条大门框,上方题“克修公祠”,两侧楹联“克勤克俭;修德修身”。下堂为敞厅,石基木柱构筑双面鎏金木刻穿花人物、花卉等图案木质屏风。下堂与上堂之间左右两廊对称。上堂比下堂高一台阶,石基木柱与木质屏风构筑神龛,供奉汤氏……[详细] |
![]() | 埔河文庙,又称文昌阁、文昌庙、东海文庙(改建前名称),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埔河村口,面向吊钟山,背靠西山、黎峰山。始建于清代,清道光戊戌十八年(1838)和2005年曾重修。坐西北向东南,高约20米,三层建筑,占地面积763平方米。底层平面为长方形砖土结构建筑,二层以上为木结构建筑,呈六角形,砖砌空心,六根红色柱梁支撑琉璃瓦顶,内承斗拱,壁上描绘有彩凤、山水、花草等图案。檐上缀有各种垂莲,原庙顶上有红色大葫芦为冠,融儒道佛家特色。三楼朝东的门楣上,挂着“文庙”两字匾额,两边楹联为:“东山化雨,海表雄风”。坛台上原有一尊木刻“魁星点斗”神像,高约50厘米,一脚踏鳌,右手高擎彩笔,双目炯炯……[详细] |
![]() | 毓秀居位于梅州市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下地,为杨应彬故居。该建筑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二进二横院落布局,坐北向南,面阔三开间,土木结构,面宽24.5米,进深26.9米,占地面积659平方米,建筑面积655平方米,共有22个房间。堂屋正面有一小院落,斗门门额曰:“毓秀居”,石门框,有山水花鸟彩画。上堂简式梁架,硬山顶,堂内匾额曰“永庆堂”,盈联“永继前贤德,庆书盛世篇”。下堂内设杨应彬同志革命生涯陈列展,匾额由叶选平题字,柱上有联曰“山连峻岭襟华夏,水接汪洋带五洲”,陈列有图文介绍和部分实物展,是大埔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百侯镇革命传统教基地。杨应彬(1921-2015),笔名杨石,生于大埔县……[详细] |
![]() | 路亭古塔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文福镇红星村。据《蕉岭县志》(1992年10月第一版)记载,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清道光三年(1823)建成。坐南向北。由围墙、塔座、塔身组成,平面呈八角形布局,总面阔12.61米,总进深12.61米,通高约32.6米,墙厚约1.85米,占地面积约159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约67平方米。塔座呈八角形,高约0.6米,三合土铺面。塔身为七层结构,高约30米,三合土夯墙,外批荡沙灰,外面墙壁逐层向上收窄,塔门为石质券顶,每层开四扇方窗,层与层之间外面用砖拼6道凸棱,其中由上往下第三棱呈齿状;塔内木质楼板,青砖砌筑沙灰批荡楼梯呈螺旋形状上升,共112个台阶,第……[详细] |
![]() | 中共华南分局五级党委旧址(晋寿楼)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桃林村大塘背,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南向北,土木结构,悬山式山墙,面宽15.1米,进深13.9米,占地面积约210平方米,为二进二廊房四合院式楼房,楼高二层,面阔五开间,共有40个房间。1949年7月,国民党胡琏兵残部被人民解放军追击,流窜南下,进犯兴、梅、埔。中共华南分局联合广东省委、闽粤赣边区党委、梅州地委、大埔县委等五级党委,在青溪桃林大塘背、按湖等地指挥部队保卫夏收,截击国民党南逃残部。当时晋寿楼作为作战指挥部,华南分局书记方方、边区党委书记魏金水,司令员刘永生等领导在此发出战斗号令,指挥消灭敌人。该旧址对研究大埔县革命斗争史……[详细] |
![]() | 蓝田书院坐落丰顺县汤坑镇米街尾。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由邑绅丁日昌倡建。蓝田书院平面为院落式布局,均为硬山顶,穿斗式梁架,占地面积645平方米。书院正厅为文庙,左为德政祠,右为崇善堂,厢房厅左右各4间。琉璃瓦盖顶,厅房内外檐采用斗栱、方身石柱,檐缀垂莲。大门壁面光滑照人,各类装饰精雕细琢。门额嵌有“蓝田书院”门匾,门旁立有黑色扁体石鼓,并开有两扇侧门,门坪宽阔。据《丰顺县志》载:“同治十年潮州镇方耀拨银5000两置产生息为蓝田书院经常费。”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建为蓝田二等小学堂。民国17年(1928年)将德政祠改为崇善堂,崇善堂改为德政祠。1988年顺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详细] |
![]() | 民族英雄蔡蒙吉故居建于公元1185年,距今有800多年历史,1987年被列为梅县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资料显示,蔡蒙吉故居是梅州最古老的民居。蔡蒙吉,宋末民族英雄、诗人,八岁通经,十二岁中进士,被誉为梅州第一神童,与其祖父蔡若霖、父亲蔡定夫号称为“一门三进士”。宋末,蔡蒙吉在松源等地散家财,助兵饷,举义旗,组义军,开义仓,济灾民,特别在改学制、办义学方面开先河,威振梅州。因其忠烈,就任“梅州签书事、义务总督”,统兵六千勤王,与元兵浴血奋战,被俘后不受利诱,尽忠报国。文天祥感其忠节,特前往吊念,并在屋内写下“忠孝廉节”四个大字。2014年1月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龙上古寨位于汤南镇新铺园村,为汤南罗氏始祖罗安于南宋景炎年间创建,占地面积16373平方米,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城墙围筑而成的龙上古寨独具传统建筑风貌。古寨规模宏大,寨内建有三街六巷十二祠堂七十二合院,最多时曾居住过4000多人。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的“罗氏宗祠”,是目前寨内保护得最完整的建筑。整座古祠建筑面积1479平方米,分正厅、中厅、门厅。古寨建成以来,人才辈出,有“一门三进士,两协一天官”之美誉。据《丰顺县志》载:龙上古祠曾出文武进士3名、文武举人19名。2014年1月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武颂庐,系民国安东省代主席赵公武的故居。位于广东省大埔县高陂镇古野村,广东第二大江韩江从这里流过。该建筑坐北向南,建于1947年。武颂庐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452平方米。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左侧还有一拱屋和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洋楼”,作为附属建筑。整个建筑屋内梁架斗拱雕有花鸟飞兽,屋脊两边用沙灰塑成高翘的殿堂式瓦顶,大门两侧有人物、山水、花鸟等绘图梁,工艺非常精致。2020年3月13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武颂庐为第七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粤东地委机关旧址胜坑爱庐居位于梅州市大埔县银江镇胜坑村,年代为民国,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20年3月13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粤东地委机关旧址胜坑爱庐居为第七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外墙起东至民居墙基3.6米;西至田坎1.6米;南至池塘11.7米;北至民居墙基3.15米。……[详细] |
![]() | 碧芬精庐(卢耕父故居)位于梅江区西阳镇太平村澄岗岭,年代为民国,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5年2月5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碧芬精庐(卢耕父故居)为第三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笙曹筱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百侯镇侯北村,建于民国时期,为旅新加坡侨商萧笙曹所建。坐北向南,三进院落二横屋,占地面积1596平方米。由中堂及西厢对称横屋构成,取中轴平衡,左右对称,方正工整,有18个小天井,构成“九厅十八井”格局。门楼正上方浮刻商衍鎏(广东番禺人,是光绪三十年我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探花”。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江苏省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等)题“笙曹筱筑”四个大字,另题一门批“西岩拥翠”;上厅镌刻林森(林森,福建闽侯人,曾任民国开国参议院议长、国民政府主席等职)题“谷昌堂”三字,堪称“一屋两名书”。……[详细] |
![]() | 廖安祥故居怀永庄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黄坳村,始建于民国时期,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20年3月13日,廖安祥故居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