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七星堆古墓区位于西环路和北环路交汇点的西南部,占地3万余平方米,东吴至南朝的墓葬群,现规划为七星堆遗址公园。七星为日、月、金、木、水、火、土,墓按七星排列,有着浓厚的道教色彩,它的形成绝不是偶然的,有其特定历史背景,具有典型的句容古文化特色,现仅存六个封土堆。“楷书鼻祖”吴《葛府君碑额》在此出土,现珍藏于南京博物院。《潜研堂金石文跋尾》云“吴故衡阳郡太守葛君之碑。”该碑高一尺八寸五分,广一尺二寸五分,三行,行四字,正书,在句容城西门外五里梅家边,是孙吴时期留下的一块声名显赫的碑额,是我国至今发现时代最早的用楷书体书写的碑,被尊为“楷书鼻祖”。它的发现和存在,解决了中国古代文字学、书法史上一桩“……[详细] |
![]() | 葛洪炼丹井,位于句容市华阳南路延伸段与建设路延伸段交汇点的西南侧,东晋。据《弘治句容县志》记载:“青元乃邑之道院,内有石井、泉水清冽。相传葛稚川(葛洪)于此炼丹饮之,可以益寿,故曰青元丹井。”曾一度被誉为容山八井之一,唐代任蕃《葛仙井》诗云:“古井碧沉沉,分明见百味。味甘传邑内,脉冷应山心。园入月轮净,直涵峰影深。”明代王韶《青元丹井》诗曰:“洞天迥寂无尘埃,仙翁凿井连瑶台。碧梧叶蓉秋屡易,红桃花发春几回。金丹炼就光射日,玉液泻来香满怀。何当一服生羽翰,遨游八极登蓬莱。”该井含矿物质较多,将该井水注入杯中,水高出杯子有一铜钱厚而不溢。1953年卫生部派人来句容调查葛洪事迹时,将此井拍照,作为资……[详细] |
![]() | 中华三育研究社旧址,位于句容市桥头省财经大学红山分校内,民国建筑。始建于1925年,为当时的教会学校—中华三育研究社;抗日战争中被毁,1948年初,由美国华盛顿神学院院长李博克指导重建,1948年秋建成,社长为美国人林思翰。1951年,将江阴农业技术学校迁来桥头镇,合并成立了江苏省句容农业技术学校,现为省财经大学红山分院。这组建筑共有23栋,红砖勾缝,木质门窗,中西合璧型建筑。其中有20栋为别墅,别墅有两种类型,12栋为10.5米×10米,8栋为11.5米×10米,1栋教学楼为14.5米×39米,1 栋办公楼为22.5米×9米 ,1栋水塔为14.5米×6.8米 。……[详细] |
![]() | 三天门位于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风景区元符万宁宫,在灵宫殿后、老子神像前的万寿台上。创建于南宋孝宗乾道年间(公元1165年—1173年),原为“金箓道场”拜章上表之圣地,明清两代多有修葺。三天门高6米,宽2米,门头以上共有四层石雕,一层为二龙戏珠浮雕,二层为石刻三天门横额,三层为五只姿态各异的仙鹤浮雕,四层为梁、檐、脊俱全的石雕门顶。两旁石柱高达6.5米,共分五级,一级方形门柱,边长0.48米,高3.4米;二级立体盘龙柱,高1.5米;三级立体太极石墩,高0.4米;四级莲花石座,高0.4米;五级为两石柱顶巅一对高0.8米、左右相对而视的雄雌坐狮。门之正面横额上刻“三天门”三字,为明嘉靖年间所刻,两侧石……[详细] |
![]() | 芦江桥位于句容市后白镇淮源村中,跨秦淮中河,西通著名的赤山湖,始建于南宋年间,现所存桥体建于清代光绪13年。又称芦岗桥,南北向,跨秦淮中河,三孔石拱桥,青石质。全长29米,桥面宽4.7米,桥孔净跨分别为6.4、7.5、6.4米,中孔矢高3米。桥体基本保存完整,桥面阶石部分不存, 桥拱上方两侧对称4个龙头装饰仅剩2个,桥面两侧栏杆已损。芦江桥所跨河流是秦淮中河,属秦淮河支流,桥在村中间,是沟通村子南北的重要通道。……[详细] |
![]() | 斩龙桥位于句容市春城镇太子岗村南,桥下河水自西向东由句容春城流往丹徒宝埝,沟通了秦淮水系和太湖水系。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现所存桥体建于清代光绪33年。又称赞龙桥,东西向,跨袁相河,单孔石拱桥,青石质。全长16.5米,桥面宽7.4米,净跨6.8米,矢高3.6米。桥体基本保存完整,桥面阶石完好,中间车辙印痕深达5厘米,桥拱上方两侧对称塑有4个龙头装饰,桥面两侧栏杆已损。斩龙桥所在地为古破岗渎旧址,在古代交通中有重要的作用。相传明朝初年,刘伯温帮朱元璋破除全国之龙脉,来到这里,发现此地龙气很盛,遂拔剑刺向桥所在之地,以斩断龙脉,后在此造桥以断龙脉,起名斩龙桥。……[详细] |
![]() | 浮山土墩墓群,位于天王镇浮山果圆东南,周代。在约4平方公里范围内,有土墩墓150多个。土墩墓封土直径大部分为10-15米,高约2.5-3米。其中10余个大型土墩墓封土直径为40米,高6米左右。仅浮山村果圆三队,在南北长约750、东西宽约400米的范围内就有土墩墓32座。1974、1975、1977年三次共发掘7座,分别编号为1、2、3、4、5、9和24号。1974年、1975年、1977年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分三次发掘了7座,2005年配合宁常高速公路的建设,南京博物院又发掘了20余座,共出土文物3000余件,一般为泥质陶和几何印纹硬陶器、原始青瓷器和夹砂红陶炊器。其中炊器以鬲、鼎、釜、甑等……[详细] |
![]() | 颜真卿墓,位于白兔镇行香虎耳山,唐代。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开元进士,官至殿中侍御史、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为李希烈缢杀。南宋《景定建康志》中有王遂《唐颜鲁公祠记》载:颜真卿死后其子护丧葬句容虎耳山。现存封土径4.5米,存高2米,前为神道,南宋时尚存石龟趺、石柱、石翁仲、供桌等现已不存。明弘治《句容县志》亦有载。在封土旁边现存12座颜真卿后人墓葬。目前行香镇仍有颜氏后裔居住。此处是否系颜真卿墓,或是衣冠冢,尚待今后发掘证实。……[详细] |
![]() | 城头山遗址位于句容县大卓乡本湖村,1957年发现,1983年南京博物院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遗址现存面积约2万平方米,为高出地面10米左右的土台形,文化层堆积厚5米以上。根据文化遗物的特征,遗址的文化层可分为新石器时代,以及相当于夏代、商代、西周、春秋早期等时期的堆积,发现墓葬57座,房屋基址2处,灰坑14座。新石器时代文化遗物主要有陶鼎、鬶、豆、杯、壶、罐、石刀、斧、锛,以及玉璜、镯、瑗等。其中有些陶器与崧泽文化晚期器物特征一致,时代与崧泽文化晚期相当。相当于夏、商、周的文化遗物有陶鼎、匜、罐、鬲、甗、豆、钵、石刀、斧、锛、凿、青铜削、镞等。内涵属典型的湖熟文化,尤以带角状把手鬲、高……[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