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丁氏盐商住宅位于市区地官第12号,年代为清。2008年1月8日,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扬州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祗陀林位于市区引市街84号,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又名祗陀精舍,原为民国初年军阀徐宝山家园。徐宝山被刺后,其二夫人孙阆仙皈依佛门,舍宅为庵,改名祗陀林。庵门朝南,黄墙朱门,嵌“祗陀林”石额。进门天井中置宝鼎一尊。天井之北即大雄宝殿,面阔三间12米,进深七檩8.4米。大殿后为念佛堂,过一天井,为玉佛殿。东侧有祖堂,面南三间。大殿东侧有一院落,院中筑花坛。院东隔以黄墙中开月洞门,正面额“不二法门”,背面额“般若门”。……[详细] |
![]() | 扬州市规划展示馆地处扬州市曲江公园东北侧,位于建设大厦裙楼的第四层和一、三层的局部,展陈面积约4300平方米,是2012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文博城建设项目。展馆于2010年5月2日开工建设,2013年1月1日正式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展馆在展板、模型等传统展示方式基础上,采用高科技手段,将现代声光电技术融入展示环节,以丰富的展示内容,新颖的展示理念、灵活的互动模式,生动详实地介绍我市历史变迁、规划建设发展成就和美好未来,全方位、多角度地集中展示城市形象和城市规划建设愿景,力争将展馆打造成为展示和宣传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招商引资和对外交流的城市客厅、规划展示和公众参与的信息平台、广大市民了解市情……[详细] |
![]() | 茱萸湾古闸区 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湾头镇。建于清代,光绪二十八年(1901年)重建。两岸尚存石岸长200米,青石砌成,每块青石之间均用银锭形铁件榫铆。闸东西两岸建有砖砌券门,券门上石额分别刻有阮元题“古茱萸湾”及“保障生灵”。闸区有老街一条,基本保持了原有风貌。闸南岸存有传为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扣马石。可与茱萸湾公园形成旅游线。……[详细] |
![]() | 大东门桥位于大东门街东首,东西向横跨于小秦淮河上。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原为明代旧城东城门外护城河上的木构吊桥。1927年改为砖石拱桥,石砌桥基、砖券拱顶,桥面长10.7米、宽4.7米。沿用至今,保存完好。……[详细] |
![]() | 汉庐位于石牌楼7号,原为清盐商许公澍住宅,清道光年间金石书画家吴熙载、现代扬州书法家陈含光及牙雕家黄汉侯先后在这里居住。汉庐占地面积-.23平方米,房屋31间5厢,建筑面积807.01平方米。住宅由火巷分为东西两路,南北向前后各三进。大门在西路北向,连门堂一排三间,青石板庭院中有福祠。左折磨砖对缝二门,对开实拼,门旁列石鼓一对。门上砖雕雀替,其上匾墙嵌磨砖斜角景,屋檐下砌磨砖三飞式。其旁檐口下为磨砖抛方。二门南侧有门通火巷,火巷巷道青石板铺墁,条砖勾缝墙面。东路,民国19年(1930)陈含光租赁使用。入西二门,门廊前小天井青石板铺墁,朝北客座一间,朝南书舍一间,为陈含光画室。木雕灯笼景式和合窗……[详细] |
![]() | 湾头镇壁虎石雕明万历年间,扬州连续多年在夏季霪雨连绵,昼夜不止,江湖泛涨,灾情严重。为祈祷江湖安澜,人们置一对石雕壁虎于湾头古街北端河边,形成淮扬“九牛二虎一只鸡”镇水之宝物。现两只壁虎石雕仅存一只,青石质,底座残长1米、宽0.55米,因年代久远,头部、右爪及尾部损毁。2004年,湾头镇政府于此设石围栏,立解读牌。……[详细] |
![]() | 盐务会馆位于扬州市东关街396、398、400号,年代为清。2008年1月8日,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扬州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盐务稽核所位于淮海路33号,清末民国初期设立,解放后曾作为政府招待所(大汪边招待所),曾接待过原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外交部长陈毅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现存西式洋楼一座,保存基本完好。现由扬州市规划局使用管理。……[详细] |
![]() | 沙锅井位于东圈门砂锅井巷,清同治二年(1863)《扬州府治图》即有记载。黄麻石井栏,呈圆弧状,卷边,形似砂锅,故名。井壁砖砌,现为居民日常生活使用。……[详细] |
![]() | 蜀井位于扬州东北郊上方寺遗址,今邗沟中学内。上方寺即唐禅智寺,一名竹西寺,唐张祜诗句:“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即指此,井在寺后,亦名“第一泉”,原有“第一泉”石碑立于井边,今碑已不存。原井栏不存,今为后建。方形青石井台,井壁砖砌。……[详细] |
![]() | 玉井清代水井,位于玉井巷内。青石井栏,上刻“玉井”、“丙寅”字样。井壁青砖砌筑,井台已改动。今仍为附近居民生活用井。……[详细] |
![]() | 安墩巷俞氏店铺建于民国时期,前后两进,上下两层串楼,坐西朝东临街而建,建筑面积537.46平方米。东进面阔四间,楼下为店面,楼上为住宅;西进面阔四间,南两间小瓦屋面,两侧建有防火墙,天井上有木结构顶蓬,北侧为二层披廊,下设腰门通北两间天井。北两间小瓦屋面,硬山顶,天井北侧为厢楼。原为俞氏开设布店,解放后曾为中百一店分店,现为居民住房。……[详细] |
![]() | 板井位于板井巷内,巷因井而得名。青石井栏,井栏已改,后配井栏上刻“板井”二字,砖砌井壁,现仍为当地居民使用。……[详细] |
![]() | 同松参号药店旧址建筑原有前后五进,分前店堂、后作坊,现存建筑坐北朝南、上下两层楼房前后两进,建筑面积446平方米。南进面阔三间,一层墙体青砖勾缝、二层为三斗一卧空心墙,小瓦屋面,歇山顶。北进面阔三间,小瓦屋面,歇山顶,建筑装修与南进相似,天花地板均存。建筑整体保存较好。同松参号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是教场大街李松寿药号的分店,因专售参、燕、丸、散,故名同松参号,全称为“协记同松参号”。民国五年(1916),绅士马士杰购置后重新装修;1935年又过给时任扬州怡生钱庄的经理潘颂平,1956年改为公私合营,现为大德生医药连锁店。……[详细] |
![]() | 小虹桥小虹桥位于北城根、南柳巷之间,东西向横跨于小秦淮河上。始建于明代,为砖拱桥,保存完好。1913年、1976年、2002年修缮。砖拱结构,石砌桥基、砖券拱顶,桥面中间为石砌阶梯式,两侧砖铺。……[详细] |
![]() | 如意桥如意桥位于太--头西侧,东西向横跨于小秦淮河上,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68)。砖拱结构,桥面长15米、宽2.7米。砖砌桥栏,上镶“如意桥”、“同治七年立”、“埂子街公捐重修”石额题记。1978年、2002年修缮。……[详细] |
![]() | 迎恩桥位于凤凰桥街中段,南北向横跨于漕河上,俗称“凤凰桥”,是五代、宋、无扬州城北门通衢上的桥梁,始建于五代或北宋。清中期,乾隆皇帝来巡时更名“迎恩桥”,《嘉靖惟扬志》中的宋大城、宋三城及明扬州府城隍三图上皆有迎恩桥;清雍正五年,邑人陆时达重造;1947、1952、1965年维修。迎恩桥现为砖石拱桥,保存完好。……[详细] |
![]() | 迎薰桥位于南门外大街北首,南北向横跨于南护城河上。原为吊桥,清代改建为砖桥,清光绪七年、1923年维修。砖拱结构,桥面长7.05米、宽5.5米,两侧为砖砌桥栏,上镶“迎薰桥”、“清光绪七年修”石额题记。保存完好。……[详细] |
![]() | 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旧址位于谢家巷13号。原为陈氏住宅,曾是党的秘密联络点。1937年宅主人陈素与江上青等人在此筹建了“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转赴皖、鄂等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建筑前后三进,三间两厢式民居,前后天井相连。宅西为一小庭园,庭园内客厅一间。……[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