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新北区旅游

新北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孟河镇位于江苏省常州市西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孟河医派中,孟河四大家中巢、丁两家的代表人物巢渭芳与丁甘仁皆受业于马培之;清末名医邓星伯亦是马氏门生。马伯藩(1864—1923), 别名蒋驰誉,号百凡老人,系孟河医派之马氏世家之马培之侄辈。父马日初为马培之堂兄弟。马伯藩得马培之真传,而偏于温补,治内、外科名驰各省,著有《柳溪别墅医案》,未刊行。马培之(1820—1903),清代名医,字文植。孟河医派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江南第一圣手”。其祖上自明代马院判起即世代业医,培之自幼随其祖父马省三习医,达16 年之久,尽得其学;后又博采王九峰、费伯雄等医家之说,融会贯通。他为晚清著名学者俞樾的治病经……[详细]
  宝善桥位于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小河东街36 号东,南北向,横跨在老孟河上,是一座单孔平板石梁桥,1983年在桥西另建造为水泥石拱桥与之相接。小河位于长江之滨。秋冬水浅,大型船只往往就取道小河,于是小河两岸贸易日盛,逐渐繁荣热闹起来。清宣统元年(1909)孟河黄山旃檀寺方丈高僧常和(俗名郑炳方)苦募二十余年建成黄山寺宇以后,又经多年募化,到处修道筑路。宣统元年,和尚已是花甲之年,但为民办善事之心不衰,此时小河镇贸易日盛,但镇中隔河,南北两岸的通道仅靠一座简易木桥,行人极不方便,和尚又决心靠募化来建造两座石头桥。石桥街上孙家村上有一名上海巨商叫孙复瑞,也热心慈善事业,曾获清光绪皇帝的嘉奖,立“乐善好……[详细]
  丁甘仁故居遗址,位于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孟城西路与孟河大道交叉口,原故居建筑现已不存。丁甘仁故居遗址现有丁甘仁纪念场所,成为孟河医派重要传习基地。孟河医派是近代中医发展史上的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学派,对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功绩。丁甘仁(1865-1926)为孟河医派代表人物之一,担任首任“江苏中医学会”会长,开创现代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先河,为新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石。……[详细]
  孟城古城墙遗址,位于新北区孟河镇大南门内(费伯雄故居南)。现存有定常门(大南门)附近的一段遗迹:长25米,宽15米,高2米的原城墙土墩。北长16米,东宽8.20米,高约3米。孟河城于明朝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筑成。全城共设五个城门,城墙有高二丈多高,周长有六百七十余丈,大约有四华里之多。依河而筑城堡,孟河也渐渐更名为“孟河城”(简称“孟城”)。……[详细]
  新西门双井,新西门20号前位于新北区孟河镇新西门17号、20号新西门17号前称为春泉井,为圆井,井身有纪年。新西门20号前为六角井。根据《武进孟城乡志》记载,双井是名医丁甘仁于1918年出资所凿,供居民的饮用水。丁甘仁(1865-1926)为孟河医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乐善好施,捐款修桥铺路,从无吝色。新西门双井为丁甘仁仁爱精神的见证。……[详细]
  奔牛药店旧址,位于新北区常州奔牛镇新市村委张东村1号,现存一进两开间,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有0-。面朝东北临街,背面临茅山河,青砖驳岸保存较好。药店源自孟河医派,店内完整的保留有常州目前仅见的药柜柜台、药箱等设施。……[详细]
  东亚客栈,位于新北区孟河镇孟河北街116号,为日军占领孟河期间,汉奸杨福林租用孟河城北原居民谢连生民居所开设的一座客栈(旅店),并在此旅店中,设立了日伪军的司令部。该建筑三开间两进,坐西向东,临街三间平房,第二进为三间楼房。南北两侧有独特的“圆弧形”封火墙。……[详细]
  奔牛后王村桥梁群位于新北区奔牛镇后王村委新沟村芦渎官沟上,乾隆下江南曾到此游玩,为奔牛历史上八景之一。现存有芦渎桥、王兴桥(芦渎官沟)等四座平板石桥。2018年3月2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奔牛后王村桥梁群为常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万绥图公所旧址,位于新北区孟河镇万绥东岳庙东北35米,图公所属衙署官邸,该建筑座北朝南,三间平房,东西长11.6米,进深12.55米,高5.041米,建筑面积为147.2平方米,有门墙和前、后天井,砖木结构。……[详细]
  青城图公所旧址位于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青城村委青城街34号前,主体建筑建于清代,是常州地区现存不多的一处图公所。2013 年12 月,青城图公所完成修缮。修缮后的青城图公所坐北朝南,硬山式砖木结构,单层,前后二进。第一进三开间,面宽10.7 米,进深4.8 米,檐高2.9 米,脊高4.3 米;第二进二开间,面宽7.2 米,进深8.6 米,檐高2.8 米,屋脊高4.6 米。青城是常州历史上比较古老的一个地名,目前可追述到北宋时期。《元丰九域志》卷五《两浙路·常州》武进县条称:“一十五乡。奔牛、青城、万岁三镇。”青城镇今为青城村,曾经与万岁镇、奔牛镇一样,是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市镇。“图”原指征收赋税……[详细]
  彩虹桥位于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虹桥村北300 米,南北向跨老孟河,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彩虹桥形如彩虹,故名彩虹桥,俗称虹桥,是常州市大运河水利工程遗产的组成部分。彩虹桥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年代为清代。《奔牛镇志》记载此桥为清光绪五年(1879)重建。彩虹桥,纵联分节并列式,花岗岩石质,全桥长32 余米,桥高10.5 米,桥拱跨径9.8 米,桥面宽4.4 米,桥堍宽5 米。彩虹桥东西两面拱圈两侧有4 个桥耳,外侧桥耳下各嵌柱石一块,上刻行书桥联。东侧桥联曰:“积土藉成山兴民利仍是国民利,临流劳问渡勉而行何如安而行。”西侧桥联曰:“此日大河虹亘征人共乐济川来,当年中道鸾回雄主也应题柱去。”细察两侧桥联,……[详细]
  济善桥位于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银河村委二圩埭72 号西旁,桥为平板石梁桥,是江南乡村内河上典型的桥梁,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麻石质,南北向跨剩银河,如今依旧是附近村民来往的重要通道。济善桥长15.20米,宽2.23米,桥栏高0.52米,桥面由9跟条石拼成,桥两侧各有3根条石,桥有四个桥墩,有三跨,三纵一横。桥额上刻“济善桥”三字,右侧刻“民国十五年”,左侧刻“丙寅建造”字样。桥南侧的桥堍保存的比较完整,北侧的桥堍已经不存在。济善桥的桥名,取自著名古谚“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桥名寄托着建桥者的美好希冀。济善桥下的剩银河,古名郑港、郑港河。据《武进阳湖县志》记载,明洪武二十五年(139……[详细]
  九龙禅寺是一座佛教寺院,大雄宝殿现居九龙禅寺中轴第二进,坐北朝南,单层五开间,硬山式砖木结构,面宽23.95米,进深13.95米,高12.509米,是该寺的一座主殿。1988年11月7日,武进县人民政府公布九龙庙为武进县文物保护点。2011年1月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后九龙禅寺多次修缮,并一度改作他用。“文革-”中几乎全部拆除,至1978年仅存大雄宝殿等15间。改革开放后,该寺作为武进县第一批恢复宗教活动的场所,由住持大师逐步修建。1993年开始,廓朗法师含辛茹苦,先后修复了大雄宝殿,新建了天王殿、玉佛殿、观音殿、地藏殿、念佛堂、东西厢房等殿堂楼宇。1998年修……[详细]
  张鹏云烈士墓位于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康西村委西河巷村16号东,南临S122省道。墓地坐北朝南,四周有四级阶梯,顶部为边长1.7米的方形平台,墓碑位于方台正中。墓碑水泥质,正面用瓷片贴边。高2.15米,宽0.85米,厚0.87米。正面刻“一九一九—一九四七年 张鹏云烈士墓 中共武进县西夏墅镇委员会,武进县西夏墅镇人民政府 一九九四年三月”,背面为张鹏云烈士简介。张鹏云,原名张朝元,化名常劳鹏,1919年出生于西夏墅西河巷村,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调到武进二区任抗日民主政府区行政助理、区长,发动和领导孟河以东。德胜河以西、铁路以北、长江以南地区的群众抗日斗争。1942年1月,因日军扫荡……[详细]
  孟河东山烈士墓群位于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孟城村委东山东麓,东山海军基地南侧。墓地坐西向东,墓前为砖砌台阶,总长25米,宽0.6米,墓地占地约50平方米,四周用汉白玉护栏环绕,中心平台上有并列的七座烈士墓及墓碑。从南向北依次为陈桂生烈士墓、徐敏烈士墓、孙春度烈士墓、周川法烈士墓、恽剑英烈士墓、徐巧德烈士墓、郑建范烈士墓。陈桂生烈士墓,墓碑为汉白玉质,大理石贴边,宽0.84米,高1.5米,厚0.16米,正面刻“陈桂生烈士之碑 孟河镇人民政府 一九九八十月敬立”,背面为陈桂生烈士简介;徐敏烈士墓,墓碑为水泥质,宽0.8米,高0.74米,厚0.6米,正面刻“徐敏烈士墓 一九七三年四月立”,背面为徐敏烈士……[详细]
  百丈楠木厅位于常州市新北区镇杏村村委赣江路与祁连山路交界处,楠木厅的前身是龚家大院,始建于清雍正年间。据载,龚家大院原有三排大屋,每排八进,每进七间。厅中的地板均用罗砖铺砌,中间墙门雕刻人物鸟兽,四周飞檐翘首、绿瓦相衬,屋后是人工湖泊、黄石大山、九曲小桥,“徐墅的银子,龚家头的房子”,一时成为佳话。现为春江镇文体活动中心。楠木厅保持着清末四合院的形制,现存房屋一进,面阔五间,前廊后轩,内有楠木屋架,用料硕大,材质珍贵。有一朱色木门,门后一块照壁,雕刻着精致的“八仙过海”图。照壁两侧是围廊,廊墙上每一幅精美墨宝,都是春江才子们妙笔生花的结晶。穿堂后即是楠木厅。大厅内的高堂上“济世为民”的牌匾巍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