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白马桥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义州街道白马河上,建于清末,为福州木帮商会集资建造。东西走向,石构平梁桥,三墩四孔,不等跨,墩船形,桥长74米,宽3米,望柱23对栏版22副,多次重修。民国33年(1944年),福州第二次沦陷,日军在此残酷屠杀百姓、污辱妇女,成为日本侵略福州的历史见证之一。……[详细]
  林瀚墓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狮山村九曲山半山腰,为林瀚之墓。林瀚(1434-1519),闽县人,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墓原在福州城北玉泉山(俗称山头角)东南麓,1988年因建设需要,迁葬濂浦玉屏山麓,1996年因建高速公路,再次迁往九曲山山腰。原墓坐北向南,面宽8.6米,进深12.3米。墓坪与神道碑、翁仲、石兽已毁,墓室被盗。墓丘下有六个砖砌墓室,每两个墓室并列相连,呈“品”字形,林瀚及妻黄氏的墓室居中,左前侧和右前侧的墓室葬林瀚的三位侧室魏、王、朱氏。墓顶用三层条石叠砌,并用双重三合土夯筑而成。封门前竖一块高1.53米、宽2.67米、厚0.28米的圆首墓碑。碑中部浮雕一亭,柱子、筒瓦、瓦当、滴水……[详细]
  金斗桥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文儒坊西口,是联接仓门街、通湖路的通道。桥为石结构,总长10.2米,桥宽3.7米,跨度为4.7米。桥面由四条长5.4米、宽0.75米、厚0.20米石板条铺成。桥东向有台阶七级,西向八级。望柱6根,栏板4块,栏板上有石刻“古金斗桥”。1992年以“琼河七桥”之名公布为福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欧冶池在福州市区北部,鼓屏路东冶山路南,旧福建省财政厅大院内。相传为春秋时期著名冶炼家欧冶子铸剑处,故名,一称剑池。池旁有冶山和剑池后等古迹。据宋朝梁克家《三山志》记载:“此池乃欧冶子铸剑之地,然无所稽考。州虽有剑池寺,唐元和中(西元806-820年),僧惟干浚池,得铜刀、剑环数枚,犹有冶灶在竹林间,又隔在将军山之南,南去尚数百余步。非此池也。或恐铸剑者因此以自号,则有之矣。然池非以铸剑者得名。”古时欧冶池周围数里,池畔有冶山、利泽庙、剑池院、五龙堂、欧冶亭等。宋程师孟在此创欧冶亭,至明弘治间,池已严熏淤塞,仅存半亩方塘,且围入贡院。民国21年(1932),闽侯县名胜古迹保存会重浚之,并修复欧……[详细]
  彬德桥位于福州台江区帮州街道三保街河上。始建于明,重建于清光绪丙申年(1896年),花岗岩石砌,东西走向,二墩三孔拱桥,长28.7米,宽2.7米,桥梁石板有“彬德重造光绪丙申”、“民国七年戊午彬社三次重修”镌刻,保存较完好。……[详细]
  石塔会馆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下殿里乌塔南侧,坐南向北,四面围墙。大门开西侧,正中门额为“石塔会馆”青石匾,门前有一对高一米余青石刻石狮。现有会馆主要的建筑是戏台,面对乌塔,面积约60平方米,台中四根方形石柱,刻有对联“集今古大观,时事各异;得管弦乐趣,情文相同”等。台顶藻并斗拱层层重叠,顶刻画有山水楼台、花卉树木,造型优美;台后为化妆室。戏台两侧为看楼,楼前栏板精雕细刻。戏台正面原有神翕,曾为居民占用。戏台对面为正厅已垮塌,仅存观音兜式封火山墙。石塔会馆始建不详,曾祀五帝。清道光、同治(西元1821-1874年)年间重修,光绪年间京果行商会捐资重修。石塔会馆1949年后沦为居民大杂院;1992年公……[详细]
  福清会馆位于台江区福清馆巷30号,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内有戏台、走楼、神殿,四面青砖清水砌围墙。神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双坡顶。20世纪初融籍商贾、海外侨亲集资所建。建筑占地约500平方米,二进,内有戏台、走楼、神殿。“文革”中被占用,2002年工厂迁出,2006年重修一新。2016年2月15日,公布为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福州糖果厂,西至--里,南至流洲河,北至聚友楼饭店。……[详细]
  连坂桥位于仓山区城门镇连坂村九曲山北面连坂河上,为石构单孔平梁桥,南北走向。全长15米,面1.41米,引桥由7级台阶构成,现破损严重。两岸各用块石叠砌为单面阶梯桥台,两桥台之间相距5米,上架二条长7.5米、厚0.54米,其中一条宽0.92米石梁。台间架设两条巨大石梁为桥。梁石上雕刻“当境连蒲与妻林十六娘为所生父母造桥一所,愿家国平安,同沾利禄。上元辛亥岁八月三日造”铭文。文物登记为唐代桥梁,现较多认为实为宋桥。1992年12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月公布为福州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高峰桥位于福州府城西门外陆庄河上,北通柴巷,南连高峰里。桥为石构平梁桥,长13.90米,宽3.64米,跨度7.50米,桥面直铺七条石坂。桥栏杆由四对望柱和六块石栏板组成,栏板长1.80米,上浮雕仙鹤、鲤鱼、麒麟、花草等图案。桥的两端有石台阶,南端四级,北端八级。桥的西侧南岸有一株古榕,向河中心倾斜,其一枝气生根飘落北岸并扎根生长,形成“脚跨河两岸、身在河中央”的奇观,俗称“人字榕”。树下建一亭,供奉玄帝(真武),由欧漤书额“怀里阁”,对联云:“高坚奇榕通西涧,峰横古桥连湖堤”。桥西侧北岸建有六角小亭,名高峰亭。桥东侧河面现为附近居民搭建为户外活动平台,平台东河岸有古榕一株。平台靠南岸原有小瘟神……[详细]
  登文道码头位于长乐市潭头镇文石村北侧海边,为郑和到长乐修建天妃庙时登陆的地方。码头由条石铺成,长约99.73米,最宽处有3.44米。登文道码头也是古代长乐客商出远洋的始发地,也是本地读书人进京赶考的出发港。读书人若中举返乡,便捐一块石头,并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这就是“登文道码头”名字的由来。……[详细]
  万寿桥位于仓山区、台江区之间的闽江上,北起台江中亭街,中至中洲岛,南接仓前观井路,是世界跨越最大江河的古桥。福州本地俗称“大桥”。始建于元大德七年,至治二年竣工。明天顺间、成化间多次重修;清初,江南桥改建为万寿桥同样的全石结构桥梁。乾隆年间重修时,惠安石雕宗师李周特地为桥栏柱雕18只形态各异的石狮。民国十九年(1930)福建省建设厅通行汽车,对万寿桥桥面进行改造;因工程质量不佳,民国三十四年(1945)再次大修。1971年为闽江上游通航,拆除了一个桥墩,改建两个,并将桥面抬高,架设于原桥面之上,同时将桥改名为“解放大桥”。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洪水冲毁一座桥墩,遭拆除重建……[详细]
  陈宝琛墓位于马尾区君竹村西北。墓建于1923年,坐东北向西南,平面如意形,四层墓埕。……[详细]
  广东会馆位于仓山区六一南路52号仓山第二中心小学校内,是清代旅居福州的广东籍商人筹建的、带有同乡会性质的会馆。坐南向北,占地面积约1245平方米,共二进,前厅、天井、后厅(聚议厅)、廊房。前厅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天井占地约270平方米,中间有一棵榕树直径2平方米,高7米,约150年历史。聚议厅左右两边有硬木桩直径1.46平方米,高7米,是全国少有的保存着南国独特的建筑风格的大会馆。馆后有一棵百年大木棉树是福州木棉树之冠。1912年4月20日,孙中山在“广东会馆”接受旅闽广东同乡会热情款待;吃过午餐后,孙中山先生在广东会馆的聚议厅发表演说,并为会馆题写“戮力同心”四字匾额;……[详细]
  高氏文昌阁位于台江区双杭街道上杭路134号。大门面临上杭路,前部为高氏祠堂,建于清代早期。前后两进,依山势而升高,主座均为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第一进厅屏门阴刻描金朱子家训,文革期间被报纸糊盖,得以保存至今。后部文昌阁建于清嘉庆年间,原为高氏书斋,坐北向南,双层楼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6.5米,上层为卷棚顶,周围有楼部美人靠,穿斗式构架,重檐歇山顶,占地180平方米。文昌阁属重檐歇山顶的两层木楼,穿斗式构架。其中一楼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中为厅堂,两侧厢房。一层东、南、西三面檐下为三出梢斗拱承托雀替、檩木,两侧戗脊。二层面阔一间,进深一间,中为房间,周以通廊,通廊设有美人靠,屋面顶部两侧雀脊、翘角,……[详细]
  老佛亭桥位于鼓楼区光禄坊南侧,跨于安泰河(五代罗城大濠)上,南北走向,连结玉山涧。桥为石梁桥,长5.35米,厚3米,桥面由四条长5.35米,厚0.37米石条架成。有石望柱、栏板。东侧桥梁刻题识:“万历壬寅年(万历三十年,西元1602年)仲春日立”。始建五代,明万历三十年(1602)重建。旧名板桥,俗名老亭桥。跨于五代罗城大濠上,今光禄坊南侧,南北走向,连接光禄坊、玉山涧。原系木桥,建有亭,后圮,易以石。现为石梁桥,长5.35米,宽3米,桥面由4条长5.35米、厚0.37米石条架成,有石望柱、栏板。东侧桥梁刻题识“万历壬寅年仲春日立”。1992年以“琼河七桥”之名公布为福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