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桂斋在荷亭西北侧,原为皇华亭故址。新建的“桂斋”由前后两院组成,北院为桂斋正厅和“林文忠公读书处”组成,庭院西侧有游廊和碑亭。南院为假山鱼池,有六角亭及石拱桥各一。桂斋东面院外为禁烟亭,建于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六月,平面正方形,四角方形混凝土柱,西式叠涩檐口,攒尖顶,是1949年前留下的唯一建筑。清道光九年(西元1829年),福建布政使程含章见屏山原李纲祠破败不堪,“心窃伤之”,遂募集资金欲重建。时林则徐丁父忧在家守制,受托主持西湖疏浚工程,程含章与林则徐商议后,选西湖荷亭旧址,兴建新的李忠定公(李纲)祠,并附建纪念李纲读书处的“桂斋”。建成后留有程含章撰稿,林则徐手书《新建宋李忠定公……[详细] |
![]() | 螺洲尚书第位于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江墘埕3号,悬“尚书第”横匾,是陈若霖故居建筑群的一部分。该建筑原为陈若霖三子、九江知府陈景曾的住宅,与赐书轩(江墘埕2号)之间有小门相通,庭院中有活动戏台。由陈景曾的后裔出资修复。……[详细] |
![]() | 丹井位于凤丘山下鹤林村桂溪自然村桂兜,位于鹤林宫遗址旁。井身为圆形,花岗石砌造,深5.1米。井栏用整块花岗石凿成圆圈状,高100厘米,内径58厘米,外径87厘米。井栏外壁镌刻“丹井”两个大字,楷书,字径18厘米,旁款“绍熙二年重建”(宋光宗绍熙二年为公元1191年)。……[详细] |
![]() | 三山会馆位于福州市台江区洋中街道横街巷56号。建于清道光年间,木结构,为江、浙两省在福州市布帮商会造。根据《明清福州会馆概介》:江浙两省的绸布业公帮在福州城市内外各合建了一个会馆,因是跨省性的,不标“江苏”或“浙江”名称。城内的会馆在春育亭(俗呼“仓前河沿”,在通湖路和光禄坊交界处),邻近三山驿,故叫“三山会馆”,在南台的会馆也用此名,分别呼为“城三山馆”、“台三山馆”。三山会馆原有面积1000多平方米,坐东向西。现存春晖堂,穿斗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堂内石础、石柱、藻井等保存完好,存留楹联题刻多处,占地面积约308平方米。东面围墙嵌有“三山会馆”石匾额,堂正门两侧有石狮二尊,系汀州会馆移来。……[详细] |
![]() | 星安桥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双杭街道星河巷。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西元1786年)、清嘉庆十年(西元1805年)、光绪十六年(西元1890年)、宣统二年(西元1910年)和民国l4年(公元1925年)多次重修。石构,二墩三孔,不等跨,墩船形,桥长100米,跨长18米,宽2.1米,已淤塞两孔,桥梁二侧石板有“乾隆丙午新建”、“嘉庆乙丑年重修”、“垂裕堂张重修憔善社监督”等题刻。周围环境破坏较严重。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星安桥曾经是福州著名的“南台十景”之“三桥渔火”中的一桥。据传,当年星安桥是入福州城的重要通道之一。古时从仓前山龙潭角搭渡过闽江,在苍霞洲渡头上岸,星安桥是入城通往陆路的唯一通……[详细] |
![]() | 英国驻福州副领事馆位于马尾区马限山顶,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同治十一年(1872)竣工。包括副领事馆、监狱各一座,由英国工程处上海办公室的建筑师博伊斯设计。副领事馆实为娱乐场所,为单层砖木结构、带有殖民地风格的建筑。现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英国在福州除设有领事馆外,还建有一处“副领事馆”,形成一地两馆的奇观。这一“副领事馆”的设立与福建船政局的设立有关。同治间清廷议立船政,选址马江。廷议初定,英国便抢先购得马限山顶地面,待船政征地,契约已成,虽沈葆祯迭次抗争,终不相让。迄同治九年(1870)建成副领事馆及监狱各一座,并有围墙,独处荒山,与民人隔绝。监狱之设,因福省官府同情民众之抗争,英人……[详细] |
![]() | 济美桥位于福州市马尾区君竹村,宋景佑五年(1038年)建,清雍正、嘉庆、同治年间多次重修。东西走向,石构,单孔,平梁式,全长8.6米,宽2.5米。望柱方形,条石栏杆。两端铺设4级台阶,栏板上有“济美桥”和历代重修题刻。宋刻在桥面上:“时景佑五年戊寅岁九月二十日”。清代纪年刻在柱上:“同治六年季秋立”,“任光广子孙重修”;“嘉庆壬戌年”,“时孟夏吉旦”,“里人任克广”,“子孙重建”。保存较好。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鲁贻图书馆位于仓山区麦园路13号(麦园路、立新路口),建于民国33年(1944年),占地369.2平方米;为前半部分一层、后半部分二层、带有维多利亚时期风格的近代建筑。建筑原为二层砖木结构民居。民国33年(1944年),江秀清等人为纪念黄展云而创设图书馆;当年10月,福州二次沦陷,至民国34年(1945年)5月光复,建馆工作停滞。民国34年(1945年)7月,鲁贻图书馆才正式落成开馆。图书馆在1960年代为“华侨幼儿园”使用;“文革-”期间被占用作为仓山邮电局。1991年维修,转为仓山烟台画院和仓山区文联办公用地。1988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与鲁贻图书馆隔立新路对望的福州名校麦顶小学,其……[详细] |
![]() | 苍霞洲基督堂位于苍霞洲文通弄17号,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为红砖砌筑,单层带地下室,立面呈英国维多利亚哥特式建筑风格(属浪漫主义建筑风格的一种)。教堂正面朝东,主体为礼拜大厅,巴西利卡拉丁十字式平面,可容纳1000人礼拜,木三角屋架,小青瓦屋面。教堂主立面朝西,立面三开间,中开间外观为两层,一层为石质尖券门,上有石质牌匾书“基督堂”;二层为三个相连的尖券窗,没有玫瑰窗;再上为简单的山花,山尖立十字架。两侧开间为三层高的塔楼,每层可见墙面均为三联哥特式尖券窗。礼拜大厅下为英式地下室,东段(十字两翼以前)为石墙,西段为砖墙;正面左下角嵌有奠基石碑,文曰“荣归上帝·1924年11月1日诸圣日……[详细] |
![]() | 苍霞洲基督教堂位于台江区苍霞洲文通弄17号,1924年由英国圣公会重建,占地面积805平方米,为哥特式三层砖木结构,坐西南朝东北,呈十字形排列。该堂是福州地区现存的具有典型英国风格的建筑,其规格宏大,保存较为完好。 2020年1月2日,苍霞洲基督教堂列入福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围墙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详细] |
![]() | 怡山院位于福州市亭江乡怡山,始建年代不详,坐北向南,面临闽江。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同治五年(1866年)扩建,占地面积906平方米,土木结构,由妈祖殿、观音阁、三宝殿、白马庙、怡怡斋等组成。三宝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木构架,两面坡顶,院墙上嵌一块石碑,碑文:“新建天后三氏祠,册封琉球副使,内阁中书、长芦于宫篆光甲捐俸三百两。时大清同治五年岁次丙寅仲夏勒石“。明清两代从福州到琉球国的册封使船都停泊于此祭祀后出航。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因本桥位于大航桥河与元帅庙河的交汇处,桥下河水一头通元帅庙河,一头通白马河,两河在此汇流,白马河涨,潮水汇合于此,故名合潮桥。又因本桥呈曲尺形跨越两条河流,故俗称双套桥,久而谐音为双抛桥;因桥附近有榕树隔河生长,树枝相连,有文人据此衍义为邱何殉情的悲剧故事。双抛桥位于杨桥路雅道巷北口,为单孔石拱桥,桥长9米,宽2.9米,跨度4.8米,桥拱由十九条方体石柱砌成。桥栏石柱上刻“古名合潮桥”“光绪丙午建”,桥上建有风雨廊,两开间悬山顶。据桥石拦板题刻,桥始建于唐天宝十二年(西元753年),还刻有“合潮流水河步”六字。据文物部门的说法,现存桥梁为清光绪二年(西元1876年)修建。光绪三十二年(西元19……[详细] |
![]() | 林浦石塔位于仓山区城门的林浦村绍岐御码头旁,建于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为花岗石砌造的实心楼阁式塔,高约7.5米。该塔是闽江水运的航标塔,见证了闽江航道往昔的繁荣。1986年公布为区级文保单位。花岗石砌造,实心仿楼阁式,高约七米半,底座周长八米,塔壁均浮雕佛翕、佛像,塔檐刻瓦当,滴水翅角,塔刹为半圆形复钵状,造型古朴典雅,具有宋代风格。石塔下有须弥座,须弥座身上有铭文:“绍熙四年仲(春夏秋冬?)重修”,保存较好。现须弥座被埋于地面之下。……[详细] |
![]() | 东关司马第位于长乐区吴航街道东关社区司马巷北侧,司马第为陈省居所,俗称官厅里。明万历年间(1573-1620)建。陈省,长乐县古槐人,明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历任浙江金华府推官、山西道御史、后巡按山海关、湖广、大理寺少卿、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后部右侍郎等职。司马第为土木结构,占地面积2574平方米,并排三座,每座二进,各座隔封火墙。中轴线由前至后依次为:正门、前天井、前座、中天井、主座、后天井、后座。门楼额“司马第”,柱联“礼乐常遵东鲁,衣冠实出南阳”。府第内尚存“三朝秉宪”匾和石槽等文物。2020年1月2日,东关司马第列入福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向东延伸至牌坊以东14.5米,……[详细] |
![]() | 文石登文道码头位于长乐区潭头镇文石村,登文道码头始建明永乐年间(1403-1424),明万历、清乾隆、光绪几度重修。登文道是明清时期长乐重要的码头渡口,是长乐学子进京考试的必经之路,也是长乐商客出远洋的始发地。登文道坐北向南,伸入江中,长百余米,每块条石长4米,宽1米,现存条石16块。登文道码头是研究长乐古代交通史、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物载体。 2020年1月2日,文石登文道码头列入福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附属文物文石天妃庙始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清代重修,现仅存两堵残垣,庙墙嵌郭汝霖、肖崇世所撰《重修文石庙碑记》,共二通。据《长乐文石志》记载,郑和下西洋,四次经此设祭……[详细] |
![]() | 萨镇冰附葬于其父萨怀良墓中,墓位于福州市西郊火峰山南麓(今172医院后山坡上),坐北向南,如意形,面宽5.65米,深11.3米。二层墓埕,三合土夯筑。墓碑为青石,高62厘米、宽84厘米。碑面镌刻:“雁门,清怀良萨公乔梓寿域,光绪乙酉年孟冬吉旦立。”楷书,字径9厘米。墓柱对联:“天留福地,世被恩泽。”墓镜镌刻:“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2011年、2012年福建省文物局两次拨款给福州鼓楼区文物部门,作为修复萨镇冰墓专款。修了萨镇冰墓及上山的路和护坡。萨镇冰的墓道碑立于600米外的山下,碑为花岗岩质,高3.08米,宽1.25米,厚0.18米。碑正面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首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详细] |
![]() | 林浦残桥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邵岐村,又名“林浦断桥”,俗称“三门桥”,建于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石构平梁桥,南北走向,两墩,三孔不等跨,已圮一孔。残桥全长22米,面宽2.8米。桥本体桥面石梁上刻:“绍兴三年戊申作,都管斡林康、林元钧泊诸劝首等”,楷书,字径0.15米;引桥桥面石梁上刻:“林应见舍小梁三条,林应郎舍大梁一条”、“郑谦僧光儒各舍小梁一条”。桥面上设有马相公庙,东西环抱2棵榕树。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怀安接官道码头位于仓山区怀安村东南面乌龙江边,包括古接官道及码头,是“海上丝绸之路”曾经兴盛的重要见证。接官道为突堤式结构,占地约380平方米;西面三块巨石伸入江面形成码头,是怀安唯一保留下来的接官道古码头。码头石板道宽约5米,条石铺就,上有百余条横向凿槽,便于上下船时防滑;此外还有用于拴绳、方便船舶停靠的石槽遗存。2005年开始,三环路从怀安附近通过,怀安沿江一带进行了绿化改造,老码头得到简单整修,在码头端部设置送别石雕像一组。2015年1月,作为“怀安衙署遗址与接官道”的一部分,公布为福州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八旗会馆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道山路。据记载明中使园“高台曲池,花竹清幽”,有夕佳阁(即夕佳楼)、蒹葭草堂、水云亭、宾莲塘、山镜堂、阆风楼、鱼我桥诸胜。奉直会馆为八旗旅闽京官要员住宿之所。主座建筑前后五进,主要建筑有厅堂、戏台、厨房、库房、花园、花厅、假山、鱼池、亭台楼阁等,建筑面积约5000余平方米。现存重建的厅堂一处,长方形,面积360平方米,四面围墙,双坡屋顶,穿斗式木构架,木桩特大,屋顶藻井保存较好。大堂南面一座戏台,三面通是精雕各种花鸟图案的隔扇、门扇,可容纳500人左右,具有清代满族建筑风格。初为督舶太监高寀游宴场所,俗称“中使园”。因在城西南,又称“西园”。清中叶改为会馆,为奉直奉天、……[详细] |
![]() | 隆武帝行宫遗址位于鼓西路137-139号通湖新村内,现只余遗址、破屋和一道残墙。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西元1645年)六月,清兵陷南京,福王死难。明大臣黄道周、归降海盗郑芝龙等于福州拥戴唐王朱柽八世孙朱聿键为帝,建号“隆武”,以南安伯府为行宫,改布政司为行殿,建行在太庙、社稷及唐国宗庙,升福州为天兴府,改福建省为福京,为大明南京(应天府)、北京(顺天府)之外的第三京。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西元1646年),因归降海盗郑芝龙叛变,福京沦陷,隆武帝在汀州被掳,--而亡。隆武三年(清顺治四年、西元1647年)九月,淮安张华山起事,仍用隆武纪元;郑芝龙叛变后,其子郑森(成功)与父决裂,继续举兵抗清,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