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泉州市 > 鲤城区旅游

鲤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泉州府城隍庙,祀韩琦为城隍神,座落于泉州市区模范巷与县后街交界处(今新村小学),俗称“大城隍”,以别于晋江县城隍庙(俗称“小城隍”)。府城隍庙始建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初名明烈王庙,原址在明代泉州卫西侧(今泉州六中附近)。明洪武三年(1370)改称城隍庙,洪武四年(1371)重建。明永乐、正统、正德年间相继修葺。嘉靖二十三年(1544),城隍庙迁建于资寿寺废址(即今所)。清乾隆年间(1736—1795),修建中殿、前殿、东西两庑及六贤祠、山门。道光十年(1830),邑中士绅因庙宇朽蠹,乃募捐重修,使整个城隍庙形成了山门、前殿、中殿及后殿的庞大建筑群,占地十余亩。其规制同府衙,甚为雄伟壮观……[详细]
  释迦寺位于鲤城区东鲁巷南段东侧。1998年3月公布为泉州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释迦寺旧址为元朝蒲寿庚书房之一隅。元、明易代,别创为一小庵堂。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大学士李廷机之女许婚未嫁而婿夭亡,矢志出家,李廷机遂修以居之,并扩建佛堂、斋堂等,释迦寺方初具规模。薪传自清源山弥陀岩临济宗。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弥陀岩中兴祖通化祖师遣徒重拓,辟为弘法道场,接度在家僧众,故其规制有似近代居士林。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明代锡兰王子世利把交刺惹后裔世济美购置厝、地、田、池作为寺产,现释迦寺尚存契约2纸。清朝御史陈庆镛及提督、知府等,先后为寺竖匾、撰联。1989年……[详细]
  泉郡接官亭,俗称观音大士亭,坐落于泉郡临漳门外黄甲街,亭古名盛,有“闽南--”之美誉,历来香火鼎盛。据郡志载,宋庆元四年(1198年)临漳门外有甘棠、棠阴、龟山三桥,三桥尽处有古接官亭,供奉观音菩萨,亦称观音大士亭。明万历辛丑夏,洪水泛溢入亭,水退不见菩萨佛像,里人称菩萨己驾波归南海普陀山。同年江水漂来旃檀巨木,滞亭边不去,拾入亭中,异香盈亭,夜灿毫光。里人异之,遂聘名师巧匠,依唐阎立本所绘之观音大士像雕就菩萨“三身”,一立二坐,庄严妙相,形神兼备。盖“三身”乃法身、报身、应身,系菩萨应众生之机缘而变化之佛身。观音亭建筑群造型奇特,由前后左右中五亭组成,占地面积5880平方米,建筑面积746平……[详细]
  宝海庵位于鲤城区厂口街后山,泉州大桥北侧,坐东朝西。该庵原称宝林院,始建于北宋雍熙四年(987年)。明崇祯年间被洪水冲倒,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鼓山僧莲西重建,改名为宝海庵。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进士黄觐光偕乡耆重修,光绪十年(1884年)乡老陈祥元等募新之。庵在清末以后长期失修,并被占用,濒临倒塌。1981年在贞女林现尊姑主持下,得到旅星广净、广安二位法师及各界人士的支持捐助,先后于1984年翻建后殿及宿舍;1989年重建前殿,1990年重建大雄宝殿,同时在泉州大桥下建厨房、贮藏间等设施;1995年翻建殿后三层宿舍楼;1998年重建大悲殿(后殿),始成今日之规模。庵分三进,……[详细]
  泉州铜佛寺历史悠久,寺宇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由清朝施琅曾孙施国宝重修时易今名。现存大殿为三开间宽18米,五进深19米的悬山顶抬梁式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内供奉清顺治十二年至十六年期间铸造的铜佛十六尊,佛像高四、五尺,佛相庄严,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可谓雕技精湛,以此著名。近年又于大殿之后新建双层楼阁式歇山顶弥陀殿一座。大殿前露庭曲栏、东侧曲桥跨池,紧接百源川池,绿木成荫,风光绮秀。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曾于1941年冬至1942年3月在此挂锡-,为寺门撰联曰:“教门干百喻如梵网,佛道本源其唯戒光”,百源寺名藏于联中。近几年来香火日趋兴盛,来此观览参拜的游客信士络绎不绝,每逢初一、十五为「绕佛……[详细]
  万正色故宅位于泉州市区东街第三巷万厝埕。原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的府第,后卖给王姓,俗称其府第为“万厝埕王”。宅主万正色(1637—1691年)字惟高,一字中庵,福建晋江人。康熙三年,招降海盗陈灿有功,提为陕西兴安游击将军。从西安将军瓦尔喀平吴三桂,十五年,加太子少保衔,调任福建水师总兵,继而提升水师提督。十八年,追叙克阳平关功,加左都督。从康亲王杰书征战福建,降服耿精忠,驱逐郑锦,予世职拜他喇布勒哈番。康熙三十年,卒,年五十五。著有《平岳疏议》、《平海疏议》及《师中纪绩》等书。因年少曾五年就读于姑姑的长兄卿相潘湖叟黄锡衮家仁颖书院习武,清初他改黄姓从军人称黄总……[详细]
  蔡清故居位于泉州市区西街孝感巷24号,1983年1月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原系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江西省提学副使蔡清的府第,隆庆四年(1570年)改为蔡文庄公祠,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重修。故居坐北朝南,面宽、进深各五间,硬山式屋顶,穿斗式木构架。东墙壁上嵌有咸丰七年(1857年)《重修泉郡大寺后文庄公祠序》碑刻一方。1986年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详细]
  梅石书院位于市区东北梅石街泉州一中校舍内。东西长37米,南北长83米,三进深,中为讲堂,后殿祀罗一峰,两旁建屋48间。西侧有石裂为五瓣,形似梅花,称梅花石。明代翰林院编修罗一峰(罗伦)被贬到泉州,于此建草堂讲学。明嘉靖八年(1529年),御史聂豹等人在梅花石附近建一峰书院。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重建,改称梅石书院。现书院改建为泉州一中校舍,梅花石尚存。……[详细]
  黄宗汉故居位于泉州市区中山中路镇抚巷内,有二座住房,各三开间,三进深,还有护厝、书房、花园等,占地1亩多。故居为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黄宗汉的府第,现主体建筑尚存,是泉州清代仕宦世家聚族而居的宅第典型。……[详细]
  黄龙吴氏家庙、祖祠群位于浮桥街道岐山社区,年代为元-现代,类别为古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黄龙吴氏家庙:浮桥街道岐山社区;龙溪祖祠:浮桥街道延陵社区;金浦祖祠:浮桥街道金浦社区……[详细]
  蒋报荣民居位于常泰街道树兜社区,年代为民国,类别为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曾从龙状元井位于开元街道双塔社区,年代为南宋,类别为古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庄际昌状元祠位于海滨街道涂门社区,年代为明代,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鲤城洪氏大宗祠位于鲤中街道促进社区,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鲤城黄氏宗祠位于海滨街道海清社区,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海印寺位于东海镇法石的宝觉山麓,年代为宋,类别为古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朱鑑祠位于鲤中街道升文社区,年代为明代,类别为古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古店朱衙位于金龙街道古店社区,年代为明代,类别为古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吴树第宅位于浮桥街道新步社区,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福清寺位于北峰镇石坑村东,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