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庄边古窑址位于涵江区庄边镇庄边村、滁洋村、百圳村三村交汇处。庄边古窑址分布于庄边镇龙潭山、五斗山和碗林山等三座山丘,范围约10万多平方米,堆积厚为2-6米。采集盖罐、洗、青瓷碗、盘、碟等器型和垫饼、垫柱、匣钵等窑具。装饰手法为印花和刻划,纹饰见双鱼纹、菊瓣纹、莲花纹,篾点纹等。史料记载产品曾销往日本、菲律宾等国。1981年公布为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白塘李氏大宗祠位于涵江区白塘镇洋尾村。为李富后裔为纪念李富所建。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重建。坐北朝南,单进合院式。通面阔11.4米,通进深25.2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下厅、天井、上厅。上厅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存明弘治二年(1489)“白塘李氏重修先祠碑”1通;清乾隆二十八年“重建大宗祠碑”1通。……[详细] |
![]() | 东埕林氏民宅(林氏民居)位于涵江区涵西街道延宁社区东埕尾89-92号,类别为古建筑。明天启年间(1621-1627)太仆卿林道楠建,清代重建。原建筑群共120间,现存仅中部主体部分。坐北朝南,单进合院式。通面阔24米,通进深32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围墙、砖埕、下厅、天井、上厅,两侧带厢房。东埕林氏民宅(林氏民居)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西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南至砖埕外沿外延3米,北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详细] |
![]() | 李制干祠(李富祠)位于涵江区白塘镇洋尾村东墩自然村,类别为古建筑。原为李富故居,后裔改为祠堂,近年修。李富(1085-1162),字子诚,白塘镇洋尾村人,宋建炎元年(1127)捐家财募义兵3000人北上抗金,属韩世忠部,授承信郎,任殿前统制司干办官(世称李制干)。坐北朝南,二进合院式。通面阔11.1米,通进深34.7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门厅、内埕、下厅、天井、上厅。上厅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存南宋进士王进之书“种德传心”匾1方;明正德十四年(1519)“宋赠殿前都统制司制干李公墓道”石刻1通;明嘉靖丙戌年(1526)“永思堂记”碑1通。李制干祠(李富祠)为莆田市市……[详细] |
![]() | 卢埕杨氏民居位于涵江区涵西街道楼下社区卢埕,类别为古建筑。建于清中期。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并列三大座,前有大砖埕,左为正堂,中、右为卷堂。正堂通面阔七间27米,通进深33.2米,二进合院式。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大门、内埕、下堂、天井、上堂、后尾堂(文革期间改建为楼房)。上堂面阔三间,进深四柱,穿斗式木构架。两卷堂均面阔三间,二进合院式。正堂及两卷堂之间有两条小巷相隔,小巷宽1.3米,前后及中间设五道门,门框石构。卢埕杨氏民居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杨大清、杨清源屋西墙,西至卢埕小路外延2米,南至建筑外墙外延3米,北至卢埕小路外延2米。……[详细] |
![]() | 瑶岛祠位于涵江区涵东街道后度居委会,类别为古建筑。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三一教”嫡传弟子卢文辉创建,明、清多次扩建,1999年异地迁建至今址。坐西朝东,三进合院式。通面阔20.8米,通进深75.8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中殿、天井、大殿、后院、五子祠。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柱,抬梁式木构架。大殿存明代神台。五子祠原为单层,1999年迁建后改为双层,面阔五间,进深四柱。存有清光绪十一年(1885)“倡修瑶岛祠并置公田记”碑1通。瑶岛祠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湖滨路绿化带内侧,西至五子祠后墙外延2米,南至建筑外墙排水沟,北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详细] |
![]() | 洞庭宫位于涵江区国欢镇洞庭村,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六年(1741)重建,同治十三年(1874)重修,20世纪80年代又修。坐北朝南偏西10°,单进合院式。通面阔21.3米,通进深56.4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埕、拜亭、前殿、大殿,右有中军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主祀昊天弟子。存清同治十三年“重修洞庭宫殿芳名”碑1通。洞庭宫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西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南至宫埕外沿,北至刘阿也、刘阿梅厝外延2米。……[详细] |
![]() | 天妃宫位于涵江区涵东街道霞徐社区,类别为古建筑。俗称“旧宫”,主祀妈祖。始建于南宋,明成化十八年(1482)镇守太监陈道捐金重建,清修,20世纪80年代又修。坐东朝西,二进合院式。通面阔25.1米,通进深38.2米。土木结构,歇山顶。由围墙、大埕、拜亭、大殿、观音殿组成。拜亭面阔三间,进深三柱,前有明雕龙陛石。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三柱,抬梁式木构架。观音殿为新建双层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抬梁式木构架。清代曾于宫中设兴安会馆。内存清代碑刻4通。原有明代彩绘星图,现存市博物馆。天妃宫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观音殿外墙外延2米,西至拜亭外延10米,南至围墙,北至围墙。……[详细] |
![]() | 玉林宫位于涵江区国欢镇林柄村,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嘉庆十五年(1810)重修,20世纪80年代又修。坐东北朝西南,单进合院式。通面阔17.9米,通进深22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主祀刘公元帅。存清嘉庆庚午年(1810)“高明配天”匾。玉林宫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北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西南至宫埕外沿外延2米,东南至天后宫墙外2米,西北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详细] |
![]() | 混元殿位于涵江区三江口镇鲸山村,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明代,清代重建,近年修。坐西南朝东北,单进合院式。通面阔34.8米,通进深22.9米。土木结构,悬山顶。由前殿、两小天井、大殿及护厝组成。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柱,抬梁式木构架。主祀太上老君。混元殿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中军府外延3米,西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南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北至宫埕外延2米。……[详细] |
![]() | 三真宫位于涵江区白塘镇南埕村,类别为古建筑。又称潮显宫,祀妈祖。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僧深然重建,近年重修。坐西北朝东南,单进合院式。通面阔17.4米,通进深26.12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左右两偏殿。前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带前廊,抬梁式木构架,脊檩存墨书“清康熙四十七年岁次戊子闰三月开山比丘主持深然募缘鼎建”。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三真宫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建筑外墙外延3米,西至建筑外墙外延3米,南至埕外沿外延2米,北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详细] |
![]() | 会庆堂位于涵江区国欢镇后洋村西湖自然村,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清代重建,20世纪80年代重修。坐东北朝西南,单进合院式。通面阔34.1米,通进深46.8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围墙、戏台、砖埕、前殿、天井、大殿。前殿面阔七间带左右宫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抬梁式木构架,主祀张公圣君。埕前左右角为钟鼓楼。围墙设左右猿门。会庆堂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西至正觉寺同墙,南至建筑埕外2米,北至建筑外墙外延3米。……[详细] |
![]() | 延宁宫位于涵江区涵西街道延宁社区,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清初,20世纪80年代修。坐东北朝西南,单进合院式。通面阔20.5米,通进深21.9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主祀妈祖。延宁宫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旺菜池外延2米,西至宫墙外延1米,南至宫埕外大路内沿,北至延宁居委会办公楼南墙外延2米。……[详细] |
![]() | 紫霞堂位于涵江区江口镇东楼村,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乾隆戊申年(1788)重建,近年修。坐北朝南,二进合院式。通面阔18.8米,通进阔64.9米。由门楼、围墙、埕、前殿、中殿、大殿组成。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柱,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内存乾隆庚申年(1740)”峻极于天”匾。紫霞堂后为附属文物东蔡东岳观,主祀五岳帝王。近年重修。坐北朝南,三进合院式。由内埕、前殿、中殿、拜亭、大殿组成。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主祀玄天上帝。内存嘉庆甲子年(1804)“赞化调元”匾、嘉庆戊辰年(1808)“日观恩光”匾。紫霞堂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建筑……[详细] |
![]() | 黄岸墓位于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类别为古墓葬。黄岸(?-755),唐开元间人,任桂州刺史,辞官后居黄霞村黄巷,为黄氏入莆始祖。墓建于唐代,20世纪80年代修。坐东朝西,通面阔12.3米,通进深27.5米,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平面呈“风”字形。墓丘宽4.7米,纵7.5米,高2.5米,三合土构筑。墓丘之后墓圈砖墙上嵌墓碑“入莆始祖唐进士桂州刺史封开国公谥忠义黄公墓”,碑圆首,高1.44米,宽0.45米。有四级墓坪。黄岸墓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丘中心点为基点,向东、南、北各外延30米,向西外延50米。……[详细] |
![]() | 集奎新桥位于涵江区白塘镇集奎村,类别为古建筑。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李富建,初名龙桥,后毁,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由黾山寺僧彗性募捐重建。跨于延寿溪入海口处,东北-西南走向,为四墩五孔石梁桥,全长58米,宽3.5米,高8米,石墩船型。近代整修桥墩,并重修桥面栏杆。西南第一孔被淤塞为岸。集奎新桥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至集奎桥头观音亭,西北至新桥头路中心。……[详细] |
![]() | 兴化县城隍庙位于涵江区新县镇文笔村。始建于元皇庆元年(1312),明洪武年四年(1371)重建,清代及今年均有重修。坐西南朝东北,为单体建筑。通面阔17.7米,通进深20.7米。土木结构,悬山顶。由前殿、大殿组成。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存光绪乙未年(1895)龙陛石,长0.95米,宽0.66米,上刻“光绪岁舍乙未年花月吉旦立”。……[详细] |
![]() | 涵江天主堂位于涵江区涵东街道塘北社区,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又称“圣母堂”,是莆田天主教总堂。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以民房翻建为教堂,屋顶建哥特式钟楼。光绪二十六年(1900)增建一座长方形砖木结构的神甫楼。1923年改建为水泥砖木混合结构。教堂坐北朝南,通面阔32.5米,通进深32.5米。内存“奉旨建堂”石刻1通。涵江天主堂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到天主堂自墙外巷,西到天主堂、神父楼自墙外埕,南到天主堂自墙外埕,北到神父楼、天主堂外埕。……[详细] |
![]() | 龙津社位于涵江区涵东街道铺尾社区铺尾路,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南宋,明、清重修。坐西朝东,单进合院式。通面阔30.6米,通进深22.9米。土木结构,歇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柱,抬梁式木构架。主祀抗元民族英雄陈文龙。现存清代抱鼓石1对及元代“摩尼教碑”1通。碑原立于凤岭(铺尾自然村),现断为两块,上段最长处0.74米,最宽处0.53米;下段长1.05米,宽0.77米,有长0.6米榫。碑面刻“清净光明,大力智慧,摩尼光佛”12字。左下落款“囗囗囗都转运盐使司上里场司令许爵乐立”。龙津社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西至建筑外墙外延3米……[详细] |
![]() | 新有社位于涵江区涵西街道涵西社区港头自然村,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宋景炎元年(1276),明正德十二年(1517)重修,近代修。坐北朝南,单进合院式。通面阔10.3米,通进深18.9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主祀社公。存宋文天祥书“新有社”匾,明莆田知县雷应龙书“第一里社”匾及“学士蚤还山,不远襟期缘道故;孤臣经此地,至今手泽尚如新”题联石柱。新有社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郑金波屋西墙,西至郑文振、郑文良屋东墙,南至砖埕外沿外扩3米,北至社自墙外延2米。……[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