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旅游

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三藏殿位于秦淮区清洁村43号,时代为清。三藏殿,原为报恩寺之别院,祀三藏法师。殿后有方塔,塔中藏有唐玄奘法师舍利。宋天禧寺的和尚可政,从陕西紫阁寺得玄奘顶骨,迁葬于此。后塔毁于战火,遗址尚存。现存两进,前殿面阔五间19.8米,进深十三檩15.5米,后殿面阔五间18米,进深九檩12.7米,硬山顶。建筑占地面积891平方米。建筑基本保存完好。三藏殿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吴家账房位于秦淮区钓鱼台83、85、87号,时代为清。吴家账房,该处建筑号称百年账房,保存基本完好,门窗挂落雕刻精细,布局完整,建筑年代至少在道光年间以前,有150年以上的历史。吴家账房为旧时的贸易公司,是钓鱼台四大账房之一,经营绸缎出口贸易。该建筑共有三路,钓鱼台83号现存房屋三进,85号现存房屋四进,87号现存房屋二进,93巷1号现存房屋3进。建筑均为硬山顶、砖木结构,其中85号第四进为二楼,其他都为平房。83号、93巷1号通面阔11米,通进深57米;85号通面阔12米,通进深45米;87号通面阔11米,通进深20米。总占地面积1387平方米。吴家账房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猫坊又称百猫坊、御猫坊,位于现今的彩霞街上,这里曾有一座豪华的府邸,门外矗立着两座并列的高大石牌坊尤其引人注目,石牌坊上100只千姿百态、形象逼真的石猫更是令人啧啧称奇。百猫坊的南边是秦淮河,北边是明代开国功臣俞通海的弟弟俞通源、俞通渊的府邸。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很是担心那些功勋盖世的臣子们谋逆,还请风水师在城内各处查看。风水先生说,秦始皇之所以二世--,就是南巡时没把王气扫灭,而南京的秦淮河上鳞光闪闪。朱元璋一听,怒了,大喊“刘军师”!让他查查哪个大臣住在秦淮河边。心知不妙的刘伯温回禀朱元璋,可为俞家兄弟建座牌坊,不过要在牌坊上雕刻100只猫,守住俞家大门,这叫“百猫叼鱼”。朱元璋连连点……[详细]
  在高淳县桠溪镇有一座元朝古刹叫永庆庵。天下寺门多朝南,永庆庵的门却朝东面。而据高淳县志记载,永庆庵原名“永庆寺”。据说,改“寺”为“庵”是为了纪念一名与皇帝有关的女子。永庆庵位于桠溪镇永庆村的荆山。沿着蜿蜒的水泥路来到竹林深处,一处正在维修的古建筑出现在记者眼前。村民杨春华告诉记者,这就是永庆庵。杨春华是古庵周边唯一的住户,对于古庵的传说烂熟于心。杨春华说,永庆庵原名永庆寺。他听上辈人说,永庆寺曾经还叫过金山寺,算起来有近千年的历史。可能因为这里有个“荆山”,“金山寺”因此而谐音得名。由于寺庙是宫殿式建筑,所以寺门多朝南。而在永庆庵,记者看到大门朝东开着。杨春华说,民间传说“门朝东”意在“向青……[详细]
  点将台,古称中敌台,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浦口明城墙遗址浦子山上,古东门镇与古南门镇之间,是南京江北民间皆知的地名。相传在楚汉战争时大将韩信曾在此地点将布阵,智退西楚霸王项羽;南宋时期韩世忠、梁红玉也曾在此率领义军全歼渡江北逃的金兵。据《江浦埤乘》载:“中敌台在浦口城上,城踞浦子山,台筑其岭,巍峨壮丽,俯仰江天,万汇在目,为浦口第一名胜。”洪武四年(1371年)八月朱元璋令指挥丁德在有“扼抗南北、钳制江淮”之称的长江北岸浦子口筑城。城为圆形,周长十六里多,设城门5座,东为沧波,西为万峰,北为旸谷,南为清江,另有南便门曰望京,城内有应天卫和军储仓。浦口城位于今江浦区浦口东门镇和南门镇一带。弘治六年(1……[详细]
  水院位于郁金堂四合院之西部,由水院回廊、赏荷厅、四方亭、光华亭等建筑组成,中间一泓水名日观鱼池,水中植荷莲,有矶石。1979年9月在矶石上置汉白玉莫愁女雕像,像高2.1米,重2吨,作采桑归状。水院回廊环水而建,串联赏荷厅、四方亭、光华亭各建筑,面积139.53平方米,墙壁亦多石刻碑铭。光华亭居水院正南、砖木结构,建筑面积68.99平方米,亭内曾悬“月到风来阁”匾,现不存,今木刻楹联“憾江上石头抵不住迁流尘梦柳枝何处桃叶无从转羡他名将美人燕息能留千古迹,问湖边月色照过来多少年华玉树歌余金莲无后收拾这残山胜水莺花犹是六朝春。”为曾广照撰书。四方亭居水院西北角,高二层,建筑面积42.34平方米,光绪……[详细]
  韩恢墓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门外老宁杭公路与陵园大道交会处,也是在卫岗半山坡的位置,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28年11月1日,韩恢殉国六周年时,遗骸从小营迁葬于此。1988年修复韩恢墓时,已无法按原貌恢复墓园和墓道,只能因地制宜,加以重修。被列为《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名录。韩恢墓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原国民政府经济部旧址位于玄武区中山东路145号,时代为民国。原国民政府经济部旧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位于成贤街43号(原51号),现为南京市政府部门的办公场所。国民政府教育部是民国时期管理全国学术及教育行政事务的最高权力机关。它的前身是1927年6月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学院,隶属于国民政府。1928年11月,大学院正式改组为教育部,隶属于行政院。教育部下设高等教育司、中等教育司、社会教育司、国民教育司、边疆教育司、总务司、国际文化教育事业处、人事处、会计处、统计处秘书室、督学室、参事室资料研究室等机构。国民政府教育部在抗战时期西迁,原来的办公地址被汪伪工商部占用。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教育部迂回原址办公。教育部建于20年代,正门朝东,为一立柱式的大门,砖石结构,大门分为三门:中门宽敞,两旁边门较窄……[详细]
  原国民政府财政部旧址位于秦淮区中山东路128号,时代为民国。原国民政府财政部旧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温峤墓位于鼓楼区大庙村、幕府山靶场,时代为东晋。南京下关幕府山一带埋葬了不少帝王将相,但大多已不见遗迹,难以考证,而温峤衣冠冢现存有墓碑一块,为清代光绪二十八年立,碑高165厘米,宽52厘米,厚18厘米,碑向230度,碑正面有“晋骠骑将军温忠武公之墓”隶书刻铭,背面有碑文410字。现墓冢高约2.5米,直径5—7米,碑向230度。温峤衣冠冢及碑的存在,为研究晋代重要人物温峤提供了材料。此墓原以为是温峤本人墓葬,近年考古部门在郭家山发现了温峤大墓,现遂定此墓为“温峤衣冠冢”。1982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时命名为“温峤墓”,2001年南京市博物馆在南京北郊郭家山西侧发现了温峤大墓,并对该墓……[详细]
  板桥位于雨花台区板桥街道板桥街,时代为清代。板桥镇中有一个板桥河,河上有一个青石板桥,石板桥连接着镇南北。如此一个名不经传的小桥,其历史可追溯到1500年前,当时河上的桥,只是一个在船或筏子上铺木板的浮桥,后来逐步演变成有固定桥桩、桥板的木板桥,故地名因桥而得。据史书记载:板桥底下有巨流“阔三丈、深一丈,下入大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名著《水经注》里有关于它的记载:“江水经三山,又湘浦出焉,水上南北结浮桥渡水,故曰板桥浦。俗称人字河。”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南京板桥贤士募款,将板桥河上的木桥重砌为青石板桥,桥栏用砖砌成,外侧雕有龙头,并嵌有石刻“板桥”二字。初为单曲拱桥,后为三曲拱桥,……[详细]
  江宁磨盘山古文化遗址位于江宁区秣陵街道建康村,时代为新石器。江宁磨盘山古文化遗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宋晟墓位于雨花台区雨花西路113号,时代为明。宋晟墓位于雨花台区雨花西路。西宁侯宋晟(1342-1407年),安徽定远人,少随父宋朝用、兄宋国兴随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承父兄之烈,历任建宁、江西、大同、陕西四都司指挥使,右军都督府佥事。明成祖永乐三年以征西功封西宁侯,食禄一千一百石,世袭。终有明一朝,西宁侯共传11代,先后14人袭爵。宋氏家族自宋晟始至明亡,位列侯爵,联姻帝室,带砺之盟,与国终始,是明代著名世家之一。永乐五年(1407年),宋晟病故,追封“郓国公”并赐葬南京雷家山(今南京市中华门外能仁里郎宅山)西麓的宋氏家族墓地。宋晟墓与其父宋朝用墓坐东向西,神道碑亦面向西,两通墓碑形制相同。右侧……[详细]
  南唐宫城及护龙河遗址位于秦淮区张府园、洪武路,时代为南唐。南唐宫城及护龙河遗址在南京张府园南侧、建邺路之北,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南唐宫城东南至升平桥,南至今内桥,西南至今羊市桥,北至今洪武路北虹桥。宫城成方形,周长月2.7公里,高约7.9米,下阔约4.74米。当年皇宫的大致位置:“内桥之北,东尽升平桥,西尽大市桥,北至小虹桥”,南唐皇宫呈方形,宫城东、西、南三面都有城门,只有北面没设城门。南唐皇宫的具体位置,按照现今的地图来看,其北界为今羊皮巷、户部街一线,南界为今内桥北建邺路、白下路一线,西界在今张府园小区有石砌驳岸的水道一线,今木料市、大香炉、明瓦廊一线道路为当时宫西外侧大街,东界约在今火……[详细]
  薛山古文化遗址位于六合区程桥镇,时代为商周。该遗址位于六合区程桥镇西南2公里处河北村南。是商周时代滁河流域古文化遗址。遗址为高约18米左右的南北两高岗,文化层厚2.5米。1984年市博物馆曾对该遗址进行过试掘,采集的泥质灰陶、夹砂红陶、红陶鬲、罐等器物陶片,纹饰有几何纹、回纹、绳纹。属湖熟文化遗存。薛山古文化遗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太平门缺口碑位于玄武区富贵山北麓城墙上,时代为清代。太平门缺口碑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定照庵碑刻位于栖霞区栖霞山公园内,时代为明。“定照庵碑刻群”为明万历年间的碑刻,共5块。碑文介绍了明徵君舍宅后,法度、法绍居寺,禅风并盛,素庵法师应邀来栖霞登坛说法,后僧众念法师春秋已高,于栖霞山腹地深处,清流树茂之地,建造了定照庵。定照庵碑刻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太平天国军营遗址位于高淳区东坝镇东北,时代为清。江苏历史名镇——东坝是高淳较为繁华的集镇之一,因明代在胥河筑石坝而得名。贯穿东坝的胥河,是苏、浙、皖水运大动脉,过去东坝素有“七省通衢”之称。太平天国期间,东坝是天京的南大门,太平军高级将领杨辅清、罗大纲等人曾经驻守东坝。1854年至1856年三年间,太平军为固守这一战略地,曾先后在东坝周围建筑了东、西、中等营垒,又在坝后筑一营垒,其营垒最坚。后营垒位于胥河北岸,面积约9500平方米,-构筑两道宽约8米、深3米的防御沟,两沟之间加筑宽8米的土墙。营垒西边开辟两条宽约7米的走道出入,并于东,南、北三面各筑炮台一座,设施严密。清咸丰六年(1856年)……[详细]
  江宁织造府是清代官营御用锦缎织造机构。清顺治二年(1645)六月设于江宁(今南京)。织造府、织造署与织造局(即生产场地)同址,位于南京城内清两江总督署前,即今大行宫、利济巷及汉府街一带。江宁织造府衙在康熙年间,曾五次作为康熙南巡时的驻跸处,乾隆十六年(1751)正式改建为行宫。织造由江宁布政使兼任,不另行设置衙署,乾隆三十三年(1768),恢复专人管理织造事务,衙署设在今建康路淮青桥东一带。光绪三十年(1904)江宁织造府被裁撤。康熙年间,是江宁织造府260余年历史中的黄金时期。康熙二年(1663),著名文学大家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到南京督理江宁织造,其后,曾雪芹的祖父曹寅、父亲曹顒、叔父曹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