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政院长官邸位于鼓楼区中山北路254号,年代为民国。2006年6月,行政院长官邸被公布为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高岗里39号古民居位于秦淮区高岗里39号,年代为清。该处建筑自陈家牌坊44号至高岗里39号共六进,坐南朝北,南为陈家牌坊,靠近城墙,北门为高岗里39号。有门厅、轿厅、书房、厢房,第三进为房主人的后人居住,立式门窗雕刻精美,为典型的城南古民居。第一进门厅开间比较大,据房主人说为其祖上的云锦机房。第一、第二、第三进通面阔三间12米,第四进、第五进、第六进通面阔二间17.2米,六进通进深60米,占地面积878平方米。第四、第五、第六进曾为织锦机房。第二进与第三间院内有口古井,井栏直径约55厘米,进壁厚10厘米,井栏高38厘米,井台长、宽2米。2012年3月,高岗里39号古民居被公布为第四批南京市文物……[详细] |
![]() | 民国碉堡群,分布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八字山、玄武区紫金山、雨花台区雨花台、江宁区汤山等处。现存碉堡20座,单体占地面积约8——20平方米之间,除少数局部有轻微破损外,大部分保存状况较好。另外有2座地下指挥所,占地面积分别为80—200平方米,保存状况非常好。这组民国军事设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极具保护价值。民国21(1932)年12月,军事委员会参谋部-成立城塞组,在德籍军事顾问的参与下,统筹修筑江海防要塞和国防工事。民国25(1936)年2月,由张治中将军负责,在京沪间主要防御方向上构筑了吴福线和锡澄线两道国防工事线,组成南京外卫线防御阵地。南京附近的防御丁事,由吴和宣主持的参谋部-城塞组……[详细] |
![]() | 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发射台旧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江东门北街33号,是南京地区最早的无线广播电台,始建于1931年。这座旧址不仅是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广播传媒中心的所在地,而且还是中国早期广播事业发展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占地面积约为65224.6平方米,现存两座发射塔、一座发射机房以及若干座办公用房。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发射台旧址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保持着典型的民国建筑特色,具有钢混结构,中部为拱形,分为上、中、下三段,两边低,相互对称,外墙为紫砂色面砖。这座旧址在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时,最早发出了解放的信号,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2012……[详细] |
![]() | 南东瓜市3号民国建筑位于鼓楼区南东瓜市3号,年代为民国。该建筑为一处独立院落的西式风格建筑,楼高三层,黄色水泥拉毛外墙,坐北朝南,墙内建有壁炉,人字形坡架,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现为古南都饭店经理办公室用房,保护状况较好。据查,该建筑原系张光析(此字有误,等作重查)在南京的私产,后转卖给荷兰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作为馆舍。2012年3月,南东瓜市3号民国建筑被公布为第四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南京文德桥 南京文德桥位于南京秦淮河上。六朝时为浮知,由于朝代更迭,到明代才建成石墩木架桥。伴随着历史的变迁,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文德桥的奇景闻名于世世代代。据说每年农历11月15日夜,立桥中央俯视,能看到河水中左右各映半边月亮。这一天下奇景,可与西湖“三潭印月”相媲美,曾使多少人驻足!唐代大诗人李白酷爱明月。有一年农历11月15日的夜晚,他来文德桥附近酒楼饮酒赋诗,只见皓月当空,银辉泻地,便趁着酒兴上文德桥观景。突然,他发现月亮掉在水里,便醉意朦胧地跳下桥去,欣然张开双臂捞月,水中月亮被剖成了两半。从此,每年那天的夜晚,人们都争相来文德桥观赏半边月,萌生着秦淮夜谈中许多栩栩如生的佳话。李白……[详细] |
![]() | 高楼门42号民国建筑位于玄武区高楼门42号,年代为民国。该处是一幢西式砖木结构建筑,坐落在在鼓楼东北角厚载巷与高楼门街交叉口东面的一条小巷里,房主原为李济深顾问黄庭光,30年代为比利时公使馆。楼二层,阁楼一层,建筑面积336平方米。2012年3月,高楼门42号民国建筑被公布为第四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喇嘛庙、诺那塔位于玄武区玄武湖环洲,年代为民国。喇嘛庙本名莲华正觉禅寺。寺、塔建于1937年,为供奉西康普佑法师诺那呼图克图而建。喇嘛庙内有八块碑刻,分置三处。一在西庑北端墙壁上,记述建造该寺的经过;另一处在正殿东壁墙脚边,为国民党中央执委、政府委员柏文蔚题记建殿堂之始末;其余六块在诺那塔底层六面塔壁上,内容为介绍诺那呼图克图的生平事迹。诺那塔六面九级,呈笋状,自下而上逐级递减,塔顶设宝顶。各层每面建拱冠窗。方形塔室内设有铁梯以供攀登。诺那塔底层中央立六面石柱一根,顶雕莲花瓣球状,系大理石质地。正面阴刻于右任所书之“普佑法师诺那呼图克图塔”十一字。其余五面阴刻蒙、藏等五种少数民族文字。2012……[详细] |
![]() | 天保里侵华日军轰炸南京遗迹位于鼓楼区滨江,年代为民国。2023年6月,天保里侵华日军轰炸南京遗迹被公布为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佘村明清代建筑群位于江宁区东山街道佘村,年代为清代。潘氏住宅位于宗祠西侧10米处,为潘恒才建造。住宅南向,共有三个宅院组成,每宅三进,共计60余间,占地约750平方米,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均为三进穿堂式高墙深院,保存较好的为西边的宅子。每进门楼上均有砖雕石刻,门额上镌刻楷书砖雕“天赐纯暇”,“福禄申之”等,这组建筑群规模不大,但是内部雕刻精美,整个建筑具有徽派建筑风格。潘氏宗祠位于潘氏住宅东侧,坐北向南,东西有马头墙,大门两侧各置青石户对,高约0.8米。建筑主体结构为三房两进式,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门厅、大厅内横梁上雕有花卉图案,大门上有精美砖雕,这组建筑民国十年修造过。该建筑群是由潘氏住宅……[详细] |
![]() | 西舍村革命根据地旧址位于高淳区桠溪街道跃进村西舍,年代为民国。2023年6月,西舍村革命根据地旧址被公布为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宁夏路2号民国建筑位于鼓楼区宁夏路2号,年代为民国。于佑任公馆旧址乃冯玉祥部之军长冯云亭在三十年代以冯华堂的名义购地置建,于佑任自1946年5月直至去台湾在此居住。这是一座闹中取静的庭院,主楼为西式三层洋楼,总建筑面积662.3平方米,宅内设施齐全,其主楼坐北朝南,高三层,粉色外墙,尖顶,青平瓦屋面,钢门钢窗,一楼带内廊,二楼带阳台,三楼老虎窗采光,另有2幢平房,整个院内花草繁茂,院大宅大,环境及房屋保护均很好。2006年6月,宁夏路2号民国建筑被公布为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大树根13号民国建筑位于玄武区大树根13号,年代为民国。这栋民国建筑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建于20世纪初,它见证了南京从民国时期的繁华到现代都市的变迁。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元素,展现出民国时期的建筑艺术之美。走进这栋建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内部布局典雅大方,木质门窗、雕花吊顶等细节之处,无不透露出浓厚的历史气息。这里曾是某位民国时期重要人物的宅邸,也曾是社交名流云集之地,承载着许多历史故事和人物传奇。如今,大树根13号民国建筑已成为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景点。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民国时期的建筑风貌,聆听历史的回响。同时,这里也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无论是建筑外观还是内……[详细] |
![]() | 卫巷15号、百子亭33号民国建筑位于玄武区卫巷15号、百子亭33号,年代为民国。2006年6月,卫巷15号、百子亭33号民国建筑被公布为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南冬瓜市20号民国建筑位于鼓楼区南冬瓜市20号,年代为民国。2006年6月,南冬瓜市20号民国建筑被公布为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复成新村14号民国建筑位于秦淮区复成新村14号,年代为民国。该建筑为邱清泉于抗战胜利后所建,混合结构,西式楼房。邱清泉(1902-1949),又名邱庆余,浙江永嘉人,原国民党第五军军长。2006年6月,复成新村14号民国建筑被公布为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常府街30号民国建筑位于秦淮区常府街30号,年代为民国。陈果夫陈立夫公馆位于常府街30号,坐北朝南,南临常府街,后靠文昌宫,四周有围墙,原占地3000平方米。前面沿街一幢二层楼房是交通银行借用陈氏地于1946年建,作为该行职工宿舍,立约若干年后房屋无条件归陈氏所有。此屋于1993年拓宽常府街时拆除,后延街建了新楼仍为银行使用。现存后面西式楼房两幢:东楼三层,原为陈果夫所住;西楼二层,原为陈立夫所住。另外还有平房五幢。楼房、平房共92间,建于1935年。1949年由第二公产管理处接管,1952年复查时原有格局及装饰皆基本未变。2006年6月,常府街30号民国建筑被公布为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天竺路3号民国建筑位于鼓楼区天竺路3号,年代为民国。2006年6月,天竺路3号民国建筑被公布为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牛市古民居建筑位于秦淮区牛市64号、颜料坊49号,年代为清代。这座建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占地超过1000平方米,为一组二路六进住宅,并保存有走马楼和大量精美的木雕、砖雕。1988年,纪录秦淮河边市井生活百态的电视剧《秦淮人家》就是在牛市64号古民居群拍摄的。这部电视剧当年风靡全国。2006年6月,牛市古民居建筑被公布为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位于百子亭19号,宅院占地3517.8平方米。东望北极阁,西邻中央路,南连高楼门,北通玄武湖。宽敞的西式院门,坐西朝东。院内松杉桧柏,花坛草坪,郁郁葱葱,浓荫叠翠。公馆主楼为西式二层楼房,砖木结构,木制门窗,内楼梯。青色平瓦屋面,清水青砖外墙,不加粉饰,庄重大方。总建筑面积826.1平方米。桂永清(1900~1954年),字率真,江西省贵溪人。1941年后,任驻德国大使馆武官、驻英国军事代表团团长、同盟国驻德国联军管制委员会中国代表团团长、联合国军事参谋团会议中国代表。1946年,任国民党海军总司令。1954年8月12日,病逝。……[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