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旅游

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黄仁霖旧居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15号。该建筑为励志社总干事黄仁霖以其妻黄甘帼英之名,于1936年(民国25年)所建。由上海华盖建筑事务所建筑师赵深设计,中华兴业营造厂张时行承建,是西方现代建筑。曾为瑞士政府驻中华人民共和国使馆馆用。现为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鲍虎墓石刻位于六合区南钢中板厂,时代为清。鲍虎墓位于六合区耿家洼(南京钢铁厂中板厂)西侧。鲍虎字云楼,应州(今山西)人,明末,降将,官至黄岩总兵加右都督。殁于清同治年间葬于耿家洼。鲍虎墓原有石武士、石马、石羊及华表各一对,今仅有石武士、石马各一对。鲍虎墓石刻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张治中旧居位于沈举人巷西端,东至慈悲社,南至沈举人巷、西接沈举人巷22号、北接慈悲社16号。该建筑始建于1934年,由著名建筑学家童寯设计,坐北向南,砖木结构,西洋别墅风格,假三层为老虎窗,其外墙为青灰色,瓦为青色,共有9幢59间,占地面积16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62平方米。2006年6月,张治中公馆旧址被列为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益智中学全称为“六合教会益智中学”是1913年创办的,美国传教士韦立恩为第一任校长,学校开设英文、语文、数学、理化等课程,最多时200人,学校只招收男生,不招收女生。1920年美国传教士柯嘉生担任益智中学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益智中学”改为“新生小学”后又为文教局和广电局办公楼.……[详细]
  道圣堂旧址位于鼓楼区中山北路408号,时代为1916年。道圣堂为教会所建,用以传道、礼拜,1921年后改作学校。今为南京市第十二中学。原有建筑六座:三幢二层歇山顶楼,二幢西式二层小楼,另一坐落在小山顶的中国民族形式小亭,现整组建筑保存完好。道圣堂旧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山北路40号熊式辉公馆约建于抗战前,其占地面积4064.6平方米,现只剩两幢主楼均坐北朝南,红色瓦面,黄色拉毛外墙,假3层,西洋别墅式风格建筑,建筑面积656平方米。目前,该建筑为江苏省省级机关幼儿园用房,2006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保护状况较好。熊式辉(1893—1974)字天翼,号西广,江西省安义县人。1915年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在李烈钧部任团副,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战争,后被派赴日本陆军大学留学。1926年北伐时先后任师党代表、师长、上海淞沪警备司令等职。1930年5月后,相继任苏浙皖地区“剿匪”总指挥、南昌行营参谋长、江西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江西省党部主任……[详细]
  赤壁路5号民国建筑此地是国民政府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刘锴于20世纪三十年代购建。占地约898平方米,楼房为西式二层14间,平房1栋4间,房屋面积共308.6平方米。1948年10月,多米尼加公使馆租用,1949年6月退租,使用不到一年。现是省行政管理局宿舍。……[详细]
  竺桥位于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梅园新村社区,年代为南唐至民国。竺桥位于太平桥南街东首与珠江路交汇处,始建于南唐,横跨杨吴城濠,也是明故宫护城河最西边的一座单孔石拱桥,现桥身为后建石拱桥。2023年6月,竺桥被公布为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建南和尚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建南社区窑上村13号北约10米运粮河上。该桥始建于明代,为纵联分节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桥长27米,宽约4.5米,矢高5米,净跨约7米。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2006年6月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珞珈路46号民国建筑在珞珈路46号和宁海路15号。珞珈路46号是于1936年购地1146平方米兴建的住宅,主楼为西式三层楼房,砖混结构,房间共有12间。另有平房2幢4间。1948—1949年瑞士政府租用此地为公使馆馆址。现为居民住宅。……[详细]
  俞通海墓位于雨花区晨光机器厂内,时代为明。俞通海的墓在在中华门外雨花台北,为俞氏家族墓群。墓前有石刻。俞氏后人在墓前建了俞氏宗祠。俞通海墓碑上刻有“明故中书平章政事赠光禄大夫谥虢国公俞公通海字碧泉之墓”俞通海墓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江南第二泉江南第二泉在雨花台东岗,原永宁寺内,因寺而名永宁泉。南宋时,陆游曾登雨花台游永宁寺,见寺中有一泉,色味俱佳,备加赞赏,品其为“二泉”。泉水从数米高的假山石中汩汩流出,汇集成池,池中泉水清澈见底,甘冽可口。相传清明时节,用永宁泉(即“江南第二泉”)水沏茶,冲泡色泽翠嫩,香味甘淳的雨花茶,令人心旷神怡,尽情享受生活的从容和闲适,不仅清甘提神,更能通灵慧心。“二泉古井”厚重的石井圈,勒痕依旧,青砖铺砌的井壁内一汪清澈的井水,唤起人们探古寻幽的遐想。明代赵谦曾为二泉题匾,但被毁无存。现在嵌于迎面假山石上的“江南第二泉”乃当代书法家萧娴所书。……[详细]
  颐和路6号的宅地是实业部农业司司长徐廷湖于1936年购置,兴建了西式砖木混凝土结构的小楼两幢,一为三层,另为二层,还有平房数栋。建成不久便租给陈布雷。他们全家一直住到抗战爆发,1937年12月南京沦陷,举家迁往重庆。……[详细]
  罗根泽旧居位于南京大学北园南侧,该建筑坐东朝西,地下一层,地上二层,建有阁楼,砖木结构,西式风格,占地面积约95平方米建筑面积282平方米。该建筑系当代著名学者和文学评论家罗根泽的旧居,现为南京大学装备处办公楼。……[详细]
  灵岩山玛瑙涧因山泉冲击下形成溪流露出山体中玛瑙石而得名。宋代起就有人在灵岩山玛瑙涧开采雨花石。自宋元明清,南京地区赏玩的雨花石绝大多数来自六合灵岩山玛瑙涧。时值今日,六合人在春游时,都去灵岩山玛瑙涧寻觅雨花石。……[详细]
  明代位于洪蓝镇无想山据县志记载,这里原有寺院,文人多有游览。1981年在寺的遗址上发现石刻三处,一为“凤泉”,横书,其西南有石,石上竖刻“丹鼎”,其东面有石,上部凿平刻有“汙尊铭”。石刻为明代知县王从善所刻。……[详细]
  陶澍、林则徐二公祠位于玄武区长江东街4号,时代为清。原址位于长江路东头南侧长江东街4号。是供奉陶澍和林则徐的祠堂,由左宗棠于清光绪年间建造。陶澍(1779-1839),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人,清朝大臣,嘉庆进士,于道光五年(1825年)曾任江苏巡抚,道光十年任两江总督;林则徐(1785-1850),字无抚,晚号竣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进士,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道光十二年任江苏巡抚,道光十六年任两江总督。陶澍与林则徐两人同时在南京为官,相交甚厚,政绩卓著。光绪七年(1881年),左宗棠调任两江总督,为表达敬慕之心,于光绪九年(1883年)建陶林二公祠。祠堂坐北朝南,有前……[详细]
  竺可桢旧居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珞珈路48号。该建筑建于1935年,砖木结构,楼高二层,外观为青砖青瓦,西洋别墅式风格建筑。原建筑产权为竺可桢所有,1965年9月,竺可桢将此处的私宅捐献给国家。目前该处现有主楼1幢,平房1幢,其主楼坐北朝南,青砖外墙,高二层加小阁楼,尖顶,青瓦,东南侧为多边形,上带露天阳台,木制门窗,圆形门廊,带壁炉,主楼北面一幢平房中间为连廊连接主楼。现该处为省级机关某干部职工住宅,主楼保护较好,院落及平房保护较差。……[详细]
  绫庄巷31号古民居位于秦淮区绫庄巷31号,年代为清代。此宅是清代咸丰和同治两朝帝师温葆深(1800-1888)故居。2006年6月,绫庄巷31号古民居被公布为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板仓失考墓石刻位于玄武区板仓某部队营区,此处石刻共有4件,石武士一尊、石虎一只、石羊二只。现墓与墓主不祥。但根据石刻的风格,可断定此墓为明代时期墓葬。板仓失考墓石刻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