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寨关帝庙位于晋源区金胜镇西寨村东南,年代为清代。西寨关帝庙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松庄慈云寺位于迎泽区郝庄镇松庄村西,年代为明代。松庄慈云寺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花塔关帝庙位于晋源区晋祠镇花塔村中,年代为清代。花塔关帝庙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桥沟龙泉寺位于阳曲县侯村乡桥沟村西,年代为清代。桥沟龙泉寺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崇福寺大殿位于晋源区晋祠镇天龙山圣寿寺内,年代为明。崇福寺大殿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张拔玉泉寺位于阳曲县侯村乡张拔村南,年代为明至清。张拔玉泉寺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河口圣母庙位于古交市河口镇河口村西,年代为清。河口圣母庙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岔口戏台位于古交市岔口乡岔口村,年代为清代。岔口戏台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铁钟位于晋源区晋祠镇晋祠社区晋祠博物馆内,年代为金。铁钟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王郭真武庙位于晋源区晋祠镇王郭村,年代为清代。王郭真武庙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植佛寺位于小店区北格镇辛村北,年代为明至清。植佛寺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在太原市迎泽区桥东街道办事处南巷社区红土沟南,原名白云寺,建于明初,万历年间增修,清康熙年间建藏经阁。因临近狄村“白云飞处”古碑,巡抚图纳改名白云寺。又因太原城北门外有禅院曰十方院,故通称此寺为南十方院。寺院宏敞,风景清幽。现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河家庄遗址位于娄烦县娄烦镇河家庄村东北约100米的台地上,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河家庄遗址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太原双塔位于太原市东近郊的郝庄永祚寺双塔颇有文风塔的深厚色彩,是太原城的象征和标志。双塔以其高度而言,在全国所有双塔中位居首位。 双塔本名宣文塔,因纪念宣文皇太后资助建塔的“功德”而得名。双塔落成于万历四十年(1612),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两塔均为13层,全高都在54.7米以上,内部为空心式,可以盘旋而上。两塔对峙,并肩而立。 太原双塔本身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双塔地处地质干燥的高地,塔身不着雨淋,又兼全砖石结构,在雷雨天就近乎绝缘体,因此耐雷水平很高,实际上就像今天输电线路中的大悬垂串一样。可以说,太原双塔是依靠建筑物本身的绝缘性 起主要作用而避雷的典型例证。 太原双塔中的北……[详细] |
![]() | 史匡翰墓碑位于小店区黄陵街道办事处大吴社区东隅,年代为五代。史匡翰墓碑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思西遗址位于阳曲县泥屯镇归朝村于思西村之间,泥屯河东岸台地上。东西约140米,南北约700米,分布面积约9.8万平方米。属新石器时代(庙底沟、仰韶晚期、龙山晚期)、夏代、战国文化遗存。地表采集物比较丰富,有庙底沟类型泥质红陶黑彩弧线三角纹钵残片、仰韶文化夹砂红陶素面罐口沿及泥质褐陶尖底瓶口沿残片、龙山文化晚期夹砂灰陶绳纹鬲足和泥质灰褐陶素面磨光双腹钵残片、夏代泥质灰褐陶素面葫芦瓶口和泥质灰陶鬲足、战国泥质灰陶绳纹罐口沿残片。2000年太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府东街东花园位于杏花岭区府东街省政府东侧,年代为民国。府东街东花园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牛驼寨战斗遗址位于杏花岭区中涧河乡牛驼村老爷岭中心,占地近3万平方米。牛驼寨要塞始建于日伪时期,日军在这里修建了永久性地面工事、地下隧洞和雷达站。经过阎军的加强之后,以10座主碉为阵地支撑点,每座主碉周边,又有若干个副碉或火力点拱卫。除2号碉为2层片石碉堡外,其余主碉均为3层片石碉堡,3层片石之间又灌注了2层钢筋混凝土,壁厚超过1.5米。在这10座主碉中,位于要塞中心的是10号炮碉,指挥碉则是东南方位的4号碉,因为4号碉是在老爷庙的基础上修建而成,因此又被称作“庙碉”,它统帅着最为顽固的牛驼寨要塞,是名副其实的“碉王”。1948年10月小店战斗后,第1兵团前委讨论决定首先攻占东山,从东北、东南……[详细] |
![]() | 迎泽藏经楼位于迎泽区迎泽街道办事处青年路二社区迎泽公园内,年代为清。迎泽藏经楼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牺盟会太原市委员会旧址位于杏花岭区精营东边街17号,占地面积421平方米。1936年9月18日,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在太原成立。同年10月,薄一波接管牺盟会。1937年4月22日,在薄一波的直接领导下,牺盟会太原委员会成立,下辖5个区,主要负责太原市工人、学生和各阶层的组织发动等工作。旧居为清代民居建筑,从成立到太原沦陷前,牺盟会太原市委员会租用此民居办公。旧居坐西朝东,中轴线建有东房、正房,两侧为南、北房,大门开在东北隅。正房原为市委会议室和总务股,面宽5间,明间悬山卷棚顶抱厦,柱间透雕。南、北房各为5间,分别为牺盟会少年儿童团办公室和牺盟会太原市委员会办公室。旧址建筑形制保存基……[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