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昆明市旅游

昆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介绍: 雄峻庄严的太华寺,坐落在昆明西山森林公园的太华山腹。太华山东临滇池,北接华亭山、碧鸡山、南连太平山、罗汉山,是西山的最高峰。这一带峰峦起伏,溪水潺潺,木林苍翠,秀竹牵衣。太华寺依山傍水,掩映在绿树翠竹之中,巍然耸立,颇为壮观。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烟波浩渺的五百里滇池,蜿蜒陡峭的太华峰,交相辉映,构成一幅扑朔迷离,宁静和谐的迷人景色;  太华寺,又名佛严寺,由云南禅宗第一师玄鉴创建。梁王赐寺额佛严寺,后因太华山而得名。至今已历经七百年风雨驳蚀和兵燹的沧桑岁月,明清两代多次扩建和修葺,但主殿仍保持元代建筑风格;  太华寺座西面东,规模宏阔,布局严谨,四合五天井,走马戏角楼,展现了多民族传统……[详细]
  宜良文庙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四年后(1513)迁建于城内守御所之右。清乾隆五十年(1785)知县李淳以“历来建树取向阳,学宫面北笑宜良”为由,迁建于县城西北角,是为现宜良文庙。宜良文庙座北朝南,沿南北中轴线建有大同门、状元桥、泮池、文明坊、棂星门、大成门、月台、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文庙占地26000余平方米,东西对称,布局严谨,形成了三路四进的建筑格局。集殿、阁、堂、祠、照壁、石牌坊、小桥流水、石雕、木雕为一体,把儒家思想与建筑形式相融合,体现了儒家“天下大同”和“集大成于一体”的思想理念。宜良文庙是中国传统文庙建筑的优秀代表之一,是云南省规模第二大文庙,也是昆明市保护最好、规模……[详细]
    三清阁位于昆明著名的西山区景游览区的最北端,是通向龙门风景点的门户。这里山崖险峭,石峰高耸,苍松翠柏之间一条人工开凿的石道蹬的石道蹬梯沿石壁陡岩缝隙间蜿蜒。这里是观望山下五百里浩瀚滇池风光的最佳处之一,也是寻古探幽之所在。以山道险奇而论,这里也算“之最”;  三清阁始建于元朝,原为梁王避暑行宫,古称避暑台,后元末兵战不断,烽火四起,此山逐渐走向荒废残破;  明朝正德、嘉靖年间,世袭黔国公沐氏富豪捐资,由滇池摆渡村人李应举在此兴建海涯寺;因寺上有石形似罗汉,因此海在寺又称罗汉寺。到清朝道光年间,有关方面再次组织工匠沿着此段险峭悬崖重新修建楼阁,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以三清阁为主体的九层十一阁的建筑……[详细]
  “边纵”滇中区护乡第八团驻地旧址位于昆明市呈贡县城南700米为320国道(即昆明至打洛的国道),北靠三台山,现为县内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1949年12月16日凌晨,杨贵团长在刘家营大寺前庄严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边纵滇中区护乡第七团(简称呈贡护乡团,整编后改称为第八团)正式成立。12月22日,呈贡护乡团和“边纵”二支队四团(即九支队四一团)在中卫村会师后,滇中地委命令呈贡护乡团接受“边纵”领导。当晚,在化城村的毕凤云家中召开二支队四团党委和中共呈贡县委联席会议。会议决定:王茂、江风、周长庆组成前线指挥部;杨贵带领一个连配合四团迫击炮连,与驻呈友军保安七团在大开门山头设防,狙击向宜良方向溃逃的蒋军……[详细]
  惠家大院即龙院村龙普路133号,该院房屋始建年代不详。抗日战争开始后,曾担任过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员、《义声报》总、云南官印局局长的惠我春移居到龙院村,购下了这座宅院和一片土地,因此称为惠家大院。惠家大院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其中西部有两个院落,是原主人惠我春一家的居所,东部是一个大院,建有两座二层楼房和几间平房,是长工居住和堆放粮食农具的地方,大院西南端为进出大院的门楼。1939年秋天,敌机对昆明的空袭越来越频繁,由于清华大学在大普吉建有科研基地,许多教授便在普吉一带租房居住。自1940年秋天开始,先后居住于惠家大院的有西南联合大学常委、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西南联大理学院院长吴有训,物理系教授赵忠尧……[详细]
  西南联大教学楼和援华美军空军招待所旧址(含将军公馆)位于昆明市五华区龙翔街道办事处西站社区滇缅大道281号。位于昆明市五华区原西站12号、后昆瑞路38号、现滇缅大道218号大院的第十四冶金建设集团公司办公大楼,因抗日战争期间曾经是西南联大教学楼和“飞虎队”司令部暨美国空军招待所(如图)而蜚声中外。实际上,这幢大楼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援华美军昆明总部,美国人自己称为“战斗司令部”,对外称为“美军第一招待所”,中国官方称为“中国远征军美军顾问团总部”。由于当时“飞虎队”赫赫有名,所以,老昆明市民则称为“飞虎队司令部”或“美国空军招待所”。昆华农校建于1936年,占地上百亩,校园宽阔,校舍一流。主体建筑……[详细]
  中国远征军将官住所旧址位于昆明市西山区碧鸡街道办事处碧鸡社区居委会高峣村冷水塘1号。1号别墅主体平面布局为长方形,前设雨棚,后带三间附属用房。砖木结构,二层,占地150平米,建筑面积270平米。高8米。屋顶为简洁中式坡顶,西式墙体。远征军主要将领戴安澜将军曾在此居住。2号别墅平面布局为不规则长方形。砖木结构,二层,占地250平米,建筑面积500平米。高8米。体量较大,屋顶为简洁中式坡顶,西式墙体及门窗。一层、二层设观景平台,外廊圆柱,局部线条装饰较简洁,有三个出入口。远征军主要将领杜聿明将军曾在此居住。3号别墅平面是以“圆”和“方”为基本元素的组合。占地195平米,建筑面积390平米。高8米。……[详细]
  黄公祠全称为“黄武毅公祠”,现位于五一路黄公西街毓英小学。原为尽忠寺,1918年为祭奠云南辛亥革命的先烈黄毓英,改为“黄武毅公祠”。黄毓英(1885~1912),字子和,云南会泽人。早年留学日本,是中国同盟会云南支部的骨干之一。1909年到昆明,建立同盟会机关,积极参与组织发动起义。重九之夜,与李鸿祥等在北教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并冲锋在前,首破北门,建“光复首功”。云南光复后,随军援川,回师途中,在贵州思南被刺身亡,年仅28岁。云南都督府为表彰黄毓英在辛亥革命中的功绩,追谥他为“武毅公”,蔡锷亲自撰写了“黄武毅公墓志铭”,孙中山先生赠了“忠烈千古”的匾额。先设灵位在圆通山下忠烈祠祭奠,191……[详细]
  范石生旧居位于昆明西北王家桥红联小学旁,建于1917年,系范石生1916年底由驻川滇军第六师参谋长任上辞职回滇时所建。当时他与同事钱开甲共同合买了昆明西郊王家桥的八十多亩田地,并建屋居住,躬耕垄亩,自行劳作,在此隐居近三年,至1920年调任驻昭通的靖国军第十六团团长,方始离开。房为土木结构二层楼房,坐东朝西,占地325平方米,平面布局为“凹”型,正房五间,南北耳房各两间,悬山顶,外走回廊,建构简朴但举架尺度较大,几无装饰。西南联大教学楼和援华美军空军招待所旧址范石生(1887~1939),原名石僧,字小泉,号小翁。云南峨山县人。1909年考入云南讲武堂丙班,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参加重九起义和临安……[详细]
  大古城魁阁(云南大学社会系研究室旧址)魁阁位于大古城(旧称伽宗城)中部,坐北朝南,为三重檐四角攒尖土木结构琉璃瓦屋面建筑,高13.4米,屋顶造型独特,线条流畅,陡而复翘,宛如古代武士头盔,整体造型在云南极为罕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古建艺术价值。魁阁图样由邑人赵凤兆赴任陕西褒城县知事时提供,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呈贡县赵怀锷主持倡建,民国十一年(1922年)重修。大古城地杰人灵,明末清初曾出了一位名满江南、著有《南来堂诗集》的高僧读彻(赵苍雪,墓葬今江苏中锋寺)。抗战时期,1938年到1946年,魁阁曾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主持云南大学社会系研究室工作的地方,他与陶云逵、张之毅等一批……[详细]
  昆明文庙棂星门位于人民中路文庙旧址内。昆明文庙始建于元至元十一年(1274),其地址在“城中之北偏”翠湖东南今登华街下段。明万历四十年(1613),搬迁至长春观(今文林街天君殿巷附近)。康熙二十九年(1690)重建于文庙街今址。清代的昆明文庙既是一座典型的、形制完备的儒家建筑群,“殿、庑、门、堂、斋舍、祠宇,诸所具备。”府县两级儒学,均设其中。现古建筑仅存棂星门、礼门、义路坊和泮池等。棂星门,本为祭天的礼制性建筑,文庙中的棂星门表示像尊天一样尊孔。昆明文庙棂星门为四柱三门花岗石建筑,高5米、宽10余米,平顶,中置葫芦宝顶,抱鼓石夹冲天柱。中门稍高,枋额高约1.5米,分为三格,中格镌刻楷书“棂星……[详细]
  杨氏公馆建于1932年,系原滇军将领杨如轩所建宅院,宅院占地1155平方米。系法国建筑师设计建造。主体建筑为法式别墅风格的砖木结构两层楼建筑,占地面积170余平方米,平面布局为“凸”字形,讲究对称。左右正立面为五面体,窗框高大,几乎占墙体四分之三的面积。三角屋顶高而陡俏,铺红色平瓦。中部二楼设外走廊,法式廊柱、顶部设露台,-以罗马瓶柱围栏。装饰简洁,线条凹凸有致,细节处理制作工艺精细考究,建筑外形丰富而独特,形体厚重。杨如轩(1895~1979),字夷斋,云南宾川人。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参加过辛亥昆明重九起义、护国战争等。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时,杨如轩任国军第九军二十七师师长驻防江西临川……[详细]
  翠湖南路65号宅院建于1940年,为时任云南省财政厅厅长陆崇仁私宅。由陆根营造厂施工建造。宅院由一幢西式二层楼房建筑和一排平房组成,庭院宽阔。楼房坐北向南,占地面积745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主体建筑占地577.6平方米,砖木结构,平瓦坡顶,平面布局为不规则长方形,四面围合,中设天井。南部西侧凸出半圆形客厅,上为露台。楼内布局大气而不失精巧,房间众多,开窗宽大,功能完善,装修考究。宅院西侧即为翠湖,环境优美。该建筑属于新古典主义风格,外观吸取了类似“欧陆风格”的一些元素处理手法,但加以简化或局部适用,配以大面积墙及玻璃或简单线脚构架,在色彩上以大面积线色为主,装饰味相对简化,追求一种……[详细]
  宏山人民公社旧址位于昆明市宜良县耿家营乡民族中学内。宜陆路游击大队纪念馆是在宏山人民公社旧址的基础上打造出来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宏山公社旧址位于耿家营乡耿家营民族中学北侧,为一正厅三厢房两进式纵向布局院落,在昆明市现有文物保护建筑中尚未发现同类型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该建筑由照壁及中间厢房分隔为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南、北两个四合院。2009年县文化部门争取市级财政补助资金10万元,对该建筑进行了抢险加固,组织专家学者对该建筑进行价值论证。2011年1月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至2016年在省、市党史研究部门的支持下由乡支付投资80万元、县党史研究室投……[详细]
  1986年7月在殉难处建立纪念碑,质地墨石,高1.1米,宽0.6米,碑正面楷书“闻一多先生殉难处”八字,由原民盟云南省主任委员杨明题写,碑阴隶书闻一多先生殉难经过。1946年7月11日晚,李公朴在附近学院坡上遭国民党特务杀害。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云南大学至公堂悼念李公朴大会上作了“最后的讲演”。下午闻一多和儿子闻立鹤相伴回家,就在离西仓坡6号家十来步之处,遭云南警备总司令部特务暗杀,年仅48岁。这便是震动全国的“李、闻惨案”。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浠水。1922年7月赴美留学,回国后,在北京、南京、武汉、青岛等地任教。1932年起,任清华大学中文……[详细]
  商埠界址碑位于五华区金牛街盘龙江畔,立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青石质地,通高约0.78米,宽0.26米。碑文4行,32字,阴刻,楷书。碑文标明:商埠界址,南北界自溥润桥起至双龙桥止,计长陆佰二十仗,约三里许。”,当时昆明商埠有四至界石,此碑当为北界石碑。商埠即对外通商口岸。政府在商埠设置税务机关征收关税。云南开辟商埠,始于清光绪年间。那时候的商埠有两种,一种是帝国主义强迫清朝政府开放的商埠叫做“约开商埠”,如云南的蒙自、思茅、河口、腾越等;另一种是清朝政府自主开辟的商埠,即“自辟商埠”。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光绪皇帝根据云贵总督丁振铎的奏折,批准将昆明作为自辟商埠开放。昆明自开商埠……[详细]
  周培源旧居昆明市西山区碧鸡街道办事处原山邑村112号(即原龙门村),该建筑原系30年代,民国云南省政府在村里建的一幢公寓,曾作过公路医院。公寓建筑别致,主屋砖、石、木结构,是一幢两层三开间楼房,楼房通面宽12.4米,进深8.7米。屋正层邻檐四棵青石砌成的石柱,沿层面修成大雨台,下面是走廊。1938年4月—1942年12月,当时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的周培源与家人在此居住。周培源,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在理论物理和流体力学上有着卓越的研究成就,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六届政协副主席、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为全国的科教事业作出过极为重要的贡献。培养出了世界一流物理学家杨振宁和我……[详细]
  昆明自来水泵房旧址位于翠湖公园九龙池。1915年,黄毓成、罗佩金、王灿等一批开明绅士筹建昆明自来水公司,1916年9月破土动工,由法商海防机械建设公司工程师戴阿尔负责,承建整个水厂工程。泵房建成于1917年,占地面积31.5平方米,装置有44匹马力电动机2台,6匹马力电动机1台,离心吸水机双盘及单盘各1台。每小时抽水量150立方米。泵房抽九龙池水送至五华山滤水池。精滤三次,蓄于清水池,再分压至东西南北4路总水管,供应城市用水。自来水厂1918年5月2日正式送水。日供水量1034立方米,用户大多为机关、学校、公共场所和绅商大户人家。至1956年,昆明市自来水公司先后创建五个自来水厂,九龙池泵房因……[详细]
  欧阳氏宅院位于五华区文明街11号,系原滇军旅长欧阳永昌于1928年建盖的私宅。建筑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坡面悬山顶,“三坊一照壁”形式。正房五间,边间在两间耳房之侧,即所谓“明三暗五”。二楼的正房、厢房前均有宽敞的走廊相通,照壁下天井中设花台水池,有井一眼。该建筑的特色在于用材讲究、装饰十分精美。檐坊、雀替、垂柱以及门窗等皆精雕吉祥图案、贴金,体现了很高的工艺水平,同时房屋的部分细节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柱础、水池池壁等石作浮雕采用西式手法,楼地板铺法国彩色地砖,格扇门镶嵌的法国彩绘压花玻璃等,体现了西方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欧阳永昌(1887~1942)字职斋,临安(今建水)欧旗营村人。曾任滇军第二……[详细]
  云南大学化学、生物、物理楼建于1954年代,由云南大学土木系姚瞻教授主持设计。物理楼坐南向北,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948平方米,为三层砖混结构苏式建筑,正面台阶上立有高约30米的六根圆形立柱,柱头雕塑简洁。与后楼连接处,建有双圆柱式跨廊,整幢大楼雄伟庄严。生物楼和化学楼分为东西两楼,两楼之间为物理馆,中间有廊道连接,东楼坐西向东,西楼坐东向西,两楼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410平方米,均为三层砖石结构苏式建筑,东、西楼正面台阶上均立有六根圆形立柱,雄伟壮观。三楼珠联壁合,呈“工”字造型,整个建筑物高大、体量宏伟,端庄典雅。钟楼建于1955年,兼作水塔,共七层,高2……[详细]